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只是打眼一看,遂笑道:“祥和人气旺盛,乃是个好去处,此番可以歇歇脚了。”
八戒闻言甚喜,大笑道:“好好好,此番定要寻个奢遮的善信人家,教俺老猪饱餐一顿。”
这猪八戒也知道自己胃口大,故此要寻个奢遮的人家。
可此番西行,所见的奢遮人家并不算多。
唐僧也不曾骂八戒,只笑道:“如此,我等快些走,今日便入城,倒换了关文。”
半晌之后,取经众等入城,且寻来善信打听此乃何方地界。
一善信老者见是众等僧人,遂施礼言明。
“好教诸位长老知晓,此地乃天竺国下郡,地名玉华县,皇室曾分封一贤明诸侯王在此,故此又名玉华国。”
只说那唐僧听闻此地乃是天竺,顿时喜极而泣:“此番行路至今十载有余,终至天竺,灵山在望哩。”
“师傅,行百里者半九十,今日吾等将至灵山,万不可大意!”
听闻悟空告诫,唐僧收敛情绪,却道:“贤徒言之有理,多多有劳贤徒,若有妖邪,一并剪除,只愿个百姓康泰,国安民富。”
“师傅修行有成,当称大法师矣!”
见唐僧心性愈发圆满,悟空遂贺喜。
只说唐僧连连摆手:“不敢不敢。”
旋即,众等师徒寻得城中官员,讲明身份来历。
那官员登时大惊,连连施礼,更是引其拜见玉华国王太子。
那王太子得知东土善地,竟有高人不远十万里而来,只为去得灵山拜佛求经,惊讶之余,更是敬重非凡,命人开宴,款待取经众等。
宴席上,那王太子对唐僧道:“圣僧不愧来自天朝上国,能有圣僧这般人,果是善地、福地。”
“圣僧此番西行十万里,途中应当有不少波折吧?”那王太子好奇,如此询问。
唐僧闻言:“千岁明鉴,此番西行多有妖魔,若非三弟子神通广大,护持贫僧,绝难行到此地。”
“哦,如此三位长老,亦有大神通?”
唐僧闻言,遂称是。
那王太子未有丝毫怀疑,必是有本事的,否则绝不可能走到此地。
只说那王太子道:“圣僧、三位长老,不瞒诸位,小王有子嗣三人,俱是喜好武艺神通,有心拜师学本领,但苦无有真高人,不知……”
“这……”唐僧犹豫,三位徒弟说是徒弟,实乃护法神也,各有各的师承,各有各的来历,绝非他能做主的。
八戒遂笑道:“造化造化,只说管俺老猪作师父,俺老猪便教。”
沙僧闻言,亦是笑道:“我自地上升天作天将,又从天上落人间,随师傅拜佛求经,只说过去不知多少年矣,从不收徒,今日因果际会,合该收授佳徒。”
只说悟空却笑道:“我不敢做主,只说上告祖师,旋即方能决定。”
悟空言罢,只说去了一碗,道:“祖师在上,弟子今日欲收徒,若能行,则此碗落地不碎。”
言罢,猴儿径直将那瓷碗抛上九天千百丈,待落在地上的时候,已经过了三刻钟。
“当啷!”
只听闻当啷一声,那瓷碗竟是弹飞不知道多少丈,而后复落于地,连连回弹数次,最终竟稳定的落在悟空桌前,碗口朝上,恍若不曾抛飞。
这般变化,已是看的那玉华国王太子目瞪口呆。
“哈哈哈,既是祖师同意,俺老孙今日也作个师父!”悟空喜不自胜,自己在祖师眼里,也是能作师父的人了。
那王太子大喜,旋即连忙命人唤来三个王孙。
片刻之后,便得见三个王孙入得殿内。
那为首的大王孙,手持齐眉棍一条。二王孙,拎着九齿耙一杆,三王孙则是使一根黑漆漆的棍杖。
正是个因果天成,刚好合了那三兄弟所持的兵器。
只见那大王孙,向着王太子行礼叩拜,道:“今闻父王,为孩儿寻得良师,不知乃是哪位?孩儿却要试一试,他们有误本事,若是无有本事,断断不能拜师。”
王太子哈哈一笑,指了指那行者三人:“这边是为父给汝等寻来的良师,有莫大本事。”
旋即,便见三个王孙狐疑的打量一番,道:“如此,教这三人与我等打斗一番,且看看他们有无本事。”
王太子闻言,脸色微变,刚要训斥,便见那八戒腾的一下子站起来。
“汝等要和我打?”
八戒大笑,右手一伸,九齿钉耙浮现,只说那霞光万道生,瑞气千条坠。
“看好了。”
这老猪挥了挥钉耙,而后往地上一戳,顿时天摇地动,险些震倒了殿宇。
沙僧见八戒卖弄,只说将自家那宝杖施展出来,俱是神光灿灿,略略挥舞便是飓风呼啸。
如此动静,惊得那王太子和三个王孙面色骤变,连称神师。
悟空见此,觉得让自家徒儿知道自己的本事,也不算故意显摆,从耳中掣出金针,化作金箍棒。
只说那金箍棒口出人言:“大圣,无有个妖魔神魔,拿俺作甚?”
第354章 帝王自古无情家,神兵被盗有妖邪
“哈哈哈,无事无事,且说是让你显摆显摆。”悟空笑着回答。
见悟空如此说,那金箍棒顿时来劲了,道:“哈哈,大圣且看俺神通!”
金箍棒唰一下化作万千霞光,于天穹之上闪烁,诸般神辉堂堂,万般瑞气氤氤。
“好了好了,莫再卖弄,回来吧。”
悟空看火候差不多了,便唤回来了那金箍棒。
只说此时,那王太子连带着三个王孙已经不敢坐下,连忙向着唐僧以及悟空等众行礼。
“千岁万万不可如此。”
那唐僧慌得连忙搀扶,那般姿态,只看得那悟空连连皱眉,但也不曾说什么。
“圣僧,三位长老……此前小王肉眼凡胎,不识得仙佛真面,勿怪勿怪。”
那王太子合掌告罪,至于三个王孙,更是跪在地上,口称师父。
告罪之后,那王太子看向悟空等众,言说:“小王三子,俱好弄武艺,今发菩提心,欲拜入门下,学些门道儿。万望孙师、猪师、沙师立天地之心,传圣人绝学,教诲小儿,小王必以倾城之资聊作奉养。”
见还有钱拿,那八戒双眼一亮,刚说要答应,就看到行者开口了。
“你这殿下,好不懂事,令郎既有从善之心,切不可说起分毫之利,但只以情相处,足为爱也,否则难传正法。”
那王太子闻言,再三告罪,道:“孙师教诲的是,乃小王无知矣,还望孙师勿怪。”
言罢,那王太子再次看向自己的三个儿子,叱咄道:“汝这三个没眼的孽障,还不速速奉上茶水,行三跪九叩之礼?”
三王孙闻言,连忙跪地奉上茶水。
悟空三人见状,自是欢天喜地饮下茶水,旋即便见三王孙行拜师大礼。
悟空等则连连唤吾徒请起,至此算是收为了门人。
“哈哈哈,好好好,如此传本王旨意,本王要举办谢师宴,大大款待圣僧以及三师。”
只说那王太子一声令下,般般品品皆齐备,色色行行尽出奇,一番酣宴且不谈。
……
如此这般,三王孙便拜了师父,日日操演武艺。
且说八戒、沙僧,俱是个旁门正果,好修行的很。
八戒乃是个房中鏖战之法,动字门中术,只学得那二王孙夜夜笙歌,日日鏖战,且做个乐不思王位,只觉修行妙。
沙僧乃是个血食补益之法,杂字门中秘,须得吃食诸般生血气。所谓生血气,便是活物,食用死物无用,故此这三王孙且修了一个煞气攒身将军相,威武狰狞恶人王。
这两法,虽是个旁门,但若是正修,也能修成旁门正果,上天升仙。
若是堕落了,那便如同当初贬下凡的八戒、沙僧一般,做个色魔、杀人魔。
只说悟空,学得乃是金丹正法,性命双修,最是不凡,也最是难修,要受诸般苦难。
也因此,那大王孙得见二弟、三弟俱是这般潇洒,日日道行精进不凡,心中难免有嫉妒心,只不过隐藏的很好。
这一日,悟空教徒,且看那大王孙演练武艺千百般。
“徒儿,可是心有烦闷?”
悟空忽然出声,只惊得那大王孙一愣,而后低头不言。
“好徒儿,你且不知,当年为师求仙问道之时,乃作竹筏行了……”
悟空将自己当年那求道之艰,一一说给那大王孙。
从远走故土,到拜入山门,历经数十载。
又在山门中待了数年做杂活,方才得传金丹正法。
如今你大王孙,你是待在家中,便有这般缘分,有什么不满的?
“师父,弟子自知师父神通广大,可……得见二弟三弟日日力气见涨,神通有成,故此心中失衡。”
这两人学得门道,最苦的无非是三王孙要吃食个生肉。
二王孙更不似个受苦,日日美姬送入房中,只做个颠鸾倒凤不知天地为何物,就能涨神通。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便是这个道理。
“罢了罢了,如此为师给你求一仙果儿,教你先得了神通法力,长生不死,再说修心,如何?”悟空遂笑道。
大王孙一听长生不死,当即一愣,旋即连连叩首:“多谢师父,多谢师父。”
只说悟空一步走出,便去往了那万寿山五庄观,想要从镇元子那里求一枚人参果。
只说到了那五庄观之后,众等小仙得见悟空真容,连连跪地曰师叔。
不多时,便见镇元大仙哈哈大笑走来:“贤弟来此做客,有失远迎。”
悟空、大仙入得关内,只说茶水侍奉一番,悟空便开始说正事了。
“且不瞒义兄,弟保那唐僧西方取经,过那天竺玉华国时,那国中有王孙欲拜弟为师。”
“弟且上告太易吾师,得了许可,遂传下了金丹正法。可那正法难修,若无几十载人间浮沉炼心,怕是难以入门,我那弟子不过凡俗中人,且过几十载岁月,怕是……”
悟空还没有说完,大仙便已经知之。
“我道哪般,原是大师侄修行有所求,既如此,清风明月,且去金击子,为你们那师弟打上一枚人参果。”
大仙对于悟空找自己开口求药,乃是个欢喜之至。
且说这太易天门下弟子众多,可那大德初始膝下且只有弟子二人。
故此这猴儿的大弟子,便是大德初始如今正经的唯一徒孙。
这般跟脚,未来定是不凡,如今刚好助其一功,结一个善因。
那大圣闻言,连连起身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