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670节

  人家要的利是:政绩。

  唯有政绩做得好,方才能在许多官员当中脱颖而出。

  将来更快的往上升迁。

  “宋大官人他当真是目标明确,不愧是文曲星下凡。”

  听着郑文焕的评价,周德绒瞥了他一眼。

  他知道郑文焕也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

  若是自己敢在县衙内找同盟,怕是举步维辛,稍有不慎就被卖喽。

  不得不说,周德绒能在开封县县丞这个位置上经营这么多年不倒,确实是有一定的眼光。

  宋煊出的平a,一下子打在了开封县衙众人的心巴上。

  人家宋大官人高高在上,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正经八本状元郎为官,前途不可限量。

  别说状元郎了,就算是排在末尾的进士。

  他们的身份以及社会地位,能是这群低微的吏员以及啥也不是的临时工可以比较的吗?

  进士可是天之骄子,士林巅峰。

  三十岁就能到知州,非进士没关系五十岁难任通判。

  人家进士在家乡可以立牌坊,州县官员都亲往道贺。

  进士圈子想要喝酒开宴会,你一个靠着荫补来的人想舔着脸参加。

  就算是晏殊的外甥,都会被无情拒绝的。

  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兴许躲过一劫呢。

  更不用说他们在经济上还有免税的特权。

  再瞧吏员那更是政治地板,遭到社会鄙视的。

  东京城谚语有什么?

  “宁娶青楼女,不结胥吏亲。”

  更不用说士大夫在宴席上,吏员只能站侍,还要被斥责为刀笔浊流,尔等也配与我等同食?

  司马光记载过:

  “朝士视胥吏如犬彘,虽公事交接,不肯同席。”

  王安石变法后裁撤一批吏员后,想要试图提高剩下吏员地位,让他们专心为朝廷做事,但遭到了士大夫群体的激烈反对。

  猪狗一样的东西,也配与我等士大夫同等地位?

  今日宋煊如此给这群遭人鄙视群体面子。

  他们哪一个不想抱宋煊的大腿!

  所以刑房主事于高等人都十分清楚。

  谁从我这本就没多少钱的荷包里往外掏钱;

  谁请我来这八仙楼吃饭,还想往我这干瘪的荷包里送钱;

  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你们三两个王八蛋,为了自己心中的小九九跟着宋大官人对着干。

  我凭什么跟着宋大官人对着干?

  我等恨不得给宋大官人舔钩子。

  期望他将来能够让我儿子也中进士。

  私塾。

  还会有宋煊这位状元郎亲自教导,尽管是偶尔教导,那也是难得的机遇。

  “于主事,大官人说那私塾之是,当真?”

  “当真。”

  于高也是极为感慨,就听到老吏王德发号啕大哭起来: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呐!”

  “我王家子孙也能读书了。”

  在东京城过活本就困难,养活一家老小尚且极为艰难。

  若是再供子嗣读书,那便是要饿死人了。

  王德发如此情绪,也是感染了其余人。

  他们可以自己认命,但是也想要给子孙后代留点希望,期望他们能够光耀门楣,改变家里如此窘迫的情况。

  方才宋煊在册子里写的那些奖赏,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感触。

  毕竟许多人都得罪不起。

  面对宋煊抛出来的利益,谁不心动?

  要不然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以往哪有知县会费心思为他们这群吏员,做这种事?

  人的一生改变命运的次数并不多,抓住了那就能鲤鱼跃龙门。

  抓不住。

  你就一辈子去泥坑里呆着吧。

  于高特意叮嘱自己这帮人,今后见到宋大官人都嘴甜点,用心做事。

  别对不起宋大官人的良苦用心,兴许以后你百年之后也能靠着儿子有了追赠,族谱都得重新记录下来。

  在大宋不少突出的进士,都会被皇帝往上追赠三代,可是莫大的荣耀。

  “于主事放心,就算是我老王头为大官人做事累死,也绝对不会有一句怨言。”

  王德发此时的眼睛已经有些红肿。

  他在县衙这么多年,早就清楚,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宋大官人把关系往下递了,谁不渴望抓住?

  那么多人呢,怎么会全都入了宋大官人的眼?

  唯有卷死做事,方能更快的入了大官人的眼,获取更加牢固的关系。

  县衙私塾这件事一抛出来,就算是礼房主事安俊的心思也崩不住了,他特别想要为宋煊表忠心。

  写在纸面上的事,其实根本就不重要。

  他们这群在县衙做事的人,自是知道怎么篡改,如何灵活运用规则。

  但是宋煊私底下说的这件事,那谁能不信呢?

  尤其是这种事是轻易就能判断出来真假的。

  可惜宋煊说完就直接带着人离开了,给予他们充分的考虑和选择的空间。

  不止这帮吏员,衙役、狱卒等等。

  他们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更是精神百倍。

  第二天宋煊进了县衙门口,那可当真是一呼百应了。

  反正他们要到时间去点卯,宋煊这位县太爷也用不着准点到。

  大宋官场上,迟到早退的风气如此是极为正常的。

  无论怎么讲,优势在我。

  因为至少宋煊肯给他们画饼,大家都有了盼头。

  现在开封县县衙的人,都想着要宋煊能够多在这里执政几年。

  哪个新官上任,可都是三把火夹杂着下马威。

  谁会给这帮吏员提供利益?

  光是掏他们的钱,没见过给他们送好处的。

  倒是有人真正明白,宋煊在老家为何有及时雨的称呼了。

  大官人他配得上这个!

  宋煊直接把礼房主事安俊喊来了。

  他们主要负责管理县学,筹办社祭,以及统计本县内有关学子的数量以及通过解额,进士等等。

  相比于开封府其余县。

  开封县这种外地冒充本地学子的极少。

  可以说非常不好操作。

  毕竟本县住的大部分都是皇亲国戚要么就是权贵人家,极少数人会选择走科举,直接荫补就成。

  人家根本就不废那个劲。

  “大官人,本县科举进士实在是不够多。”

  “不多才好啊,竞争压力小,不像我们应天府。”

  宋煊随意的给他倒茶:“那正好是你们这群人家里子嗣的机会,那些达官显贵不会来争抢这些名额。”

  “若是县衙出钱找来名师,帮扶他们,兴许就能多几个人走通科举之路了。”

  礼房主事安俊老脸激动的褶子都在抖动:

  “有大官人这句话在,我等无不感怀于心,势要为大官人效死。”

  “用不着效死。”

  宋煊端起茶杯吹了一口:“我只需你们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事即可。”

  “大官人的吩咐,我等就算是要死,也要执行下去。”

  “哈哈哈。”宋煊浑不在意的摆摆手:

  “别说死,我也用不着你们死了办事。”

  “告诉兄弟们都活着,咱们县衙也就按照大宋律法收个税,还能死人啊?”

  “你们都好好活着,才能瞧见自己的子孙考中进士,改变家族命运,如此等你死了方能瞑目啊!”

  安俊被宋煊这三两句话砸的眼冒金星。

  在大宋,谁不想中进士啊?

  奈何大部分人都结果都是失败,而且接连失败才是常态。

  若是其余知县复述宋煊这套说辞,众人也没有如此激动。

首节 上一节 670/10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