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240节

  “等陈铭同志这次任务完成,轮换回后方休整的时候,接触的机会不就多起来了?

  “到时候您这位‘拥军模范’,多往首长跟前走动走动,寻摸寻摸,说不定还真有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调到他麾下呢!”

  “去你的!没个正形!”大姐作势要打,脸上却忍不住也露出了向往的笑容,眼神不自觉地飘向了主席台方向。(不是女主,别多想)

  舞台上,灯光再次聚焦。

  伴随着激昂雄壮、几乎要掀翻屋顶的背景音乐,象征着最终胜利的高潮来临!

  只见扮演突击队员的演员们,在弥漫的硝烟中奋勇冲锋,动作矫健而充满力量感。

  他们以叠罗汉的方式,簇拥着一名高举红旗的战士,奋力将那面鲜艳的、猎猎作响的红色旗帜,稳稳地插在了象征大同日军警备司令部房顶的最高点!

  旗帜在特意打强的光束下,仿佛燃烧起来一般,瞬间点燃了全场!

  “胜利了!”舞台上的演员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胜利了——!”台下成千上万的战士和群众,被这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幕彻底点燃,积蓄已久的激情如同火山般轰然爆发!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掌声、跺脚声汇成一股狂热的洪流,瞬间淹没了整个校场,震得地面都在微微发颤。

  随着演员们集体谢幕,光线渐渐柔和下来,但那面插在“城头”的红旗依旧在光影中傲然挺立。

  台前的人群,无论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还是初入伍的新兵,抑或是后方来的代表们,此刻都意犹未尽。

  他们脸上带着亢奋的红晕,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脑海里一遍遍回放着刚才那震撼心灵的场景:

  猛烈的炮火覆盖、迅猛的突击穿插、惨烈的巷战搏杀,以及最后那面在“敌巢”高高飘扬的红旗……

  每一个画面都像烧红的烙铁,深深地印在了记忆里。

  “太棒了……”

  “真解气啊!”

  “独立支队……了不起……”

  “陈首长……神了……”

  散场时,低低的议论声、赞叹声、模仿剧中台词的声音依旧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可以预见,今晚的营房里,注定会有许多人兴奋地辗转反侧,回味着这场视听盛宴带来的冲击,梦里或许都是冲锋的号角和那面迎风招展的红旗。

  看来,今晚有人要睡不着了。

  演出结束,按照惯例,旅长和陈铭需要上台致辞。

  旅长首先上台,他声音洪亮,总结了演出的成功,赞扬了文工团的辛勤付出和艺术成就,也勉励了全体指战员。

  台下掌声热烈,但更炽热的期待显然留给了后面那位。

  当陈铭那挺拔如松、步伐沉稳的身影出现在舞台中央时,整个校场的气氛瞬间被推向了另一个顶峰!

  几乎是他刚刚站定,还未开口,雷鸣般的掌声便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经久不息!

  战士们用力地拍着手,后排的甚至踮起了脚尖,无数道热切、崇敬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同志们!”陈铭的声音透过简易扩音器传遍全场,不高亢,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沉稳力量。

  “哗——!”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打断了他,他不得不微笑着停顿了一下。

  “今晚的文工团演出,非常精彩!它生动地再现了我们八路军战士……”

  “好——!”

  “哗哗哗——!”

  台下立刻爆发出更响亮的喝彩和掌声,仿佛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敲在了战士们心坎上。

  陈铭简要肯定了演出的意义,提到了战斗的残酷与牺牲,强调了胜利属于全体浴血奋战的将士和无私奉献的人民群众。

  他每讲完一个段落,甚至只是语气的一个顿挫,台下都会掀起一阵新的掌声浪潮。

  那掌声不再是礼节性的,而是发自肺腑的、滚烫的崇拜与认同!

  在这个烽火连天、强敌环伺的艰难岁月里,陈铭和他所率领的独立支队所创造的战绩——奇袭大同、连克六城。

  一次次粉碎敌人的扫荡,在敌后开辟出稳固的根据地——这不仅仅是胜利,更是鼓舞整个根据地军民士气的精神图腾!

  在许多战士朴素的心中,能带领部队打出这样“神仙仗”的陈铭,说是“战神”降临,也丝毫不为过!

  军中最敬重的就是能带领大家打胜仗、打硬仗、打漂亮仗的强者!

  而陈铭,用他无可辩驳的战绩和今晚文工团演绎出的那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

  赢得了在场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山呼海啸般的敬重!

  那连绵不绝、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就是对他“战神”之名最朴实也最响亮的加冕!

第217章 被领导做局了!

  第二天。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演武场周围已是人声鼎沸。

  今天是大演武的重头戏——团体对抗,空气里弥漫着硝烟和兴奋混合的气息。

  以营连为单位的对抗演练,向来是最能体现一支部队综合实力和作风的时刻。

  营级对抗自然是独立支队的主场。

  毕竟大会就在独立支队的根据地举行,其他兄弟部队远道而来,能带足一个连的精锐已属不易,不可能拉来整营人马。

  因此,营级角逐就在独立支队下属的几个大队之间展开。但这丝毫没有降低观摩代表的热情。

  一支营级部队的攻防演练,其战术配合、战斗风格、应变能力,足以管中窥豹。

  许多代表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亲眼看看独立支队究竟是如何打仗、如何练兵的,希望能学到一二。

  团体对抗首先从连级开始,项目分为两大项:集体生存类和战术对抗类。

  集体生存类项目残酷而真实。二十公里无补给极限渗透行军,要求连队在陌生复杂地域长途奔袭,途中还有各种突发情况干扰。

  抵达目的地后,必须在三十分钟内利用就便器材完成野战防御阵地的构建,工事、火力点、掩体一样不能少。

  紧接着就是战地战伤救援挑战,模拟在敌火下抢救、包扎、后送伤员,考验的是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和卫勤保障水平。

  每一个项目都在模拟真实战场的极端条件,是对意志、体能和技能的极致考验。

  战术对抗类则更加直观激烈,采用村庄攻防战的形式。

  抽签决定攻守方后,守方连队进驻模拟村庄,构筑防线;

  攻方连队则需在规定时间内制定计划,展开攻击,最终以夺取村庄中心位置的标旗判定胜负。

  这种对抗最大限度还原了敌后作战最常见的拔点战斗,极其考验指挥员的战术头脑和部队的协同执行力。

  此次连级对抗,共有六支兄弟部队的连队参与,带来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甚至包括了旅长亲自带来的一支连队,那是程瞎子手下久经战阵的一支精锐,作风硬朗,战斗经验丰富。

  为了公平起见,独立支队也只出动了六支连队,每个大队抽调一个连参赛,算是精锐尽出。

  对抗过程激烈胶着,兄弟部队的连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独特的技巧,引得围观官兵阵阵喝彩。

  程瞎子带来的那个连尤其悍勇,进攻时像一把尖刀,防守时又如磐石,给独立支队的连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然而,独立支队的连队终究更胜一筹。

  他们的配合默契到了极致,战术动作干净利落,火力运用精准高效,战场转移行云流水。

  无论是极限行军中的坚韧,阵地构建时的迅速,还是攻防转换间的果断,都展现出了高出其他部队一截的整体素养。

  最终,排名毫无悬念,前三名被独立支队的三个连队包揽。(篇幅有限,具体战斗过程省略)

  观摩席上,赞叹声此起彼伏。

  “精彩!真他娘的精彩!早知道咱们要输,可没想到输得这么干脆利落。”

  一位兄弟部队的团长咂着嘴,又是佩服又是感慨。

  “独立支队一个连打起来,这火力、这配合、这气势,感觉比老子手底下的一个营还凶!”

  “谁说不是呢!”旁边一位参谋接话道。

  “你看他们进攻时的交替掩护,层次分明,一点多余的动作都没有。”

  “防守时阵地配置,那叫一个刁钻,火力交叉得天衣无缝。这样的部队,难怪能把小鬼子打得找不着北!”

  就连旅长也抚着下巴,眼中既有欣慰也带着深深的思索,他对身旁的参谋感叹道:

  “陈铭这小子,带兵真有一套邪的。”

  “老子照着他送来的训练大纲,弹药可劲造,挑的也是好苗子,练出来的兵确实不赖,可一拉到这儿比划,怎么就总觉得差了点味儿呢?到底是差在哪儿了?”

  旅长确实下了血本。

  靠着陈铭上缴的丰厚“家底”,他手头宽裕了很多。

  特意抽调精锐,完全参照独立支队的训练模式和弹药消耗标准,硬是喂出了一支标杆连队。

  这支连队战斗力提升显著,远超普通部队。

  可一旦与独立支队的连队同场竞技,无论是在战术灵活性、战场适应力,还是在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上,总是被全面压制。

  旅长百思不得其解,训练量一样,装备水平甚至更好,战斗经验也差不多丰富,为何结果迥异?

  最终,他只能将这种差距归结于一种无形的东西——军魂。

  “独立支队是一支有军魂的部队。”旅长喃喃道。

  “而陈铭,就是这军魂的铸造者。”

  所谓军魂,并非玄学,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念,是哪怕身处绝境、敌众我寡,也坚信自己能撕裂敌人、夺取最终胜利的绝对自信。

  这种信念,源于独立支队自成军以来,一场接着一场的辉煌胜利,是用鬼子的尸山血海和一次又一次的以弱胜强浇铸而成的!

  连级对抗的硝烟尚未散尽,更令人期待的营级对抗赛紧接着擂响战鼓。

  独立支队下属六个大队,各抽调一个齐装满员、约六百人的精锐营,通过抽签决定对手,两两对抗。

  第一轮淘汰三个营,之后三个败者营中表现最优异的一个获得复活资格,加入第二轮,最终角逐出最强的两个营。

  这两个营,将获得优先换装、补充兵员,并作为骨干力量编入即将成立的特种支队,意义重大。

  抽签仪式简短而紧张,结果很快公布:

  第一大队何建新部 vs第二大队孔捷部

  独立第一大队丁伟部 vs第三大队李有胜部

  第四大队王贵部 vs第五大队罗简部

  对抗场地选在根据地边缘一片广袤的区域,包含了山地、河流、丛林和几个废弃的村落,地形复杂,足以模拟各种战术情况。

  裁判和观察员散布各处,紧张地记录着双方的表现。

  整整一天,这片区域枪炮声(空包弹)、哨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六个营,数千名精锐将士,在这模拟战场上竭尽所能,斗智斗勇。

  进攻方力图撕开防线,防守方步步为营;迂回包抄、正面强攻、诱敌深入、固守待援……各种战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首节 上一节 240/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