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1031节

  这里面多数的圣旨,都是内阁草拟的。

  大明皇帝亲自写的圣旨多数都是俗文,文绉绉的大部分都是内阁草拟,司礼监修改誊抄,最后皇帝落印。

  圣旨这种公文,哪有皇帝亲自写的。

  所以,从大明军入朝之前,张居正已经开始准备了。

  “高拱、杨博、王崇古等人,输得不冤,草蛇灰线,朕都没想到先生这个谋划。”朱翊钧没有做出要修改的批示,恩情叙事他不赞同,但他也不会反对,要不然戚继光这些将领不好自处。

  大明之前之所以没有赢学,是因为功高震主的魔咒始终困扰着这片土地,要构建基于事实的赢学,那么就要再把皇帝捧高高,否则天下人只知戚帅不知皇帝,那是要出大事的。

  既然要宣传东征九胜和远征健儿,那得让皇帝也捞到名声,而戚帅等将帅,在皇帝英明的领导下,完成了东征。

  朱翊钧不提倡,是自己不会推动这种恩情叙事,但局势需要,他会配合。

  “陛下,醒神豆浆。”冯保端来了一杯茶笑着说道:“黔国公送来的,说是咖啡磨出来的,加了奶,也加了糖,极为美味。”

  咖啡豆是豆,黄豆也是豆,豆浆是黄豆磨出来的,醒神豆浆就是咖啡磨出来的豆浆。

  “还行。”朱翊钧其实比较喜欢明前龙井,但为了支持云南农业发展,他将云南十三亩地,划为了贡田,田里长的咖啡都是贡品,如此一来,皇帝都喜欢喝,那总有人愿意尝尝味儿。

  皇帝爱喝、贡品、母树等等一系列的故事,一下子就讲起来了。

  云南已经把故事讲的非常完美了,这个故事已经传开了。

  说是陛下最心爱的王皇后生病,百医无效,药石难治,云南学子龙起雷入京赶考,将携带的咖啡送到了解刳院,没想到,皇后饮后,凤体渐安,皇帝大喜过望,遂划了一片地为贡田。

  故事讲得好,产业发展自然飞快,茶是世界性商品,咖啡仔细培育、扩产,也会变成世界性商品,每多一种世界性商品,就能多弄点白银,填丁亥学制这个无底洞。

  很多东西的畅销,不是它这个东西有多好,有多少技术,而是故事讲得好,只要把故事讲的极为玄妙,相信的人越多,卖的就越好,当然,一旦故事的核心开始崩塌时,这个故事不再有人相信,也会泥沙俱下。

  “陛下,其实烟草也可以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它很有潜力。”冯保提醒陛下,大明朝廷专营的烟草生意,厚利,而且产量很大,生产简单,推而广之,把故事讲好,未尝不可以成为世界性商品。

  “这个吕宋总督府和旧港总督府,已经在推动了。”朱翊钧没有否定,烟草的危害还是很大的,但现在这年景,很多人根本活不到危害发作的时候。

  新世界富饶银矿的矿工,寿命的中位数是十六岁,而大明南洋种植园的倭奴寿命中位数是二十九岁。

  “绥远布政使忠顺夫人上了道谢恩的奏疏。”冯保将一本奏疏摊开在了陛下面前,这本奏疏是三娘子自己写的,她的文言文水平甚至不如蒙童,通篇大白话。

  大明最近几年,没有继续对绥远进行政策倾斜,这份谢恩的奏疏,有些莫名其妙,就是三娘子配合朝廷,在绥远推行恩情叙事,也要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虚妄虚构,那不是胜,那是饰胜。

  “啧啧。”朱翊钧看完了奏疏,才知道三娘子为何突然谢恩了,这真的是恩情,不折不扣,基于事实。

  山东盐场制作了一大批盐砖,这些盐砖多数都是盐场无法售卖的边角料,这些盐砖就是三娘子谢恩的内容。

  在大明没有收复绥远的时候,绥远长期缺盐,人都没有盐吃,那草原人喂养的牲畜,就更没有盐吃了,人不吃盐会浑身没劲,会头昏眼花,动物不吃盐甚至连吃草都费劲儿,就会死。

  在山东盐砖成批量送往绥远之前,草原人会把尿液收集起来,倒在食槽上,绥远牲畜的盐分来源,就是舔这些食槽,放牧时,一些个牛羊走丢了也不用怕,因为它们只要不被捕猎者杀死,会自己回来,因为野外是没有盐分可以获取的。

  就这,也就家养的动物能舔食槽,野外的动物想舔一口,门儿都没有。

  一些野狼会趁着主人家不在,舔这些食槽。

  而现在草原上的牲畜,终于舔上盐砖了。

  食盐的匮乏,造成了绥远草场恶化,没有充足的盐分,动物会死,所以放牧人只能让牲畜繁衍,更多的牲畜,还没到出栏的时候,就已经死了,这造成了水草资源的极大浪费,最终无限的恶性循环,让草场荒漠化,日子更加辛苦。

  而山东盐砖从宣府运送到归化城,而后从归化城散向畜牧场,解决了这个恶性的循环。

  从三娘子的奏疏来看,人真的是一种很奢侈的动物,人的任何分泌物都含有盐分,唾液、汗液、排泄物等等,而且人类还拥有十分发达的汗腺系统,用盐去换取散热,解决持续运动体温升高的问题,这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捕猎方式,追逐。

  但动物大多数没有汗腺,不会把宝贵的盐分,排出体外。

  三娘子在奏疏里说,小时候,她在瓦剌和林生活,那时候那边的孩子放牧,撒尿的时候,牛羊会把那一片区域,连土都吃下。

  绥远是非常适合恩情叙事的,连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没有陛下的王化,牲畜还在舔食槽、吃土补充盐分。

  朱翊钧朱批了三娘子的奏疏,写了数百字,回答了一些三娘子十分关切的问题,三娘子奏疏不仅仅是皇帝的恩情还不完,还询问羽绒的生产制造。

  经济羁縻的绳索,越是千丝万缕的勾连在一起,大明和草原才能彻底和解,密不可分。

  大明仍然不能解决批量生产的问题,羽毛和绒毛的分离实在是困难,产绒量实在是有些低迷,而且杂质很多,羽毛和绒毛混合,简单缝制的衣被,味道非常难闻,而且出羽毛的问题非常严重。

  永定毛呢厂的织娘们集思广益,发明了几种,纵横交错的绗缝技法和螺旋技法,解决了部分问题,但羽、绒分离还是一个难关。

  这个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格物院博士为了这件事头疼了好久,黄子复有一次到农学院见到了大司农徐贞明,徐贞明提出了一个解决思路,那就是农户家里的谷风车。

  谷风车在旋转的时候,产生很高的风压,打开风门就可以把杂草、秕谷等物吹出去,粮食从出口滑出。

  黄子复看到了希望,第一架铁木提绒车已经有了原型,格物院博士们还在加班加点的进行机械设计,对进毛门、风鼓、毛刷和板门加以改进,力争在年底之前,让第一台可用的提绒车量产。

  如果能将羽、绒分离,就能摆脱手工生产的效率过低,由全手工到半机械,再到全机械,一旦提绒车大规模量产,羽绒产业就会欣欣向荣。

  而第一批五百只的渡渡鸟种鸟,已经准备送往绥远,渡渡鸟不会飞,它有点胖,翅膀退化,人不养它,它自己就要灭绝了。

  渡渡鸟是先天家禽圣体。

  经过培育、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渡渡鸟一年可以产蛋80枚,有高繁殖能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比例高、能消化多种食物不挑食、温顺容易管理等等优点,羽、绒产量和大鹅不相上下。

  “这极乐教徒总是能整出一点让人出人意料的东西,来恶心人。”朱翊钧看完了一篇来自长崎的奏疏,一脸的嫌弃。

  极乐教构建出一个十分可怕的故事,叫做《慕光夫人》,歌颂的是爱情,是完全虚构。

  大明驻大阪湾守备千户所的一名军兵,叫郑宏,人高马大,英俊潇洒,长期驻扎在京都,和京都著名艺妓慕光夫人,相识相恋。

  这个叫郑宏的军兵,对这场婚姻并不认真,只是为了玩乐。

  而慕光夫人却深深的爱上了郑宏,两个人在京都的小屋里,度过了短暂而甜蜜的时光。

  三年后,郑宏任期满,离开了京都回到了浙江,再也没有联系过慕光夫人。

  而慕光夫人依旧忠贞的苦苦等待着郑宏的到来,并且将他们的孩子抚养起来。

  慕光夫人坚持等待着,她期盼着郑宏会回到京都来再续前缘,拒绝了许多的人的追求。

  慕光夫人最终没有等到郑宏,而是等到了一封信,由大阪湾守备千户所转交给她,内容是郑宏已经结婚,并且要带走孩子。

  慕光夫人在极度震惊和绝望之中,将孩子交给了大阪湾守备千户,并且用郑宏留下给她自保的火铳。自杀在了他们的小屋之中,留下了遗书:

  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死亡比无耻更高。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搞得大阪湾守备千户所进行了自查,这是严重违背军例的,当然要自查,自查发现,千户所发现没有一个叫郑宏的人。

  很快,自查就扩展到了整个长崎总督府,长崎总督府牙兵里,没有一个叫郑宏的军兵,连相似发音的都没有。

  大明军兵多穷苦出身,名字起的都是那种赵老七、陈大壮、刘鼻、张眉、狗剩这类的名字,入伍之后改的名字,都是三个字为主,毕竟要尽量避免重名。

  最终,长崎总督府找到了这个郑宏,此人乃是浙江海商,当宁波府衙找到郑宏核实情况的时候,郑宏一脸迷茫,他根本不知道慕光夫人,想了很久之后,才记起来,曾经到倭国做生意的时候,和这个慕光夫人有过一面之缘,甚至没有露水情缘。

  这个故事之所以影响如此广泛,甚至惊动了长崎总督府,并且送到了皇帝的面前,完全是因为它完全不符合大明人做事的风格,都有孩子了,哪怕带回去做个妾室,也不可能这么不负责任,一走了之。

  最重要的是,大明军正在向倭国的矿区驻军,不仅仅是石见银山,如果大明军在倭国驻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不负责任到了这种地步,大明军还如何履行职能,保护陛下的矿区呢?

  所以要进行全面的核实,最终证伪。

  “陛下,这个故事,完美符合万宗伯的蛮夷常胜说。”冯保看了半天,由衷的说道。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额,这慕光夫人人都死了,极乐教徒怎么赢?它就是歌颂爱情,这慕光夫人,也没有得到爱情,连命都丢了。”

  冯保点在了故事的结尾,说道:“陛下,极乐教徒的彼岸,就在大明,而非神国,慕光夫人虽然死了,但是她的孩子成为了大明人,此一胜!”

  朱翊钧完全无法理解摇头说道:“胜个屁!没娘的孩儿,谁来管?那不是人人欺负吗?生不如死,赢在哪儿?”

  冯保赶忙说道:“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第一胜,就赢在慕光夫人的孩子,替她抵达了彼岸,也算是到达了。”

  陛下这种大丈夫,确实很难理解这种堪称怪诞的教徒逻辑。

  王谦问张居正,人最怕的是什么,张居正立刻马上回答说:壮志难酬,这是张居正的真实想法,而陛下就是这样的大丈夫,冯保从不怀疑,陛下为了万历维新的成功,连命都舍得。

  合一众在西山宜城侯府袭杀张居正,皇帝披坚执锐,手刃凶徒七人,因为那时候,万历维新的核心还是张居正,那时候张居正死了,羽翼尚未丰满的陛下,根本撑不起来万历维新。

  大明修的是基于现实的大乘赢学,蛮夷修的是基于虚妄叙事的小乘赢学,大明皇帝能理解才奇怪。

  “荒诞。”朱翊钧嘴角抽动了下,连连摇头,逻辑上说得通,但他根本理解不了,孩子连娘都没了,还是个串儿,就是真的进了大明,也是生不如死的下场。

  冯保继续说道:“陛下,慕光夫人是一个卑贱的倭人,但她的孩子,是个高贵的大明人,这就是身份上的飞跃,这个故事里,慕光夫人拒绝了那么多的追求者,不乏倭国公卿和大名,慕光夫人能拒绝,就因为她有一个守备千户所的孩子。”

  “慕光夫人实现了身份的飞跃,她甚至可以无视公卿和大名,为郑宏坚守终身。”

  “这给极乐教徒提供了一种身份飞跃的道路,为极乐教徒的第二胜,能给教徒切实可行通往彼岸的路径,这种教派的蛊惑性,可窥一斑。”

  佛、回回、天主、新教都提供不了活着的时候,通往彼岸的路,但极乐教找到了!

  朱翊钧又看了一遍故事的全文,发现冯保说这个第二胜,是真的,比如在平壤,一些获得大明身份的顽童,让没有获得大明身份的孩子下跪。

  “这么一个故事,还能两胜?”朱翊钧叹为观止,对蛮夷常胜说有了新的理解,这玩意儿,确实难缠,这都能赢。

  冯保也是十分感慨的说道:“陛下,这其中还有第三胜,正是这最后一句,飞蛾善拂灯,慕光夫人的自杀,就是整个故事最大的升华,她殉道了。”

  朱翊钧大感惊奇的问道:“什么道?被人当傻子一样的玩弄,替别人养了孩子,然后最后落得个自杀的下场,连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好好活下去,这是什么道?畜生道吗?”

  “爱情。”冯保十分确信的说道:“极乐教是十分诡异的,教徒要对父母、亲朋、好友一切一切的关系进行完全的割舍,可人活着,总不能什么感情都不存在吧,所以就会将爱情崇高。”

  “这就是第三胜,爱情变成可以舍弃其余一切情感的至高存在,并将其合理化后,为爱情一道殉道,以生命为代价的献祭,去追求爱情,才显得如此的悲壮,才值得如此的歌颂。”

  朱翊钧回忆起了两篇文章,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和东晋的《梁祝》,这两个故事也是关于爱情,也都是殉情,可这两篇的故事是极为合理的。

  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卿、刘兰芝被迫分离,约定黄泉相见,双双自杀,彼此并未辜负;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求娶不得忧郁病逝,祝英台投入墓室,化为了彩蝶。

  歌颂爱情当然没问题,你爱我、我爱你,这才是爱情。因为种种阻力,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这是殉情。

  慕光夫人这个故事里,朱翊钧完全没看到这个郑宏有爱这个名词,他只看到了动词。

  “难以理解。”朱翊钧思考片刻,最终选择了妥协,理解不了就不理解了。

  冯保啧啧称奇的说道:“这三胜,才是极乐教徒对这个故事如此传唱的缘故,而且陛下,这个故事可能会换着花样的传唱下去。”

  冯保之所以可以理解,是因为他没有世俗的欲望,他可以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这个问题,再结合所学,立刻察觉到了这个故事如此广为流传的原因。

  而且只要大明还在不断的开拓,类似的丑陋故事,会换着花样,时不时冒出来,恶心下大明。

  “下章长崎总督府,严格设限,禁止一切极乐教徒流出倭国,这玩意儿,太邪性了,比织田信长收到的朝鲜战报还邪门。”朱翊钧选择了严厉打击。

  长崎总督府有一个问题本,每一个倭人都会被询问问题,就是条件概率的应用,二十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就能把极乐教徒筛选出来。

  防止极乐教外溢,就是长崎总督府的职责之一。

  大明在积极筹备大明军凯旋礼仪,朱翊钧要在三月初三,前往天津州塘沽港,亲自迎接大军凯旋,天子亲自迎接,是符合大明传统礼法的,而且是礼部尚书牵头请皇帝前往。

  五礼军礼之中的降阶郊劳。

  天子命将领率兵出征,要推下车轮是出征礼,而大将凯旋,皇帝亲率百官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慰劳,叫做降阶郊劳,要筑郊劳台,以示恩荣。

  皇帝亲自率领百官出迎是很重要的战争,一般情况是君使卿劳之,就是皇帝派个官员前往迎接。

  如果打了败仗回来,叫做师不功、军有忧,皇帝也要着丧服丧冠,悼念死去军兵慰问伤员(吊死问伤)。

  入朝抗倭、东征九胜,毫无疑问是大明国朝的大事,符合请皇帝亲自出迎的规格。

  这件事重要性,甚至压住了二月要进行的科举。

第862章 穿丝绸高雅,穿麻衣卑贱

  冯保可以理解极乐教徒,因为他恨。

  他恨自己的父母,生了他却不养他,很小的时候就把他卖到了宫里,在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成了宦官。

  他恨自己的父母,恨自己的亲朋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施加援手,所以他即便是得了势,也没有去寻过家人。

  有一次,有人托人送了封书信入宫,让他给堂侄在衙门里安排个闲差,他从来没联系过的亲朋。

首节 上一节 1031/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