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92节

  如果在大藤峡一战中,他不能言而有信、身体力行,反而对杨秀清出尔反尔,阳奉阴违。

  他的作风难免会影响到他麾下的军官。毕竟有什么样的长官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作为左军最高统帅,他要起到表率作用。

  他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他麾下的每一个军官。

  他不希望日后他的军队出现下克上的情况。

  “还望军长能为我们长枪营申请出战。”谢斌说道。

  “你有此心,我自会为你申请,回去等消息吧。”彭刚点点头,这个要求不违反原则,他可以答应谢斌。

  闵正文的桂柳兵和团练途经武宣时抢了不少腊肉。

  到了晚饭时间,太平军当着山头上桂柳兵和团练们的面埋锅造饭,就着缴获来的腊肉炒腊肉吃,肉香随着山风逸散。

  气得山头上饿了整整一天,饥肠辘辘的桂柳兵和团练们捶胸顿足。

  广西提督的兵马于大藤峡被上帝会击败消息顺黔江而下,传到了桂平城内。

  清廷的情报工作还是一如既往地糟糕。

  连上帝会的军队已经更名为太平军,自称天军圣兵这么重要的情报都不知道,仍旧以上帝会会匪或者教匪相称。

  或许整个浔州府官场,在认真搜集上帝会情报,想要深入了解上帝会的官员。

  只有那位被顾元凯派到武宣县城,一心想立功进步的李孟群了。

  李孟群一离开桂平城,桂平城上上下下仍旧是对上帝会的情况两眼抓瞎。

  广西提督的兵马在自己的辖区内被上帝会会匪击败,至今生死未卜。

  作为浔州协副将,李殿元自然难辞其咎。

  迫于压力,李殿元不得不点了一营绿营,起了一千团练出城。

  当然,李殿元压根没胆进平在山,到大藤峡驰援接应闵正文。

  他只是想出城到平在山边缘遛个弯回来向顾元凯交差。

  岂料桂平城早已被一心想围点打援的杨秀清盯上。

  李殿元的一千五百绿营团练乘舟方抵平在山边缘,便不敢继续划船往前走,迅速掉头折返回桂平城向顾元凯交差。

  见李殿元这个怂货根本没有要进大藤峡的意思,负责打援的林启荣、陈承瑢、林凤祥匆忙引兵追击李殿元。

  李殿元毫无恋战之意,头也不回地泛舟往桂平城方向跑。

  林启荣、陈承瑢、林凤祥等人则摇桨橹穷追不舍。

  原本的围点打援战生生演变成了一场追击战。

  林启荣、陈承瑢、林凤祥等人奋力追至桂平城上北门码头。

  李殿元这才在城内炮火的掩护下仓皇狼狈地逃回桂平城。

  虽说此战林启荣、陈承瑢、林凤祥等人由于李殿元跑得太快,没取得太大的战果,只打死三十几名绿营团练,俘虏了一百一十二人。

  伤害性不大,可侮辱性极强。

  以往天地会闹得凶归凶,可还从没有官军团练被天地会追着打到桂平城上北门下。

  现在整个桂平城的人都知道,不仅省垣桂林那边派到桂平城坐镇督剿上帝会会匪的提督在大藤峡被上帝会会匪挫败。

  连出城救援提督的李副将也被上帝会会匪跟撵兔子似的撵进城内。

  整个桂平城人心惶惶,以为上帝会教匪不日就将攻打桂平城。

  顾元凯大为恼怒,怒叱李殿元无能,要参李殿元。

  气归气,在此之后顾元凯绝口不提出兵救援闵正文的事情。

  尽管上帝会会匪要攻打桂平府城只是流言。

  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李殿元的浔州协绿营全军覆灭,他顾元凯就只能靠团练和五百柳州土兵守府城了。

  闵正文的生死哪里有府城的安危来得重要。

  反正他已经督促李殿元出城救援闵正文,李殿元也确实出城驰援了。

  不是他顾元凯见死不救,实在是上帝会会匪太过凶悍,不是对手。

  自从被林启荣等人撵回桂平城,李殿元被吓得不轻,连桂平城城门都不敢迈不出一步。

  杨秀清清楚再想打李殿元的援已无可能。

  围点打援,那也要对方敢援。

  大藤峡南岸山头上的桂柳兵和团练也饿了四天,杨秀清用从罗大纲那里借来的千里镜都能在山下看到山头上的桂柳兵和团练扒树皮刨草根充饥,连走路都没以前稳当。

  杨秀清认为彻底歼灭这群桂柳兵和团练的时机已经成熟。

  当天一早,杨秀清点了四支队伍。

  中军三个营,由林启荣统带。

  左军三个营,由谢斌统带。

  后军三个营,由胡以晃统带。

  中一军三个营,由秦日昌统带。

第126章 缴获

  杨秀清也认为眼下太平军兵力虽多,可大部分天军圣兵缺乏实战经验却是不争的事实。

  战前搞搞降僮仪式,天父附体确实能起到一些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作用。

  但天父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激励士气而已,无法取代实打实的训练与实战。

  这一点杨秀清还是心知肚明的。

  正当众人以为杨秀清调集各军近战精锐,是想要一鼓作气吃掉山头上的桂柳兵与团练时。

  杨秀清提出的战术却是车轮战。

  四支参与进攻的队伍轮番上阵,把山头上的桂柳兵与团练当做磨刀石慢慢磨砺天军圣兵的将士们。

  提督亲兵与桂柳绿营营官们的亲兵当磨刀石陪练,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于鼓角争鸣声之中。

  精力充沛、士气昂扬的太平军向山头上人困马乏、饥渴难耐的桂柳兵与团练发起进攻。

  最先披挂上阵的是林启荣的中军三营。

  鏖战两刻钟,林启荣引兵有序撤退。

  谢斌带领的左军三营无缝衔接,接替了林启荣的攻击阵位。

  谢斌尚在鏖战之中,胡以晃所带的后军三营已经排好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随时准备接替谢斌的左军三营。

  如此循环往复,持续了整整两轮的车轮战。

  山头上疲惫不堪的桂柳兵和团练们纷纷泄气。

  近战搏杀对体力的消耗极大,到最后桂柳兵和团练连刀子都快挥不动,长枪都快端不稳了。

  而太平军每次轮换上来的士卒,至少都得到了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精神饱满,体力充沛。

  两轮车轮战下来,太平军刺死砍死两百一十五名桂柳兵和团练,其中半数都是提督和营官们的亲兵。

  就连桂柳兵的主心骨刘永清,也在第二轮的论战中被谢斌一枪刺死。

  刘永清一死,桂柳兵们吊着的最后一口气终于散了。

  山下的太平军还没打过瘾,山上的清军便集体丢下兵刃投降。

  为了山上的桂柳兵和团练陪练更长时间。

  杨秀清等人甚至刻意封锁了李殿元所部的浔州协援兵已被他们击溃狼狈逃回桂平城内的消息。

  不想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所谓的广西绿营精锐和团练,也仅仅只是坚持了两轮而已。

  闵正文在太平军首轮进攻时便已惊惧而死。

  闵正文的这个死法令彭刚、杨秀清等人大开眼界。

  一省提督,没死在敌人的刀兵之下,居然被活活吓死。

  这个死法当真有些幽默。

  攀至山顶,在清军降卒的指认下找到闵正文的尸体。

  他们发现闵正文并非一身戎装,亦不着官袍,而是穿着一袭满是泥污的长衫后,太平军的将领们更是开了大眼。

  若非清军降卒指认,他们还以为此人是闵正文的幕宾呢。

  谢斌从闵正文的尸身上搜出兵符,旋即抓起闵正文的手查看,两手手掌白净得跟大家闺秀的手掌似的,没有任何茧子。

  这样的人都能当上一省提督,清军要是不败,那才是没有天理。

  太平军诸将对闵正文鄙夷不屑,但对于能在乱军中组织突围,最后战斗至死的柳州协提督中营都司刘永清,还是比较敬重的。

  若非刘永清苦苦支撑,五天前,闵正文的这支大军早在黔江上就全军覆没了。

  刘永清也是太平军自起事的三个多月来,所遇到的最有血性,最有能力的绿营军官。

  刘永清统御下的桂柳绿营的团练,也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和太平军打得有来有回的清军。

  不少太平军将领都认可刘永清是一名好汉,为刘永清的死感到有那么一点遗憾惋惜。

  “柳州提督中营的营官不是参将么?怎么是一个都司统带你们?”谢斌找到被俘的千总李成彪讯问道。

  印象中,柳州协提督中营这样的大营,营官不是参将至少也应该是个游击才对,不可能是一个小小都司。

  “张参戎身体抱恙告假,所以由刘都戎统带我等。”李成彪解答了谢斌的疑问。

  大藤峡战事结束,彭刚班师回到的北岸的碧滩汛。

  此战乃彭刚有生以来参与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事,也是左军自成军以来的第一战。

  当然,也是截止目前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事。

  火铳营和炮连倒是没出现伤亡。

  伤亡主要集中在跳帮作战,抓清军民夫俘虏的两个艇营,以及三个长枪营上。

  艇营伤十二人,阵亡三人,长枪营伤十八人,阵亡六人。

  阵亡名单中,有一人是长枪营的组长,三期学员。

  虽有伤亡,但大藤峡一战每个营都实实在在地收获了实战经验,有了参加大规模会战的经验。

  比起几乎全歼闵正文大军的战果,这样的伤亡彭刚能够接受。

  这次参战的士卒大部分是新兵,上万大军交战,敌方又是广西最为精锐的清军部署。

  装备上也没有实现技术上的碾压,老实说,能打出这样的交换比已经很漂亮了。

首节 上一节 92/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