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86节

  指望闵正文提携无疑是痴心妄想。

  有闵正文这句话,他回去就能对营里的兄弟有个交代了。

  闵正文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粮饷的事情,出了柳州地界就能就能解决。

  至于怎么解决,在绿营厮混了这么多年的刘永清焉能不清楚?

  由于绿营兵、土兵、团练皆系柳州人。

  在柳州府境内,这支队伍里绿营兵、土兵、团练们还算安分。

  于春寒未退的南疆春色之中,这支队伍终于从柳江驶入水色灰沉如铁的黔江。

  江水拍船,旗号飘扬,到了黔江境内,船上兵卒民夫的粮袋已空。

  沿路粮饷又征调不济,劝粮当地富户又不捐。

  武宣县的官僚系统不久前遭到彭刚的清洗,早已陷入瘫痪状态,无法正常运转,根本没有为闵正文筹办粮饷的能力。

  闵正文遂下了令:“沿江村落,凡见炊烟者,皆可上岸查粮。宁枉毋纵。”

  缺粮?

  黔江沿江的村落,不就是现成的粮仓么?

  得了闵正文的密令,都司刘永清,千总李成彪对他们的柳州兵下达了命令:“上岸搜粮!但凡藏匿粮食不纳的刁民,以通上帝会会匪论处!”

  话音刚落,十数艘急不可耐的轻舟贴岸而停,绿营兵跳舟鱼贯入村,破门踹户,如狼入羊窝。

  村中老翁拄杖欲言,被一刀削肩而倒,妇人抱儿欲逃,耳边已响起大笑与呵斥,青壮欲阻官兵钱粮,不是被乱枪刺死,就是被乱刀砍死。

  “乱世无粮,靠刀吃饭。谁若拦路,便是逆匪。”

  “闵军门有令!沿岸十里,每村查仓,遇抵抗者格杀勿论。”

  “上帝会会匪势焰日炽,粮械不备,如何成军?这些刁民,久未见血了。”

  “快交粮!交粮!”

  “锅里还热着粥呢——抢走!”

  “仓里有米,有米!”

  “这婆娘有点水灵……”

  嘈杂声、惨叫声混作一团,如冥府索魂。

  柳州的兵丁团练们熟练地挥刀撬门,卸粮抬坛,凡能食、能穿、能卖者,无不洗劫一空。

  猪鸡鸭狗也被拴走,连地里还未拔高的青苗,不是被拔了当草料,就是被践成泥浆。

  待将村舍洗劫一空后,柳州兵与团练们于村中痛饮烧酒,藏身屋后的妇女,也被拉扯出来,命她们宰鸡杀鸭做饭。

  待做完饭,便拉进里屋轮番奸污。

  一时间,武宣县黔江两岸的百姓人人自危,民不聊生。

  清军所过之处,村落尽毁,鸡犬无声,尸横小道。

  下游很多村民听说闵正文的官兵马上就要到他们村了,无不负粮而走,以躲兵燹。

  实在背不走的,也在自家的地里找地方挖坑把救命口粮给埋了,以免被官军找到。

  闵正文的队伍还没到武宣县城,已有多村提前弃空。

  清兵上岸见人去屋空,怒气不平,砸坛点屋,焚庙洒粪,竟如蛮夷入境。

  武宣百姓惊闻闵提督大军之“赫赫威名”,竟不知是到底是来剿匪,还是来当劫匪的。

  待闵正文的大军远去后,武宣境内黔江两岸遭兵燹的百姓们才敢开始议论。

  就连很多富户地主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抱怨道。

  “这仗打得不像剿贼,倒像劫民。”

  “这一路烧杀,跟土匪何异?”

  “狗日的,我看他们才像是匪!”

  “彭相公一月前来咱们村可没抢!足足花了市价两倍的银钱向咱们买粮呢!”

  “那可不,武宣县城里的富户可说,除了被抄家的六个大户,其他大户只问他们要一半的粮食呢!”

  “这些官军连他娘的种粮都抢!”

  “官府官兵不恤百姓,反成盗贼!彭相公的义军要再来咱们武宣,我愿献庐为营!”

  “彭相公不来武宣,我们可以去平在山投他去啊!”

  “对啊!听说义军有大锅饭吃呢!”

  “对对对!投义军去!投义军未必会死,不投,等着饿死吧!”

第119章 拆大清根骨

  随着彭刚所部太平军撤回平在山,杨秀清屯兵于东乡把守紫荆山根据地的西大门。

  武宣县城实际上已是一座无主的空城。

  在成功招抚了张嘉祥所部的天地会后。

  浔州府知府顾元凯终于有心也有余力收拾武宣县城的残局。

  获悉闵正文要调了桂林、柳州二府的精兵悍将,要坐着桂平城督剿上帝会会匪。

  顾元凯喜不自胜。

  又听说占领武宣县城的上帝会会匪已经撤走。

  顾元凯命李孟群带上浔州协右营新千总张嘉祥麾下的一百五十名绿营悍卒,并两百桂平团练收复武宣县城。

  换做是寻常的知县,比如桂平县的前两任知县杨壎和王烈。

  肯定不敢应下这份差使。

  可李孟群和杨壎、王烈之流不一样。

  李孟群这种二代当官,求财倒是其次,他更渴望建功立业。

  比之在广西闹得沸沸扬扬的天地会,李孟群上任之初对彭刚和上帝会更感兴趣。

  他搜罗到了不少关于彭刚和上帝会的资料。

  “上帝会”非“尚弟会”。

  上帝会的总部在金田村,首领不止金田村韦正,还有无籍游荡的广东花县教书匠冯云山,贵县童生彭刚这些上帝会的情报信息,都是李孟群搜罗来的。

  哪怕是在招抚张嘉祥期间,李孟群仍密切地关注着上帝会的一举一动。

  如他所料,上帝会对朝廷的危害程度甚于天地会。

  上帝会不仅迅速拿下了武宣县城,还于金田村聚集了数万之众扯旗反清。

  李孟群是为数不多比较了解浔州府上帝会情况的广西官员。

  上帝会会匪聚集于黔江、浔江北岸的紫荆山、平在山、金田村、新圩等地。

  至于黔、浔二江的南岸地区。

  随着上帝会贵县的匪首石达开、秦日昌响应团营令北渡浔江前往金田同总部的会匪合流后。

  南岸地区已经没有上帝会会匪活动。

  收复武宣县城,也没那么凶险。

  李孟群带着张嘉祥所部的绿营连同二百桂平团练,轻装从桂平城出发。

  不走黔江水道,而是选择走黔江南岸的陆路,翻过莲花山和龙山。

  终于于四月初八这天,抵达了武宣县城这座空城。

  还没入城,李孟群便分别给郑祖琛、顾元凯去信,表示他已击溃上帝会会匪,收复武宣县城。

  上帝会会匪已遁入平在山、紫荆山的匪巢。

  写完信,李孟群身穿鸂鶒补服,头顶素金顶戴,脚裹方头厚底黑缎官靴,骑着他的高头青骢,于团练绿营们的簇拥下,鸣锣开道,威风凛凛地于南门进入武宣县城。

  武宣城内的百姓见官军进城,只是冷漠麻木地瞥了一眼,便自顾自地忙手头上的活计去了,少有人于街道两旁跪迎李孟群。

  闵正文的大军虽然还没进抵武宣县城,可闵提督大军的恶名早已在武宣县传开。

  黔江两岸的村墟是武宣县的精华之地,不少县城内的百姓于黔江两岸置办有田产,或有亲友居于沿岸村墟。

  经此兵燹,他们自然很难对官军产生好感。

  于街道两旁跪迎李孟群一行官军进城的武宣百姓,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出于真心,而是慑于官府之淫威,以及半斗米的诱惑。

  李孟群不由得皱了皱眉,对迎接他武宣士绅教训道:“武宣百姓懒散,毫无礼数,久失纲纪,缺少教化,尔等武宣乡绅和刘作肃干什么吃的?。”

  出迎李孟群的黄书吏急忙向李孟群解释道:“李大人,上帝会教匪以有饭同吃的口号蛊惑民心,将粮仓粮铺的存粮尽数抄空,于县衙前开设粥棚,一日三粥,县城百姓人人得食。现在百姓不饿肚子,便不怕官。”

  黄书吏心道,我的李大人,你就知足吧。

  就现在这些诡迎你李县尊的武宣百姓,很多还是他们这些幸存的武宣胥吏士绅花半斗米雇来的。

  李孟群冷哼一声:“什么‘有饭同吃’?分明是劫富济己、煽惑人心的伎俩罢了。”

  行至县衙前的街口,李孟群勒马停住。

  只见县衙大门已被连根拆除,门匾倒伏街边,已烧成黑灰。几根大梁横陈于地,断裂的檐角木料被堆成柴垛。

  “这……”

  李孟群愤怒至极,翻身下马,拂开围观百姓,指着面目全非的武宣县衙咆哮道。

  “你们可知这是朝廷法衙?是朝廷和皇上的颜面!竟被当柴火烧了?何人如此狗胆包天?!”

  黄书吏小心地回答说道:“是上帝会的那帮会匪拆的,说什么衙门太大,空着也是空着,衙门再气派也不如让大伙吃饱饭要紧。上帝会会匪施给百姓的粥,全靠拆县衙当柴禾烧出来的。”

  “混账!”李孟群气得面色涨红。

  他快步踏入衙门废墟,见整座县衙已经被拆得面目全非,唯留有正堂。

  只是正堂上“为政以德”木匾,已经改涂成“反清复汉”。

  李孟群瞪大双眼,牙关紧咬:“上帝会会匪竟涂改官府匾额?这简直是反了天!”

  黄书吏附耳低声道:“县尊,百姓多有同情上帝会会匪之言,若要重建武宣法度,恐怕须严明法纪,杀一儆百。”

  李孟群冷着脸一字一顿道:“不杀贼心不死,不立威民不服!若今日不剿尽余贼,重建规制,武宣上下都要以为‘烧衙施粥’才是真天理了!这不是天理,是乱我大清!此风断不可助长!”

  李孟群最气的倒不是上帝会会匪烧了县衙。

  烧县衙的勾当,他身旁的张嘉祥也干过。

  去年张嘉祥就烧了贵县的县衙。

  李孟群最气愤的是上帝会会匪居然烧了县衙给武宣百姓施粥。

  张嘉祥求的是财是官,上帝会会匪显然另有所图,他们要的是民心。

  上帝会会匪拆的哪里是县衙,煮的哪里是粥?

首节 上一节 86/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