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笑全神贯注,伸手轻轻抚摸。
这根木柱选用之材,乃是龙金木,此木比金石还硬,且不易折断,是名副其实的“栋梁之材”,再看那栋梁之上,有缕缕熟悉气息,隐约可见飞舞龙纹。
若李长笑没看错,这根木材…应是出自凌天皇朝的凌天神舟。想不到凌天神舟报废,但它那根栋梁之木,却来到了此处。
修仙鼎盛时代的残骸,是否也会如这根石柱一般,化做天机道的砖瓦?
李长笑目光透过窗户,落在那无尽的海面之上。
名为“十七”的巨舟划破海面,割开月色,点火中舞动的人影映在水面上。
目光再放得远些。
越来越近了啊…
已经好久没回来了。
第552章 枯老李山河
“十七”意义非凡,从那尊来自凌天皇朝的高耸木柱,竟也被运来,当作撑梁砥柱,便可得知一二。至少包括凌天皇朝在内,那十七座皇朝,皆真正出力了。
在那小舟深处,立有一座庙宇,庙内人不算多,但香火氤氲,恰到好处,既不会熏人眼泪直流,也不会让人觉得清冷。
庙中有数尊神祇,一尊常见河母神祇,另一尊是名男子,单看神像,是个粗瘦汉子,但双眸有神。
听得船上杂工介绍,这尊神像名“船伯”,庇护船运安平,故在船运通达之地,商贸频繁之地,皆有其踪影。
这尊“十七巨舟”,所耗工程巨大,日日航行大海,若有折损,损失不可估量,故船上之人均是觉得,仅在入海前供奉“船神”,任是不太妥当。有远水解不了近火之嫌,于是请神上舟,待上舟来,日日供奉,无需太多香火,也无需特意供奉,只需保持香火不断便是。
李长笑微微留意,见那尊“船伯”所立之处,几乎与“河母”等高。行无数里地,去百十余国,李长笑第一次见到,能在香火一途上,与慕琴平分秋色之人。
……
海上一途还算平静。
“十七”抵达敕天皇朝巷口,那尊庞然大物停靠岸边,迎来无数侧目,李奇还欲邀请同行,共访把成仙大道,只要快活,便是神仙。李长笑婉言拒绝了,不过白吃白拿绝非他行事风格,托李奇之福,这一路的快活享乐,他这身无分文的臭酒鬼,可半分没有落下。作为回报,他拍着李奇肩膀,又向他讨要了十两银子,说这些钱,是用来买福气的。
李奇噗嗤一声,便大笑了出去,“李兄,你可真逗,我只听说行善积德,能积累福气,可从未听说过,能用钱财购买。”
“不过,你若缺钱,给你便是。”
李奇大手一挥,将二十两银子,毫不心疼的砸在李长笑手中。李长笑揣进兜里,既然多出十两,那便多送你十个美梦吧。福大招祸,李奇本便享福之相,再给太多福泽,反倒害了他。
巷口处一别。李奇与身后那吴秋越白时有回头,前几步,尚能看到那白衣,在“十七巨舟”之下,高举右手轻轻摇动,脸上噙一缕微笑以作告别。
可再行几步,再一回头,先前白衣站立之地,已人影绰绰,人来人往,似有人凭空消失一般,再难寻半点痕迹。
李奇不觉伤感,二人本便无多少交情,不过是平淡日子中,一次平淡的相遇,又平淡的分别而已。
并非所有相遇,都会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这种擦肩而过,才是大多数。
“找成仙大道去喽。”李奇大步而走,腰间玉器随着步子,响起叮铃铃脆响,似某种音韵般,十分好听。
……
凌天皇朝正在修筑陵墓,这并非奇事,历代帝王自登基之日起,便会着手修筑自己陵墓。此非凌天皇朝传统,纵观整座扶摇天下,凡称霸一地者,无论仙朝凡朝皆是如此。
然凌天皇朝有一二不同,李山河自登基来忙于征战,他着眼于无尽山河,国力倾注于兵甲之中,直叫那一座大洲为其而改名。
他的陵墓,早被他自己停了,年轻时他傲气凌天,应了那凌天皇朝中的“凌天”二字,这样的人,不认为岁月能将他埋葬,更不觉得自己会死,既如此…要陵墓何用?
故那用作修缮陵墓的钱银、资源,全化做养分,源源不断流入,铁骑之内兵甲之间,故凌天皇朝的铁骑可踏破百国,山不可阻,河不敢烂。全盛之时,众多铁骑枪锋所指之处,山河皆让道。
那“山河让道”四字,可并非形容,而是真的山河为其改道,如此铁骑,如此兵甲,如此君主,又是如此魄力,称霸一洲之地…才合情合理。
而如今。
那被废去的陵墓,重新着手修缮,而这位垂垂老矣的君主,选拔下一任皇朝之主的办法,便是看底下众多子嗣,谁人修筑的陵墓深得其心。
历经四十余载的修筑,据传…那数座宏伟陵墓几近完工,那李山河将枯老而死,凌天皇朝新主…
也将有所新立。
李长笑所来,却也冥冥中合了天意,那陵墓之事,并不算秘密,李长笑行走数日,或是听他人闲谈,或是有意无意套话,便可了解得个大概。
前思后想。
还是再去看看。
……
且说另一边。
金黄龙椅之上,一白发老人垂首昏睡,座下并非臣子,而是子嗣,足有七八余人,男女皆有。那座上白发之人,自便是李山河,凌天皇朝子嗣众多,然欲争夺皇位者,仅不过两手之数。
那七八余名子嗣中,并无五皇子李天余,以及公主李天霞,此次召见,乃是李山河秘密而为,故俯首跪的子嗣,皆感到疑惑,不知父亲此举,是为何事。
李山河开口了,沧桑中透着无奈,“你等收手吧。”
“父皇为何?天霞、天余之势大我知,只是我等亦有争夺权力,未必无一线获胜可能?”一皇子惶恐抬头。
李山河微睁双眸,苍老双目任有昔日一二锋芒残留,“他二人已无退路,你等却还有,南海风云莫测,凌天却只能有一主,你等除却皇子身,仍是修士…”
“该抽身了。”
“……”
沉默半晌,偌大殿堂落针可闻。
“是。”
座下众子嗣齐声回道,皆深埋头颅,眸光明灭,知李山河此番是何用意。
这位雄霸一洲的雄主,仍是他们所敬佩之人。
李山河闭上双目,罢手让众皇子退去,偌大的宫殿,仅剩下他一人。曾经他年轻气盛,便是再高贵的殿堂,也难纳他身,便是这立于天地之间,也觉得乃是“屈尊”。
现在放眼殿堂,竟觉得太大太空,他这枯老身躯,都快承不太起。
第553章 不救一城
凌天皇朝有二商帮,一为“兴民”二为“廉民”,背景雄浑皆直指这皇朝中,最尊贵权势最大的二位皇子皇女。兴民属太平公主李天霞,廉民属位高权重五皇子李天余。
二者势如水火,又因陵墓搭建,需耗大量钱银,故两大商帮极尽敛财之举,皆属一丘之貉,李山河到底是将死而未死,如何敛财,也不敢做得太过。
凡皇朝换新主,不过禅让、谋逆、推翻、继承四者而已,其中推翻与继承得位最正,也最受天下众生、皇朝气运所承认,禅让与谋逆最受人唾弃,可视为得位不正。
得位不正,难以服众,天下便不得安稳,凌天皇朝座下有多少皇子、皇女,虽无缘皇位,可却依旧死死盯着。
李天霞与李天余皆属皇朝子嗣,自然所争所夺,不过是那继承之位,那自求变大世开始来,近五百年的争夺,终于快到落幕之时。
李长笑来到凌天皇朝边陲小镇,发现兴民、廉民二当铺,进去各自揍了一顿,夺了不少钱财,引来官府围剿前,又拍拍屁股走人。
再入凌天皇朝,那变化可谓是极大,变法大世开启时,南四域修士北上,大多途经凌天皇朝,人气得以积累,国运随之昌隆,虽沦为凡朝,却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盛大的皇朝之一。
较多大城中的阁楼,木楼,宝塔,延续至今仍未曾倒塌,当然,中途修缮的力气,定然也不在少。
李长笑行步于大街,发觉相比之前,较多楼宇木材原料,已被置换一新,大多地方皆有天机道痕迹。
正是那一道兴,一道亡,道道更替。
天机道有其独特性,不增一丝一毫寿元,以器具、天机之理、应用为主,导致此道门槛极低,遍及度极高。且此道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厚积薄发,那条条框框的天机之理,也并非全是自己发现,更多是研究此前修仙大道,变法新路所得,再加以另类应用。
体现之处,便是楼更高了,车马更快了,有益于百姓生活,也侧面看出,大余女帝目光长远,天机道余民而言,确是好事。
……
行至大街头,李长笑恍然如隔世,原以为这一睁一闭,再入红尘,怕是满目疮痍,世道大乱,因他入眠之时,风云暗涌,奔流不息,有乱世之像。却不曾想…竟比先前,看得更繁华几分。
错落有致,行人绰绰的大街中,并无人注意到,有一道高挑身影在人群中缓步穿行,左右晃动脑袋,脸带几分笑意,好奇的观望一切,更无人知道,这人曾是一位皇子,重游凌天山河,感慨万千。
……
如今的凌天皇朝,香火神祇亦是随处可见。如李长笑所料,“船伯”神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河母”神祇的权职。
河母主水运通达,又因水为财、又有来财、招财之意,加之河母来源悠久,相继又延伸出“送子”,定宅等诸多含义,香火一时鼎盛无二。
然“船伯”主船运平安,与河母的水运通达,几乎同理,后续也相继延伸出招财、来财等意。可以说,船伯的出现,分走了部分属于河母的香火。
更何况…
河母有一无法抹去的经历。
“不救一城。”
那“不救一城”于民间也有流传,全当故事听去,修士之间确知实有其事,然若说鄙夷、责怪,便也大可不必,变法未启之世,修士藏匿不出才属正常。
蹊跷之处在于,那久远旧事,为何至今仍在传流,这背后若无推手,又有谁信?李天余机缘巧合,与河母交好……倒不算交好,但总归算半个认识,并打过交道。
听得那河母传言,常常盛怒,剿了极多书铺酒楼,然却依旧止不住。相比他人,那流言中心的慕琴,却全不在意,便是被分香火,也不觉如何。
民意如此,那便如此。
龙城某座庙宇,身穿金袍,手持拂尘,眉有金印,腰缠罪孽的女子,缓缓睁开了双眼。
目之所及之处,在某个偏远庙宇中,有一人影闯入庙宇。
“回来了么。”女子喃喃低语,那平淡双目,终有一丝触动。
……
宽大尊贵的衮服下,是一具因枯老而变得瘦弱的躯体,李山河掩嘴轻咳几声,胸膛随那微小举动而剧烈起伏,上下气险些不得续,好在身旁老奴轻轻拍抚其胸膛,将那岔乱的气息渐渐抚平。
李山河低头,目光落在满是褶皱的掌心,因衰老他身躯萎缩,掌心满是皱褶,再拿不起任何东西。
他抬眸看向更远处,在那凌天城皇宫之外,一左、一右有两尊陵墓,已高高垒起,距离彻底完工,不过这七八日之间。而自己的寿命,也不过这七八日而已。
“老主,您的陵墓,当真雄伟啊。”老奴仍在轻抚李山河后背,当看向那两座,抬眸可见的高大陵墓时,露出一脸艳羡之色。
死后若入得如此陵墓,后世子孙抬眼可见,凌天皇城子民抬眸便可见,是何其荣耀,且如今香火盛行,如此一尊陵墓,加之李山河如此功绩,后世香火段然不会少。
百世,千世,都不会寂寞。
李山河却幽幽一叹,又摇了摇头,那陵墓虽大,出自李天霞、李天余之手,可以说是举国之力,此之“孝”举,足以被后世称道,也将是他等治国基石,可以“孝”治国。
李山河却觉空幽幽一片,他从白天看到落日,又到第二日太阳初升。他默默掰下一手指头。
又少一日…
离枯老而死,又近一日。
第554章 老死
老死与战死终究不同,战死者抛头颅,洒热血,脖颈被刀剑划破,手臂被斧头凿断,但那血洒溅之时,却滚烫灼热,冒着升腾热气。
老死者,体能衰退,一身热血渐粘渐浊,过往荣誉过往欲求,渐淡渐薄,到最后一身轻轻,空无一物。
李山河便是这般,唯他自己知晓,他寿元不过就在这数日而已,本该唤回各地子嗣,享子孙成群,开枝散叶之福。
但却没有。
他这般垂老姿态已维持许久,那众多子嗣只知其老,却不知他寿元几近枯竭,李山河也不曾提过。
他的一身傲骨,终究还是没能饶过他。那大殿之中,有百八十根高耸石柱屹立,其上有龙凤凤舞,有百兽臣服,有万族俯首…条条栋栋,皆荟萃万千工艺,也荟萃万千荣誉。
一根根石柱直上天阙,所选用之石材,受灵气影响较小,故那宫殿辉煌依旧,这求变前的三百余年,与求变后的五百多年,未曾发生过任何倒塌、破损事迹。
李山河轻咳两声,让那随身老奴离去,那老奴不太愿意,却难以违背皇令,一步三回头,渐渐离开了偌大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