大学课程设置与新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农业系的研究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的持续改良和粮食增产,机械系的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这种“经世致用”的创学理念,使得新华高等教育不再是大明书生那般空泛而谈,也不是欧洲神学教士那般虔诚宗教,而是成为推动新华工农业生产进步的切实力量。
即将设立的化学工业与冶金工程,正是为了应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当然,还有隐藏的一点就是,穿越众希望在有生之年,将他们脑海中带来的先进科学和技术尽可能地赋予下一代,从而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殖民时代,能将这个国家和民族推向世界之巅。
“……在这片新大陆上,新洲大学犹如一座耀眼的灯塔,不仅照亮知识的海岸线,更指引着一个新兴民族国家的精神航向。”
科教卫生部副部长兼新华自然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洲大学校长余启铭的声音在毕业典礼的现场回荡。
他回顾了学校四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两个学系、三十二名学生,到如今的八个学系、六百多名在校生,学校设施也从最初的两排砖瓦房、几间实验室,扩展至目前整个校区占地一百三十余亩,四栋教学楼的规模。
台下年轻的教师们不住点头,他们还记得建校初期,连像样的宿舍都没有,只能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晚上挪开座椅、摊开铺盖睡在地板上的艰难岁月。
“当大明王朝仍在持续培养传统儒学家和诸多科举状元时,当欧洲的大学继续教授出一个又一个神学家时,我们新洲大学的毕业生却成为一名名教师、工程师、农艺师、医师,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
“你们,将是一个崭新文明的缔造者!”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特别是那些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兴奋得振臂高呼。
罗振辉**随后发表了讲话。
这位年届五十的新洲**身着简朴的立领青衫,言辞间却充满力量:“……新洲大学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更为高深的知识,更在于进一步塑造灵魂。”
“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懂得‘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又具备‘经世致用’的实践能力的全新一代新洲人!”
他环视台下年轻的毕业生们,目光殷切:“你们是幸运的,因为你们成长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你们也是肩负重任的,因为国**和民**的未来将由你们亲手缔造和建设。”
“……记住,无论你们将来成为教师、工程师、农学家,还是****,都要牢记一点,知识不是为了个人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国**的强盛,民**的崛起!”
“……”
——
夕阳西下,毕业典礼的喧嚣渐渐平息。
校园里,三三两两的人群开始离去,但那些关于理想、关于未来的讨论声,依然在初夏的微风中轻轻回荡。
在校园的另一端,余启铭正陪着罗振辉、李显清参观新建的化学实验室。
“这些玻璃器皿是从东平琉璃厂特别定制的?”李显清仔细端详着一套蒸馏装置,轻声问道。
“是的。”余启铭点头,“为了指导学生进行化学试验,我们还从新华重工、东平联合化工两家企业聘请了数名专家、工程师,待下个学年开学后,就会抽空过来授课。虽然,部分工程师在理论上稍微弱一点,但在实验操作上却相当精熟,都是我们当年培养的宝贵人才。”
罗振辉轻轻抚过光洁的实验台面,微微点头:“教育是百年大计。今天我们投入的每一分钱,将来都会以百倍回报社会。”
他转向余启铭,“小余,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不仅要主持部委和科学院的一大滩事,还要办好这座倾注我们所有心血的大学。这座大学除了要传授我们‘带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塑造一代年轻人的精神内核。”
“我明白!”余启铭郑重地点头,“我会投入我所有精力,努力将这座大学建成为世界第一流高等学府,并为我们新华各项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力量。”
“关于如何在学生中塑造具有新洲特色的民族内核,我们也会展开研究和讨论。目前而言,我们打算修订部分人文课程,增加更多关于华夏文明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内容。”
“我们期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都明白,他们既是传*统**的继承者,也是未来的开创者,从而拥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嗯,你们的想法很好。”李显清说道:“我们要通过将现代**观念与传统**意识相结合,除了利用当前的传播手段和组织形式外,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教育。”
“我们希望,新洲大陆能够在两代人之内完成从‘移民群体’到‘**共同**’的身份转换。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所有人努力,并为此付出相当之大的心血。”
第433章 “南进计划”(一)
暮色四合,始兴城的天空被染成了深紫色,最后一缕夕阳的余晖在新洲大学飞檐吊斗上挣扎了片刻,终于被夜色吞噬。
四名全副武装的骑警手持火把,在马车前后护卫,铁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惊起了路旁松树上栖息的几只夜枭。
罗振辉靠在马车内柔软的皮椅上,右手食指和中指按在太阳穴上,缓缓画着圈。
车厢内弥漫着上等皮革和檀香木混合的气息,这是决策委员会特别定制的马车,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权力与地位。
“关于明年***的事情,你是怎么考虑的?”罗振辉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这句话在他喉咙里酝酿了许久。
“呵,一眨眼,十五年过去了。”李显清却没有正面回答,目光落在窗外模糊的建筑上,“这时间过得可真快,有时候半夜醒来,看着卧室里的天花板,会恍惚地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在何处。”
“是呀,时间过得很快,再过几个月,我就满***岁了。”罗振辉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
“那不至于,不是还不到***岁吗?”李显清转过头,目光直视这位老搭档,“所以,你还可以%¥……#%¥#。”
“哈!“罗振辉突然笑出声,这笑声在车厢里显得突兀而刺耳,“老李啊,老李,你这是在试探我吗?……#……**,那些人怕是要生事了。“
此时,马车经过了一段不平整的路面,车身微微有些晃动。
挂在车厢顶部的铜制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老罗,你都知道了?”李显清声音突然低了下来,几乎被车轮碾过水泥路的声音掩盖。
罗振辉冷笑一声,沉声说道:“我才五十岁,又不是老糊涂了,如何不知道。”
“唉,我从未想过,我们这个**会因为**上的些许分歧,而产生彼此之间的隔阂。”李显清微微一叹:“十五年了,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个人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而且,每个人更是都非常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最为正确的。”罗振辉幽幽地说道:“所以,我们都被他们认定为保守派,老人派,不思进取,只会窝在新洲湾地区猥琐发育,更是一门心思地种田开矿,面对无数开疆扩土的机会视而不见。”
“在某些人眼里,我们都老了!”
“老罗……”李显清露出关切的眼神,“你该不是就此意气消沉了吧?”
“我只是觉得,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却无法弥合内部分歧,是我的最大失败。”罗振辉摇摇头,“或许,我真的是老了,既没有统驭这个国家的魄力,也缺乏那些‘少壮派’应有的激情和锐气。呵,也是,我们本来就不是什么天生的政治家。”
马车在水泥路上发出规律的辘辘声,车窗外,始兴城的灯火渐次点亮。
罗振辉望着街道两旁新栽的松柏,那些树苗还不及一人高,在晚风中轻轻摇曳。
十五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原始森林,为了建城设寨,被移民们砍伐殆尽。
现在,为了美化这座小城,又大费周章地从林中移栽这些树苗。
世事反复,就是这么神奇。
“老李,刘国强那帮人,现在说动了多少人?”罗振辉突然开口,声音低沉。
李显清的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这是他在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据我所知,内阁里的十五人中,明确支持他们‘南进计划’的至少有六人。军方更不用说,除了魏应滨保持沉默外,其他所有军官都站在他们那边。”
罗振辉的嘴角抽动了一下。
五十七名穿越者,在陆海军及军工体系里就有十二人,负责美洲走私贸易事务的有两人,任职永宁湾(今旧金山湾)拓殖区的一人,再加上内阁部门里的六人,这就有二十一人了。
若是他们再说服一些穿越团体中尚处于摇摆的几人,那么这个所谓的“南下计划”很大概率会在全体会议上被通过。
而新华一旦对加利福尼亚地区进行大肆移民拓殖,并将边界线一举推进到墨西哥附近,势必会引起西班牙人的高度紧张。
为了保住墨西哥的白银,也为了防止新华入侵西属美洲核心殖民领地,西班牙人即使被欧洲战场拖得再疲弱不堪,也必然会抽调大量的人力物力,予以强硬以对。
甚至,不排除主动发起军事进攻。
而在此之前,西班牙人肯定会先将如火如荼的走私贸易给禁绝了,以此表示他们的反制决心。
若如此,以新华目前狭小的国内市场,多半是无法消化吸收日益扩大的工业产能。
蓬勃发展的工商业会因此遭遇重创,万余工人也会面临失业风险。
当然,以新洲大陆丰富的物产条件和广阔的土地面积,倒不至于让失业的工人就此断绝了生机,没了饭吃。
可问题是,你不能将好不容易才培养的产业工人全都拿去开荒种田,让已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华工业就此陨落,从而沦为一个纯粹的农业国家。
按照中枢和内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待新华再发展十到二十年,有个六七十万人口,工业发展也逐步成了体系,并且也培育出了一定规模的国内市场,甚至还开拓出日本或者朝鲜市场作为替补,那个时候对西班牙人动手也不迟。
可是,穿越团体中那些激进的“少壮派”获悉西班牙海军在唐斯海战中近乎全灭,暂时失去了对大西洋乃至欧洲地区的制海权后,顿时犹如打了鸡血,纷纷鼓噪起来。
他们叫嚣着,趁着西班牙海军败亡之际,一口气将边界线推到墨西哥地区,彻底将富饶的加利福尼亚纳入新华版图,从而奠定新华在这片大陆的主导地位。
面对这股激进思潮,作为团队领头人的罗振辉、李显清除了坚持既定的发展规划外,还苦口婆心地劝说团体中的“少壮派”维护内部团结,勿要破坏目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继续潜心发展,努力夯实基础,不可横生枝节,从而阻碍经济和工业的发展。
要知道,当初登陆时,正是依靠整个团体的专业能力和密切合作才能在这片陌生而蛮荒的西海岸站稳脚跟,而如今却有可能因为政策上的分歧,将彼此亲密的战友关系转变成对立的政治对手。
“刘国强已经提议召开决策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讨论‘南进计划’。”李显清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我看了他们的提案,不止是增加移民数量,扩建拓殖点,还包括在永宁湾建立军事基地、进驻海军战舰,以及迫使西班牙人全面开放美洲市场的一系列计划。”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呀!”罗振辉摇摇头,“我们才二十万人口,工业基础刚刚起步,蒸汽动力船技术也未完全成熟。这就想着来一场千里远征,不是在无谓消耗国力吗?”
“他们说……“李显清顿了一下,苦笑一声,“他们说,趁着欧洲三十年战争之际和西班牙海军没落当口,给予西属美洲殖民当局重创,最大程度摧毁西班牙人在美洲地区的军事存在,从而一劳永逸地解除他们对我们新华的威胁。”
“如此,我们新华便可以专心经营跨太平洋移民行动,以及针对大明的政治和经济渗透,为甲申之变做好万全准备。”
“美洲虽然是西班牙人的金银主要输出地,对西班牙王室财政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并不是西班牙人的命门所在。”罗振辉缓缓说道:“况且,就算我们将西属美洲沿海地区打烂了,但只要它能稳定输出金银,西班牙人依旧能撑得住。”
“甚至,我们攻占巴拿马,断绝他们的海上金银输送通道。人家西班牙也能通过陆路,穿过茫茫丛林,将金银运至大西洋一侧的港口。”
“难不成,到最后,我们还要派出战舰穿过麦哲伦海峡,杀到加勒比海?且不说,我们现在没有这个军事实力,即便有,劳师远征跨越万里之遥,而且还没有任何后勤基地,就不怕最后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他们说,可以考虑攻击西属美洲的银矿,以迫使西班牙屈服。”
“呵,这是何等狂妄!”罗振辉闻言,不由笑了,“波托西银矿姑且不论,产量已严重下滑,攻击价值大大下降。但墨西哥地区的几座银矿皆位于内陆深处,我们如何够得着?除非,我们勒紧裤腰带,将现有的军力扩充三到五倍,从沿海港口一路推进。”
“可问题是,我们即便攻占了西班牙人的银矿,断绝了他们金银输入的源头,可万一西班牙人不屈服,那又该如何应对?我们准备跟他们打个三年五年的战争吗?”
“若如此,我们还要不要移民了?工商业还需不需要发展了?民生问题还管不管了?”
李显清沉默着,没有回应。
马车转过一个弯,军政部大楼出现在视野中。
这座融合了传统主义与中式元素的建筑物内依稀亮着灯火,显然还有许多人在挑灯加班。
“到了我这个年纪……”罗振辉轻声说道:“本该考虑的是如何平稳过渡,让下一节中枢***府能顺利掌管这个***。但现在……”
他看着李显清,苦笑一声:“但现在,怕是连体面的***都难了。”
“他们……”李显清斟酌着语言:“他们的想法是激进了一点,但还不至于让我们****。有些事情,总是可以商量的,我们终究是一个紧密而又利益一致的***,不会伤了彼此的……情分。”
“在***的诱惑下,曾经***的情分还能留下多少。”罗振辉低低地说道。
李显清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深深的忧色。
——
第434章 “南进计划”(二)
在始兴城北,靠近海滨的一片缓坡,有数十栋装饰考究的宅邸傍海而建,米黄色的花岗岩墙体在皎洁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屋顶铺就的红陶瓦与远处的赤霞湾相得益彰,既有华夏传统建筑的雍容,又融入了穿越者带来的现代几何线条——譬如棱角分明的露台栏杆,以及镶嵌着彩色玻璃的八角窗。
青石板铺设的主干道贯穿整片区域,两侧苍松翠柏,树影婆娑间,铁艺雕花的庭院大门若隐若现。
每栋宅邸都围着精心打理的花园,有的还建立了颇为雅趣的喷泉,睡莲漂浮的水池,在庭院小径两旁,有争奇斗艳的花丛和草地,空气中弥漫着混合海盐味的馥郁芬芳。
夜幕下,一家家门楣悬挂的鲸油灯次第亮起,橘黄色的光晕将这些豪宅笼罩在一片温暖朦胧之中。
总参谋部副总长、海军上校刘国强府邸的会客厅里烟雾缭绕,数名军政官员围坐在一起,神情闲适地聊着国内外大事。
海军作战部副司令、第一舰队指挥官舒文东站在一幅巨大的新洲大陆地图前,左手握着一杆苏州造鎏金银烟锅,右手食指重重地点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位置:“数月前,我领着两艘新建的巡航战舰进行海试,曾进抵该半岛海域,沿途千里皆无一处西班牙拓殖据点,几无任何设防。”
“可以说,从圣迭戈到阿卡普尔科港,西班牙人根本没有一点军事存在,若是我新华海军南下,一路皆畅通无阻。”
“可我们目前才二十多万人口,占那么大地盘怎么兜得住?”决策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发展规划部部长李良皱了皱眉:“整个加利福尼亚地区就在那里摆着,只要我们想取,随时可以将其拿下。所以,我觉得目前真的没必要这么着急南下占领该地区,继而刺激西班牙人的神经。”
“呵,老李,你怎么跟罗主**席一个口吻。”舒文东笑着说道:“开疆扩土,不正是我辈当年所万分渴望之事?”
“你这里哪叫开疆扩土,分明是急功冒进。”李良摇摇头说道:“咱们现在还缺领土吗?我们这点人口,连新华湾都填不满,更不要说数千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况且,那里不是有七八个拓殖据点嘛,算是已经提前布好局。”
“人口不是问题!”舒文东斩钉截铁,“如今,我们有两家造船厂,每年可下水十余艘运输船,新增移民运力超过三四千人,三五年下来,便有数万人可以填充至加利福尼亚地区。”
“然后在那里跟西班牙拉扯不断,大量消耗我们本部的实力?”李良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