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从写小说开始成为大亨 第2节

  《龙蛇演义》是国术流小说,这和他家武术世家的背景相当契合。如果别人问起,他也有合理的解释。

  要知道,《龙蛇演义》可是梦入神机走访无数武术家才写出来的小说,一般人可轻易写不出来。

  选择写此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韩永辉对此书非常有信心。

  前世玄幻文爆火的时候,《龙蛇演义》一出,直接占据了小说界半边天。更是被认定为国术流派的大成之作,从而影响到现实,以至于很多人真的按照书里内容去练武。

  影响可想而知。

  夜晚寂静无声,韩永辉手起笔落飞速划过,时间来到凌晨四点,他才停笔躺下休息。

  这期间,他写下一万五千字,每小时两千多字的速度。

  短暂休息两个小时,韩永辉照常起床去剧组。十七八岁的年纪,即使熬夜也没多少困意。

  有了写小说的目标之后,他每天在剧组只要一有时间就抽空写小说。

  如此重复一个星期,《我爱夜来香》拍摄杀青,《龙蛇演义》的也写了二十万字。

  ......

  三月十日。

  韩永辉来到港岛的第九天。

  今天他准备去投稿。

  在路边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目的地《星岛日报》。

  为什么要选择《星岛日报》呢?

  这是韩永辉经过一晚上思考的结果。

  港岛此时一共有六十多家报纸,以及许多杂志都有连载小说,但要说销量最高的只有三家;

  分别为:《明报》、《东方日报》、《星岛日报》。

  韩永辉首先把金庸的《明报》排除。

  金庸的抠门众所周知,林燕妮、黄沾、亦舒等大咖都不能提高稿费,就不用说自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了。

  其次《明报》的受众人群都是鬼佬和高级知识份子,小说要想有销量,还得指望普通市民。

  《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其实差别不大,但《星岛日报》有海外中文版在外发行,涉及老美七八个大城市、澳洲、新加坡、大马等地,这就是《东方日报》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而这一优势,很有可能使《龙蛇演义》在海外出版。

  出租车很快来到《星岛日报》总部,韩永辉付钱下车,带着书稿安心步入。

  大楼内的工作人员井然有序在工作着,他询问前台投稿处在哪里后,直奔目的地。

  编辑室里工作人员众多,但没人搭理,韩永辉只好开口问道:“请问投稿找边个?”

  “不好意思,正忙着呢,没注意到你。”一个中年男人抬头接话,“来我这里就行。”

  韩永辉走到男子工位,将书稿递了上去。

  “小说?”男子笑道:“我还以为新闻搞呢,稍等一会,看小说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韩永辉点点头,慢慢等待着。

  时间过去半个小时,男子终于收回目光,并对韩永辉说道:“请再稍等一会。”

  说完,起身离去了,搞得韩永辉有些不知所措。

  ......

  《星岛日报》总编室。

  总编周义看到下属拿着一叠手稿进来,自带威严道:“小李,什么事?”

  刚才招待韩永辉的男子递上手稿,“周总,这是今天新投稿的小说,我觉得有必要让周总亲自看一下。”

  “怎么?小说水平很高?”

  周义的疑问其实是肯定的话语,能让下属说出刚才的话,他已经猜到了结果。

  【第一章起伏蹲身若奔马,凌空虚顶形神开。】

  【第二章转身撩阴手眼合,肘似枪扎臂弹鞭。】

  【第三章脊椎如龙首尾崩,重心垂落寒毛炸。】

  看了开头章节的几个标题,周义抬头问李姓男子:“小李,你有些过于紧张了,很明显模仿金庸的套路,又能惊艳到哪里去。”

  “周总,是现代背景的小说,我感觉比金庸的要好很多。”男子肯定回复。

  “是吗?我再看看。”

  很快,办公室里便安静下来,只剩下书稿翻动的声音。

  时间飞快,当周义停下时,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

  “好书!”

  他不得不承认,已经很久没有一本小说让他如此入迷,点燃雪茄感慨道:

  “小李啊,我从这本小说上,看到了李小龙的影子,那个让所有华人扬眉吐气的男人。

  文笔也很好,虽然比金庸的文笔直白很多,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更通俗易懂。

  以我工作多年的经历,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在港岛大放异彩。

  而且此书必定可以成为开宗立派的标志著作,超越金庸也不无可能!”

  周义略一思考,果断道:“小李,务必把这本书拿下,马上跟作者签协议!

  此事有你一功,放心,我会给你发放奖励。”

  听到有奖金,男子很是高兴,这也是他的初衷,“周总,我也看出了这本小说的好,不然也不会专门上来请示你。

  关键问题是,我拿不准签约价格。

  出的少,怕对方不同意。

  出的多,我又做不了决定。”

  周义赞同他的说法,点头道:“你去请作者上来,我亲自和他谈。”

第3章 小说签约

  韩永辉听说总编周义要和自己见面,让他感到很意外。但同时心里大概肯定,小说签约应该不成问题。

  他安心来到周义办公室,主动握手道:“周总编好。”

  周义没有托大,起身打量他一眼,有些意外道:“小友真年轻啊,二十岁左右?”

  “今年十八周岁。”韩永辉落落大方回应。

  “坐下说。”周义伸手指向对面座椅,颇有疑问问道:“请问小友,以你的年龄阅历,如何写出这么精彩的小说?”

  这是周义心中最大的疑问,如果韩永辉没有很好的解释,他宁愿不签这本小说。

  毕竟他不敢保证小说后面的质量。

  对于周义心中的疑虑,韩永辉心中早有合适的解释,这也是他当初选择《龙蛇演义》的原因。

  “周总编,你大概还没了解我的来历。”

  “小友请讲。”周义确实疏忽了这个问题。

  韩永辉不慌不忙开始解释:

  “我家是武术世家,从我爷爷开始,我们家都学习武术。

  这本书是根据我对武术的了解,从而写出来的。

  周总编若是不信,可以去新艺城了解一下,我是新艺城的龙虎武师。”

  “原来如此。”

  周义解去心中疑惑,安心道:

  “这我就放心了,那么小友,接下来我们谈谈稿费问题。

  一般情况下,新人稿酬都是千字二十到五十元之间,但小友应该看得出来,我对这本小说非常认可。

  这次我破个例,按照千字一百给小友。”

  “周总编喊我阿辉就好。”韩永辉有自己的想法:

  “确实,以我作为新人来说,千字一百元确实不低。

  可周总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问我......”

  “什么问题。”周义直接疑惑打断,他想不明白自己遗漏了什么。

  “这本书的字数。”

  韩永辉直接解惑:

  “这本书我准备写二百多万字。

  以周总编从业多年的见解,《龙蛇演义》要是一直按这样的水准下去,恐怕到不了五十万字,我的名声肯定不会低于千字一百元。

  所以,我不可能直接和你签约整本书,后面的字数要随行就市。

  周总编也清楚,真要按文笔和故事性来说,《龙蛇演义》要比金庸和倪匡的小说都要好。”

  有时候事实和名声真的不成正比,这是韩永辉穿越后发现的事实,在这个时代看过金庸和倪匡的原版小说之后,他发现真是高看了两人。

  金庸还稍微好点,倪匡那小说妥妥的小白文水平,甚至还不如小白文,语句顺序有时都不通顺。

  从此也可以看出,这个时代小说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怪不得网文兴起后,几乎没人再提金庸的小说。

  这也使韩永辉对写作有了更大的信心。

  “是我考虑不周,就按照阿辉你的意见来,暂时先以千字一百元签约,以后随行就市。”

  实在是周义非常看好《龙蛇演义》,不然他不会如此妥协。

  “那就谢谢周总编了。”

  对于眼下这个结果,韩永辉其实不满意,但谁让他是新人,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资格。

  接下来没什么事情了,等待着签合约就可以,周义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又问:

  “对了阿辉,你是直接以本名发布小说,还是像金庸一样起个笔名?”

  韩永辉想了想:“起个笔名也好,有笔名显得逼格高,就叫梦神机吧。”

  “取自象棋古谱【梦入神机】?”

  韩永辉没想到周义竟然知道来由,笑道:“周总编真博学。”

  “哈哈......”

  被别人夸奖,周义这个港岛闻名的大总编也忍不住放声大笑。

  很快就有工作人员把合同拿来,韩永辉检查没有问题之后,当场签字。

  他的果断签字也让周义彻底安心,亲自给他点了一支烟。

首节 上一节 2/4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