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诸天,躺赢证道 第409节

  悟空闻言,冷哼一声,且道:“二人传我白本,怎不是个欺我?”

  那上古佛遂笑道:“此无字真经也,故此众生皆可闻。”

  “莫不是传说中的无字天书?”那沙僧惊呼,想起来一些传闻。

  燃灯佛遂笑道:“善也,所谓佛道真经,是为道恒在,道常在,众生皆能成佛。”

  “故此,佛道真经不立文字,只一言蔽之,曰开悟即佛、见性即佛、觉者作佛。”

  “又曰心即佛,无需再拜他佛,只说明见己心,人人皆是佛。”

  燃灯佛话音落下,八戒沙僧倒是无感,深究佛法的唐僧以及道行高深的悟空则反应不同。

  “是了,这就是大乘佛法……我佛三藏真经甚妙,可非佛法精深者不可读,也不读懂,便普度不得众生。”

  “唯有那禅道真经,视为觉悟作佛,众生皆佛。人渡不得人,唯有己能渡己,这才是大乘佛法!”

  “这才能教化众生,心向正道,明心见性,便是佛!”

  而悟空和唐僧的所悟,又是不同。

  恍惚间,悟空仿佛回到了自身当年刚刚求道入山的时候。

  当年便曾得见,往来众生都能随意出入祖师厅堂,更是应了那道常在,道恒在之理。

  恍恍惚惚间,只说悟空的气息乍明乍灭,似有证得无上正等觉,无极大道果的意思,但却还差了一些沉淀。

  良久之后,悟空这才回过神来。

  只见那燃灯上古佛作礼道:“大圣明心见性矣,当作佛陀。”

  那二尊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见过去佛这么说,更是连忙礼赞悟空曰:“大圣当做佛!”

  一卷无字经书,五千零四十八卷有字真经,刚好合了一卷之数。

  ……

  传经结束,唐僧等众在离开灵山之前,还需得再拜佛祖请辞。

  那二尊者旋即再领着唐僧等取经众,再入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世尊如来高升莲座,敕降龙、伏虎二大罗汉敲响云磬,遍请三千诸佛、菩萨……大小尊者圣僧,该坐的请登宝座,该立的侍立两旁。

  一时间,天乐涌动,仙音回荡,诸般祥光叠叠,瑞气重重,诸佛参见如来。

  礼毕之后,便见佛老问:“阿傩、伽叶,传了多少经卷?”

  二尊者即开报:“现付去唐朝经卷共寂灭禅法两部真经,共五千零四十八卷,与东土圣僧传留在唐。现俱收拾整顿于人马驮担之上,专等谢恩。”

  二尊者话音落下,唐僧等众再次向前,且躬身道:“我佛慈悲,弟子今得真经,只愿能早归东土,教化众生,望我佛降下慈恩。”

  “去的去的,此番两部经文,俱有无量功德。”

  “那寂灭真经,乃三教源流,待你归东土,不可轻慢,非沐浴斋戒,不可开卷,宝之重之。盖此内有成仙了道之奥妙,有发明万化之奇方。”

  “那无字真经,众生自知之,你只消讲述何为开悟即佛,凡有情众生,尽可闻之,尽可学之,凡有开悟者,尽可作佛,此皆你之功德也。”

  唐僧闻言,在此叩头谢恩,礼佛三匝。

  正当此时,只说那观世音菩萨合掌而出,启禀世尊,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再有八日方合一藏之数。”

  “伏望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

  佛老闻言,遂道:“观音尊者所言甚是。玄奘听真,令汝等速速下山,在八日之内传经东土复归灵山,以完一藏之数,旋即再受封正果。”

  至此,取经众等方才出了大殿,这传经大会终于散去,取经之事已成,只差一个传经。

  话表取经等众,自得了经书之后,便驾驭祥云,往东土而去。

  “来时八十一难,归时驾云而去……且说这一路行来,亦是修行。”

  祥云之上,那唐僧有感而发,只听得悟空有些意外。

  “师傅能有这般见解,当为佛陀也。”悟空笑着道。

  唐僧今时今日回想起一路上的波折,却感慨道:“此前为师心中不定,肉眼凡胎不知深浅,今日回望一路磨难,方知却让徒弟你受了不少腌臜气。”

  “不消讲,此皆梦幻泡影耶。”

  悟空笑着道:“我看师傅归心似箭,如今取经已成,不若让俺老孙使个法儿,吾等好速归长安?”

  此话一出,唐僧还不曾表态,那八戒则连忙道:“哥说的是,免得吾等赶路之辛苦。”

  唐僧闻言,只拱手道:“劳烦悟空矣。”

  ……

  南赡部洲,长安城。

  只说自贞观十三年之后,太宗送唐僧出城,常常念着唐僧何时回归。

  故此,又命人在长安城关外,建起来高楼一座,名曰望经楼。

  每当闲暇之时,唐王太宗都莅临这望经楼远观。这一日,亦是如此。

  “唉,当年御弟远走取经,至今刚满十四年,也不知何时能归来。”太宗轻叹一声。

  旁边侍者道:“陛下,当年玄奘法师远走之前,曾说快则二三年,慢则五六年当归,如今已过去十多年,怕是……”

  “勿复此言!”

  太宗皱眉叱咄:“御弟乃是观音菩萨亲自所选取经人,自有神佛护持,定然无碍。”

  只说唐王观望片刻之后,一时间心中烦闷琐累散去,旋即便准备摆驾回宫。

  正当此时,便见那西方天上,有祥云百千重,瑞气万千道。

  只说一道绚烂虹光遮蔽天穹,而后化作四道人影,不是唐僧四人又是谁?

  “那……那是御弟?”

  太宗指着那天上仙神,问向身旁侍者。

  只说太宗开口间,便见那虹光落于地上,诸般异象散去,正是当年那唐玄奘。

  太宗大喜,遂连忙下楼相迎,高呼道:“可是御弟否?”

  “陛下……臣幸不辱命,取得真经而归!”唐僧亦是激动的向着太宗行礼拜见。

第358章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三界诸世大劫临头

  长安城,皇宫大殿。

  太宗端坐皇位之上,看向唐僧等众道:“御弟临行前,曾说两三年而归,此番可是教朕久等啊。”

  唐僧闻言,连忙合掌道:“此番路途苦不堪言,有违陛下之期,乃贫僧之罪也。”

  太宗大手一挥,笑道:“御弟何出此言,不知无罪,反倒有功。只是不知这三位法师是……”

  “此乃我一路行来三位护法神,尽是天上的仙神……”

  唐僧旋即依次介绍悟空三人。

  悟空三人则依次拜见太宗。

  且见太宗询问:“三位法师护送御弟有功,不知何等赏赐方可酬三位法师之功?”

  悟空轻笑道:“万钟于我何加焉?陛下既是有心,不若赏我这二师弟素斋一顿,他食肠宽大,这一路上少有吃饱。”

  八戒闻言,连忙道:“还是哥亲我也,陛下可莫要嫌俺老猪吃得多。”

  太宗哈哈一笑,道:“朕这便下令,准备素斋,待交经之后便开宴,不管猪法师吃多少,我大唐都供得起。”

  “好好好,老猪谢过陛下,有礼了有礼了。”

  “哈哈哈……”

  一番寒暄问询之后,便是交经仪式。

  只见一头领太监连忙宣礼,高声道:“大唐三藏法师,现在交经!”

  唐僧旋即取出经文,便道:“请陛下御驾览真经。”

  太宗看过一本本经文,只觉得深奥无比,而后又翻到无字真经一部,顿时错愕。

  “御弟,这卷经文,为何无字耶?”

  唐僧遂行礼道:“陛下,此般经卷乃禅道无字经也,唯有此般经卷中,方有济世救民,普度众生之道。”

  太宗闻言,连忙询问:“请御弟讲解。”

  唐僧遂讲述佛法,佛道之妙。

  佛法者,深奥无比,非高功高僧、高道高仙不可参悟。

  佛道者,便在天地万物中,在一切源流内,众生见性即佛,向善即佛。

  “陛下行仁道,施善法,便是成佛之道矣。”唐僧随后起手向着太宗行礼。

  太宗闻言,顿时感慨:“原来这便是无字真经之玄妙,果为大乘真经也。”

  “御弟啊,这无字真经深奥,实乃难参,还望御弟讲解那有字真经,传大法于天下才是。”

  “贫僧谨遵陛下旨意!”

  ……

  交经结束。

  太宗帅众等,设下素筵,款待取经人众等。

  而后第二日开始,便见唐僧与众高僧畅论真经要义。

  如此,数日之后,讲法皆毕,唐僧遂辞别太宗,与行者三人等,离了长安城,纵上云头。

  只说云头之上,四大金刚奉了佛旨,于此等待。

  得见唐僧等人回归,四大金刚齐声问道:“圣僧,大圣,此般传法之功,可圆满否?”

  那唐僧遂合掌道:“诸般圆满,佛法弘扬,幸不辱命矣。”

  四大金刚闻言,隧道:“既如此,还请四位遂我等返归灵山,缴法旨于世尊。”

  “理当如此!”

  旋即,便见那唐僧师徒四人并白龙马一同,往灵山而去。

  ……

  只消顷刻间,众等一行同四大金刚,重返灵山圣地,再入大雄宝殿。

  只见大雄宝殿内,横竖三世佛齐聚,过往众劫难中无数佛、菩萨等,尽皆列坐两班。

  且见那唐僧、行者等众礼佛三匝,旋即道:“弟子奉佛金旨,取经传法,尔来五千零四十八日,今功业圆满,向佛缴旨。”

  “准缴。”

  如来话音响起,遂继续道:“圣僧,汝前世乃我座下二弟子,名曰金蝉子。”

  “只因汝于盂兰盆会上轻慢佛法,故贬真灵下界,转生东土。”

  “今重归沙门,跋涉西行,取得真经,弘扬正道,乃功德无量。故此,加升汝大职正果,号:旃檀功德佛。”

首节 上一节 409/4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