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909节

  殷正茂面如寒霜的说道:“看来,是我平日里脾气太好了,才让夷人敢如此蹬鼻子上脸!敢打大明人的主意!”

  只是抢点钱,殷正茂不打算斤斤计较,十二个铜镇,多有发生,这里是六合之地,不是大明腹地,但杀了大明的人,那殷正茂就准备大动干戈了。

第770章 以夷制夷

  黎牙实总是在反复的提醒着大明皇帝和朝廷,殖民就是殖民,不要抱着那些道德不放,你有道德,你就无法殖民,不仅要全拿全要,还要把对方彻底摁在奴隶的地位上,永世不得翻身。

  这就是泰西百年的殖民经验。

  黎牙实从来不认为大明殖民的路上,武力会是问题,高度发达的社会,带来的道德崇高,才是问题。

  大明总是如此的傲慢,总是想用自己的解题思路,建立一套通行天下,而且是以道德为主的标准,来解决海外各地的矛盾,这是一种傲慢,因为那片土地,根本不适合这样的解题思路。

  这是人性问题,大明和吕宋夷人长得不一样,大明身高马大,皮肤白皙,比夷人要白的多,而夷人呢,身材矮小,黝黑,泰西的经验,就是不能让他们吃饱饭,吃饱饭就开始贪图你的财富了。

  迁徙到当地的汉人,始终是少数,少数人掌握了绝大多数财富,就会发生各种各样朝廷不想看到的事儿。

  如果吕宋夷人,吃不饱饭,他们哪有力气来进攻铜祥镇?

  “还是让他们去种植园种地去吧!”殷正茂思考了片刻,做出了决定,泰西人搞出来的殖民经验,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此时此刻,殷正茂做出了决定。

  做法也很简单,彻底不给当地的夷人建立户籍,把他们当成野人对待,当大明律不再庇佑他们时,奴隶贩子们,就会把他们送进种植园里。

  之前奴隶贩子不敢在吕宋、宿务、棉兰老岛捕奴,就是吕宋总督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立场,抓到的话,很容易被处罚。

  殷正茂不给夷人建立户籍,这些个奴隶贩子立刻就会跟海里闻到腥味儿的鲨鱼一样,扑向这些夷人。

  次日的清晨,天蒙蒙亮,飓风已经扫过了吕宋,天气开始放晴,空气变得黏稠了几分,殷正茂见到了遇害者。

  遇害者一共有六名,是一家满门。

  丈夫叫丁洋,是福建人,个头不高,人还有点瘦弱,丁洋在万历三年给妈祖磕了个头就到了吕宋进入了铜祥镇,妻子叫王伶仃,伶仃洋的伶仃,是丁洋在万历七年衣锦回乡,在福建讨的媳妇。

  王伶仃愿意跟丁洋出海,一起来到了铜祥镇,到了吕宋后,生了四个孩子。

  陈成毅站在盖在青布的尸首旁,面色沉痛的说道:“十四年腊月初二晚,丁洋从矿上回到家。”

  “妻子已经做好了晚饭,家里三个孩子都在墙边罚站,老大出去掏鸟窝,把裤子划破了,老二没完成工匠学堂的作业,还顶撞了先生,王伶仃狠揍了他一顿;老三是个姑娘,不肯去上学堂,也被胖揍了,老四还在襁褓里。”

  “三个孩子都是死犟死犟的。”

  “初二夜里,夜深人静,伸手不见五指,七名夷人摸进了丁洋的家里,丁洋被直接杀死在了床上,伤口深三指,直接割破了喉管,四个孩子被其他人掐死,王伶仃被掳走。”

  殷正茂伸手要掀开青布,陈成毅拦了下,低声说道:“总督,太惨了,别看了。”

  “起开。”殷正茂执意要伸手,揭开了青布,六具尸体摆在地上。

  “王伶仃死的很凄惨,这七个夷人轮番强淫,小腹被尖刺木棍贯穿,而后把小肠从肚子里…”陈成毅说到这里的时候,根本说不下去,王伶仃死前极其凄惨,撑了快一个半时辰才死去,但这些夷人没有放过她的尸体。

  “老三。”殷正茂手颤抖的盖上了青布,声音都有些颤抖。

  “总督!”殷宗信大声的说道,他没有叫父亲,因为他知道下面是公事,父亲太生气了,以至于没叫他的职位,而是叫他老三。

  殷正茂深吸了口气说道:“昨日攻击铜祥镇的几个部落,都清点出来了,你,带人过去,把他们杀干净,一个不要留,全都杀了。”

  “是!”殷宗信再次大声喊道。

  “我的错,都是我的错。”殷正茂闭着眼睛,喃喃自语了片刻说道:“都是信了我殷某人,能带着你们安居乐业,才肯投奔我,我的错,我没保护好你们。”

  殷正茂很清楚的知道,开拓的路上,不可能是和风细雨,和和美美,这路上一定会有人死去,但惨案就在眼前,殷正茂实在是无法平息心中的怒火。

  殷正茂非常自责,因为他知道自己犯了点错误,那就是沉湎在鲜花锦簇的氛围内,没有看到危险,他心里一直把自己当成解救者,把这些夷人从残忍的红毛番手里解救了出来,从方方面面来看,他的确是解救者。

  正是这种居功自傲的心态,让他略微有些放松警惕了。

  作为一个士大夫,殷正茂还有一种父母官的心态,他觉得这些肯到吕宋来的汉人,心里一定有一点认可殷正茂他这个具体的人,才来到了吕宋。

  殷正茂作为父母官,就必须要给这份信任一个交代。

  他深吸了口气睁开了眼说道:“即日起,汉夷分居,住进镇里,夷人不得无故入城,入城必须有汉人担保。”

  “即日起,吕宋仍行一夫一妻,但妾室不再查问,从父籍,若为汉生,给大明户籍。”

  殷正茂下了一条很奇怪的政令,对于纳妾的问题,吕宋总督府以后不管了,一旦彻底放手不管之后,那夷人的女子真的宁愿给大明人当妾室,也不愿意给这些夷人做正妻。

  因为夷人穷,而大明人富。

  之前殷正茂多少抱着点,让夷人繁衍生息的想法,毕竟种植园里确实需要苦力,但现在看来,这个坏人,他殷正茂不做也得做了。

  这一条和之前的不给夷人户籍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捕奴队入场,所有人都是朝不保夕,那么投奔大明人,就成了这些女子的唯一选择,否则就要随时面对捕奴队的危险。

  生下了孩子,就可以让孩子成为大明人,这对夷人女子是天大的诱惑。

  殷正茂继续说道:“即日起,吕宋一律实行大明律,任何夷人聚集区不得使用他们约定成俗的规矩,一律以大明律为准,私刑者杀,私虐者斩。”

  “即日起,对于汉人经营任何行业都不再做任何的限制,吕宋总督府管的实在是太宽了,居然禁止汉人经营某些产业,比如蕉麻、采伐、编绳等,今天起,一律解禁。”

  “即日起,吕宋夷人免税仁政,一体取消。”

  “即日起,针对大明任何产业的任何袭击,都视为敌对行为,格杀勿论。”

  不给夷人建立户籍、汉夷分居、不查问妾室、不做产业限制、不给税赋优惠、袭击即战争,这就是殷正茂给出的答案。

  蕉麻是吕宋的特产,也是吕宋夷人种的最多,这也是殷正茂留给夷人最大的一块肥肉,之前总督府是严格禁止汉人经营蕉麻,这里面还有宝钞造假的考量,毕竟夷人就是有蕉麻也做不出宝钞,而汉人没有蕉麻就做不出宝钞。

  为了吕宋宝钞安全,殷正茂禁止了汉人种植蕉麻。

  至于税赋优惠,针对夷人的田土有减免三成,主要是为了鼓励夷人垦荒,伐木是一件很累人的活,而且伐木之后清理荒地更累,地里有石头、有草种、有草根,一亩地要养三年才算是常田,为了鼓励夷人垦荒,就减免了三成。

  但现在殷正茂转念一想,给好处他们不干,那就甩鞭子,让他们不得不做,还能少投入点。

  殷正茂甩了甩袖子说道:“自古以来,这官和匪,那就是一块银币的正反两面,你只要想用钱,就得一起用,根本分不开,也分不清,昨天的匪兴许就是今天的官,今天的官,或许就是明天的匪。”

  “今天,在这吕宋,我这个今天的官,就是今天的匪了。”

  殷正茂是个好人,但总有人逼着他,不让他好好做官,让他做个匪徒。

  林辅成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没有自作聪明的胡说八道,而是等到殷正茂回到了总督府市政厅后,林辅成才打算说些什么。

  “国姓爷有点累了,我不需要太多时间,我大体对吕宋有个想法,林林总总十数条,但总体思路就一个,以夷人制夷人。”林辅成看得出殷正茂很累,这种累主要是心累。

  非常疲惫甚至有点心不在焉的殷正茂,猛的坐直了身子,那种略显无奈的颓废,荡然无存,他侧着身子说道:“哦?林大师有计,速速道来。”

  “不过都是术罢了。”林辅成笑着说道:“这第一步,就是划界,也不用多麻烦,就直线画过去就好。”

  “直线?直线…是我太久没回到大明了吗?大明读书人都这样吗?”殷正茂看着林辅成甚至有些恍惚。

  极为阴毒的第一步,林辅成出这种馊主意,得积累多少业障?

  但考虑到阎王爷是中原王朝的神,这到底是业障还是善功,就尚未可知了。

  这林辅成干脆也别做有限自由派的魁首了,干脆和贾诩一样,当个毒士好了,上一个稻烟对流的计划,已经足够毒了,结果这林辅成一开口就是绝户计。

  疆界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自然边界,山脉、河流、湖泊,想要彼此流通非常困难;第二种,人为边界,主要是以文化、信仰、和习俗进行分界。

  而现在林辅成说:直线划界。

  吕宋夷人的矛盾极为尖锐,有的世仇甚至超过了千年,彼此征伐杀戮不断,这种不考虑文化、宗教信仰、习俗、自然边界的直接切割,就是在刻意制造矛盾,各个部族之间的矛盾和仇杀,会永远的无休无止。

  林辅成继续说道:“第二步就是走狗,吕宋总督府有四十五万顷直接归属于总督的种植园,而这些种植园需要大量的监工,大明人少,有点管不过来,给大明监工配点帮手也是合理的。”

  “而且这人嘛,外人给他一巴掌,他觉得委屈,因为大明人善;可是这夷人给他一鞭子,他只会埋头干活,因为夷人都是恶霸,而且他们不敢嘀咕,一嘀咕,背地里指不定会怎么对付他们。”

  “比如安南国到大明砍甘蔗,他们总是分赃不均,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彼此争斗极为酷烈,杀人都是家常便饭。”

  “第三步就是传帮带,就是允许这些个走狗们,带着他们亲朋来到种植园耕种,总督府不做什么限制,什么人都可以,把活儿干完就行,当然这走狗们不想向下分润利润,他可以抓些奴隶来,至于怎么抓,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

  “长此以往,必然会有一大批亲睦之人,会帮着总督府承担那些不该大明人承担的风风雨雨。”

  亲睦之人,这是一种十分委婉的说法,其实就是汉人在海外的护城河,夷人心里有怨有怒有嫉妒,也不会发泄到大明人身上,而是冲着这些走狗去,而这些走狗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会拼了命的去想方设法的维护大明在吕宋的统治地位。

  正如林辅成说的那样,以夷制夷,大明做什么,都不如研究研究,怎么让夷人杀死夷人。

  “国姓爷,这是仁政,你看,我们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工作,甚至还提高了他们的地位,无论从儒家五常的仁义礼智信去讲,还是从阶级论的阶级、分配、斗争去讲,都是仁政。”林辅成说完,喝了口茶,平静的说道。

  大明两套叙事方式,儒家五常和最新的阶级三卷。

  按照儒家五常的讲法,林辅成的这些办法,就是在建立秩序,建立秩序就是最大的仁;按照阶级论的三卷,也是仁政,因为大明的确向下分配了,并且通过分配,奠定了阶级,减少矛盾的激化,尤其是减少对大明人的直接矛盾。

  他前面说的是本意,后面说的是叙事,到底是仁政还是恶政,得看你站在什么立场去解读,就像是善恶的标准总是在变化一样,仁还是恶,得看你的屁股坐在哪头儿。

  “林大师的办法极好。”殷正茂眉头紧蹙的问道:“但如此好的计策,是如何想出来的?”

  “也是读第三卷,略有所获而已。”林辅成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殷正茂和张居正一样,不喜欢第三卷,尤其是第三卷那个大明必亡的推论,殷正茂非常反感!

  张居正因为身居内阁,所以需要精读,可是殷正茂不同,他就看了一遍,就扔到了一边,认为这一卷得到的推论,过于荒谬了。

  第三卷的内容很多很多,但归根到底,就是博弈,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博弈,利用博弈去形成共识。

  “原来如此,那我必须要仔细读一读这第三卷了。”殷正茂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想岔了,一千本论语,就有一千个孔夫子,大家对论语的解读,也各有不同,对某种观点的绝对否定,不利于了解事情的全貌。

  “那我就不多打扰了,先回去了。”林辅成俯首离开了市政厅,来到了门前。

  以前,总督府和市政厅之前有一组巨人与神战斗的雕像,已经全都被拆除,现在换成了盘古开天、先天八卦、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钻木取火、夸父逐日、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仓颉造字、嫘祖缫丝、大禹治水等等。

  林辅成特别喜欢这些雕像,而且这些雕像还在继续修下去,比如最近修得的是齐天大圣,每一个雕像下面都有一个铜碑,记录着这些雕像讲的是什么故事。

  这都是极为现实的向心力。

  林辅成一步步的走出了市政厅,走出了厚重的总督府大门,看到了总督府门前的广场上,有一个已经快要完工的巨大塑像。

  这个雕像是高六丈、宽约三丈,重达二百八十万斤,大约是二百零八根如意金箍棒的重量,由625层白花岗雕凿嵌接而成,分为了二十五层,修建时间已经超过了五年,台风地震都奈何不了它。

  雕像是大明皇帝陛下朱翊钧,身穿戎装,身姿挺拔的面向波澜壮阔的大海,右手按着戚家军刀,左手背在身后,目光炯炯有神,不怒自威,气势格外雄伟。

  “陛下一定不喜欢这个雕像。”林辅成很了解黄公子,黄公子不喜欢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在陛下看来,造这么个东西,得花多少银子!

  总督府拿去给总督府的牙兵分了吃肉,不香吗?

  殷正茂还是建了这个雕像,甚至整个雕像都是他参考陛下的画像,亲手设计,并且将它立在了总督府的门前,这不是迷信,是为了统治。

  吕宋离大明很远很远,天高水长,这个随时都能看到的雕像,也是向心力。

  雕像用掉了近七十万斤的铁,来增加稳定性,只要吕宋总督府还在,雕像就还在。

  “《永镇海波平》。”林辅成喃喃自语了一下,这是雕像的名字,这个样式的塑像,在旧港总督府也在营造,而且旧港总督府修的更大,超过了三百万斤,张元勋的意思也很明确,不修心里别扭,怕后人忘了自己从何而来。

  林辅成在总督府门前,坐上了自己的车架,向着东南方向而去。

  和大明不同,吕宋马尼拉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城墙界限,整个马尼拉,因为各色人等分成了一个个聚集地,而汉人的聚集地,就在总督府东南三里,名字也很简朴,叫做汉乡镇。

  一条硬化过、宽约六丈的官道驿路,从总督府延伸到汉乡,马蹄声阵阵,路的两旁种满了行道树,绿树成荫。

  而整个汉乡住着大约一万六千汉人,大约有四千户,这里也是吕宋士族的主要聚集区。

  汉乡围三十里,是整个马尼拉,最干净、最卫生、最舒适的聚集区,大路的对面就是黄金沙滩,树木掩映,却挡不住汉乡的砖石城墙。

  汉乡的城墙有三丈高,一丈宽,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臼炮的位置,从城墙伸出。

  车驾从三道城门的左侧,经过了牙兵的检查后,进入了汉乡镇,牙兵并没有因为京堂五品官就放过检查。

  进入汉乡镇后,仍然十分的安静,贯穿东西的大路叫做大明街,贯穿南北的叫做通和街,大明街主要是商贸,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货物,在大明街都能找得到,比如让李佑恭都震惊的奢靡之物,一两印泥,就卖三十银的龙泉印泥。

  而通和街主要是各种衙门,官办的惠民药局、学堂、茶局、提学司、按察司、左右护卫院等等,在整个吕宋都少有的金鸡纳霜,惠民药局也有,价格昂贵,但那是对付疟疾的神药。

  汉乡镇的中心,是驸马都尉府,就是殷宗信尚盈嘉公主后,修建的驸马府,也是泗水侯府,侯府算上园林大约有一百二十亩地。

  汉乡镇的南方和东方,是一眼看不到头的种植园,各种各样的农产品,从各个种植园运到茶坊、棉坊、油坊、木坊等等地方,加工成品,运到汉乡镇等待着大船到港,起运回到大明。

  林辅成在这里拥有一个独栋的别墅,还有二十四个阉仆,由三名汉人管家负责管理这些仆人,除了大别墅之外,还有三百亩的种植园,来维系别墅的花销。

首节 上一节 909/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