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177节

  “北殿兵马进入湖南后势如破竹,说明湖南的清妖妖兵去年在咱们广西耗得差不多了,湖南防御空虚,眼下正是奇袭夺取湖南省垣长沙的大好良机。”萧朝贵主张以少量精锐兵马轻装星夜疾行,奔袭长沙。

  “若出其不意,以少量精悍天军圣兵奔袭长沙得手,何愁没有粮秣?”

  对于萧朝贵的说法,石达开和秦日纲不敢完全苟同。

  什么叫北殿兵马进入湖南后势如破竹,人家在广西的时候不同样势如破竹?

  至于湖南防御空虚的说法,在场的所有人都还是认同的。

  毕竟他们屁股后面的向荣就是上一任湖南提督,湖南兵的精华当下还在广西,而且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道州城虽险,可地利毕竟不如人和,道州城没多少兵,速取道州城不难。”冯云山沉吟半响,偏头看向杨秀清。

  “四弟是只打道州,还是要连着桂阳州、郴州一起打?”

  冯云山也有和天地会联络,对道州的情况比较了解。

  道州现在没多少兵,太平军大军压境,保不准还能兵不血刃,不战而下道州。

  道州城位于湘江支流潇水之畔,可直通零陵,顺道打下道州,直接征买道州的船,载上物资人员,顺江而下,进抵零陵,耗费不了多少时间。

  杨秀清打道州城,冯云山是赞成的。

  只是冯云山尚不清楚,杨秀清是只取道州一城,还是要湘南的另外两个州:桂阳州和郴州也给打了。

  “道州、桂阳州、郴州城池规模都比较小,守备又空虚,打起来容易。”杨秀清清了清嗓子,提高说话的声量。

  “此番北上,咱们折损了不少人,湘南人好勇斗狠,民风强悍刚烈,是当兵的好材料。如过能将他们吸纳进咱们天国,参加天军当圣兵,天国的实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太平军北上虽然折损了七千多人,但折损的人员不是核心圈层的人员,这点损失太平天国还是承担得起的。

  人员折损过多,不过是杨秀清的托辞罢了。

  杨秀清选择翻山越岭,攻打湘南三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招兵买马,壮大太平军,尤其是壮大中军的实力。

  “道州、桂阳州、郴州城小兵寡,容易打,用不了多少兵。沿途多山径小道,也不宜派太多兵。”萧朝贵火急火燎地说道。

  “依我看,不如兵分两路,一路打道州、桂阳州、郴州,一路北上衡阳长沙。如此,也不用担心这三个穷州没有足够的粮秣养活咱们。”

  杨秀清想打湘南的三个州在湘南招兵买马,萧朝贵求之不得。

  如此一来,就少了个和他争抢攻占长沙功劳的劲敌。

  梧州东下广东失利后,萧朝贵的西殿势微,杨秀清顺势获得了节制诸王的权力。

  萧朝贵一直不甘心,想扳回一城,觊觎攻打省城的功劳。

  “我正有此意。”杨秀清点点头说道,“只是广西的清妖还在咱们屁股后面一直缠着咱们,还需至少留一个军断后,牵制广西的清妖。”

  经桂林一战,杨秀清已经意识到省城没那么容易打。

  萧朝贵想要出其不意奔袭长沙,必须要轻装前行,无法携带重武器,很难偷袭长沙得手。

  再者,假使萧朝贵真的打下长沙,只要杨秀清在湘南扩军顺利,东殿实力仍旧能压西殿一头,萧朝贵威胁不到他的地位。

  功劳固然重要,但实力才是硬道理。

  萧朝贵、冯云山都不反对兵分两路,一路取湘南,一路取衡州、长沙。

  兵分两路的决议通过已经没什么悬念。

  唯一的问题是这次留谁在全州殿后。

  杨秀清环视众人,众人皆默不作声,无人愿意主动应下殿后这一苦差事。

  全州无兵可招,无粮可征不说,殿后还要面对两万余广西清军兵丁团练的纠缠。

  无人主动请缨,杨秀清只能点人了。

  他杨秀清的东殿兵马不可能殿后的,要西进打湘南。

  萧朝贵的西殿一心想北上打长沙,都已经把西殿绝不殿后的态度写在了脸上。

  撤围桂林时就是冯云山的南殿殿的后,让冯云山殿后,也不合适。

  杨秀清环视一圈,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韦昌辉的辅殿和石达开的翼殿身上。

  只是韦昌辉和石达开,也不情愿殿后。

  见杨秀清正盯着他们两个,韦昌辉和石达开正欲开口推辞,为人素来厚道的冯云山不顾胡以晃使眼色劝阻,主动起身说道:“由后军留在全州殿后吧。”

  石达开向冯云山投以感激的目光:“广西清妖追兵甚多,中一军愿留一千五百牌面,三千牌尾,襄助三哥的后军殿后。”

  “右军也愿留一千五百牌面,三千牌尾襄助三哥的后军殿后。”韦昌辉也不是不谙人情世故之人。

  冯云山主动接下殿后的苦差,石达开的翼殿也有所表示,他韦昌辉再不表示表示,显得他韦昌辉太不近人情。

第215章 火力支援单位

  散会后,杨秀清叫来陈承瑢和林启荣对他们两人交代说道:“道州、桂阳州、郴州山多路险,中军的老弱妇孺不必随军征战,我给你们两人两千牌尾,护送中军的老弱妇孺前往零陵。”

  杨秀清要攻打的三个地方路不是很好走,广西清军若是发现中军西进道州,一定会派兵追击。

  带着随军家属不仅会增加后勤压力,而且必须分出部分兵力保护随军家属。

  权衡再三,杨秀清决定让陈承瑢和林启荣带上中军的三万七千随军家属先前往永州府城零陵,先在零陵安置下来。

  零陵处于北殿的控制之下,三万七千随军家属前往零陵,肯定是要吃北殿的粮草。

  团营令以来,北殿从来没有从圣库拿东西,反而为各军输送了不少粮秣军需。

  陈承瑢、林启荣两人皆与北殿人马并肩作战过,是东殿之中较为了解北王的人。

  以北王的为人,肯定不会看着东殿三万七千随军家属饿死,会为中军的三万七千家属提供口粮。

  只是他们两人觉得,杨秀清自己带着东殿的牌面牌尾去打仗,让北殿为东殿的老弱妇孺提供粮草,这么做有些不厚道。

  心里想归这么想,不过二人都没有把他们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当面质疑杨秀清的决定。

  太平军主力这次从桂林转移到全州,很是狼狈。

  不仅辅王、翼王挨了板子。

  陈承瑢、林启荣也挨了板子,而且由于他们两人是东殿的人,他们挨的板子更多。

  “是,东王殿下。”陈承瑢和林启荣没有多嘴,接下了杨秀清交代给他们二人的差事。

  零陵城的府衙署内。

  获悉程矞采、鲍起豹已经带兵离开衡州府府城衡阳,北遁长沙。

  仅剩下衡州府知府陶恩培募练乡勇守卫衡阳府城,清廷在衡州的守备力量较为空虚。

  彭刚派遣罗大纲统带五个营并重炮连,新近组建的工兵营,乘船挥师北上,循全州城穴地攻城之法围攻衡阳。

  罗大纲统兵出征衡州,打下东安县县城的二营长李奇带着从东安县招募来的两千新人以及粮秣军需,乘船来到了零陵城,拿上写好的战报来见彭刚,向彭刚汇报了东安县的情况。

  “梁震还在东安县城征借钱粮,东安县不甚富,眼下只得了五千六百三十三石粮食,八万七千四百二十两银钱,三千二百三十五两黄金。”

  “伤亡如何?”正在著书的彭刚放下笔,抬眼问道。

  李奇前番来信,东安县知县没有弃城逃命,而是组织了当地团练进行了抵抗。

  这是李奇第一次独立带兵攻城,彭刚比较关心参战的二营、暂十一营、劈山炮连的伤亡情况。

  “二营伤亡了二十一人,暂十一营伤亡了四十五人,劈山炮连没有伤亡。”李奇一面说,一面呈递上自己写的战报。

  “北王殿下,来时的路上我听说,咱们这次在零陵城的武库缴获了很多劈山炮,能不能在每个营都组建一个劈山炮连?”

  这次和梁震的劈山炮连一起作战,独立指挥一个整编的劈山炮连,李奇尝到了甜头,希望彭刚能够将劈山炮的编制下放到营一级的单位。

  比起重炮,各营步兵更喜欢劈山炮。

  重炮虽然威力大,可重炮也沉,运输转移起来很麻烦,做不到随叫随到。

  劈山炮就不一样了,即使是两三百斤的劈山炮,炮组的成员也能拉着,甚至扛着劈山炮奔走,及时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因此各个步兵营的营长多对劈山炮青睐有加,反而对重炮不怎么感冒。

  毕竟他们也清楚,左军全军就二十一门重炮,不可能将重炮这等重器下放到营。

  劈山炮就不一样了,劈山炮清军装备的很多,左军缴获的也多,兵工厂还能自制劈山炮。

  左军有充足的劈山炮储备。

  此前没有将劈山炮下放到各营,一是因为火药不够,二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熟练炮手。

  永州府城零陵是定位和柳州府城马平城大致相当的军事重镇,清军武库库存的武器弹药颇丰。

  经此黄沙关、零陵两战,彭刚使用缴获鸟铳装备了六个营。

  现在左军的十二个营,已经有九个营装备上了火铳。

  而且还有一千八百杆鸟铳作为库存备用。

  左军现在的火铳装备率,要比清军还高一些。

  一路征战,从广西浔州打到湘南永州的零陵。

  两个炮兵连也得到了锻炼,彭刚确实也在考虑将劈山炮下放到营一级的部队。

  只是李奇的步子迈得未免也太大了些,居然提出每个营配一个劈山炮连。

  “李奇,你好大的胃口,我就是把梁震的劈山炮连挖空,也组建不了十二个劈山炮连。”彭刚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组建十二个劈山炮连不现实,六个老营,每个营配一个劈山炮排吧。这次在零陵城咱们得了不少抬枪,十二个营,每个营再配一个抬枪排。”

  除了给六个老营每个营配一个劈山炮排,彭刚还打算给所有的营都配一个专门的抬枪排。

  抬枪便宜,维护操作简单,只需两三个人即可操作,携行也比较方便,打低烈度,低水平的战争很好用。

  清军很喜欢装备使用抬枪作为步兵支援武器,因此清军的抬枪保有量非常高。

  组建抬枪排要比劈山炮排容易得多,劈山炮排必须从劈山炮连抽调老炮手带新炮手。

  抬枪手的话,只要挑火铳手稍加训练,掌握好装药量,不致抬枪炸膛即可在短期之内成为一名合格的抬枪手。

  左军的火铳手由于喜欢将敌人放近了打。

  很多火铳手喜欢塞两颗甚至三颗铅弹设计,将破虏燧发铳和鸟铳当喷子打。

  用法其实和清军的抬枪一样,清军也是用抬枪打霰弹。

  其实抬枪是还不错,挺适合当下中国战场的武器。

  左军也有使用抬枪,不过左军用的抬枪基本上都是经过兵工厂改良,挑状态好的抬枪将火绳点火改成燧发点火的抬枪。

  清军用抬枪对战左军收效甚微不是枪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彭刚在战场上见过清军使用抬枪。

  有胆量将敌人放近了再打的清军抬枪手很罕见,绝大多数清军都喜欢在一百多步之外蒙上几枪抽奖。

  清军抬枪做工粗劣,一百多步外打霰弹,能打中就怪了。

  这种打法也就用来吓唬吓唬没什么见识,缺乏火器,同样是乌合之众的土匪。

  遇上太平军这种敢打敢冲的硬茬子,清军抬枪手的这种打法压根没什么效果。

  “一个排就一个排。”李奇兴奋地搓着手说道。

  一个劈山炮排也有四个炮组,勉强也够用。

首节 上一节 177/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