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的干部们看得如痴如醉,时而为精妙的配合击节叫好,时而为凌厉的突击屏住呼吸,时而又为顽强的防守感叹不已。
独立支队丰富的战术库和官兵们高超的单兵素养,在这一刻展现无遗。
最终,经过一整天的激烈鏖战,第一轮结果出炉(同样省略具体过程):
孔捷的第二大队一个营,凭借其招牌式的、近乎铜墙铁壁的防御。
硬生生将何建新第一大队那个锋芒最盛、求胜心最强的精锐营耗得筋疲力尽。
最终在一次漂亮的反冲击中夺下标旗,爆出了一个不小的冷门。
丁伟的独立第一大队的营与李有胜的第三大队的营交手,过程相对平稳。
丁伟部凭借更老辣的经验和更细腻的战场控制能力,有惊无险地拿下胜利。
王贵的第四大队的营和罗简的第五大队的营则打得异常惨烈顽强,双方都拼到了最后,最终王贵部以微弱的优势险胜。
根据规则,第一轮失败的三个营中,何建新部那个营虽然落败,但在进攻中展现出的冲击力和组织度被裁判组评为“表现最佳”,获得了复活资格,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抽签,由复活的第一大队的营对阵刚刚获胜的独立第一大队丁伟部,而获胜的孔捷部则对阵同样获胜的王贵部。
又是一番龙争虎斗。
何建新部的官兵显然憋着一股邪火,攻势更加狂猛。
但丁伟部的防守韧性十足,且极其善于捕捉对手急躁时露出的破绽,最终何建新部再次以微小差距惜败。
另一边,孔捷部的稳健防守再次经受住了考验,王贵部尽管拼尽全力,数次险些突破,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尘埃落定,孔捷的第二大队的营和丁伟的独立第一大队的营笑到了最后,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也将荣誉和未来的优先发展权揽入怀中。
这个结果,可把何建新给气坏了。
他脸色铁青,一把扯下帽子,狠狠摔在临时指挥部的桌子上:
“他娘的!丢人!真他娘的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作为独立支队公认的头等主力,他的第一大队在这次对抗中先输孔捷,再败丁伟,堪称一败涂地。
这让他以后在支队里还怎么抬头?
还怎么有脸自称是独立支队最锋利的刀?
输给丁伟,何建新心里虽然憋屈,但还能勉强接受。
毕竟丁伟的独立第一大队也是支队的绝对主力,战斗力与他的第一大队在伯仲之间,谁胜谁负都正常,这次对方也只是险胜。
可输给孔捷,而且是近乎被碾压式的落败,这让心高气傲的何建新完全无法接受。
倒不是他看不起孔捷。
能稳坐独立支队三大主力的交椅,让后面几个大队始终难以超越,孔捷和他的第二大队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何建新内心是承认孔捷能力的。
但无论是从以往的战绩、获得的资源、还是部队普遍的精气神来看,何建新都确信自己的第一大队整体实力应该在孔捷的第二大队之上。
可偏偏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阴沟里翻了船,而且翻得这么难看!
“回去!都给老子回去加练!往死里练!”
何建新冲着那个垂头丧气、如同斗败公鸡一样的营长怒吼:
“找不到输在哪,你们这个营就别想有好日子过!”
“是!!”营长满脸羞愧,头都快埋到胸口了。
与何建新的暴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孔捷那几乎抑制不住的笑容。
他摸着下巴,咧着嘴,眼角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过瘾!真他娘的过瘾!哈哈!”
这场胜利对他而言意义重大。
堂堂正正在演练中击败了何建新的王牌营。
这无疑向所有人证明,他孔捷和他的第二大队绝非浪得虚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只是性格使然,并非不能争!
经此一役,即便第二大队仍被外界视为三大主力中稍弱的一环,也绝不会再有人敢轻视他们了。
丁伟倒是显得平静很多,脸上只是挂着淡淡的、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微笑。
他和孔捷是老战友,关系亲近,看到孔捷能扬眉吐气,他内心也为其高兴。
孔捷的风格是稳扎稳打,善打防御,这次能将优势发挥到极致,正是其价值的完美体现。
观摩台上,有人欢喜有人愁,而陈铭,显然是属于欢喜,且意味深长的那一个。
“建新同志这次吃了这么大一个亏,以后也该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吧。”
陈铭对着身旁的政委张正则轻声说道,笑着说道。
张正则推了推眼镜,点点头:
“是啊,老何这个人,能力是极强的,打仗也肯动脑子敢拼命。”
“就是咱们独立支队发展太顺,他又是头等主力,一路凯歌,最近思想上确实有些浮躁,部队里也难免沾上了些骄娇二气。”
“这次失败,我看根子就在于轻敌冒进,小看了孔捷同志的防守韧性,被对方抓住了破绽。”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这次挫折,第一大队只要认真反思,沉淀下来,未来对敌时就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反而是件大好事。”
“嗯,说得对。”
陈铭目光深邃地望着远处仍在冒烟的演习场。
“在咱们自己家的演习中吃亏、挨打、甚至丢人,付出代价,总结经验。”
“这远比在真实战场上,因为同样的轻敌大意而被敌人抓住机会,要好上一万倍。”
“真到了战场上,一次指挥失误,一次警惕松懈,付出的可能就是几百、几千名战士的宝贵生命。”
“甚至可能导致一场关键战役的失利,那个代价,我们承受不起。”
陈铭顿了顿,语气凝重:“所以,这个局,做得值。”
没错,这次大演武,选拔特种支队骨干只是目的之一。
另一个更深层、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陈铭专门为何建和他的第一大队设下的一个局。
自从打下大同之后,独立支队声威震天,作为攻坚主力的第一大队更是被各种赞誉包围。
鲜花、掌声、兄弟部队羡慕的目光……这一切很容易让人迷失。
陈铭敏锐地察觉到,一股骄傲自满、轻敌浮躁的情绪正在第一大队,尤其是在一些中高级指挥员中滋生。
拥有无敌的信念是好事,但若变成目中无人的骄狂,那就是取败之道。
因此,陈铭巧妙地利用这次演武,布下了这个局。
他特意选择了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又深知孔捷稳重善守、极有韧性的指挥风格,正好是克制何建新部那种狂飙突进、强调正面突破打法的最佳对手。
他预料到,以何建新部当前的心态,很可能就会一头撞上去。
结果,丝毫不出乎陈铭的预料。他太了解自己手下这些虎将和他们的部队了。
如果何建新部能谨慎一些,步步为营,凭借其强大的战斗力,至少能和孔捷部打个五五开。
但在急功近利、轻敌冒进的情绪支配下,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紧接着,遭遇挫折后士气受挫、心态失衡的第一大队的营,再去对阵实力本就在伯仲之间、且老谋深算的丁伟,再败一场也在情理之中。
陈铭就是要用这接连两场沉痛的、而且是公开的失败,像一盆冰水,狠狠浇在何建新和第一大队所有官兵发热的头脑上。
给他们来一次彻彻底底的“降温”和“醒脑”,狠杀一下这股已经开始蔓延的不良风气。
陈铭可谓用心良苦。
至于同样参与了大同战役、同样功勋卓著的丁伟部,陈铭则并不担心。
丁伟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经历过起伏,懂得如何把握部队的节奏和心态。
他会自己调整好部队,无需陈铭再用这种方式敲打。
此刻,若是何建新能知晓他敬爱的领导这番深谋远虑,不知会不会在懊恼羞愧之余,哭笑不得地长叹一声:
“闹了半天,是被领导给做局了啊!”
PS:懒得水具体的演习过程了,明天进入主线剧情
第218章 旅长:得加钱!
大演武的颁奖仪式结束后,陈铭站在临时搭建的土台上,亲手为每一位获奖战士和团体代表挂上奖牌。
阳光照在粗糙打造的黄铜奖牌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映着战士们黝黑却洋溢着自豪的脸庞。
台下,未获奖的战士们用力鼓掌,眼神里满是羡慕与不服输的劲头——要有下次,那奖牌必须得有自己一块!
仪式一结束,陈铭立刻开始了他的“捞人计划”。
他首先找到了之前有过合作的张团长,一把搂住对方的肩膀,显得格外亲热。
“老张啊,恭喜恭喜,这次你们团的战士获得了个人赛武装越野第一名。”
“最近过得怎么样啊?是吗?那我必须出力啊,这样,我调几挺重机枪支援一下你们团,必须把狗日的小鬼子干掉。”
“武器明天就给你送去!不过我这儿也有个小事……你们那个武装越野第一的尖兵,叫王根生是吧?”
“是好苗子啊!让我带回去,到我的侦察营交流学习几天,让我的兵也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铁脚板!”
“哎,好说好说,就交流几天,等过段时间我肯定给你送回去。”
武装越野尖兵+1!
紧接着,陈铭又瞄上了李政委的部队。
“老李,咱们好久没见面了吧,我听说你们在反扫荡的时候武器损失挺大的,需不需要我调点东西支援一下?”
“这怎么行!没有炮,咱们的腰杆子就硬不起来!”
“这样,老李,咱们八路军的部队,那就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亲兄弟,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我支援你两门82毫米式迫击炮,再给你配十箱,不,十五箱炮弹!必须收下!赶紧把咱们的攻坚能力恢复起来!”
“瞧你说的,见外了不是?武器就是拿来打鬼子的,在谁手里不是打?”
“不过老李啊,我这儿有个小请求……你们团那个侦察兵比武拿第一的小伙子,眼神忒好,脑子活络,让我带回去交流几天,学学你们的侦察经验?”
侦察兵尖兵+1!
“.”
+1!+1!+1!!
陈铭如法炮制,穿梭在各部队负责人之间,用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甚至稀缺的药品和电池。
换回了一个又一个在大演武中脱颖而出的尖兵——神枪手、拼刺能手、爆破专家、工兵奇才……
一场交易下来,三方皆大欢喜。
陈铭得了宝贝人才,嘴角快咧到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