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诸天,躺赢证道 第407节

  “只是这兔儿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勾引唐圣僧,却有罪责,还请大圣,宽恕则个。”

  悟空闻言,这才收了金箍棒:“既然是你自家的事,老孙便不管了。”

  “不过,老星君得在那凡人国王面前,现出真身,讲清真假公主之因果。”

  “一则说出那素娥谪落之缘由,二则令那国王迎回素娥公主,以完成俺老孙对那寺庙禅师的承诺。”

  星君闻言,连忙道:“正是此理,正是此理。”

  旋即,便见太阴星君并孙悟空,众等嫦娥一番显圣天上,唬得那国王战战兢兢,连忙下跪。

  待那太阴星君说完其中诸般因果之后,便令转仙幢,与众嫦娥收回玉兔,径上月宫而去。

  至此,真阴归正会灵元,净土真如在眼前。

第356章 取经众等入灵山,雷音宝刹拜世尊

  出了天竺都,过了铜台府,又跨地灵县,再上大陆,便近了西方佛地。

  这灵山脚下地界,果与他处不一样。

  道路两旁不少见甚么琪花瑶草、古柏苍松。

  只说取经众等所过地方,各处家家向善户户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还能得见林间客诵经。

  端的是一片祥和繁盛之景。

  那唐僧虽然是肉眼凡胎,远观不到那灵山圣地,但却也察觉出此地不同,复看向大徒弟行者。

  “悟空啊,我看此处果是不凡,果是人间乐土,前方可是近了灵山圣地?”

  唐僧路上,也没有少询问过悟空。

  只不过悟空从来不说,只说是快到了快到了,且继续往前走便是。

  而这次,悟空却笑道:“确实如此,只看吾等脚力,若是快些,一二日便能到。若是慢些,也不过三五天时间。”

  此话一出,只说那唐僧感慨万千,竟是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三个徒弟见状,也能理解这唐僧。

  毕竟唐僧不过肉眼凡胎,能走到今日着实不易,也该让唐僧松口气了。

  只说良久之后,那唐僧的哭声方住,看着安慰他的三个徒弟,有些不好意思。

  “为师失态,为师失态。”唐僧连忙道。

  悟空笑道:“灵山圣地在眼前,师傅届时上了灵山,万万不可做这般姿态了。”

  “为师省的,只是一时感慨,故此有刚刚那般姿态。”

  如今的唐僧,自是有道高僧,言谈心性,比之刚刚踏上西行路之时,不知晓强了多少倍。

  只说是还没有修行命功神通,但凡入了正道,降服五心用不了多长时间。

  八戒不解道:“这有甚感慨的,一路走来也不过十余年罢了。”

  唐僧闻言,只是笑道:“八戒,你等和悟空、沙僧,俱是活了千百年的神仙人物,为师不过是凡俗僧人,至今也刚过不惑之年。”

  “一路行来,十余载寒暑,为师常常担忧,若是半路身死,取不得真经,有负菩萨和陛下所托该当如何?”

  “尤其是那当初在镇海寺的时候,为师病的厉害,是真觉得活不过三五日了,就要写下遗嘱,教你等继续取经,好寻一个正果,算是给你等也有一个交代。”

  “好在,这一路行来,还算是安稳。”

  见唐僧这般说,悟空笑道:“师傅你有所不知,你这袈裟锡杖,俱是不凡,只说手持锡杖,身着袈裟,百病不侵,万灾不堕,阎王老子可不敢收你。”

  “便是不着袈裟,不持锡杖,师傅你当初也吃了草还丹,有寿数四万七千载,乃是个人仙哩,更不会病死。”

  闻言,唐僧询问道:“百病不侵,那为师当初为何还会生那一场大病?”

  八戒和沙僧闻言,也十分好奇。

  悟空笑道:“当初不好明说,今日便告知师傅,你前世乃是灵山一大法师,转世人间历劫。”

  “此般生病,盖因你浪费灵山一粒米,故此当有今世三日大病,此乃累生累世的因果也。”

  “原来是这般,不曾想,我这般凡僧,竟然也有这般来历。”

  唐僧忍不住感慨。

  悟空笑了笑,道:“真个寻常人,怎能捞到取经的好事?”

  “这取经,乃天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俺老孙乃是太易天大德初始门下,又是天生的神圣。”

  “八戒乃东方上帝的门下,实乃大罗天正统。”

  “沙僧更是被天尊点化,这才升仙做了卷帘大将,乃一等一的好职位。”

  “也就小白龙的来历差了些,故此作一个马,成一个背负取经人的功果。”

  悟空这般言说,忽然叫唐僧心中郁郁。

  这生来平凡者,莫非就和福缘善庆无关吗?

  悟空自是看出来唐僧在想什么,笑道:“师傅,且说这一路行来,我等吃了不少人家的斋饭,日后你若是成佛,当得如何?”

  “自是照拂,有恩当偿,此非天经地义?”

  唐僧理所当然说完,忽然间就反应了过来。

  这天大的好事,普通人难以摸得着,但只消说那人家向善,总有累生累世的福报。

  “正是此理,这般天大的福缘善庆,在我等身上才是个福缘善庆,换成其他人,怕是早死在半道儿上了。”

  悟空回想起来当初的那阴阳二气瓶之苦。

  若非是得了伯阳先生的福佑,怎能活下来?

  没有人帮你承担着,这天大海深的福缘善庆,早就把人给压死了。

  取经众等交谈间,脚下不歇,马力不停,且向着那西方而去。

  两三日时间眨眼得过,那只说转过一地,唐僧远远望见一道观楼阁。

  只说那道观,数层杰阁,高有百尺。窗轩吞宇宙,栋宇接云屏。端的是真堂谈道地,灵宫宝阙阁。

  “不曾想,这般佛家圣地,也有一道家好去处,真乃三教原本是一家矣。”

  唐僧听闻悟空这般言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三教原本是一家,那是对太易天老祖这般人物而言。

  且说无极大德之下,就算不是个打生打死,也相看两厌。

  “我说师傅,灵山到了,你怎个还不下马?”悟空看向唐僧。

  唐僧一愣,慌得下马之后,这才询问道:“悟空呵,可不要唬为师,为师怎不曾得见那灵山所在?”

  悟空闻言,解释道:“灵山乃圣地也,怎在凡间可见?”

  “师傅可看见那道观否?那便是玉真观,乃灵山脚下的圣地。”

  “想要入得灵山,就须得从玉真观穿行而过,如此方能得见。”

  “在那玉真观中,有一位金顶大仙也。”

  “我等想要上灵山,须得拜会这位大仙。”

  听闻悟空所说,那唐僧便连忙双手合十:“如此,我等这就前往拜会。”

  只说取经等众靠近那道观,只见一道童从观中走出,向着唐僧等人施礼拜见。

  “敢问长老,可是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灵山圣地拜佛的取经人吗?”

  那道童声音稚嫩的高喊。

  唐僧闻言:“正是小僧,正是小僧。”

  正在唐僧说话间,倏然见一大仙,手摇拂尘,自那观中走出。

  “圣僧,久候多时矣。”那大仙起手一礼笑道。

  唐僧旁边,悟空介绍道:“师傅,这便是金顶大仙。”

  闻言,唐僧连忙还礼。

  那金顶大仙连忙道:“圣僧无需多礼,早在十余年前,那海上菩萨曾让我候取经人,只说二三年将至,不曾想竟走了这么长时间,还请圣僧随我速速入观。”

  “只说沐浴斋戒之后,再登山拜佛。”

  那唐僧闻言,更是连连拜谢,合掌道:“有劳大仙盛意,弟子感激不尽!”

  旋即,取经四众牵马挑担,遂大仙入的观里。

  大仙则是命关内众等人,俱是一一出来拜见唐僧等人,旋即让小童看茶摆斋。

  只说吃饱喝足之后,便是沐浴一番,诸般礼节准备齐备,明日好登灵山。

  ……

  翌日清晨,取经众等收拾齐备,而后在玉真观大堂再见金顶大仙,众等再次行礼感谢。

  那大小随笑道:“圣僧不必如此,此番得见圣僧,亦是大幸。”

  唐僧此时则开口辞别道:“有劳大仙款待,灵山便在眼前,弟子却不敢耽搁,只求连忙登山,入得圣地。”

  那金顶大仙闻言,遂起身道:“如此,我送圣僧、大圣等,入灵山拜佛。”

  行者闻言,笑着道:“不劳真人,我自是识得路。”

  大仙摇了摇头,笑着道:“大圣云里来雾里去,怎知这山路该如何走?无需多言,我且送便是。”

  见状,悟空也不再多说,旋即随着金顶大仙,自那玉真观后门而出,踏足圣地。

  只说那远远望去,有祥光五色,瑞霭千重,正是那灵山圣地,在外则是见不得哩。

  那圣地之中,有一高峰,放大光明相,正是那灵鹫高峰,佛祖之圣境。

  那金顶大仙指着那灵鹫峰,与唐僧介绍一番。

  唐僧闻言,隔着遥遥山,便开始行跪拜礼。

  那金顶大仙又指了指一条道路,言道:“沿着此路而去,一路不停,走到尽头,便是灵鹫高峰。”

  得知前路之后,唐僧再拜大仙。

  旋即众等这才踏上大道,一路而走。

  只说半晌之后,众等又停了下来。

  乃因前路被一道活水所拦。

  那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只有一条光溜溜的独木横亘在此,以做个桥梁。

  “这……这该如何得过?无有舟船,那独木光溜难立,怎个走过?”

  唐僧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是看向一旁的悟空。

  悟空指了指旁边那凌云渡的牌子,却道:“这独木可走,且从此过来,如此方能脱变,成就正果哩。”

首节 上一节 407/4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