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212节

  清军的水兵水勇可不是北殿的水师部队,能顶着炮火渡江夺洲。

  水陆洲上的北殿炮兵,只打了两三轮炮。清军的水兵水勇说什么也不肯操船渡江了。

  饶是赛尚阿开出丰厚的赏格,也无人响应。

  气急败坏的赛尚阿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嘴上埋怨湖湘水营水勇不中用。

  骆秉章得知长沙水营水勇不中用,难复水陆洲,倒没赛尚阿那么恼火。

  只是心下打定主意要趁着这次湖南办团练禁制解除的大好机会,练出一支堪用的新水勇来。

  水陆洲丢了不假,可长沙城保住了也是真。

  教匪久攻长沙而不克,眼下湘江水道已畅通。

  只要教匪不是死心眼,下一步应该像当初撤围桂林一样撤围长沙。

  骆秉章是湖南巡抚,教匪撤出长沙,于他而言,反倒不是什么坏事。

  接下来怎么剿教匪,应该是赛尚阿这位督剿教匪的钦差大臣应该操心的事情。

  长沙城的防务虽然仰仗客兵,尤其是赛尚阿带来的北方客兵。

  可长沙城内,上到骆秉章,下到长沙城的升斗小民,没一个喜欢这些客兵。

  那些个北方客兵,在长沙城内奸淫掳掠不说,连吃不上面食,不小心上了辣菜这种事情都要闹腾一番,逼迫长沙当局拿银子补偿他们。

  骆秉章巴不得长毛短毛赶紧离开长沙,长毛短毛走了,这帮难伺候的客兵大爷,就没理由继续在长沙久留。

  当然,彭刚和杨秀清也皆有此意。

  毕竟天下省城又不止长沙城一座,只有天王洪秀全,为不能拿下长沙城当小天堂感到遗憾。

  “水陆洲一战,毙杀清军五百二十六人,俘虏清军兵勇两千三百四十人,剩下的清军兵勇,见情况不妙都跑回长沙城了。

  有多少清军兵勇在游回长沙城的过程中被淹死,葬身鱼腹,属下便不得而知了。

  此外毙杀了清军游击萧逢春、鲍云翥、秦如虎等清军将领,至于负责守水陆洲的长沙府知府仓景恬,根据俘虏交代,见情况不妙,乘船跑回长沙城去了”

  击退清军水营水勇的反扑,水陆洲大局已定,陈阿九将水陆洲的防务交给了六团团副陈淼,旋即来到岳麓山上向彭刚汇报了六团的战果。

  水陆洲一战,北殿斩获颇丰,最大的收获是得了四十多门重炮,尤其是其中十六门千斤以上的重炮,填补了北殿没有千斤以上重炮的空缺。

  其中还有六门是康熙年间造的老炮。

  比起新炮,彭刚更喜欢乾隆年以前造的老炮,清廷乾隆朝以前造的炮质量还可以。

  越往后,尤其是嘉道年间所造的新炮,简直不堪入目,沙眼多的能倒进好几海碗的水。

  “我在山上看到六团伤亡颇重,此番攻打水陆洲,六团折损了多少兄弟?”彭刚垂问起六团的伤亡。

  水陆洲上的清军兵勇说不上强,可炮犀利,无论是精兵还是寻常民壮打出来的炮弹,只要打中了威力是一样的。

  “阵亡一百四十八人,伤者四百三十五人,半数为轻伤,救治休养一番,便可以归营。”陈阿九带着沉痛地语气说道。

  伤亡逾五百人,这是北殿水师部队自成立以来所遭受的最大伤亡。

  不过比起攻打长沙城南墙的太平军,攻打水陆洲的北殿伤亡情况要好上不少。

  杨秀清他们攻打长沙城南墙,可是足足死伤了近两千人。

  “去预备役拣选些新兵补充入队,我有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彭刚拍了拍陈阿九的肩膀说道。

  北殿虽然名义上兵力没有东殿那么多,但东殿是把牌面牌尾全都算在内,北殿的兵力是只算常备部队,预备役不纳入统计。

  就算北殿全军伤亡高达五分之二,都有足够的预备役人员补充。

  “北王,是什么任务?”陈阿九抬眼问道。

  “你先去趟岳州府府城巴陵,翼王在巴陵。翼王连克益阳、沅江、湘阴、岳州,肯定得了不少船,咱们的船不够用,问翼王买些船。”彭刚交代说道。

  北殿虽有大大小小的船一千一百余艘,在各殿中算是船多的。

  不过刨除战船、辎重船、实际上能用于载人的船不到一半,加之北殿人多,仅次于东殿,做不到人人都有船坐。

  石达开进入洞庭湖这么久,翼殿的船应当有多余。

  石达开欠彭刚人情,向石达开买些船,石达开肯定是会同意的。

  再者,东殿人也缺船。

  辅、翼两殿的船只有富余,肯定会被杨秀清征调。

  杨秀清可不会用银子向石达开买船。

  “属下遵命,何时启程?”陈阿九问道。

  “补充完人员,带上一个营,等浮桥拆了就启程。”彭刚交代说道。

  既然湘江水道已经打通,接下来就应该北上了。

  各殿的大船、辎重船都在湘江上游,大船想北上必须把渔网市附近的浮桥给拆了。

  大量大船要通过浮桥,不是拆一小段浮桥就能够通行,而是要拆一大段。

  渔网市的浮桥为东殿土营所搭建,彭刚不知道杨秀清是否要留着浮桥以作他用,在对浮桥进行大拆之前,还是征得杨秀清的同意为好。

  走过浮桥,来到杨秀清的帅帐之内,彭刚见到了面容憔悴,双目有些红肿的杨秀清。

  “见过四哥。”彭刚朝杨秀清抱拳打了个照面。

  “七弟,坐。”杨秀清示意彭刚就坐,并让身侧伺候的婢女给彭刚上茶。

  白日里杨秀清攻打长沙并非是佯攻,而是尽了全力。

  不然长沙城内的清军也不致腾不出兵力支援水陆洲。

  尽全力仍旧未能拿下长沙城,不仅杨秀清耿耿于怀,天国的其他高层也多少有些灰心丧气。

  曾水源甚至提出占下府城当小天堂亦可的提议,给当初的理想打了一个折扣。

  “七弟,你说咱们真的就与大城无缘吗?”杨秀清泯了一口茶水,轻叹一声,“桂林、长沙,一座比一座难打。”

  “再一再二不再三,武昌防御空虚,只要我们拆了浮桥北上,赶在长沙的清军主力之前抵达武昌,必能攻克武昌。”彭刚鼓励杨秀清道,“天父天兄会保佑咱们拿下武昌的。”

  他倒不是在安慰杨秀清,桂林和长沙打不下,皆是因为有大量客军入援。

  清廷经制军能抽调的精锐步兵都抽调得差不多了,湘、川、黔绿营在广西为太平军所灭。

  仅存的陕甘绿营又被围困在长沙城内,水陆洲现在又被彭刚牢牢攥在手里。

  现在乘船顺江而下攻打武昌,赛尚阿肯定来不及增援武昌。

  “你就是为了浮桥一事而来的吧。你的土营也该还你了,你带他们去拆浮桥吧,拆了桥,随我一同北上打武昌去,殿后的事情,就交给曾水源和林凤祥他们。”杨秀清端起茶盏,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刚刚端起的茶盏滞于半空之中。

  “听说你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可喜可贺啊。”

  “劳四哥挂念,四哥日理万机还能记得此事,愚弟铭感五内。”彭刚说道。

  杨秀清北上之心果决,不死磕长沙,这让彭刚长舒了一口气。

  来前彭刚还担心杨秀清因为东殿攻打长沙城伤亡太大,打得有些上火上头,不愿轻易放弃长沙。

  现在看来,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杨秀清不是萧朝贵。

  除了天国的最高权柄,其他的东西,杨秀清还是能够放得下的。

  “你瞧你,连自己兄弟的事情都不上心,彭勇攻打衡阳有先登之功,还生擒了衡州府知府陶恩培,此等大功,你也不上报,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天国赏罚不明呢。”杨秀清重重地强调了兄弟二字,沉吟片刻,说道。

  “彭勇是国宗,功劳又足以服众,赏他个指挥吧。”

  杨秀清着重强调了兄弟二字,只是不知,杨秀清所指的兄弟,是彭刚和彭勇的血亲兄弟,还是神天小家庭的神仙兄弟。

第260章 进步

  攻打长沙城失利,太平军实际上陷入了攻围两难的局面。

  攻城,无望攻克兵多粮足的长沙城。

  围城打援,近来又无外地客兵入援长沙,无援可打。

  为避免重蹈桂林城覆辙,陷入更为被动的境地,太平军高层没有过多的犹豫,果断做出了撤出长沙城,前往岳州,继而直趋武昌的选择。

  议定撤围长沙,彭刚连夜带着七团拆了渔网市附近的浮桥。

  浮桥拆毕,各殿满载辎重、北殿满载老弱妇孺的船只先行通过水陆洲北上。

  几十万人的队伍北上,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北殿的参谋部一直是跟着彭刚走的。

  参谋部的参谋长黄秉弦不知道彭刚是要带着部队在长沙殿后,与罗大纲会合之后北上,还是等老弱妇孺营伍离开长沙后就北上。

  黄秉弦遂向彭刚请示道:“罗将军尚在湘乡县,殿下是要亲自带兵前往岳州府,还是在此长沙殿后,等候罗将军的偏师?”

  “等童子营、女营、翁叟营离开长沙之后,我便亲自统兵北上。”彭刚放下石达开刚刚遣人送来的书信,对黄秉弦说道。

  “此番由西殿殿后,我们北殿只需留下一个团掩护水陆洲上的重炮营即可,你们参谋部先收拾收拾,把东西都搬到船上等我。”

  想要保证湘江水道的安全,后续的部队,包括殿后的西殿部队和本殿罗大纲的部队由湘江顺江北上。

  水陆洲必需牢牢地攥在手里。

  守水陆洲需要用到炮兵,除了北殿,其他殿拿不出那么多的熟练炮手操持水陆洲上的大炮。

  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等西殿核心将领对留西殿断后的决定并无异议。

  不过他们担心单凭西殿的步兵守不住水陆洲,提出了留北殿的炮兵守水陆洲这一要求。

  无论是为大局所想,还是为尚在湘乡县的罗大纲所考虑,重炮营都要留下守水陆洲,最后再撤离。

  重炮营是北殿的宝贝疙瘩,为保障重炮营的安全,彭刚又留了三个步兵营,一个水营在水陆洲,协助重炮营守水陆洲,负责后续的撤离工作。

  目下北殿还不能自产大炮,水陆洲上的大炮不可能就地销毁,能带走的还是要尽量带走。

  至于湘乡县的罗大纲所部北殿兵马,彭刚倒不是很担心。

  罗大纲是北殿的老将,统兵能力没有问题。

  再者,罗大纲统带有两个满编的步兵团、一个劈山炮营、一个水营、兵种齐全、合计七千多人的兵力。

  只要罗大纲不攻大城,即不脑抽打长沙,以目前清军的野战能力,奈何罗大纲不得。

  “留一个团、一个炮营守水陆洲,我们可就只有一万上下的常备兵了,北上之后如何攻打武昌这样的大城?”黄秉弦忧心忡忡地说道。

  彭刚要北上打武昌,作为北殿的核心军官,黄秉弦是知情的。

  黄秉弦有些担心北殿兵力过于分散,到时候打不下武昌。

  太平军两度攻打省垣级别的城池失利。

  尽管北殿这两次都没有直接参与攻城,可多多少少还是给北殿的官兵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留下了清军大城池很难打的刻板印象。

  “武昌兵勇只两三千,我们北殿一万上下的常备兵,再加上东殿、南殿的兵马,何愁打不下武昌?”彭刚对黄秉弦说道。

  石达开的脑子还是比较活络的。

  杨秀清不让石达开发兵打武昌,可没说不让石达开对武昌进行侦察,攻打武昌周围的城池,阻截袭扰周边试图增援武昌的清军兵勇。

  根据近日翼殿尖兵对武昌的侦察,偌大一个武昌,仅有两三千守军,连一半城垛都填不满。

  对于打下武昌,彭刚还是很有信心的。

首节 上一节 212/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