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就是关切了一番。”
“我们先回府吧。”沈玉儿微笑着回道,给了林福一个眼色。
见此。
林福立刻会意,不再多问什么,立刻从马车上拿下来了上马阶梯,帮沈玉儿母子上了马车。
“罗统领,那我们就先行离开了。”
林福对着罗扬道谢了一声。
“林管家。”
“皇宫很大,容易迷路,我来引你们出宫。”罗扬则是走上前,也是亲自拉起了马车的马缰,引领出宫。
“有劳了。”林福立刻道谢。
但此刻!
东宫内。
吕氏的殿内。
原本侍奉在朱标身边的太监竟然来到了殿内,并恭敬侯立在了吕氏的面前。
“小三子。”
“今日大殿内,太子与朱应之妻说了些什么啊?”吕氏笑着问道。
“娘娘。”
“太子殿下对那朱夫人倒是没有说什么特别的,就是关心了一番,还有叮嘱那朱夫人不要太过涉及商贾之事。”
“不过…还有一事。”
“奴婢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太监带着几分颤声的说道。
“什么事?”
吕氏眉头一皱,立刻追问道。
“太子殿下看到了朱夫人的儿子后,对其格外的亲近,还抱了一会,十分喜欢的样子。”
“而且…而且在那朱夫人走后,那小家伙还无意叫了一声阿翁,殿下…殿下似乎流泪了。”太监不敢隐瞒,恭敬的道。
听到这。
吕氏脸色一变,似乎想到了什么。
又看了面前的太监一眼后。
直接从一旁桌子上拿起了一个钱袋子,对着眼前的太监一丢。
“做的不错。”
“退下吧。”
太监恭敬接过了钱袋子,然后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多谢娘娘,多谢娘娘。”
磕了几个头后。
太监就迅速的退出了吕氏的宫殿了。
在这太监离开后。
吕氏原本还平静的脸上涌现了一抹恨意。
“太子啊。”
“看来,你还是没有忘记那个贱种啊。”
“这么多年了,妾身哪一点不如那个贱女人?允炆又哪里不如那个贱种?”
“难道这么多年,妾身都没有打动你吗?”吕氏捏紧拳头,心底涌现了一种不甘,还有恨意。
作为朱标最为宠幸的妃子,吕氏很了解朱标,通过太监的描述,再想到朱应之子叫了一声阿翁触动到了朱标,甚至流泪。
自然就立刻想到了朱标是因为什么而触动。
显然,这一切都是因为朱雄英啊!
……
朱府!
“少夫人。”
“刚刚太子究竟说了什么?”
一回家。
林福就十分关切的问道。
“太子提醒了一句,夫君毕竟是官爵在身,要少涉及商贾之事。”
“更言明了当今皇上不喜商贾。”沈玉儿严肃的说道。
闻言!
林福面带思虑,随后道:“难道太子是不想让我们再经营酒坊酒楼了?”
“不是。”
沈玉儿摇了摇头,说道:“他说酒坊酒楼也并不算太过深入商贾之事,所以也无妨,只是提醒我朱府不要再涉及其他商贾之事了,当今皇上也并不喜官吏经商。”
如此一说。
林福也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话,那少爷的产业就没事了。”
“至于其他商贾之事,我朱府有了酒坊和酒楼就足够了。”
“至于其他的,我们也看不上。”林福笑着说道。
这时!
沈玉儿看向了一旁的朱熈,带着几分难以回神的语气道:“今日熈儿也很奇怪。”
“平日里见到谁都怕生,根本不敢靠近。”
“可今天见到了太子,他竟然主动走上去,而且还让太子抱了。”
“走的时候,熈儿竟然还开口叫出了一声阿翁。”沈玉儿有些称奇的说道。
听到这。
林福一笑:“太子殿下在民间多有贤名,据说也是非常仁德,得万民拥戴,或许也正是这种气质让熈儿亲近吧。”
“应该是这样吧。”
“不过太子挺喜欢熈儿的。”沈玉儿笑着道。
“这应该就是爱屋及乌吧。”
“少爷为国征战,为国开疆拓土,深得太子看重,对于看重臣下之子,自然也是看重。”林福则是说道。
……
第174章 昭告天下!冠军侯威名传彻!
翌日!
应天城内!
内城与外城的各处闹市热闹非凡。礼部将昭告下发至京兆尹府,这消息一经传出,便迅速在城中蔓延开来。
作为都城,应天自然是率先得知这等大事的地方。
而那宣诏之地,更是早早便被围得水泄不通。
百姓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里挤得满满当当,每个人都伸长了脖子,眼中满是期待,他们深知,真正昭告天下的诏谕,必定是关乎天下的大事,谁也不愿错过这见证历史的时刻。
人声鼎沸都不足以形容此刻宣诏之地的人流量。
在无数百姓翘首以盼之中,昭告仪式终于开始。
一位身着官服的官员,手持诏书,神色庄重的走上高台,他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八个字一出口,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更是充满了敬畏之色。
“今,北伐大捷,战果足以振奋我大明子民之心。”
“特令礼部以此昭告天下,鼓舞我大明万民的士气。”
官员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周围回荡。
“数百载以来,北元蒙古铁骑,号称举世无双,无敌于世。”
“昔日,蒙古凭借铁骑之力,强行打开我华夏国门,奴役我华夏子民长达百余年,使我华夏子民遭受无尽的苦难与屈辱。”
说到此处。
官员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更有对昔日的屈辱,而台下的百姓们也纷纷面露悲愤之色,那段黑暗的历史,他们从未忘记。
毕竟大明立国才二十多年。
昔日元庭的暴政仍然历历在目。
纵然如今青年又是一代人,但上一代的人还在,更是叙述过元庭暴政给子孙。
他们深刻知道元庭的残忍。
“如今,我大明以北伐北元为己任,誓要将其消灭。”
“日前,在北元境内,我北伐之军与北元十万铁骑狭路相逢。”
“当时,我大明军队以步卒居多,骑兵数量远不及北元,在兵力上处于劣势,难以与北元铁骑正面抗衡。”
“然!我大明乃华夏正统,人杰辈出。”
“冠军伯兼大宁指挥使朱应,以昔日盛唐专克骑兵的龙门阵,重创北元近半数铁骑,极大地削弱了敌军的力量。”
官员的声音陡然提高,眼中带着敬佩之色。
此话一落。
冠军伯之名一出。
许多百姓们也不禁发出阵阵惊叹,对这位冠军伯的英勇才智深感钦佩。
“阵后,大宁指挥使朱应率领我大明四万骑兵,迎战近六万北元铁骑。”
“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朱应将军悍勇无比,身先士卒,为了我华夏大明的荣耀,毅然以弱击强。”
官员的描述让百姓们仿佛看到了战场上那敌强我弱的情形,更可以想象到那激烈的厮杀场面,这位冠军伯,朱应将军冲锋在前的身影在他们心中愈发高大。
“经过一日的鏖战,朱应将军率领我大明四万骑兵,成功以弱胜强,击溃北元六万铁骑,斩杀敌军近两万,俘获无数。”
“北伐,取得了重大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