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221节

  “林检点!”彭刚对院子里的林启荣喊了声。

  林启荣听到有人喊林检点,下意识地转过身,见是彭刚喊他,急忙出门拜见彭刚:“原来是北王殿下!参见北王殿下!”

  乘骑在马上的彭刚指了指门前的写着兵字的号布,询问林启荣道:“林检点,这号布上的兵字是何意?方才你又缘何将写着民字的号布撤换下?”

  “北王殿下有所不知,东王十日前下令,武昌城内之人,凡不愿从不愿入馆从我太平天国者,可进贡免入馆。”林启荣向彭刚解释道。

  原来是十日前杨秀清在武昌当地不得志诸生的帮助下,完成了对武昌城居民的登记造册。

  因武昌城内有殷实之家既不愿被太平军裹挟从军,又不愿献出钱财。

  杨秀清大为恼火,施行了一道进贡者仍归本业的政策。

  凡是进了贡的,给一面民字号布悬挂于门前,表示已经给太平天国上了贡,不必入馆、从军,可以继续当百姓。

  凡是没钱没东西上贡,以及不愿上贡的,挂上兵字号布,家庭成员全部入馆从军,宅院充公。

  “这家人不像是没能力上贡的人家?可是不愿上贡之家?”彭刚瞥了一眼满地的书籍古玩奇珍,问道。

  “五日一贡,这家人上回的贡物交了,这回的贡物交不起。”林启荣耐心地向彭刚解释道。

  “东王只要能吃穿用的贡品,地上的这些东西全都不要,不能当贡品。”

  五日一贡.

  杨秀清这是铁了心要将整个武昌的人都裹挟进太平军。

  这么做,虽然能够让太平军部队人数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

  但这些市民从未经历战阵,不少人沾染有游民或市井习气。

  此外,被裹挟进太平军队伍的还有武昌的豪绅大贾,这些人更是仇视太平军。

  杨秀清不加甄别,一概裹胁,这种做法实在是不明智。

  此举非但不能增强太平军的实力,反而降低了太平军的纯度,徒增管理难度和后勤负担。

  “林检点,这些东西,我们北殿愿用粮食布匹同你们换。”彭刚抓着的马鞭的手指了指散落一地的书籍古玩奇珍说道。

  长江流域富庶,太平军弃之如敝履,觉得毫无价值的这些书籍古玩奇珍想要变现不难。

  太平军实在是缺乏善经济,会变通之人,眼界终究还是低了些。

  武昌城豪绅大户所珍藏的书籍古玩奇珍,只要找到买家,打开销路,能换到的银钱不比太平军在武昌城直接收刮到的银钱少。

  更何况这些书籍古玩奇珍体积小,价值高,携带起来还更方便。

  “北王殿下若是喜欢,这些东西送给北王便是,说什么换不换的。”林启荣满不在乎地说道。

  “还是用粮食布匹同你们换为好,还请林检点为我到各殿广而告之,这些你们不要的东西,都可以拿到汉阳门外找北殿换粮食布帛,我这便派人来汉阳门外开摊子收,一手交粮,一手交物。”彭刚说道。

  他要的不是一家一户所收藏的书籍古玩奇珍。

  整个武昌城的书籍古玩奇珍,他全都要。

  北殿占领了湖北的物资中转中心,第一大市镇汉口。不缺粮食布帛,用便宜的粮食布帛和其他殿交换高价值的书籍古玩奇珍,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好嘞。”

  林启荣应了一声,交代身边的东殿牌面快把地上的书籍古玩奇珍全部捡起来装箱,回头拿到汉阳门外找北殿换粮食布帛。

  辞了林启荣,彭刚循前街继续东行,前往东王府。

  前街为武昌城之主干道,居住在前街的武昌人,非富即贵。

  男女别营之令颁布已经一年零八个多月。

  太平军对下奉行禁欲主义,男女之事抓的很严,哪怕是夫妻私会也不行。

  人的原始本能岂是说禁就能禁的?更何况太平天国诸王还不能够以身作则,亲自作表率。

  以往太平军只能兄弟之间互相解决生理问题。

  现在进入大城市,大城市富贵人家娇生惯养的孩子是比皮糙肉粗的兄弟更好的平替。

  在本能欲望的驱使下,军中的高级军官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大好机会。

  东王府内,杨秀清、洪秀全、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并一众谋士们正聚在一起讨论建都,以何处为小天堂。

  见彭刚来了,洪秀全给彭刚赐座,让彭刚加入这场讨论。

  彭刚撩袍落座,倾听着他们的讨论。

  与以往不同,每位王爷身后,或多或少都站着几位谋士。

  这些谋士多数是最近才刚刚投靠太平天国的湖北不得志士子,多为本地生员、童生。

  举人、进士则一个都没有。

  “《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有言,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

  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

  定都应定于地中之地,我华夏地中之地乃古之长安,今之西安。”

  崇尚周礼的冯云山引经据典,觉得应该以大地之中的西安为都。

  “关中四周山川拱卫,又有崤函之险,秦以八百里秦川成就帝业,我们亦可西安为基。”

  冯云山的以西安为都的想法给彭刚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

  再者,今日的西安和秦朝的西安完全不是一回事。

  秦面对的是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的关东六国,秦横扫六国时可不仅有秦地,还有巴蜀为粮仓、

  现在以西安为都,不仅要面对尚处于大一统状态的满清政权,还要面对西北的势力。

  太平天国是宗教政权,定都西安,最大的敌人就不是满清了。

  更何况现在的西安府也算不上多富裕,物产并不丰盈。

  “不如以武玱为小天堂?”韦昌辉觉得现成的武昌就挺好。

  武昌府和汉阳府都是富庶的大府。

  尚有洞庭湖畔的岳州府大部、长沙府北部、常德府府城武陵都还在太平天国手里,能够屏护武汉三镇。

  彭刚也觉得挺好,定都武昌虽然不高明,若太平天国以武昌为小天堂,替他牵制住湖湘一带的清军。

  他就可以直接顺江下江南,以江南为基业之地。

  有太平天国在上游为他牵制清军,彭刚在下游的压力会小很多。

  彭刚偏头看向杨秀清,想听听杨秀清有什么高论。

  讨论归讨论,实际上能决定太平天国未来走向的,只有掌握天国军政大权的杨秀清。

  “我们现在舟楫过万,何必舍易求难,舍近求远,取西安为小天堂?我听说西北比咱们广西还穷,以西安为小天堂,如何能供养我们这么多人?”杨秀清摇了摇头,相继否决了冯云山和韦昌辉的观点。

  “武玱乃九省通衢之地,四面八方都要受敌,武玱不好守,可以据而守之,不可为小天堂。”

  “不若直捣黄龙,一举北上荡平清妖妖穴京师?”洪秀全主张一步到位,直接杀到京师去,一统天下。

  “京师路远,况且京师作为咸丰妖头的妖穴所在,清妖最多,非一朝一夕可下,久围坚固大城又非我天军所长,不稳妥。”杨秀清依旧摇头,认为洪秀全直取京师的想法太过冒险激进。

  有一河南籍谋士插了一句,提出定都洛阳,取河洛为基的想法,并举了北宋的例子,但响应者寥寥。

  “四哥觉得哪里当小天堂最好?”石达开偏头看向杨秀清,他想听听杨秀清的想法。

  “江宁虎踞龙盘,形胜之地,又有长江天堑,明太祖朱元璋因之得以成就帝业。

  清妖妖廷的妖脉在漕运,江南是天下最富裕的地方,赋税重地。

  漕八省中,以江苏、浙江二省最富最为紧要,漕运的关键节点也在此处。

  若占了江南,断了清妖妖廷的财赋,清妖的半条命就没了。

  苏州赋之财赋便远超整个广西,足以供养咱们。”

  杨秀清扶着下巴,略一沉吟,说出了他的想法。

  “以江宁为小天堂,取江南之钱粮财帛为我天国所用,坐镇江宁,利用江淮水网运河之便,北伐西征南讨,何愁天下不定?

  依我的想法,应该借长江之便,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江宁,而据为根本。”

  诸王所有的战略构想规划,无疑是杨秀清的战略最为高明,最具有可行性。

  若太平天国真能践行这一战略构想,未必不能逐鹿中原,定鼎天下。

  遗憾的是太平天国没有擅长内政、懂经营经济的人才。

  从始至终都奉行掠夺式扩张的政策,掠城即弃。流寇思想一直延续到天国覆灭。

  没有稳固坚实的后方、一定的战略纵深、雄厚的物资基础作为支撑。

  杨秀清坐镇江宁,北伐西征南讨的战略构想,终究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成功。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还是以杨秀清的战略占了上风。

  太平天国决策层确定了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江宁的战略方针。

  散会后,彭刚单独留下了下来,和杨秀清说出了把拔除荆州满城,为武昌、江宁扫清后顾之忧的想法,详细向杨秀清介绍了荆州府府城江陵当前的情况。

  “你让罗大纲顿兵岳州府待命,派遣陆勤西进,攻略汉川等地,就是为了打江陵吧?”杨秀清耐心地听彭刚说完,杨秀清凝思一阵,表态道。

  “打荆州府府城江陵虽然不顺路,但满城在荆州,你要打江陵,我是支持的。西殿的兵马也还在岳州府,辅殿的韦俊部署尚在常德府城武陵,他们距离荆州比较近,既然要打,你们三殿就联手打江陵,灭了荆州满城。”

  杨秀清支持彭刚拔除荆州满城,觉得拔除荆州满城不仅可以屏护武玱,还可以屏护将来要攻取的江宁这些长江中下游战略重地。

  清理满城这一政治意味浓厚的举动,也能够震慑清廷,提振天下汉人对太平天国的信心。

  目下杨秀清正在把整个武昌地区的民众全都裹挟进太平天国,征集舟楫,改装建造战船,为夺取江宁作准备,短期之内还不会离开武玱。

  派遣偏师去打荆州,即使出现意外,武昌的主力也能出兵接应,风险可控。

  “四哥英明!”

  杨秀清同意彭刚打荆州满城,并且愿意派出西殿兵马会同北殿一起打,彭刚很高兴。

  “速战速决,快些打下荆州满城,莫要延误。”杨秀清微微点头说道。

  支持归支持,但杨秀清不希望北、西、辅三殿的部分兵马滞留荆州府过久,以免出现什么变故,影响到接下来东下攻打江宁大计。

  “定不负四哥所望!”彭刚信心十足地答复道。

第271章 东王之宴

  “四哥,时候不早了,四哥若无差遣交代,小弟就回汉阳处理公务去了。”

  同杨秀清计议毕打荆州满城的事情,彭刚起身告辞,准备打道回他的汉阳。

  “七弟暂且留步,半月未见,今日又是中秋佳节,我们兄弟二人一起吃个饭吧,我还有些事情要同你商议。”杨秀清挽留彭刚在东王府用餐。

  “呀!瞧我这记性,连这日子都忘了,四哥见谅。”彭刚讶然道。

  “既是中秋佳节,不如我把兄弟们都喊来,晚间一同吃饼赏月?”

  “早间你来之前,我们几个已经一起吃过饼了。”杨秀清笑着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21/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