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那名男子沉吟片刻,然后恭敬地答道:“相同兵力的情况下,那自然是新华军能获胜。”
“是吗?”莫天海眼神逼视着对方,“王崇贵,你可是亲身经历过巨鹿之战的大明官军,你说这话时可是出于本心?”
“……”王崇贵眼神躲闪着,脸上露出一丝慌乱,“回大人的话,新华军铳炮犀利,训练有素,若是据坚垒而守之,即使数倍的清虏袭来,也必为新华军所败。”
“若是野外阵战呢?”
“野外阵战,当胜负难料……”
“胜负难料?”莫天海直直地看着他,半响没有说话。
“其实,你心里大概很想说,野战的情况下,我新华军应该不敌清军八旗。”
正当王崇贵被盯得惴惴不安时,便听到莫天海喟然一叹,然后就点破了他心中所想。
“大人,新华军主要是兵力太过单薄,而且未有大规模骑兵,无法遮护两翼,也不能哨探清军虚实,故而在野外布阵交锋,难免会……会稍居下风。”王崇贵连忙补充说道。
“那你觉得我们补上了兵力劣势和骑兵规模的短板后,便能与清军正面对决?”
“呃,若是新华兵力雄厚,再加上拥有相当规模的骑兵,凭借优势的火器,想来是可以在野外击败清虏的。”王崇贵带着恭维的语气说道。
你们新华距离大明数万里海路,怎么老琢磨要跟清虏相较长短呢?
“巨鹿一役,你们是怎么败的?”
“嗯?”王崇贵明显被莫天海跳跃性的思维搞得有点懵,怔怔地看着他。
“我是说,两年前,清军入关寇掠大明北方,你们近万余宣府镇兵马是如何在一日间被清军近乎全歼,连主帅卢象升也殒没于阵中?”
“……”王崇贵闻言,眼皮不受控制地跳了几下,脸上也呈现出痛苦之色,消失已久的恐惧感再次袭来。
“……清虏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战法变化多端,不拘泥于常势。”好半响,他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口中缓缓叙说道:“而且,清虏在郊野之中,机动性极强,还能于夜间迅速进行大范围的集结和调动。”
“十二月十二日,仅一夜之功,清虏便在我宣大驻营处聚集了一万八千余兵力,倍之我方。呵,要知道,在前一日,我宣大尖哨探明清虏大队尚距我军八十里之外,且分做十数股,散于四野。”
“却不想,当清虏哨探获悉我宣大营地后,不到一个日夜,就迅疾围聚过来,迫得我军不得不与之在贾庄决战。”
“是日,清虏以数千西虏(蒙古)布于两翼,不断骚扰冲击我宣大阵列,中央主阵则以轻兵、火器使用弓箭、火铳持续消耗我宣大军战力,打得极为耐心。”
“至未时二刻,我宣大军战线终显松动,清虏遂出动大阵,以重甲步兵如墙推进,声势惊人,无以拒之。仅数息之间,我宣大军阵线全面崩溃,即使卢都堂中军鼓号齐鸣,旗令不断挥动,但丝毫无法阻挡混乱的蔓延。”
“……当清虏阵线缓缓推进至中军旗号所在,整个宣大军便立时溃散,无人再回头反击,皆亡命而奔。”
“……”莫天海听了,沉默片刻,开口再问:“也就是说,你们宣大军是被清虏重甲步兵击溃,然后再被清虏骑兵衔尾追击,最终近乎于全军覆没?”
“大人明鉴。”王崇贵抬手擦了擦眼角,低声应道。
“你们宣大军不是有众多火器吗,就没给清虏造成一点威胁?”
“火器?”王崇贵嘴角露出一丝鄙夷,“那些火铳且不说丝毫没啥准头,而且放不了几下,便会炸膛,如何能给清虏造成威胁?另外,火器装填也太慢,一旦被清虏甲兵近身,立时聚啸溃逃,反而会影响整个阵列。”
“哦,不过,你们新华军的火铳倒是犀利无比,几无炸膛现象,而且操演颇为纯熟,若是与清虏野外对阵,想必可以对他们造成大量杀伤。”
“不过,为了确保己方阵列稳固,新华军除了厚集兵力、扩大骑兵规模外,还要建立一支重甲步兵,在战线胶着或者清虏步甲冲阵时,适时投入,以阻清虏动摇阵线。”
“重甲步兵?”莫天海不由哑然失笑,“步兵装备再厚的甲胄,也扛不过火枪的射击吧?”
“大人切勿轻视重甲!”王崇贵急切道:“在大明境内,凡强军重镇,皆有数百上千不等的披甲家丁,否则,无以稳定军心,更难以聚集士气。”
“哈哈……”莫天海听了不由大笑,引得路过的队列士兵纷纷侧头望过来,“具装甲兵,已经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了。”
“大人,高瞻远瞩,非小人所及!”王崇贵捧了一把,随即又小心地提醒道:“不过,目前而言,不论是大明,还是清虏,皆有大量重甲步兵,并在战阵之中起到胜负决定性的意义。”
“只要我们火力密度足够大,别说重装步兵,就是万余八旗铁骑来了,照样干翻在地!”莫天海信心满满地说道。
“大人……”王崇贵欲言又止。
需知,大明各镇官军所持的三眼铳威力有限,阵战之时很难击穿清军重甲,导致重甲步兵仍能有效统治战场。
这新华兵将怎的如此骄横?
就凭他们相对厉害的火器?
可问题是,你们全国上下兵马就没多少,怎敢夸下如此海口?
唉,待你们哪一天直面清虏甲兵时,就晓得自己几斤几两了。
——
第427章 步兵战术的颠覆
“砰!”
1640年5月18日,清晨,东平县始兴城东郊,新华军工的枪弹试验场还笼罩在暮春的晨雾中,一声清脆的枪声蓦的响起,立时将附近树林中的鸟群惊飞,扑腾着翅膀飞向湛蓝的天空。
一名陆军部总装备司的上尉军官放下了火枪,望着前方标靶处,等待观测员发出是否命中的信号。
“上靶了!?”这名上尉军官看见观测员举起了一面表示中靶的绿色信号旗,满脸的震惊,“他不会瞎报吧?”
那处标靶距离他射击的位置足足有两百米,若是普通燧发枪的话,射出的弹丸根本不知道会飞向何处,更遑论准确命中标靶。
“这位长官说笑了!”枪械总工程师魏应坤先是看了一眼旁边那位默不作声的高级军官,随即陪着笑说道:“前些时日,我们军工厂试枪员曾在三百多米开外准确射中标靶。呃,即使距离再远些,放到四五百米外,运气足够好也能命中目标。”
“是吗?”那名上尉军官脸上露出几分犹疑之色,转头看了看自己的同伴,又望向他们的上官。
“那就试试三百米的标靶。”陆军部副部长、总装备司负责人郑立辉从试验台上抓起一支火枪,准备要亲自验枪。
“郑部长,我来帮你装填弹药。”一名军工厂的试枪员殷勤地走过来。
“嗯,有劳了。”郑立辉微微一笑,将火枪递了过去。
那试枪员接过火枪后,将其倒置于地上,从身上的挂袋里掏出定装火药包,用牙齿撕开纸质火药包尾部,小心地倒入枪管,轻拍枪身确保火药完全落入膛室,然后又从挂袋里摸出一枚锥形铅弹,弹底朝下放入枪口,从腰侧抽出通条轻轻将弹丸推至膛底。
他连续两次平稳推动,听到枪膛里传来一声轻微的“咔”声,表示弹丸到位,接着将击锤扳至半待击状态,最后向药池倒入少量引火药,关闭药池盖。
“郑部长,装填完毕,可以随时击发了。”他恭敬地将火枪双手递了过去。
“你一分钟可以完成几次射击动作?”郑立辉接过火枪,和声问道。
“回郑部长……”那试枪员眉头一挑,颇为自豪地说道:“我一分钟至少可以完成四次装填射击。”
“嗯,不错,不错。”郑立辉将击锤扳至全待击状态,然后枪托低肩,准备瞄准射击,“若是该型号火枪投入现役,装备部队,说不定还要请你到军中指导士兵们如何快速的装填射击。”
“为军方效力,小人乐意之至!”那试枪员顿时眉开眼笑。
“郑部长,可以射击了。”魏应坤看见三百外的观测员挥动了几下蓝色旗帜,小声地提醒道。
“嗯。”郑立辉闻言,将火枪稳稳地举起,左眼紧闭,右眼微眯,瞄准三百米外那张立起来的标靶。
虽然,标靶做得跟人体大小差不多的规格,但在三百米远的距离上,看起来仅相当于指甲盖大小,能否凭目视击中目标,那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训练。
或者,得有很大的运气。
“砰!”
瞄了许久,郑立辉终于扣动扳机,随着枪托猛地一震,枪口冒出一股白烟,弹丸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飞向远方。
“呵,没中靶。”远处的观测员举起了射击脱靶的红色旗帜,郑立辉自嘲地笑了笑。
“部长,或许这枪的射程没这么远。”一名中尉军官上前宽慰道。
“……”魏应坤闻言,顿时急了,就要上前分辨,但见到郑立辉似乎还在为方才射击脱靶而感到几分遗憾时,脚步便生生止住了,嘴里想要说的话也咽了回去。
“这枪的射程不止三百米。”郑立辉摇摇头说道:“我们来的时候,人家给我们的技术参数显示,该枪的有效射程在五百米左右,最大杀伤距离超过七百到八百米。”
“部长,线膛枪的射程超过滑膛枪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火枪的射程当不至于如此夸张吧?”那名上尉军官惊讶地看着手中的火枪。
数年前,新华军工也曾做了几种线膛枪,射程一般在三百到四百米,射击精度也远远超过目前新华军所装备的滑膛枪。
不过,由于线膛枪在装填上较为困难,而且制造成本较高,并未在军中列装,只是作为军工技术的储备,继续加以优化和改善。
一周前,新华军工发函过来,说是最新研制的线膛枪有重大突破,并制造出几支可用的成品枪,让总装备司过来验收。
同时,新华军工还将该型号火枪的技术参数资料一并发来,以便军方验核时心中有个底。
初时,装备司的军官收到军工部门送来的技术资料,都带着非常审视而挑剔的态度。
而且,对于该枪能打出六七百米远的距离,也报以深深地怀疑。
他们一度认为,新华军工方面是不是工作出现疏忽,将最远射程错误地标注为有效射程了。
要知道,600-700米的火力射程,几乎达到了陆战75轻型火炮的距离了。
这么远的射程,别说敌军的步兵阵列无法进抵我新华陆军面前,恐怕就连对方的骑兵在这种远程打击下,也难以发起短促冲击。
要是我新华陆军大规模列装这种超远射程的火枪,那必然可以在敌方无法威胁的情况,轻松打崩对方的军阵。
谁再跟我们新华军列阵而战,那就是纯粹的活靶子。
我可以轻松的收割你的性命,而你手中的武器却根本够不着我!
目前,新华陆军所装备的燧发枪除了造价便宜外,还有就是装填迅速,可以做到平均每分钟两到三发,部分优秀的士兵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发射五次,比这个时期的欧洲同行要快30%。
因为,新华陆军普遍采用纸质定装弹,即将火枪一次发射所需的火药、铅弹放置在一张油纸上,然后将油纸卷成纸筒,用线绳绑紧两端,使火药和铅弹被纸筒包裹,这样一发纸质定装弹就制作好了。
在使用时,士兵只需要取出一枚纸制定装弹,然后用牙齿在纸制定装弹的尾部撕开一个缺口,将火药从缺口处倒入枪管内,然后再将剩下的纸筒以及纸筒内包裹的铅弹一起塞入枪口内,最后抽出通条将其推入枪管底部即可。
和火绳枪比起来,这样简化的步骤使燧发枪的射速提高了一倍,这使士兵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小规模的骑兵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
而根据新华军工搞出的这款新型火枪性能来看,简直就是逆天的设计。
不仅射程远,而且精度高,更有滑膛枪的装填速度,可以说是对现有陆军装备的火枪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这种火枪的之所以如此性能卓著,关键就是它所使用的弹丸。”郑立辉抬手示意那名试枪员掏出一颗铅弹。
“你们看……”他伸手捏着那颗弹丸,展示给两名属下,“这枚弹丸整体呈流线型,口径略小于枪管,可以轻松滑入,它的底部中空,里面嵌着一个小木塞。”
“而这个设计就是最为关键之所在,火药引燃发射时,火药会推动木塞,使弹体膨胀,紧贴枪管内的膛线旋转。如此,既保持了装填的便捷性,又获得了线膛枪的精度和射程。”
“郑部长说得太对了!”魏应坤由衷的赞道:“我们新华军工正是在莫部长和郑部长的提点下,只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便设计和生产出这三支线膛枪和相应的弹丸。”
“经过数轮的测试,基本上符合两位部长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而且枪械使用过程中,也未发生太多的故障。谁能想到,仅仅对弹丸做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动,便将这款火枪的射程提高了三百多米,而且射击精度也相当的高,完全可以当做战场狙击所用。”
“是呀,这枚弹丸略小于枪管口径的设计,在装填过程中就不再需要士兵用锤子把弹丸敲进去了。”郑立辉笑着说道:“嗯,这些弹丸也可以按照现有纸质定装弹那般进行生产组装,装填效率或许还可以稍稍提高一点。”
“好的,郑部长,我们新华军工会按照你的指示,也将这款枪弹进行定装化。”魏应坤连忙点头应道。
“呃……”那名上尉军官犹豫了一下,看向郑立辉。
“有什么就说什么,身为军人要干脆爽利一点。”郑立辉不满的说道:“我们今天过来,就是验证这款火枪是否可行,未来是否要列装部队。”
“有问题,就赶紧说出来,人家能直接给你答案的,自是不会藏着掖着。要是一时解决不了的,那就下去重新进行设计和优化。”
“是,郑部长!”那名上尉军官向他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转头看向魏应坤。
“请问魏总工,这款火枪的穿透力如何?”
“经过测试,这款火枪可以在15米的距离内,连续击穿两块厚度为15毫米的松木板,而且两块木板间隔50厘米。”魏应坤回答道:“即使在一百米距离的地方,也可以轻松穿透15毫米厚的木板。”
“那铁板呢?”那名上尉追问道。
“铁板?”魏应坤顿了一下,笑着说道:“这位长官应该问的是击穿盔甲的效果吧。”
“没错。”
“我们针对铁甲的防护也做过测试,在一百米内,可穿透4毫米厚度的轻型胸甲。”
“若是重型铠甲呢?”那名上尉看了一眼自己的长官,继续发问:“比如,清军巴牙喇那种,他们一般会身披三层铠甲,锁子甲、棉甲、铁札甲复合套在身上,这款火枪可能破其甲胄?”
“我这里没有清军巴牙喇铠甲厚度的数据,但我认为,这款火枪拥有更高的动能,在百米内,理论上应该可以穿透他们的三层甲胄,尤其是外层铁甲较薄的部分,如胫甲、臂甲及面甲等。”
“若是两百到三百米的中远距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