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第139节

  独立支队和驻蒙军交手较少,且驻蒙军没有第一军这样精通和八路军作战,对八路军的防备没有第一军这么严。

  加上现在驻蒙军主力第26师团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剩余部队压缩重组,防务空虚。

  陈铭觉得这是机会。

  反正都是打鬼子,打第一军是打,打驻蒙军同样是打!

  于是,经陈铭慎重考虑,上报总部后,进行了如下调整。

  独立支队的两个主力大队,孔捷部,负责根据地的防御,与王贵,李有胜部呈三角关系,合力压制水泉的鬼子。

  何建新部,在朔县以南,可以配合丁伟部,南北夹击朔县,也可以向南威胁神池,宁武。

  旅长的太岳军区四分区的部队,罗简第五大队,重新回到五台地区,负责从东方向压制水泉和定襄的鬼子。

  王贵第四大队在水泉西面,威胁水泉的鬼子。

  丁伟部,向应县周边活动,向北可以威胁大同,向南可以威胁朔县

  李有胜的第三大队,在代县一带机动作战。

  特战大队,神枪手大队,被陈铭放到了绥远以南活动,为以后的战略布局做准备。

  如今独立支队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跳出晋省腹地,向北活动。

  伺机夺取大同,绥远这些战略要地。

  地图上,一个个城市名映入陈铭的眼帘。

  “大同,绥远,蒙古,察哈尔,都是重要地区,想要打驻蒙军,必须考虑这些地方。”陈铭想到。

  做好决定后,陈铭开始了部队的调整。

  一月中旬。

  特战大队和神枪手大队打头阵,开始向北清理朔县,应县的抵抗力量。

  丁伟部,何建新部紧随其后。

  陈铭计划三路用兵,采用逐步蚕食的方式,将几座战略要地的县城分割开,与大同地区隔离。

  何建新部沿同蒲铁路东侧,朝着应县进军。

  他是独立支队老人,对于五台以北的地区熟悉,由他带着部队从这个方向进攻,效果比其他部队好。

  丁伟部从同蒲铁路西侧进攻,与何建新部呈钳形攻势夹击朔县,应县。

  丁伟是个智将,有大局观,面对形势更复杂的驻蒙军,他比何建新更有优势,能够很好的在周边与鬼子周旋。

  最后一路是李有胜的第三大队,在代县一带,切断崞县与神池县之间的联系。

  鬼子不是在用铁壁合围的方式,想要步步蚕食我军,压缩我军的生存空间吗?

  陈铭也给鬼子来一手农村包围城市,控制县城周边地区,将鬼子占据的县城变成一座座被隔绝的城市。

  逼迫鬼子要么坚守县城,运输线被独立支队断掉。

  要么出城野战,被独立支队从几个方向集结优势兵力吃掉。

  太平洋战场带走了鬼子大量的精锐,如今的鬼子战斗力已经不比以往了。

  只要鬼子不出动师团级的部队,或是出动重炮。

  以现在独立支队的实力,陈铭还真不带怕的。

  命令下达后,特战大队的周卫国,神枪手大队的李勇开始按照陈铭的部署行动,朝着应县,朔县地区渗透。

  两支部队都是独立支队精锐中的精锐。

  让他们去打鬼子控制力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为了加强他们对工事作战能力,陈铭还给两支部队各配备了两门迫击炮和一门步兵炮。

  鬼子的步兵炮真是个好东西,可以拆卸成零件,战士们扛着就能走。

  组装起来后,打鬼子的炮楼那是一打一个准。

  靠着精锐的部队和火炮,两支部队作为先头部队,压进了应县,朔县地区。

  这两座县城处于平原地区,没有那么多的易守难攻的地形。

  鬼子和伪军想要坚守,只能躲在城市或者据点里。

  城市的鬼子伪军太多,暂时不考虑打。

  不过周边据点的伪军和鬼子就遭了殃。

  被特战队的和神枪手大队白天打冷枪,晚上打冷炮,一座座炮楼据点被轮番拔掉。

  偏偏城市内的鬼子出动支援,不仅逮不住精锐的特战大队和神枪手大队的战士,反而被游击战打得损失惨重。

  无奈之下,鬼子只能命令据点内的日军一部分撤回城市,剩余一部分日军带着伪军坚守,决不允许撤退。

  他们想要用一座座据点加上伪军,消磨独立支队的主力,打消耗战。

  反正伪军在鬼子眼里不算是人,消耗了多少都不会心疼。

  要不是担心伪军没有了监督会逃跑投降,据点炮楼内甚至连鬼子兵都不会留。

  然而,鬼子撤走大部分兵力后,想要利用伪军和独立支队打消耗战的目的没有达成。

  兔子急了都会咬人,何况是身为人的伪军。

  被独立支队逼急了,不少据点内的伪军直接反水,绑了据点内少量的鬼子直接向独立支队投降。

  一个是战斗力强悍,人数众多的独立支队,一个是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的鬼子。

  这种情况下怎么选择不用太犹豫吧?

  何况还有李有胜这个伪军俘虏出身,现在担任独立支队主力大队大队长的存在现身说法。

  号召伪军不要替鬼子卖命,加入革命队伍打鬼子,就算是死了也是抗日英雄,吃香火都能先吃。

  有了李有胜这个例子存在,伪军的战斗意志被瓦解,开始一批又一批的投降。

  PS:答辩完后改论文,太忙了对不住了,后面放假一定补上

第153章 丁伟的好日子

  百战伐谋,攻心为上。

  有时候,通过心理战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负责宣传的同志们努力下,伪军的跟着鬼子一条路走到黑的信念逐渐崩塌。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失利,宣示着鬼子在国内战场已经陷入了泥潭。

  鬼子又同时和大洋彼岸的工业强国开战,从大陆抽调大量精锐赶赴太平洋战场,这件事伪军最为清楚。

  陈铭有意的宣传,鬼子抽调精锐走后,想要维持大陆战场的平衡,就会派伪军去送死。

  鬼子大量撤走,伪军留在据点内被命令坚守待援就是最好的佐证。

  同时,加上我军的政策,对于普通的士兵,只要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对于投靠鬼子的过往既往不咎。

  投降不可耻,只要积极接受改造,照样可以成为抗战的英雄。

  想要继续参军打鬼子当英雄的,八路军欢迎,还可以向你家里写信,说你现在是参军打鬼子的英雄,是真男人。

  不想继续打仗,想要回家的,八路军也发放路费,放你们回家。

  无论怎么选,都比继续跟着鬼子,一辈子被人唾弃,父母亲朋被人戳脊梁骨,死后连族谱都不配进要强。

  陈铭之前一直执行的对伪军俘虏的政策,经过这两年半的发酵,成效已经非常突出了。

  虽然有一部分伪军拿着路费离开后,还会继续投降鬼子,甚至还有反复被俘,被释放骗取钱财的例子。

  对于这些冥顽不灵的伪军,很多基层的战士和政工干部们不理解,感到愤恨,觉得就应该把这些伪军直接枪毙。

  可陈铭对此却毫不在意,站的高度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

  这部分反复被俘,被释放的伪军俘虏,部队付出了路费,看似是亏了。

  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伪军几次成功骗取了路费,重新回到伪军中后,会有一部分沾沾自喜,忍不住向周围的人显摆。

  而在这个过程中,八路军的政策就在不知不觉间传播开了。

  这就是花小钱办大事的经典例子。

  经过这些伪军的宣传,伪军们就会知道,和八路打仗要是打不过时,一定要果断投降。

  这样不仅可以保住命,还可以获得一笔几块大洋的路费,这样的待遇总比替鬼子卖命把命都丢了要强吧。

  鬼子一个月才给多少钱啊,犯得上把命都丢了吗?

  随着伪军大批量倒戈,鬼子对于城市之外的控制力度直线下滑,几乎只能依靠城市和交通线防御。

  在独立支队主力部队牵制了鬼子精力的情况下,地方武装和游击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之前的鬼子大扫荡中,游击队,地方武装损失惨重,很多部队的番号直接被打空。

  但经过这段时间,从伪军手中缴获武器和物资,这些地方部队和游击队狠狠的回了一口元气。

  有些拉队伍快,指挥员机灵的游击队和地方武装,部队甚至在短短半个月内,直接翻了几番。

  这种拉队伍的速度,比之当初陈铭从区小队开始发展的速度都不逞多让。

  等城市周边清理得差不多后,陈铭来到了前线指挥部。

  陈铭的到来,意味着独立支队又要有大动作了。

  应县梁子乡。

  得知领导的到来,丁伟早早的就来迎接了。

  看着丁伟那明显胖了很多的脸,陈铭笑着说道:

  “看来你丁大团长这段时间过得不错啊,瞧瞧这些东西,比我的指挥部都要阔绰。”

  丁伟不是会亏待自己的主,指挥部牛肉罐头伺候着,上好的汾酒喝着,日子别提多舒服了。

  整个人距离陈铭上次见到他时,起码胖了好几斤。

  听到陈铭的调侃,丁伟笑着回道:

  “这不是鬼子自己把物资给我送来的嘛,东西都送到咱嘴边了,哪有不吃的道理。”

  “哈哈,我就知道你丁伟不会吃亏,把你放出来算是孙猴子进了天宫,把鬼子的防区闹得天翻地覆。”

  “给我汇报一下现在部队的情况吧。”陈铭开口说道。

  陈铭知道自己手下的这些人,除了孔捷是个老实人外,其他人都鬼精鬼精的。

  平时让报编制,一个个都藏着掖着,特别是丁伟和何建新。

  要不是陈铭亲自过来,什么时候突然多出个炮兵营,陈铭都不会感到奇怪。

  听到陈铭这么问,丁伟开始汇报。

  “报告指挥,独立第一大队在应县活动的这段时间里,拔除鬼子的据点炮楼七十八个,消灭鬼子六百多名,伪军三百多名。”

  “缴获步枪一千两百多支,轻重机枪48挺,迫击炮4门,掷弹筒36具,子弹四万多发,手榴弹若干。”

首节 上一节 139/2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