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152节

  “小先生,这是先生的条子,请您过目。”张泽向彭毅敬了一记军礼,随即掏出条子,双手奉上。

  张泽还是一期学员的时候,彭毅给他们一期学员上过课,教过他们加减乘除,故张泽以小先生称呼彭毅。

  左军圣库对物资的管理十分严格。

  除了每日固定的配给额度之外,额外支取的粮盐银,粮食超过二百石,食盐超过二百斤,银子超过二百两,需要彭刚或者罗大纲亲自开的批条。

  额外支取的粮食超过五百石,食盐超过五百斤,银子超过五百两,则需要彭刚本人亲自开的批条。

  杨辅清、杨英清招兵所需的钱粮数目不少,需要彭刚本人亲自开的批条。

  检查过批条没问题,彭毅招呼来辎重队,从圣库里拉出一千石粮食和三千两银子,待他们清点无误后,开了张回条,让张泽、杨辅清、杨英清在回条上签字画押。

  签字画押毕,彭毅在回条上盖上印,将回条沿着中线撕成两半。

  一半用于存档,以备查验,另一半则让张泽带回去交给彭刚。

第188章 大清第一巴图鲁

  防谍抓奸的工作彭刚肯定是要做的,潜伏在内部暗处的敌人远比外部明处的敌人危害程度,破坏力更大。

  只是拿着杨秀清送来的人头宣扬杨秀清天父下凡揪出内奸的神迹就免了。

  杨秀清和洪秀他们全给彭刚送来的二十四位王妃,处理起来则相对棘手一些。

  送回去,且不说杨秀清和洪秀全会不高兴。

  眼下正是用兵之际,左军与主力相隔甚远,彭刚不会浪费宝贵的军力将他们护送回去。

  现在让手底下的军官和他们结为连理也不现实。

  连他本人和罗大纲都尚未娶妻。

  彭刚招呼在门外站岗,眼睛直勾勾盯着县衙里二十四个妙龄女子看的黄大彪进来。

  黄大彪看得入迷,连彭刚的话都没听进去,最后还是被眼尖的黄秉弦给揪了进来。

  黄秉弦为黄大彪捏了一把汗,虽说彭刚没有明确表态要将外头的那些女子纳入后宫。

  可那些女子毕竟是送来当北王妃的,这憨货胆子真大,敢盯着预备役北王妃这么看。

  “黄大彪,怎么回事,看见女人连我的话都听不进去,走不动道了?”彭刚阴沉着脸喝问道。

  “回将.六千岁殿下,属下不是看到女人走不动道,只是看到漂亮的女人走不动道。”黄大彪习惯性地称呼彭刚为将军,不过这一次,脑子多少转了点弯,想到彭刚方才已经被封为北王,急忙改口。

  彭刚已经发怒,黄大彪仍旧这么呆愣愣地站着,和黄大彪关系不错的黄秉弦用膝盖使劲顶了顶黄大彪的腿关节。

  猝不及防的黄大彪顺势跪在了地上。

  “黄大彪,敢窥伺北王妃,还出言轻薄北王妃!好大的胆子,还不快认罪!”黄秉弦呵斥黄大彪道。

  “谁说她们是北王妃了?传闻中的长寿者彭祖也不过八百岁,世间焉有人能活到六千岁?”

  彭刚不喜欢六千岁这个称呼,这个称呼总让他的觉得裆部有些凉飕飕的。

  “往后左军上下,称呼我为北王殿下即可,我们左军无需避讳王字。”

  “方才杨国宗要求王姓之人更为黄姓,我们是不是要改花名册?”顺着这个话茬,黄秉弦请示道。

  苍梧封王之后,太平天国的礼制变得愈发严格离谱。

  杨辅清离开西花厅前特地交代,天国中人不许以王为姓,王姓之人全部更改为黄姓。

  “姓是祖宗给的,岂可逼人改祖宗之姓?原来姓什么就姓什么。”彭刚摇摇头说道。

  太平天国的避讳制度太过离谱,常用字过多。

  真严格奉行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的那一套礼制,多有不便。

  王姓是大姓,左军之中姓王的人过多。

  要改的话几乎所有的花名册都要重新做,太过耗费人力物力。

  “属下明白。”黄秉弦意会。

  “黄大彪,你可知错?”彭刚看向跪在地上的黄大彪,厉声质问道。

  “属下不该窥视,言语轻薄北王妃。”黄大彪低着头说道。

  “不是这个,你的眼睛长在你自个儿脑袋上,没人拦你看女人,你错在不该在站岗的时候看女人神游。”彭刚板着脸问道。

  “你可认错知罪?”

  “属下知罪。”黄大彪点点头说道。

  “既知罪,那就得领罚。”彭刚对黄大彪说道。

  “起来吧,你不是喜欢看女人么?去女营把苏三娘和彭敏叫到西花厅来,然后去关一天禁闭。”

  “属下遵命。”黄大彪起身,灰溜溜转身离开了西花厅。

  黄大彪走后,西花厅内的众人继续讨论军务。

  罗大纲说道:“东王那边不让我们打桂林,看来是不希望咱们左军再出风头,这桂林城,咱们打还是不打。”

  《天父诏旨》说是天父的旨意,其实就是杨秀清的意思。

  杨秀清特地交代左军不要打桂林,无非是忌惮左军独居攻占省垣桂林之中。

  起事以来,太平军攻占的第一座县城,第一座州城的功绩,全是左军取得的。

  直到太平军主力攻克梧州府城苍梧,才扳回一城。

  显然,刚刚找回点场面的杨秀清不希望左军拿下第一座省城,再度盖住主力部队的光芒。

  “打桂林城的风头岂是那么好出的?”彭刚摇摇头说道。

  “桂林城不是一座孤城,柳州、荔浦、平乐,可还有着大量清军。

  秦定三、周凤岐之流暂且不顾,打桂林城之前,向荣这一部的清军肯定是要先收拾掉。”

  桂林城肯定是要打的,只是在打桂林城之前,要先清理清理桂林府周边的清军。

  免得攻打桂林的时候,周遭的清军突然出击往他背后捅上一刀子。

  “这次打向荣,是我带兵还是你带兵?”罗大纲问道。

  “这次我带。”彭刚说道。

  “你留在永福县城坐镇,由你坐镇后方我放心。”

  彭刚在雒容县城休息了一段时间,现在体力和精力都十分充沛。

  而罗大纲刚刚打下永福县城不久,略显疲惫。

  彭刚决定这次由罗大纲坐镇后方,他自己亲自统兵作战。

  敲定此次出征的部队,讨论完军务,彭刚这才走出西花厅见了见神仙兄弟们为他挑选的凡间眷侣。

  这二十四名女子的浑身上下,就连裙摆都没有什么泥污,显然是坐轿子来的。

  二十四人女子年纪小的不过十四五岁,大的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面容白皙姣好。

  她们原以为北王应当是年龄和天王、南王他们年龄相仿的大叔,不曾想传闻中的北王才二十岁上下,没比她们大多少。

  亲眼看到北王不仅相貌周正,身材还十分高大魁梧,不禁对当北王妃有些期待。

  “你们可曾读过书,可会识文断字?”彭刚望着这群初高中年纪的少女问道。

  这些女子皮肤细腻白皙,即使是出身小门小户,家境应当都是比较好的。

  “小女的父亲为小女聘有闺塾,小女自小熟读《女四书》、《闺范图说》。”

  “小女上过族里的闺塾,识得些字。”

  “小女略懂一些琴棋书画。”

  闺塾即专门教授未出阁女子德、艺、文的私塾。

  以家庭私塾的形式为主,一些重视族内女子教育的宗族也会开设宗族闺塾。

  闺塾塾师多为失去性能力、德高望重的年老儒生、族中女家长或博学的女子。

  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场所,其主要目的是教导女子为贤淑之人,以适应封建礼教,当个封建主义好主母、乖小妾。

  清朝大户人家女子接受的教育模式便是这种性别隔离下的有限启蒙。

  核心教育理念总结起来无非八个字:闺阁之学,德先于才。

  闺塾塾师的佼佼者,名声最显的是苏州潘氏(乾隆朝状元潘世恩家族)聘请的女塾师归懋仪。

  归懋仪专教潘家族女诗词,光是束脩就高达一百二十两,逢年过节送的礼物无算,待遇甚至超过了大部分男塾师。

  这二十四个少女都上过闺塾,看来神仙兄弟们在为彭刚挑选媳妇这件事情上还是很用心,知道彭刚喜欢识字的人。

  当然,闺塾塾师也不止教三从四德、琴棋书画、烈女故事,具体教什么因族因时而异。

  广州十三行的闺塾塾师甚至还聘请洋教师教授族中女子学习英语和法语,以便她们能看得懂洋货单、洋账本,帮衬生意。

  “可有人学过算学?”彭刚继续问道。

  苍梧虽为广西第一商关,但毕竟不是开埠城市,不直接做外贸生意。

  彭刚不奢望这些苍梧大户人家的女子中有人会外语。

  不过苍梧营商之风较盛,这些少女应当有经商家庭出身,学过一点算学的。

  “小女学过算学。”

  “小女也学过。”

  有七个少女学过算学,情况还不错。

  正问话间,苏三娘和彭敏驰马来到了永福县衙,于县衙前下马,将缰绳递给门口站岗的卫兵后,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面见彭刚。

  “三娘见过北王殿下,不知北王殿下找三娘所为何事?”苏三娘朝彭刚行了礼,起身问道。

  “三娘,阿妹,你们不是经常抱怨女营识字的人太少么?这些小姑娘都识字,你们且把她们带回女营,教授她们初级语文和初级数学,教得差不多了,来向我汇报。”彭刚对苏三娘和彭敏说道。

  罗大纲听到彭刚要把杨秀清、洪秀全、冯云山为他挑选的北王妃送到女营,觉得有些不妥,上前提醒彭刚道:“北王殿下,这些人可都是天王、东王、南王他们为你选的王妃,送到女营,是不是有些不妥当?万一日后他们问责起来如何回复?”

  “清妖未灭,何以家为?现在不是考虑儿女之事的时候。”彭刚对苏三娘说道,“三娘,阿妹带她们回女营,好生安置。”

  尽管杨秀清有节制诸王的权力。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彭刚和杨秀清并不是上下级关系,更近似于合伙人关系。

  要是他现在太平天国待的不痛快,脱离太平天国自立门庭,杨秀清他们也拿彭刚没辙。

  一句话,在太平天国待得舒心就继续待,不舒心就直接走人。

  彭刚用不着看杨秀清等人的脸色行事。

  平乐府府城坐落于桂江与平乐河(恭城河)交汇处。

  平乐城为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三府之间最为重要的水运枢纽,控扼桂江水道。

  广西提督向荣的行辕便设于平乐城。

  楚军斥候侦知左军孤军深入,现在正位于永福县城。

  获悉此事的向荣大为兴奋,认为短毛教匪和长毛教匪分兵,两股教匪相隔甚远。

首节 上一节 152/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