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诸天,躺赢证道 第383节

  那刘秀神色肃然起来,端正的向着周承施礼,旋即带着一行人入那茶棚中。

  茶棚不过三套桌椅,一行人四四成群,倒是刚好坐下。

  那刘秀入席,向着周承拱手:“不知贤者贵姓,又是哪方人士?”

  周承笑道:“免贵姓周,名承,字初始,至于籍贯,算是常山真定人。”

  刘秀颔首,旋即寒暄一二,最后才问道:“不知贤者唤我等有何要事?我等还肩负联络援军之重任,属实不能耽误时间。”

  “哈哈哈,哪有什么要事,不过看到一二缘分矣。”

  周承言罢,拔下头上作簪的树枝,放在那刘秀身前,道:“汝天命在身,待汝天命归正之后,我特来渡你。”

  “这有一斗,内有粟米万万石,算是我送给诸位的礼物,望诸位少生兵祸,恩泽黎庶。”

  周承话音落下,起身向外走去:“牛儿,走了。”

  “哞……”

  老牛吐出嘴里的草,摇晃着尾巴慢悠悠的跟在周承的身侧,走到了那远山的山坳中消失不见。

  整个过程,看似慢悠悠的,可直到那一人一牛消失,刘秀都来不及说话,仿佛一切都在电光火石间。

  这诡异的一幕,仿佛那一人一牛所处的时间流逝和他们不一样,令人瞠目结舌。

  “大,大哥,那位……莫非是真仙人?”

  “刚刚那牛妖说,他家老爷是那钧天陛下,怕不是真的?”

  刘秀看向刚刚周承所指的斗:“刚刚那高人说,这斗中有粮万万石?”

  若真有万万石粮食,有些东西就不再是奢望了。

  “这不过一斗,如何能容纳万石粮?”

  “不好说,不好说,我听说西方化外有金仙教,那金仙教里都是大觉金仙,自称一个佛,会一种芥子须弥的能耐,能将天地都拿在手心里。”

  众等七嘴八舌的议论,而刘秀则是捏着茶碗,冲着满斗的粮食舀了一碗。

  而后就看到缺了一块的粟米堆上,倏然生长出来,又变满了。

  “二三子,随我连忙叩拜仙人,切记,此斗中万万石粮之事,不可外传。”

  刘秀放下满碗粟米,看向众等。

  这些人都是他挑选出来的心腹,都是他的兄长刘縯一手提拔出来的,在这个二元君主制的时代,刘秀一家就是他们的主公。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周承这边,正骑着牛儿,慢悠悠的往西方而去。

  “老爷,那刘秀不过一介凡人,所谓六境,在凡人中算是不错,可也不值得老爷这般对待吧?”

  牛儿很是不解,却看到周承笑着道:“我本就是汉人,既是能见到这位中兴炎汉的人王,自是打算照顾一二。”

  “啊?”

  牛儿傻眼,汉朝这才多长时间,老爷早在当年随着老君西出函谷的时候,就已经名震三界了。

  就算说是周人,牛儿也能理解。

  但汉人……这怕是在开玩笑?

  见老牛不懂,周承也懒得说什么,道:“随你心意,且四处游走一番吧。”

  “谨遵老爷法旨。”

  老牛负周承,在这片大地上慢悠悠荡漾起来。

  ……

  这世间一晃,便是数十年岁月。

  后汉王朝再次建立,那位中兴炎汉的光武大帝,也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

  这一日,周承骑在老牛背上,慢悠悠入了那长安皇城。

  “皇城之内,果是不同,酒肆多了不少。”

  牛儿化作魁梧汉子,随侍护法周承。

  周承笑着道:“有故人,且去那酒肆坐上一坐。”

  只见那酒肆中,有一白袍僧人。

  这时候的中原大地上,还不曾有佛教开花,故此旁人见这僧人无发,一个个都面露鄙夷之色,只说是域外的蛮夷。

  “我说你个笑和尚,怎的入酒肆,该罚该罚!”

  周承和老牛走进酒肆,便直接坐在了那僧人的身侧。

  僧人顿时笑道:“没办法啊,寻不到尊者的踪迹。却是听闻尊者和那人间大帝有约,故此这几十年来,只好待在人间京城。”

  周承笑着道:“和尚觉得南赡部洲如何?”

  僧人笑道:“天朝上国,百废俱兴,人道乐土。”

  “你倒是比你们的世尊诚实,在佛老嘴里,这可是是非恶海,口舌凶场。”

  “咳咳,尊者……”

  笑和尚请咳两声,掩饰尴尬。

  这话他实在是没法接。

  “盂兰盆会还有一些时日,不若这些天上随我待在这人间京城,见一见那光武大帝?”

  见周承邀请,笑和尚双手合十:“尊者相邀,不敢拂意。”

第337章 佛陀撑船,世尊迎讶

  【本篇均为西游记二创,诸方仙佛为文学形象,非宗教正统,两者没有丝毫关系,望周知。】

  这人间京城说实话,并不是太繁华。

  只不过相对于这片刚刚从战乱中开始恢复的大地上的其他地方而言,京城已经是一顶一的繁华。

  游走在京城中,周承和那笑和尚倒也悠闲。

  “我说,尊者……就这么漫无目的的游走吗?”

  和尚看向周承,忍不住道。

  周承轻笑道:“也差不多了,那便去看一看。”

  ……

  皇宫大内,和周承前世所见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沉闷,压抑。

  此时,皇帝的寝宫内,光武帝的病榻前。

  刚刚服药休养的光武帝似乎略有所感,一双有些浑浊的双目睁开。

  虽是苍老,威严犹在,环伺周围,恍若虎踞床榻。

  “可有人在此?”

  光武帝隐隐有所察觉,有些沙哑的声音响起,但却明显有些中气不足。

  边上原本弯腰躬身侍立的一名老宦官连忙凑了上来:“国家,奴婢在。”

  “滚,不是问你。”

  光武帝横眉,开国皇帝就是老了,也是开国皇帝,怒目之下杀气腾腾,骇得那老宦官连忙跪在地上道罪。

  此时,在凡人看不到的视野中,这寝殿内已经是人满为患。

  除了周承和和尚之外,还有一队队勾死人列在两旁,为首的乃是十位阴天子中的一位。

  “这天子似也不凡,竟是能隐隐察觉到有勾死人在这里。”

  和尚笑着看向一旁的周承。

  无论是和尚还是周承,只要不想被人看到,别说凡人皇帝,便是那九天上的诸仙,亦是无缘得见。

  “毕竟是开国皇帝,紫微星照,大势在身,自是不凡。”

  周承笑着说了一句,而后看向那光武帝。

  “天子,可还认得我否?”

  周承话音落下,那光武帝骤然看见了一袭麻衣的周承,头上插着树枝作簪,和当年一般无二。

  当然,除了周承之外,光武帝自然也看到了一旁那笑弥勒以及列满殿内的阴兵使者。

  “当然认得,贤人还是和此前一般无二。”

  老皇帝这辈子都忘不了周承当年的身影,更何况如今的周承和当年一模一样。

  “敢问贤人,这些是……”

  老皇帝指了指旁边的笑和尚、阴天子以及诸多勾死人。

  那笑和尚哈哈大笑,道:“陛下,小僧西牛贺洲修行人,有礼了。”

  阴天子更是不敢让两位大佬介绍他,连忙道:“小王阴司转轮王,见过人间天子。”

  “阴司啊,看来吾是大限将至了。”

  光武帝有些感慨,并没有说出什么祈求延寿的话。

  当年,先祖刘邦看淡生死,他自然也能做到。

  此时,侍立在一旁的老宦官已经彻底慌了。

  “国家,国家……您在和谁说话,奴婢在这。”

  那老宦官跪在地上,爬着向前,靠近光武帝。

  这般动静,自然也惊动了外殿的侍女、小黄门,一瞬间涌了进来。

  “国家有何吩咐?”小黄门跪着凑到那老宦官身后。

  光武帝俯瞰一眼那一群宦官、侍女:“都出去,然后诏诸皇子、诸公,殿外听宣。”

  这位老皇帝清楚自己已经大限将至,故此趁着最后的时间,完成最后的皇权更迭。

  “遵旨!”

  一群宦官如蒙大赦,连忙叩首,而后弓着腰出殿。

  至此,老皇帝这才看向周承,拱了拱手道:“当年,多谢贤人所赠粟米。”

  周承笑着道:“不过锦上添花尔,算不得什么。当年我曾说过汝天命在身,待天命尽毕则前来渡你,你可愿随我修行?”

  “求之不得,只是还有一问,请贤人解惑。”

  老皇帝拱了拱手,双眼中浮现出忧虑之色。

  “但讲无妨。”

首节 上一节 383/4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