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死而我不死,灵气枯竭我长青 第440节

往年还好,虽有争端,但影响不到来去客栈。但今年这次冲突,规模极大。来去客栈又正是四国交界之地,怕定难少受波及。

其实多国林立,不至于年年打仗,要命的是土地缩减,促使矛盾频发,无论愿与不愿,都难以独善其身。

人族气运衰微,内乱、外敌不断。

第682章 冷漠自私

齐、乾两国,因为“鹰嘴沟”的五十里地,而起了争端。各有各理,全说不通对方,只能以战止戈。

“鹰嘴沟”有四座高山,景色优美,附近又有三座城郡,无端让出,朝大了说是影响国运,朝小了说,是懦弱无为,背万世骂名。

偏偏周、楚二国,也与“鹰嘴沟”有些许瓜葛,更想分一杯羹,四国混乱,民不聊生。

李长笑清晨开门,见一农户人家,带着老人妇孺,一齐朝别处跑去,欲要逃离这动乱之地。李长笑打扫客栈大门,有条不紊,全没把动乱看在眼中。

一路过的好心汉子,劝告他说这边不太平,若是想要活命,趁早收拾收拾,远离这是非之地。

李长笑一笑置之,谢过对方的好意,并且取出一些干粮,送给对方路上吃。

来去客栈客人锐减,李长笑长叹,这做生意果真是起起落落落落,刚有点起势,偏就遇到这等事。

他便是再有商业头脑,也空无用武之地了。但钱袋子充足,客栈尚且“活着”,他便也就满意了。

一个月来,路上逃民越发多,来去客栈的一名店小二,一名厨子,忽然找到了李长笑。他二人面色尴尬,有话想要开口,却不便开口。

李长笑问二人,可是打算离去。他又告诉二人,若是担心动乱的话,便大可不必,只要还在来去客栈一天,便没人能伤害到他们。

店小二、厨子踌躇一二,但还是毅然离去。一来,来去客栈不复往日兴旺,二来,趋利避害才是本性。店小二、厨子只知道,自家的这位掌柜,朝持有不俗的医术,但打架如何便不知了。

两人相劝李长笑,虽他们一齐去避难,厨子家中有一亲戚,在一座安定的大城,做有些小买卖。去投靠那名亲戚,便可保得大家无恙。

李长笑笑着摇头,放两人离去了,走时特意给了几两银子,助他们一路顺风,好聚好散。两人面色羞愧,但还是觉得大喜,逃似的离开了来去客栈。

青霄一脸郁闷,跑出来骂了几嘴。

来去客栈的店小二、厨子、算账手,凡家中有亲人的,都曾特意带来,给李长笑看病祛疾。甚至一些亲戚,也因此受过李长笑恩禄。

当时他们尚且发誓,要一辈子忠诚来去客栈,尽心尽力。然而如今不过刚起动乱,便要舍客栈而去。

虽说人之常情,但总归有些不讲道义。青霄气恼的便是这一点。

尚且留下的店小二,忽出声反驳道:“本便是雇佣关系,如今内乱,人家不走,留在这里等死么?”

青霄道:“你!”店小二眼睛一瞪,毫不避讳。

李长笑制止了青霄的谩骂,仅是从容一笑。过不出两日,又有名店小二递来辞呈。

那店小二躬身道:“掌柜,你收我入客栈,我感激你,但我也做了该做的。理因两不相欠。我走了。”

说罢便决然离去。

青霄心中愤懑,若真以等价原则,这店小二欠李长笑的恩情,便是两辈子也还不完。不说看病治病一条,便是平日的工钱,也远比别处小二多。

李长笑望着对方离去背影,坐在太师椅上,手指轻敲扶手,淡淡笑之。

自有人开了先河,余下的全部工人,也尽数在几日内离去。偌大来去客栈,经过一时之繁荣,又仅余下李长笑、青霄二人。

但门前路人,却是经过不少。方圆数十里的小镇、村落居民,要逃离混乱地带,常常要经过来去客栈门口。

这便导致,明明门前路人极多,却无人入店住客。李长笑明显发现,逃难之人越来越多,衣着也越来越朴素。

一开始逃难之人,常坐着马车,身穿华服,一看便知乃是富贵子弟,早早听到风声。而随时间推移,事态越发严重,甚至已爆发一场大战,彻底进入老百姓视野。

如今逃难的人,身穿草鞋,粗布麻衣,行色匆匆而麻木。李长笑忽一叹,取出存储钱财的钱罐子,让青霄去购置米粮。

随后两人清早熬制米粥,在路边赠送,路过之人,可免费打一碗稀粥喝。也算是解解口,李长笑向来不介意与人为善。尤是见逃难众生,都这般可怜,不由心生怜悯,能帮则帮。

如此持续数月,来去客栈积蓄花得精光,最后弄得李长笑、青霄,只能上山寻猎,打些野味当作吃食。

这一日,乾国的士兵打过来了,听说已经把某座大城围了起来,寸水不能进,一人不准出。攻城之战打得极为惨烈。

最惨的,还是里面百姓。

逃难的百姓,却也逐渐少了,李长笑不知是何缘由,也不去探究了,就整日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整日悠哉悠哉,颇为舒适。

一日,青霄忽然问道:“李兄弟,面对这等大乱,我等是否该去做些什么?”李长笑回道:“不用。”

青霄忽觉一阵冰冷,轻叹一声,便回自房中。心中却总萦绕李长笑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他觉得矛盾,他分明感觉,李长笑顺心为善,但有时为何又偏偏冷漠自私。

李长笑能猜到青霄想些什么,但不去辩解,因为青霄并没看错他。他确是冷漠自私,又顺心为善之人。

且越随时间推移,他便越是自然而然的冷漠。但他始终认为,若有人倒在自己身前,且那人又并非十恶不赦之人,他仍会顺手救起。

第683章 空杆掌柜,终有离去

有名逃兵慌不择路,误打误撞闯入来去客栈。李长笑将其救起,细心照料,不出两个时辰,便醒了过来。

逃兵为感谢他的大恩,告诉如今形势大危,大乾破开城门,怕将有血腥惨事发生,城中百姓沦为鱼肉,其凄惨下场,可以料想。

那逃兵尚有良知,不愿沾太多血腥,于是设法逃离,途中被人觉察,朝他射箭,膝盖、右肩分别各中一剑。

血流不止,又身处荒山野岭,本已经无救等死,偏偏又遇到了李长笑。

青霄听后,拍案而起,“岂有此理,打仗赢了便赢了,欺负百姓算什么事?”

李长笑只道青霄年龄不浅,但对凡人之事,始终不大了解。

破城后施行暴事,虽不算无可避免,但绝对古来常见。将士历经生死大战,纵使活下来,取得胜利,人性也早在大战中被掩盖。只余下残暴兽性。

城中百姓,自然便沦为发泄对象。青霄怒而离去,要以自己的方式,结束这场惨剧。可当他入城时,便见满地狼藉,一个个百姓、士兵全昏倒在了地上。

原来,李长笑虽冷漠,但是顺应而为的冷漠,而非彻彻底底的冷漠。

他不去干预战场胜负,但也不愿见众兵士发泄戾气,残害百姓,行伤天害理之事。于是等破了城后,胜负分晓之时,李长笑便一念由心起,万梦此中生。

恶人做噩梦,好人行好梦。

若心有恶念,欲要残杀百姓为乐,那在梦中,他便会被人残杀。若心尚有良知,那梦便会舒坦许多。

李长笑笑道:“年轻人,又急。”

青霄一筹莫展,又回到了来去客栈,却更加看不懂李长笑了。他意识到,李长笑与人为善,十分随和,与自己以“兄弟相称”,但两人道行相差太远,难以真正往到一块去。

若是媚三娘在场,定会有所不同。

青霄挠了挠头,觉得颇为尴尬,李长笑拉着他喝酒了去。

实则是青霄狭隘了,李长笑交友,更重性情、志趣,道行无关紧要。青霄太重变法,苦求而不得,再加之修为高不成,低不就,久而久之,便会羡慕修为高深之人。遇到修行前辈,便难以淡然处之。

却并非是说青霄不好。他这般经历,是很难摆脱一特点的。李长笑也始终将他,当作真正的朋友。

诸国大战,到底谁输谁赢,李长笑从不插手,也不知局势变化。

不过随来客渐多,又有百姓迁移回来,便知道这场动乱,怕是逐渐平息了。

其实李长笑说不干预,实则还是干预了,他托梦给了四国国君,冒充“天地无极大天尊”,名头相当响亮,却是李长笑临时编的。让那四位国君,为子孙积福,快快结束战乱。

也不知战事平息,是否是他的梦境,起到了效果。但见百姓安居乐业,总归是好的。他忽然想起媚三娘。

如若媚三娘没有离去,还在来去客栈的话,她定会怒而愤起,大骂四个狗皇帝,敢拦我财路,我这就去勾引他们。

然后一一见面,勾引一番后,又一人一巴掌,无法无天。李长笑悠而一笑,与媚三娘相比,自己还是太过温和了。

便是厨子,也是狠辣绝色,说不定要与君王对峙,大喊白衣一怒,血溅三步。

关白、二当家离去太早,李长笑不大清楚,但媚三娘、厨子二人,与李长笑性格上,是有共通之处的。

李长笑第一眼,看到“来去客栈”三字时,便觉得十分符合心意,觉得这客栈来来去去,行人匆匆,意境十分贴切。

如今看来,与几人结交朋友,绝非偶然。

战事平息后,这一年秋季,那大商帮又路过了此地,商帮的帮主“扬大帆”,与青霄交情不错,一见面便颇是热情。

十余号商帮中人,齐齐入住客栈,让清凉许久的客栈,着实又热闹了一把。只是经过先前动乱,客栈内的厨子、店小二几乎走光,再之后李长笑一直被招。

此刻十余人到来,招待起来着实费劲,李长笑这掌柜,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人便包揽了十余人的活,甚至绰绰有余。

商帮中多了不少新面孔。青霄好奇问询,扬大帆面色黯淡,告诉青霄,那些消失的老面孔,是因各种意外,半途身死了。

山匪、逃兵、豺狼虎豹…走上的危险太多。扬大帆忽想到什么,说道:“青兄弟,如今山路十分危险,多了许多许多,曾经不曾见过的奇怪异兽,我有三个兄弟,便死在那些异兽手中!”

提起此事时,扬大帆难掩恐惧,面对那异兽,纵使十余人联手,其中还有不少武者,但依旧不是对手。

只有逃命。

话音落下,李长笑、青霄均投来目光。李长笑眉微皱,又缓缓松开。接下来数日,青霄与扬大帆等人走得很近,聊起了许多趣事。

相比于李长笑,青霄与扬大帆,显然更为志趣相投,甚至互相之间,已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扬大帆商帮住了三日,三日后又该启程,青霄目送良久。

李长笑道:“想去便去吧。”

青霄一愣,踌躇道:“可…客栈。”

“我看着便可,趁早闯荡闯荡,以后别后悔才是。”李长笑头也不抬,懒散躺在椅子上,头盖着木扇,微风轻轻带起发梢。

青霄握紧拳头,心中挣扎片刻便有了决断,他头也不回,跑出了来去客栈,追上了扬大帆等人。

来去客栈,又少一人。

那太师椅轻轻摇晃着,李长笑成了空杆掌柜。

第684章 媚三娘后手(二合一)

青霄跟随商帮一去不回。李长笑倒也乐得清闲。每日除了打扫院落,照看花草,便再无所事事。

春去秋来。

这一年大冬,尤为寒冷,还未落雪,便已一阵寒潮吹来,寒风萧瑟冻骨,来去客栈偶有客人入住,李长笑自己不惧严寒,但仍需早早备好干柴。于是背一木篓子,腰缠一把斧头,直上山砍柴了去。

客栈的活计,弄来弄去也就那几样,做得久了,确会觉得枯燥乏味。来去客栈外,有一座山头,山脚立一块石碑,其上写着“砍柴山”三字。

是李长笑、媚三娘、厨子三人,经营客栈时,每到冬季,便会来此山砍柴,来得次数多了,便想为这座山敕封。取个像样名字。

三人一人提一字,默契写下砍柴山。封了名后,山虽不见增高,但树木越发茂盛,用来烧柴最妙。

李长笑沿着崎岖山路,找了好久,才再寻到这座山的痕迹。石碑早已被杂草覆盖,上面布结青苔,后背更有毒蛇作窝。

李长笑砍了杂草,洗了青苔,再顺手将那毒蛇挪窝。随后砍出条山道,上山取柴火。

此时不过还未落雪,但天气骤寒,普通凡人,在这时候最不敢外出。只因若是半途落雪,便定要连下三天三夜,才可能停息。人在雪中待得久了,入眼所见便全是白色,什么沟壑、悬崖、道路,是半点看不清了。

踩错一步,失足跌落悬崖,或摔入岔道,因此而死之人,每年均有极多。这座荒郊野山,仅有李长笑一人独行,他却也算艺高人胆大。

他斧头锋利,每一次劈凿,都精准有力,三两下便可砍下一株,干脆利落,赏心悦目。

“哗啦啦”一声中,一棵“柴树”被砍刀,李长笑见树顶,有颗赤红果子,便大感惊奇。他摘下果子上下观察,见那果子鲜艳饱满,一眼便觉香甜。

“柴树”的名字,也是李长笑等人,私自所取。他三人道行不浅,但总不至世事皆知,这种“柴树”随处可见,但偏不知叫什么名字。

尤记得,李长笑、媚三娘、厨子,为柴树起名时,可经过好一番议论。媚三娘想起名为“三娘子树”,她总这般自恋,凡是起名,总第一个想到自己的名字,生怕别人不知是自己取的。但李长笑戏称说,“看我一刀一个美娘子。”便把媚三娘堵得脸色铁青,觉得大大不妥,连连改口,变为了“柴树”。

最后又免不了一顿打,李长笑是真打不过媚三娘,厨子总以为李长笑乐在其中,故意讨打。实则是媚三娘乐在其中。

厨子起名为“万剐惧冬树”,他是名刀圣,起名定也与刀有关,他自个觉得满意,还解释其中含义,却遭李长笑坚决反对,媚三娘也站在李长笑一侧,不肯同意。

首节 上一节 440/5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