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1090节

  群龙无首、大厦将倾前的癫狂,这种迷茫之中,真的没有仁人志士知道路在哪里吗?真的没人能说得清楚究竟错在哪里吗?也不见得。

  很多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路在哪里,但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把那些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做了,承担一切的责任和骂名。

  大明大臣千千万,愿意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也只有于谦和张居正两个人。

  堡宗北狩了,瓦剌人大叫着重塑大元荣光围困北京,这个时候,就得有人站出来,把人组织起来,把敌人击退;

  国朝衰微,天下将亡,张居正站了出来,拒绝了杨博、王崇古等人楚晋合流的提议,给百官套上了笼头。

  张居正年纪大了,作为臣子,他把能做的事儿都做完了,陛下又站了出来,借着张居正新政,完善了万历新政,并且指明了大明未来的道路。

  所以,冯保无法理解陛下写第四卷的那些只言片语,既然不理解,他就没有去记,而且陛下平素里也多是用前三卷的内容,对第四卷的内容,也有些忌讳莫深。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朱翊钧其实想的很明白,趁着大明开海这波的发展趋势、朘剥海外夷人的红利,赶紧利用手中的工具,对内梳理矛盾,才是朱翊钧这个皇帝的主要责任。

  而不是去折腾那个很难实现,当下没有多少人认同的第四卷。

  轻重缓急这四个字,朱翊钧又不是老年昏聩了,还是能够拎得清的。

  朱翊钧看了许久手中的奏疏,才开口说道:“把黎牙实叫来。”

  黎牙实写了一本奏疏,里面的内容是关于费利佩为何变得如此的疯狂,主要集中在了金债券的问题上,本来,西班牙金债券的两次破产,这一次的破产危机,都对大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明在发行大明宝钞。

  黎牙实写这本奏疏,大部分大明人也看不懂,因为大明不是一个债务驱动型的经济体,对于金债券的情况,无法感同身受,只是觉得费利佩大抵是疯了,一个跑到大明要饭的朝贡国,还敢如此的嚣张。

  这本奏疏系统性的解释了金债券的运行逻辑。

  “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黎牙实五拜三叩首行大礼觐见,他可没有面圣不跪的特别礼遇。

  “免礼,坐下说话。”朱翊钧拿着黎牙实的奏疏,眉头紧蹙的问道:“你说的话,朕没看明白,什么叫做实际上金债券永远不会违约,但这次西班牙已经无法承担让金债券违约的代价了?”

  “如果永远不会违约,那就不存在违约的风险,为何会有代价呢?”

  这句话有些拗口,甚至逻辑上去理解有些困难,一个不会违约的债权,居然要承担债权违约的代价,如此矛盾的说法,让朱翊钧只能亲自召见黎牙实问个明白了。

  黎牙实想了想,正襟危坐的说道:“陛下,我们首先来搞清楚借贷的三个主要问题,谁来借钱?谁来还钱?用什么还钱?”

  “首先是费利佩在向所有西班牙国民借钱,西班牙国民用白银、黄金购买了这些债券,而还钱则是由新世界的奴隶归还,用富饶银矿的银子和千百年积攒的黄金归还。”

  “只要新世界还在西班牙和总督府手里掌控,这个债,迟早有一天能够还上,这也是明明金债券已经破产了两次,居然还能继续售卖。”

  “因为费利佩殿下,将部分可以称之为熟地的领土,分给了他的债主们,破产归破产,但为了发行新的金债券,如果不把过去的借贷归还,那不会有人去购买新的债券。”

  借了钱一定要还,无论是以何种形式支付,这是借贷的基本逻辑,费利佩的前两次破产,用土地归还了债主。

  所以,只要费利佩的冒险船还在新世界开拓,建立新的据点,将据点扩大,消灭当地的夷人,建立足够多的种植园、矿场。

  理论上,金债券就可以永远破产、清算、再发行。

  “朕明白了,原来如此。”朱翊钧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费利佩能把金债券玩破产三次,如果朱元璋愿意把土地分封的话,大明宝钞能玩二百年!

  朱元璋显然不想用手里的资产归还债主,直接赖账了。

  黎牙实继续说道:“陛下,金债券的存在,是一种分配,任何购买金债券的人,都能享受到大航海的红利,海外殖民地流入西班牙的海量利益,通过金债券的利息,分给了每个肯购买金债券的国民。”

  “利息从来不是凭空产生,是掠夺海外殖民地的分赃。”

  黎牙实尽量让自己的话简单直白,因为大明不是债务驱动型经济体,连大明皇帝这个大光明教口中的先知,非常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传统儒学叛逆者,对金债券的作用,都是一知半解。

  申时行那句名言,至今让黎牙实不知道如何反驳。

  申时行说,负债让人变成奴隶。

  “朕不明白,费利佩不是赢了英格兰吗?虽然去年无敌舰队几近覆灭,但他买了十艘五桅过洋船,从狂暴的风浪中,安然离开,并且在来年,对英格兰的战争中,大获全胜。”朱翊钧有些不理解,为何一次失败,就能让金债券崩盘。

  费利佩赢了。

  虽然悍然发动了对英格兰的远征,无敌舰队命丧大西洋风暴,但来年,英格兰王室,让海盗出身的弗朗西斯·德雷克,出任海军中将,发动了科伦纳远征。

  科伦纳远征,德雷克大败亏输,西班牙在第一回合大获全胜。

  军事失败金债券要崩盘,军事胜利,金债券还是要崩盘,这赢或者不赢,都要崩盘,这有点违反了朱翊钧的直觉。

  黎牙实有些感慨,陛下不理解,陛下不理解可太对了!陛下要是能够理解,大明百姓要遭老罪了。

  陛下又不像费利佩那样,欠了那么多的债,大明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泰西各国的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性。

  政治不稳定会死很多人的。

  黎牙实由衷的说道:“陛下,因为人们发现,无敌舰队并不无敌了,或者说过去那套击鼓传花的游戏,最大的信任背书,就是西班牙仍然可以在海上无敌,在泰西无敌。”

  “前两次虽然破产,但人们还普遍相信,可以赢回来,这一次即便是赢了,但没人会相信,费利佩可以无所不能了。”

  “这就有了后面那句话,金债券不能再破产了。”

  “因为西班牙已经承受不起破产、清算、再发行的代价了,表面来看,这次金债券是信心崩塌,大家发现费利佩殿下不再无敌,实际上,是信誉整体破产的结果。”

  “人们已经普遍不相信,金债券可以兑付了,哪怕是以土地的方式进行支付。”

  黎牙实详细的解释了这次的金债券危机,金债券可以借新还旧,但问题是,现在大家都在抛售金债券,金债券的价格已经快速下跌,债券价格下跌,实际利率在上升。

  想要卖出去新的金债券,就必须要高于市场的实际利率,可是再提高利率,会高到了费利佩连利息都支付不起的地步。

  无论金融如何操作,利息都要真金白银的兑付,否则金债券等不到军事失利,也会失去信誉。

  “唯一的办法,就是费利佩殿下可以在一年内,将英格兰彻底灭掉,证明他还是无敌的,但殿下已经没有钱去组建新的无敌舰队了。”黎牙实解释了其中的死结。

  要解决信任危机,就要消灭英格兰,而消灭英格兰要再组建舰队,组建舰队要有真金白银,费利佩要借钱又需要国民的普遍信任。

  “费利佩其实可以借朕的钱,朕的战争借款还是非常厚道的。”朱翊钧给了另外一条路。

  “陛下圣明。”黎牙实略显尴尬的歌功颂德,皇帝还在心心念念他的战争借款。

  厚道?安东尼奥那是走投无路,要获得王位,才不得不借大明皇帝的钱,干脆成了大明藩属国,大明的战争借款,厚道不了一点!

  大明虽然没有金银,但大明可以卖船,就是价格稍微贵了那么一点点,不多,也就五倍溢价而已。

  而且在战争持续期间,那恐怖的利率,可以让战争借款在短短一年内翻一倍,战争结束后,四十年的展期,陛下这根本不是借钱,这分明是要命!

  费利佩真的借大明的战争借款,唯一的结局,就是在战争结束后,把整个西班牙赔给大明皇帝。

  某种程度上,费利佩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在最差的几种结果中,选择了得罪大明,大明太远了,可能后患无穷,但重要的是挺过眼下的危机。

  朱翊钧详细了解了金债券的运行逻辑,才惊叹泰西这些君王的下限之低劣,这根本就是道德真空,这样的君王放到大明,个个都是亡国之君。

  黎牙实有些迷茫的说道:“其实大明和泰西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多的差别,就在于黄河之上。”

  为什么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呢?在黎牙实看来,是因为自然禀赋。

  黄河是母亲河,但这个母亲似乎有点过于狂暴了,从有记录以来,近一千五百年来,平均每两年都会决一次堤坝。

  黄河会平等的把每个不肯好好治水的朝代,抽的如陀螺般旋转。

  好好治水的朝代也抽。

  辛辛苦苦、动用人力物力,好不容易修好了黄河大堤,黄河改道八百里,让朝廷的天老爷们知道,什么叫做前功尽弃。

  从泰西到大明,整个世界都流行河流祭祀,黄河不用,黄河饿了会自己找祭品吃,不饿也吃。

  中原有句古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动的可能不是人,而是河。

  大河决,亿万苍生殒命,天命失。

  中原王朝的改朝换代,都和这条河流息息相关。

  黎牙实在看与黄河有关的各种史料,最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大明之所以摆脱了宗教,是因为祭祀根本不管用,连哄骗什么都不懂的愚民,都做不到。

  中国古早时代,王权和神权之间也存在斗争,因为黄河的存在,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去修建堤坝疏通河道,才导致王权的彻底胜出。

  对黄河念经和祈祷,不会有任何的用处。

  全世界的大河,就没有这样的,哪怕是流量更大的长江,也比黄河要温柔太多太多了。

  正是黄河的泛滥,孕育出了更有组织力的中原王朝。

  “现在黄河已经整整五年没有决口了。”黎牙实颇为感慨的说起了一件事。

  大明有个很神奇的东西,就是称量水重。

  从开封府到淮安府,沿途州县,专设河道官,每月在河中取水称重,来预测来年黄河水量和泥沙量,判断黄河是否会来年泛滥。

  黎牙实非常喜欢从邸报上,看公布的水重数字,户部每年都会将这个数字公布出来。

  黄河清,天下灾。

  一旦今年黄河水中的泥沙突然减少,代表着上游发生了大旱,来年很有可能会泛滥,需要加紧修建河堤,防止决堤。

  但这五年,黄河水的泥沙量,在缓慢的减少,虽然不多,但经年累月累积下来,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这代表着潘季驯作为绥远总督、河道总督,治理黄河上的功绩,这种功绩是可以度数旁通,量化出来的。

  “潘总督等人,扎根绥远,让大明万民喘了一口气。”朱翊钧非常感谢这些踏踏实实做事儿的官员。

  黎牙实的观点有点地理决定论,但过去他是万万不敢在皇帝面前讲这些话,因为黄河的每一次决堤,带来的苦难,让讲这些话都是一种禁忌,谈都不能谈,因为很有可能被皇帝挂在朝阳门上。

  也就是这几年绥远治理水土流失,有了一点成果,而且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一定会让黄河的泛滥洪灾影响降到最低,黎牙实才能在陛下面前讨论这些问题。

  朱翊钧和黎牙实聊了半个多时辰,黎牙实选择了告退。

  黎牙实之所以要讲金债券的故事,就是为了希望大明朝能够在发行大明宝钞的时候,有所借鉴,费利佩犯的那些错误,大明可以引以为戒。

  大明宝钞涉及到了大明万历维新中最重要的部分,生产关系的转变,从强人身依附到自由雇佣关系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一切的基础。

  大明天然缺少金银铜这些贵金属,而且以大明的体量而言,多少贵金属都无法满足大明这个饕餮的胃口,大明宝钞的成败,直接关乎到了大明的兴衰。

  必须要慎重再慎重。

  “陛下,林辅成的南洋游记又发刊了。”冯保将林辅成刚刚写好的游记,呈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这次林辅成写的是,椰海城的阿片街,或者叫毒街,图文并茂的纪录了阿片泛滥的结果。

  “嚯!”朱翊钧打开第一页,就直接吓了一跳,见多识广的朱翊钧,对第一副插画产生了生理性的不适。

  碧海蓝天、海鸟椰林、汉乡镇,在图上的布局非常合理,美轮美奂,意境极其深远,让人心驰神往,可是在这幅插画的近景处,一个人半倚在阿片馆里,这人骨瘦如柴、皮包骨头。

  除了皮包骨头之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身上有很多不知名的斑点,是皮肤破损的溃烂。

  让朱翊钧生理不适的是,这个阿片重度毒瘾者,躺在烟雾缭绕之中,神情怡然自得,脸上挂着一副十分温和的笑意。

  整个构图,有点过于恐怖了。

  “呀呀呀!臣忘记撕掉这第一页了,臣有罪。”冯保其实最开始也吓了一大跳,他觉得陛下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不会被吓到,所以就没有撕。

  没想到陛下看完了也犯恶心,早知道就该涂抹两下,不让陛下直接看到。

  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没事,就是做两天噩梦罢了,告诉小膳房,中午就不吃饭了,真的吃不下。”

  “范应期吸食阿片,但在北镇抚司提审的时候,朕也见过范应期,他可没这么吓人,这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确实有点瘆人了。”

  “陛下,范应期拢共就抽了一年半的阿片…”冯保赶忙说道。

  范无期抽的时间短,而且他心里是知道这不是好东西,就是牙疼的受不了才为了镇痛吸食,皇帝把他扔进解刳院戒毒的时候,他还属于正常人的范围,远不到毒虫的范畴。

  范无期把自己关进了解刳院里,给自己判了无期,死活不肯离开了,他怕自己会复吸,变成烂人。

  这画里的人,吸食阿片已经整整七年了,而且没有足够的银钱,饿着肚子也要吸食,生病了还要吸,吸一吸就好了,最终就变成了画里这样。

  朱翊钧了解到了这画里人的生平,这人算是汉人,先祖是南宋末年避祸来到了爪哇,在当地也是地主身份,七年,把家产吸光了、把田土吸光了、把妻子吸跑了、甚至连身上的肉,都被吸没了,他还在吸。

  “林辅成胆子真的大,这样的人他也去询问?”朱翊钧惊讶的说道,林辅成说调研简单,简单个屁!

首节 上一节 1090/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