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剿匪人选
吏部尚书兼帝师的杜受田顿首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广西山高路远,瘴疠横行,民风剽悍,非寻常大员可制,非寻常提镇可镇。此役需文武并用,以安民心,定军势。臣举荐三人,各有长处,皇上可视粤西事势分派委任。”
咸丰微微颔首,故作持重,眯着眼睛询问道:“杜卿,你素以审慎著称,你且细细说来,朕该派谁去?”。
杜受田娓娓道来:“臣斗胆举荐三人,林则徐操守坚正,胆略可用,曾署理两广军政,谙熟两广军政人情,可为筹饷调兵之总筹。
前贵州提督张必禄,乃嘉道两朝宿将,端正醇谨,久历戎行,水陆兼备。
湖南提督向荣,悍勇善战,去岁镇天地会会匪于湖南有威名。”
杜受田举荐了奏请开缺回乡养疴的老臣林则徐与西南地区的老将张必禄、向荣。
咸丰登基不足三月,他连京师的朝臣都还没认全,更遑论地方连见都没见过的提督。
杜受田所举荐的三个人中,咸丰只对林则徐比较熟悉了解,是嘉道两朝的能臣、名臣、重臣,还和穆章阿不对付。
皇考对林则徐甚为倚重,印象中,林则徐不仅禁过烟,在很多地方都当过封疆大吏,连西域都去过,而且干得都还不错,是个值得委以重任的重臣。
至于张必禄和向荣,咸丰不是很熟悉。
他冥思苦想过往看过的折子,试图找出关于张必禄、向荣二人的记忆。
可想了半天,愣是没有丝毫头绪。
而上书房内枢臣们,却还在原地等着咸丰皇帝的答复。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咸丰向杜受田投以无助的眼神求助。
在杜受田的低声说明解释下,咸丰这才逐渐了解了杜受田所举荐的两位武臣是何许人也。
张必禄乃皇考亲封的励勇巴图鲁,不仅是文武全才,更是水陆兼备,当过陆师提督,也当过水师提督,长期于川、滇、黔等地弹压天地会会匪、苗民、彝民民变,战功卓著。
广西浔州府水网密布,上帝会会匪又吸纳了天地会的不少水匪,派遣已经退休的张必禄填补闵正文战死留下的广西提督实缺正合适。
至于湖南提督向荣,也是绿营宿将,去年湘南会匪李沅发等人起事,正是向荣弹压下去,把李沅发所部的天地会会匪从湘南驱赶到桂北的。
咸丰恍然大悟,可他仍有疑虑。
既然杜受田所举荐的两位都是老成的绿营宿将,派遣一人足矣。
广西提督的实缺只有一个,如果实缺给了张必禄,向荣又如何安排?
杜受田耐心地向咸丰解释。
张必禄是退休重新启用,没有官身,广西提督应该给张必禄。
向荣本身就是湖南提督,让他入桂协助张必禄助剿会匪即可。
张必禄年老体衰,精力有限,广西要剿的是会匪的两股而不是一股。
为保万无一失,派两员大将入桂会剿天地会、上帝会两股会匪较为稳妥。
咸丰想在众臣面前表现一番,询问两人都是提督,又皆系绿营老将。
万一互相不服气,争夺剿匪大权怎么办?
这一问,不仅给杜受田快问破防了。
也让尚未开口发言的穆章阿感到有些汗颜。
穆章阿心想,杜受田教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学生啊,除了至孝纯仁,似乎其他方面无甚可取之处。
若是六皇子奕,绝对不会对大清国的提督都这么不了解,问出这么没有水平的问题。
论资历和功勋,向荣给张必禄提鞋都不配。
张必禄是广西提督,向荣是前来协助会剿的湖南提督,是客将,拿什么跟张必禄争夺兵权。
就算两人想争,他们两个上头还有一个林则徐镇着不是?
有林则徐在他们两个还能反了天了不成?
虽说穆章阿对杜受田所举荐的三个人全是汉臣不满。
可穆章阿也不得不承认,眼下大清朝文武青黄不接。
杜受田举荐的三个人老迈归老迈,终归还是能够靠得住的。
不过穆章阿和林则徐素来不和,多有龌龊,不希望由林则徐来主持广西剿匪大局,穆彰阿一声冷笑,说道:“杜部堂此举可谓复旧亲、引旧人矣。”
杜受田转头看向穆章阿:“穆中堂此言何意?”
杜受田举荐林则徐,有复旧亲、引旧人的心思不假。
难道你穆章阿在道光朝就没复旧亲、引旧人?
如今老夫好不容易熬出头,熬到自己的学生坐上皇位。
不复旧亲、引旧人,这么些年,老夫岂不是白熬了?
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咸丰本来就有意打压以穆章阿为首的前朝旧臣。
起用林则徐,杜受田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况且林则徐确实是目下为数不多能堪大任,拿得出手的大员。
于公于私,举荐林则徐,杜受田都问心无愧。
穆彰阿忙上前一步,奏道:“奴才以为,粤西匪乱,事非一时,粤西地薄民贫,太平年月尚需邻省协饷。以粤西一省之赋税钱粮剿匪难以为继,需邻省,尤其是广东协饷助剿。
主持粤西剿匪大局者,尤需以年富力强、言方行圆者为先。
林则徐重病缠身,且素性刚悍,易与各地督抚龃龉生嫌,恐怕难以协调好与各督抚之间的关系。
张必禄垂垂老矣,尚能饭否亦未可知。
至于向荣,虽勇武有余,然独力未足以定大局。
奴才举荐赛尚阿督办广西,他年长持重,行事方圆兼济,谙熟军政,且为满蒙亲贵,诸省督抚必敬畏听从。
湖南提标中军参将和春,智勇双全、弓马娴熟、骁勇善战。广东副都统乌兰泰,精通火器、赤胆忠心、勇猛果敢,此二人皆可重用。”
穆彰阿思虑良久,终于想出三个勉强能用的满蒙籍剿匪人选。
穆章阿本来想举荐他的得意门生曾国藩。
可想到曾国藩升官太快,去年八月方才署兵部左侍郎,且曾国藩常年在京任职,未有担任地方大员的经验。曾国藩又系汉臣,搬出曾国藩来林则徐竞争,没有任何优势。
遂作罢,不如直接举荐满蒙亲贵出身的赛尚阿。
杜受田面不改色,伏地再拜:“皇上,上帝会会匪非寻常乱匪,以洋教煽众,蛊惑人心,行军如潮,聚众逾万,又与天地会勾结,不可轻视。
满蒙汉俱为一体,若仍以满蒙汉之别举贤,恐误剿匪大局。
若臣举荐的林则徐、张必禄、向荣三人不能建功,臣甘愿削籍辞官。”
听到杜受田把话说得这么重,咸丰急忙说道:“先生言重了,以后莫要拿动不动拿削籍说事,你是朕的先生,朕削先生的籍,岂不成了不敬重师长,不仁不义之人?”
杜受田意识到方才太着急,口不择言,自己的这个学生受他影响至纯仁厚,素来尊师重道。
他确实不应该把话说那么重,赶忙欠身道:“是臣口不择言,欠考虑,可臣也是为国事着想。”
咸丰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朕即位未久,时下又是多事之秋,尔等都是大清的忠臣,当勠力同心,襄助朕中兴我大清,做大清的中兴之臣。满臣、蒙臣、汉臣皆朕之肱骨,朕视之如一。
说了场面话,安抚住众臣的情绪,咸丰语气一顿,凝思良久后终于做出决定:“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两广军务,协调剿匪事宜,张必禄为广西提督,统带广西水陆诸军,总筹广西团勇。
湖南提督向荣即刻入桂剿匪。湖南提标中军参将和春,从向荣赴援广西,广东副都统乌兰泰,从林则徐赴援广西。
赛尚阿,就留京督理边防诸事吧。”
咸丰和起了稀泥。
他老师杜受田举荐的人,想必都是有本事的,肯定要采用。
穆章阿系前朝重臣,他所举荐的人,咸丰也不能完全忽视。
对于咸丰的安排,穆章阿虽然不是很满意。
可杜受田都倚老卖老,拿捏咸丰的软肋,以削籍要挟咸丰,偏偏咸丰还就吃杜受田的这一套。
穆章阿清楚自己现在是争不过的杜受田的,遂见好就收。
上书房内,众臣一齐叩首:“臣(奴才)等遵旨。”
第129章 建国封赏
收到咸丰皇帝的圣旨。
张必禄于四川老家星夜启程,沿途征调旧部入桂平匪。
向荣自是不必多说,本就在湘南地区追剿湘南天地会残匪,接了圣旨不敢怠慢,即刻引兵入桂。
咸丰皇帝为平广西天地会、上帝会精心挑选的三驾马车中。
唯一有变数的,是林则徐这辆距离广西最远的老车。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遭道光皇帝遣戍伊犁。
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方重获起用。
重新复起的短短四年间,林则徐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辗转全国各地。
林则徐本就年老体衰,又饱受舟车劳顿、水土不服之苦,早就染上一身重病,疝气、痔漏尤为严重。
收到咸丰皇帝的圣旨,养疴于福州老家,病榻之上的林则徐自知时日无多,恐难担重任,再三推辞,让咸丰皇帝另择人选。
林则徐不是不愿去广西剿匪,而是身体状况实在不允许。
此时的林则徐已经病入膏肓,疝气、痔漏时常发作,疼痛难耐,连下床行走都做不到。出行都只能乘坐特制的软轿让人抬着走。
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臣。
咸丰皇帝剿匪心切,叠次下旨,急于星火,再三催促林则徐星驰就道,毋违朕躬,言辞一次比一次严厉急切。
考虑到林则徐的身体状况,咸丰皇帝表示广西巡抚可以另择良选,不过钦差大臣非他莫属,切勿推辞。
圣命难违,林则徐见无法再推脱,只得喊来子侄,招募幕僚随行,并于启程前交代了身后之事。
林则徐长子林汝舟为道光十八年二甲第六名进士,长期在京城任编修,与三甲第四十二名的曾国藩是同年,两人皆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又都在翰林院供职。
所不同的是林汝舟不善钻营,至今仍是翰林院编修,曾国藩已官至兵部左侍郎。
自知此去无法再见多年未见的长子一面,林则徐无限感伤,只得写了一封家书寄给林汝舟,随后叫上次子林聪彝陪同前往广西述职。
林则徐当初被发往边疆戍边时,直到到后来复起,任职陕甘、云贵,都是林聪彝一路随行。
跟在父亲身边多年的林聪彝不忍父亲风烛残年的重病之躯仍要饱受奔波之苦,含泪劝道:“父亲病重,广西乃瘴疠之地,不利于父亲调养身体,能不去么?”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君分忧乃臣子的本份,我若死在榻上,只是病体一躯。我若死在军中,便是国之忠魂!聪彝,勿要多言,启程吧。”
料理完家事,林则徐挣扎着起身更衣,扶杖出门入轿。
广西这边,郑祖琛不出意料地被革职问罪。
林则徐又推辞了广西巡抚一职,咸丰皇帝思量再三,任命了杜受田举荐的老臣周天爵暂署广西巡抚一职,即刻前往广西赴任。
同时咸丰皇帝又催促两广总督徐广缙发兵驰援广西督剿天地会、上帝会逆匪,毋使局势进一步糜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