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26节

  彭刚自然是愿意多招人进组的,尤其是知根知底的人,只是韦贤平的年龄太小了,只有十一岁。

  论周岁,恐怕连十周岁都不到。

  “给一口饱饭吃就成。”赵晗薇说道,“这年月,能有口饭吃已是不易,岂敢奢求工钱。”

  “既是如此,我允了,也给贤平做身新衣裳,料子算我的。”彭刚思虑一番后点头应允道。

第38章 法亦责众

  后生仔们清理生活区粪便的间隙,彭刚没有坐在原地干等。

  他取来笔墨,又从覃木匠那里要来十几片木板,挥毫而就,在木板上写下关于公共卫生、预防疾病的标语。

  “清洁环境,保障健康。”

  “炭场洁净,人人有责。”

  “消灭老鼠,保护粮食。”

  “炭场非粪坑,出恭请入厕。”

  “喝开水,吃熟食,防病保健康。”

  “饭前便后勤洗手,毒秽不入口。”

  写完标语,还剩下两片木板,彭刚瞥了一眼茅房,又沾了点墨水,在余下的两片木板上写下“厕所”二字。

  抓卫生习惯并非多此一举,现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后带着这群后生仔远距离行军安营,能大大降低非战斗减员,提高战斗力。

  这一时期不要说清军,哪怕是以文明自诩的欧洲军队,卫生观念也很落后,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超战场伤亡。

  不久之后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军在克里米亚的总死亡人数约两万一千余人,其中五千五百名英军死于霍乱、痢疾、伤寒等疾病,而非阵亡于战场。法军亦有超过一万人死于霍乱。

  至于沙俄的灰色牲口更是重量级,明确死于霍乱的俄军就有五六万人,占其总死亡人数(约四十五万)的约10%~15%。

  写完标语,放下笔。

  彭刚又拿了铁钉和锤子,让彭毅和彭敏抱着墨迹还未干透的木板跟在他身上,一一把这些写了标语的木板钉在醒目处。

  做完这些,连半个时辰都没过去,剩余的时间还有很多,彭刚便考教前几天教授彭毅和彭敏的阿拉伯数字和乘法口诀表。

  “六九多少?”

  “五十四!”

  “八九呢?”

  “七十二!”

  “九六呢?”

  “五五十五十四?”

  彭毅和彭敏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会简单的加减法,学起数学知识比较得心应手。

  对于彭刚的考教他们应对自如,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是较为生疏,不会活学活用。

  “掌握得还不够熟练,平日要多练,明白吗?”彭刚对弟弟妹妹交代说道。

  “明白了。”彭毅和彭敏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等你们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表,我再教你们除法。”说着,彭刚瞥了一眼日晷。

  距离让后生仔们清理生活区的粪便污秽只过去了一个小时半的样子,还没有到一个时辰的时限。

  见后生仔们手头上的活干的差不多了,少数人已经开始歇息,彭刚从卧房里取出铜锣敲了起来。

  铛~

  铛~

  铛~

  响亮的铜锣声霎时传遍整个山场。

  后生仔们三三两两,不紧不慢地循声向彭刚走去。

  起初,后生仔们下意识地围拢在彭刚身边。

  当他们看到板着脸的彭刚没有理会他们,依旧自顾自地敲着铜锣时,很快意识到了什么。

  “快他娘的排队!”

  “十声锣响没列好队要抽竹枝!”

  “已经多少声了?”

  “谁还有心思数多少声啊!”

  “已经是第七声啦!快!”

  十声锣毕。

  彭刚将手中的铜锣和锣槌交到彭毅手里,一脸黑线地盯着乱糟糟,还没列好队的两组后生仔们。

  彭刚没有钟表计时,方才他是每八次呼吸敲一次锣,他一次呼吸大概是四秒左右。

  也就是说这些后生仔们在有准备,距离最远不过百步的情况下,超过五分钟的时间都没能完成列队集合的要求。

  “乌龟爬得都比你们快!认罚吗?”彭刚一脸怒色。

  “十声锣响都不能够集合列好队,若是有歹人闯入炭场,我们的粮食早被歹人掠光烧净!没了粮食,你我吃什么?想继续啃草根树皮吗?”

  后生仔们闻言无不垂头丧气,心想难道这顿竹枝条炒肉躲不过去了?

  不过也有部分后生仔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认为彭刚不会抽他们。

  整整二十二个人,每人抽二十下竹枝条,组长和副组长还要多抽。

  这得抽到什么时候?得费多大劲啊?

  然而他们低估了彭刚的决心,彭刚早已手执竹枝条,喝令他们伸手。

  最开始挨抽的是组长和副组长。

  抽完组长副组长,彭刚缓了缓,正当后生仔们以为彭刚只抽组长副组长以儆效尤时,彭刚又喝令剩下的组员把手伸出来。

  第一个挨抽的是黄大彪。

  黄大彪此前没有挨过抽,彭刚的竹枝条刚刚抽下去,黄大彪下意识地迅速缩手,躲过了竹枝条。

  “躲避体罚,加罚五抽!”彭刚阴着脸。

  有了第一回的教训,黄大彪第二回咬牙伸手,杵在原地老老实实地挨抽。

  抽完所有后生仔,后生仔们疼得搓手叫唤,彭刚也累得气喘吁吁。

  “你们的家伙什呢?”

  匀过气,彭刚瞥了一眼两手空空的后生仔们,只有寥寥几人把带出去的簸箕、出头、铲子给带了回来。

  “放外头了。”后生仔们懒懒散散,有气无力地回答说道。

  “我没交代过你们,工具用完要归位吗?”彭刚背着手责问道。

  “交代过”后生仔们手足无措道。

  他们没想到彭刚今天会如此大发雷霆,五百多抽,说抽就抽,一抽不落。

  此时他们对彭刚的态度除了感激恭敬之外,还多了些许敬畏。

  “我到大水池旁等你们,这次我只给你们八锣的时间。”

  言毕,彭刚径直朝大水池走去。

  生活区内挖有一大一小两个水池,小的水池旁还有两个水缸,这里的水是用来淘米洗菜的,大水池则用来洗手洗脚洗衣物的。

  小水池位于山泉水流的上游,大水池位于下游,两池相距十余步,避免饮用水源被污染。

  有了挨抽的教训,这一次后生仔们有了紧迫意识,动作快多了。

  无人再慢悠悠地信步而行,都是一路小跑着去取工具,跑得慢的,还会被同伴催骂。

  彭刚敲响第三声锣,所有人都跑到了大水池附近。

  这次列队的时候也不再拘泥挑剔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自己的好友,是不是和自己比较讨厌嫌弃的人。

  饶是如此,彭刚第八次锣槌落下,也才是勉强列好队,站姿也是千姿百态,一言难尽。

  是时候教他们站队列了。

  彭刚瞥了一眼日头,现在约莫是下午两点左右的样子,还有时间继续折腾。

第39章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

  荡涤了工具上的污秽,大水池的水由清至浊。

  检查完所有工具,确认都已清洗干净,彭刚命令后生仔们把工具放回仓库再回来集合,准备对他们进行基本的队列训练。

  队列是锻炼部队纪律性和集体意识的最佳方式,古已有之,并非近现代军队的专利。

  北宋的《武经总要》详细记载了“平戎万全阵”“常山蛇阵”等阵法,士兵需按旗号、鼓点调整队列,强调队列要做到“进止有节,分合有序”。

  明代的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提出的“鸳鸯阵”,将11人编为一队,分工明确,士兵需反复训练至“步伐齐一”,以应对倭寇的散兵战术。

  想要做到进止有节,分合有序,步伐齐一,队列自然是基础。

  哪怕是大清,也有《钦定八旗则例》、《绿营则例》,对八旗兵和绿营兵的队列训练做出明确规定。

  八旗骑兵需按旗分色,列队严整,练习分合冲击的骑兵战术,步兵需演练连环枪阵。

  绿营则强调步伐一致,火器兵按三进九连环,九进十连环战术进行装填射击。

  只是有明文的则例不代表八旗绿营就会落实则例。

  近代军队的操练与中世纪军队的操练最大区别在于中世纪军队战术依赖经验传承,缺乏成文规范,对统兵将领的依赖程度极高,如岳飞之于岳家军,戚继光之于戚家军。

  近代军队步兵操典以科学化、条令化的方式规定每个动作,只需按操典标准训练,即可高效地将平民批量转化为纪律严明的士兵,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下限。

  红莲坪的后生仔们没有按照高矮次序排好横队,队形如广西群山的峰峦一般高低起伏不平,非常影响视觉观瞻。

  看得彭刚眉头直皱。

  彭刚对后生仔们下达了按照右高左矮的原则依次排列的命令。

  可彭刚还是过于高估这些后生仔了,多数后生仔都分不清左右。

  彭刚想到了让他们把左脚的鞋子脱掉,只留右脚穿鞋,以此分辨左右。

  不想很多后生仔连一双草鞋都没有,此法不通。

  彭刚只得让赵晗薇和舅娘他们裁剪了些布条和草绳,将布条绑于右臂,草绳绑于右腿。

  并告诉他们绑布条的手臂是右臂,绑草绳的小腿是右腿。

  饶是如此,依旧有很多后生仔脑子转不过弯来,难辨左右。

  彭刚只得先将分辨左右的事情暂时往后稍,亲自下场比对每个人的身高调整队列。

  “记住你们现在的队伍,记住你们的左边、右边都是谁,日后以锣声为号,一旦锣声响起,所有人都要带上长枪,到我住所的门前集合,并按照现在的次序排好横队,明白了吗?”

首节 上一节 26/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