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美1625 第258节

  不过,与勃利堡这种军民混合型的拓殖点不同的是,安远堡是一座纯粹的军事要塞,不仅城防坚固,而且还驻有七十多名武装护卫,用于宣示新华的武力。

  在黑龙江下游,原大明奴儿干都司福山卫(今普尔萨西北的绰洛河西原斐森屯)和奴儿干都司驻地奴儿干城(今俄罗斯特林,距黑龙江口约 200公里),也被相继重新恢复,筑堡建寨,成为两处重要的沿江物资补给点。

  这些据点的设立,算是将黑龙江下游流域完全纳入到新华人的统治范围内。

  相信,几年后,不论是来自西边的俄国人,还是北上的清虏,一定会在新华人的堡垒前撞得头破血流。

  “大人!”一个年轻的书吏小跑着过来,“鄂伦春人的使者到了,还带了十张上等貂皮。”

  王明远点点头:“请他们到议事厅,再备些茶点。”

  ——

  议事厅里,鄂伦春厄勒部首领库鲁克正局促地坐在一张软皮椅上。

  他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面前光滑的桌子,侧边还有漂亮的雕花,这种工艺在他们的部落里从未见过,透着一股精致和风雅。

  当王明远走进来时,他跟其他几位部落首领慌忙起身,差点还碰翻了茶盏。

  “坐,不必多礼。”王明远和蔼地摆摆手,一字一句地慢慢说道:“听说,你们今年的猎获还不错?”

  “托大人的福。”库鲁克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说道:“自从用了你们提供的……铁箭头和铁叉,我们猎到的驯鹿和狍子比往年多了三五成,捕获的貂狐,数量更是两倍于从前。”

  说着,他示意随从打开带来的包袱,从里面取出一张柔滑的貂皮:“这是我们从中挑选出来最为上等的十张毛皮,请大人笑纳。”

  王明远微微一笑,接过那张貂皮,感受着它的柔滑绵软。

  “大人,这些皮货是最近几个月才猎来的,还不算最好的。”库鲁克见他爱不释手,心中也是一阵欢喜,“待到了冬时,那猎取的皮毛才是真正的上乘货色。大人若是喜欢,我定当再送十张过来!”

  “如此,我先在这里谢过大首领了!”

  “大人客气了。”库鲁克笑着说道:“正是有了你们提供的趁手家伙什,还有带来的许许多多好物件,我们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不过,大人,我们这里有个请求……,能否稍稍给我们多换些刀剑和铁矛,还有那……那轰天雷。”

  说完,他小心地看着王明远,唯恐对方变了脸色。

  在勃利堡,大部分的物资交易几乎都不受限制,只要你能拿出足够的皮毛和采集而来的砂金,新华人统统都可以提供。

  但刀剑、铁矛、铠甲之类的军械却不在此列,交易数量受到严格管控,不是想要多少就能换到多少的。

  百八十人的部落,最多也就二三十把钢刀,十几只铁矛,铁箭头的供应也有相应的定数。

  总之,所获得的武器,可以让一个部落勉强自保,但想要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或者实施大规模的仇杀,乃至图谋部落兼并,那就有些费力了点。

  至于“轰天雷”,那更是想都不要想。

  新华人可不想在当地培养出一个个强横的对手,从而威胁他们的安全。

  除非,像勃利堡附近的几个部落那样,完全投附于新华人,成为他们的从属,才能获得全力的扶持和彻底的武装。

  但是,这些历经数百年的部落大族群,虽然知道靠近新华人会有诸多好处,但终究是自由自在惯了,加上故有的传统和习俗,现在的日子也还能过下去,当不至于就这般屈身于他们。

  想当年,建州的老汗在统合他们这些黑水部族的时候,也未对他们实施强制性的管束,只要磕个头,纳个贡,便一切如旧,随他们自行其是。

  当然,汗国有时候也表现得很粗暴,会出动精悍的小股军队,征讨(捕捉)山林中那些不服“王化”的部族,毁村灭寨,杀人放火,搞出大片大片的无人区。

  两相对比一下,还是新华人要温和一点,也更好打交道一点,让人不免生出一丝亲近。

  但亲近归亲近,你要提出一些非分要求,那可就不应当了。

  “你们要那么多刀剑铁矛做什么?”王明远放下茶杯,面色沉了下来。

  “回大人,黑水上游的萨哈连部频频袭击我们厄勒部,抢夺我们的猎物,驱赶我们的捕鱼的船只。”库鲁克一脸愁苦地回道:“而且,他们还以我们不去汗城朝觐纳贡为借口,数次扬言要覆灭我们整个部族。这般情势下,我们只能求到大人这里了……”

  “萨哈连部……”王明远闻言,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他们最近可有大的动作?”

  “大动作?”库鲁克怔了一下,随即上前几步,“大人,萨哈连部最近似乎在征召训练部落战士,肯定要过来偷袭我们。哦,当然,他们也有可能想要发大财,过来进攻勃利堡,抢寨子里的货物。”

  “大人有所不知,萨哈连部垂涎勃利堡的财富不是一天两天了,经常偷偷摸摸派来部落勇士打听你们的消息。”

  “哦,是吗?”王明远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就萨哈连部千把人,勃利堡还真没把它放在眼里,城头上的火炮会分分钟教他们如何做人。

  因为是最早归附清虏的部落——1616年,努尔哈赤便派兵收服了黑龙江中游的萨哈连部,他们的部落首领还娶了某个贝勒的格格,成为后金的额驸——因而,该部获得不少后金的军事支持和物资供应,算是整个黑龙江流域最为强大,也是最为富庶的部落。

  不过,这个富庶也是相对的,就是比周边其他部落多几把刀、几兜铁箭头,以及身上多那么几件清虏赏赐的锦袍、棉布。

  至于说压倒性优势,那还不至于。

  毕竟,清虏也不希望身后蹿起一个太过强大的地方部落。

  然而,当新华人在两江交汇处的勃利堡落脚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通过一两艘小型桨帆船运来移民的同时,也会顺便载着大量的生活用品,与周边部落土著进行毛皮交易。

  经过几年的发展,距离勃利堡较近的部落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靠着频繁的皮毛贸易,很快也富裕起来,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更是甩了萨哈连部一大截。

  这就让曾经阔过的萨哈连部很是不爽,好歹也是大清的额驸,怎么能过得比那些苦哈哈的鄂伦春厄勒部还要差呢?

  嫉妒也罢,不服也好,但在经济利益的诱使下,萨哈连部顺着黑水一路而下,也赶来勃利堡进行毛皮贸易,换取部落急需的各种生活物资。

  只不过,囿于距离太远,在交易频次上和规模上倒是不如勃利堡周边的部族,在利益上还是稍稍吃点亏。

  倘若如此的话,黑水流域的各部族也不至于太过纷争,与勃利堡交易,终究都是得利的。

  这可比千里迢迢赶往汗城贸易,可省时省力多了。

  但是,去年勃利堡的新华人突然发布了一个贸易限制条件,引起了诸多部落的不安。

  那就是,凡是投附并接受大清国册封和敕命的部落将禁止与勃利堡进行皮毛贸易。

  也就是说,经过四年发展,实力已经逐步壮大的新华人开始要求周边的部落进行选边站队。

  要么断绝与清国的联系,转而与新华人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然后享受诸多优惠的贸易条件。

  要么继续投附清国,过自己的苦日子。

  在权衡一番后,勃利堡周边的二十多个部落终究为现实利益所诱惑,选择跟新华人合作,然后停止了向清国的朝觐纳贡。

  去汗城,一来一回要走两个月,还得看女真人的脸色。

  在勃利堡,便能就近获得盐、铁、布匹,还有过冬的粮食。

  这本经济账,不用算也理得清!

  但萨哈连部却很犯难,身为女真人的额驸,却不敢得罪清国,但他们又舍不得勃利堡获取经济利益,属实纠结得很。

  这般首鼠两端的部落,自然遭到了新华人的经济制裁,不仅禁止萨哈连部进入勃利堡交易,而且还要求周边部落不许与之来往,试图将其彻底孤立。

  嗯,顺者昌,逆者亡,我新华要在这里当扛把子。

  被封锁孤立的萨哈连部对此自然是相当不满的,便开始频频搞起小动作,偷袭临近部落,抢夺他人财物,甚至阻碍新华人深入黑水上游。

  对这种不识时务的部落,新华人很早就想削它了,只是一时间还腾不出手,只能暂时任由其蹦跶。

  如今,以厄勒部为首的众多鄂伦春人也对它咄咄逼人的态度感到不满,甚至敌视。

  那么,是不是可以趁此机会,将萨哈连部暴揍一顿,让其认清现实,重新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呢?——

第405章 黑水变局

  老汗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后,为了稳定后方,在他自封大金国大汗未久,便派兵收服了黑龙江中游地区的萨哈连部(萨哈连是满语“黑”的意思),并在黑龙江北岸连取十一寨。

  这是他统一黑龙江上、中游地区的第一步。

  招抚萨哈连部后不久,黑龙江中游北部地区的萨哈尔察部(萨哈尔察,即满语黑色貂皮的意思,精奇里江至松、黑两江会和处一带盛产黑貂)首领萨哈连在后金的盛大兵威下,选择归附,并成了后金的额驸。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告天”誓师,发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出兵攻打抚顺,萨哈连额驸便带兵从征,很受器重。

  据闻,在野营中,老汗还亲自向他讲述“金朝往事”,以示笼络。

  待皇太极继位后,继续投以精力,对黑龙江流域持续经营。

  他曾数度告知群臣,“黑水之民,与我国同”,“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

  因此,他对黑水地区的各部族,采取“善言抚慰,饮食甘苦,一体共之”的态度。

  也就是说,我大清要着重采用招抚的办法,尽可能地避免刀兵相加。

  在这种政策影响下,黑龙江其他各部纷纷前来归附。

  1631年8月,“黑龙江虎尔哈部落托黑科等四首领来朝,贡貂、狐、猞猁狲等皮”。

  1634年2月,“黑龙江地方羌图里、嘛尔干率六姓六十七人来朝,贡貂皮六百六十八张”。

  1635年,在他称帝立制时,黑龙江下游的乌扎拉部和兀尔吉(乌尔吉)部,以及锡霍特山北段和黑龙江下游的使鹿部,也相继归附,上表纳贡。

  1636年,位于精奇里江畔的额苏里部也臣属大清,缴纳贡赋。

  甚至,就连贝加尔湖以东各部,也先后被纳入大清的管辖之下。

  有鉴于归附大清的民族日益增多,需要有一个包括女真人和同女真人融合的其他族人在内的统一名称,在皇太极登基称帝前一年(1635年),他正式宣布废除诸申(即女真)族名,改称满洲。

  黑龙江、乌苏里江地区的部族,有的被直接编入满洲八旗,成为大清的最为主要的兵源补充地。

  不过,对于一些“野心难驯”且骁勇善战的索伦兵,大清却并未将其全部编入八旗,而是继续以村屯或氏族为单位,编户留存于当地,使其继续保持“野性”,战时再加以征召。

  所谓索伦部,是大清对黑龙江上、中游的鄂温克、达斡尔和鄂伦春等部族的总称,向来是清军陷阵攻坚以及斥候、哨探的主要来源(炮灰)。

  近年来,随着大清的目光主要投于朝鲜和大明关内,对辽阔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地区的关注度相应减少,使得这里的局势在新华人到来后发生重大变化时,竟茫然无所知。

  直到,两江流域超过三十个地方部落未曾前往盛京朝拜上贡,方才悚然惊觉。

  我大清被人掏了“菊花”!

  和硕图静静地听完面前这位鄂伦春人讲述有关新洲人的情况后,尽管面上波澜不惊,但内心已是波涛汹涌,眼中更是透出一股浓浓的惊惧。

  新洲人居然真的窜入了黑水地区,而且还在两江交汇处修筑了几座堡寨,进驻了数百武装人员。

  他们早在四年前,便沿着黑水一路上溯,来到此地,建木屋,造城堡,开垦荒地,栽种谷物蔬菜,一副长久拓殖的架势。

  是的,他们不是赚一票就走的皮毛商人,而是一群要在这里扎根落脚,建立永久定居点的拓荒者!

  沉默片刻后,和硕图一拳砸在旁边的树干上,震落了无数的松针和松果。

  “召集所有牛录额真以上的将领,立即议事!”

  两刻钟后,在一顶漏风的帐篷里,五名军官围着一张简陋的草图,上面标记着他们沿途收集的情报,以及探子最新带回的消息。

  “诸位恐怕都知道了。”和硕图指着草图上新标记的墨点,“新洲人不仅在此建城筑堡,还笼络了周边数十个野人部落,势力一度延伸至黑水上游。”

  “根据那个捉来的俘虏交代,新洲人用铁器、布匹、盐巴,还有其他各种物什换取当地野人部落猎取的皮毛,甚至还教导他们种植新的作物,搭建新的寨子和营地。”

  额尔赫啐了一口:“这些狡猾的南蛮子!难怪我们进抵黑水后,众多野人部落都不肯提供补给,还让我们费些手脚去抢。原来,这些狗贼早被收买了。”

  “也就是说,黑水附近的野人部落有可能都成了新洲人的附庸,并且还会在新洲人的指令下,向我们发起袭击?”塔克善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不会吧?”鄂尔泰惊愕不已,“若如此,那我们在这里岂不是孤立无援,随时都会陷入到新洲人和当地野人部落的围攻之中?那我们……”

  看到几名同伴投来或鄙夷,或愤怒的目光,他立时收住了话,聂聂不敢再说下去。

  自离开海东新洲拓殖地后,他们便遭到了无休无止的袭击,从大湖(即兴凯湖),到松阿察河,再至乌苏里江,那些土著猎人如附骨之疽,隐藏于丛林之中,频频对他们施以偷袭。

  也就是部队进抵乌苏里江中游,可能是超出了对方的活动范围,袭击行动才告一段落,让所有人心中才为之一松。

  短短十余天的路程,三百人的队伍竟有三十二人遭袭,亡十七人,重伤六人,轻伤七人,折损率高达一成。

  若是加上早前攻打新洲人那座小寨子所遭受的伤亡,他们的整体损失便超过了六十人!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也是一个让人尴尬无比的折损率。

  要知道,年初多铎率兵围杀黄龙所部,以及后续进攻辽南镇所据守的堡寨据点,损失兵马也不过寥寥五百余。

首节 上一节 258/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