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448节

  这也是为何之前杨正山没有让梁修来重山关做事的原因。

  “这可以吗?”梁修又惊又喜。

  “有何不可?”杨正山说道:“你现在明浩身边做两年文书,等他开府建牙之后,让他给你安排个官身还是很容易的。”

  开府建牙,也就是参将幕府,等杨明浩升任参将,执掌参将幕府,给梁修安排一个官身,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梁修是明浩的小舅子,他照顾一下他也是应该的。

  “侄儿明白了!”梁修露出傻笑。

  他自己也不喜欢做生意,这一次他请求杨正山其实是他母亲的意思。

  梁林氏本就精明,想做玻璃生意也属正常,不过她毕竟只是一个妇道人家,有些事想不透彻也是正常情况。

  比起做生意来,梁修还是愿意入仕,说起来梁修也算是饱读诗书,做个文书还是很轻松的。

  “好了,等下你就去跟明浩说说,就说这事我的建议!”杨正山道。

  一点小事而已,用不着杨正山亲自开口,杨明浩自己就能安排。

  “侄儿谢过世伯!”梁修傻笑道。

  随后几天,前来杨家送节礼的人不少,有杨家的姻亲,有杨正山以前的同僚,比如王彬、林守德、许进等,不过他们现在在哪里,逢年过节都会派人送来一份节礼。

  不过杨家不同以往,不可能一一安排人过去送节礼,所以就让前来送节礼的人将杨家的节礼带回去。

  京都那边有陆寿,他会将杨家的节礼送出去。

  杨明诚依然会回杨家村,不过今年回杨家村的还有杨承业。

  长子长孙,足以代表杨家。

  临近年节,杨正山一边忙着总兵府的公务,一边忙着接待前来拜访的客人。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大年三十。

  除夕夜,热闹的家宴结束后,杨正山愣愣的站在院子里看着昏暗的夜空。

  他的脸色有些难看,从未有过的难看。

  “你在看什么?”郁青衣不明所以,从屋中走出来问道。

  “没什么!”杨正山微微摇头,但并没有回屋,而是脸色沉凝的看向南方的夜空。

  他自然不是在发呆,他实在感应未来一年的气象变化。

  随着他的修为突破至先天之境,他对天气和气象的变化感应更加精准,且范围更大了。

  以前他差不多能感应百里内的天气变化,而现在他已经能感应到千里范围的气象变化。

  当然,距离越远,时间越远,他的感应也越发的模糊。

  郁青衣看了看,猜到他在想事情,也就没有多问。

  杨正山望着南方的夜空,重重的吐出一口气。

  新的一年将会有一场大旱袭击整个辽东。

  他的感应有些模糊,但是可以确定辽远和平远这两省之地将会是重灾区。

  时间从二月开始一直到十月份,辽远和平远两省几乎不见一个雨星,至于入冬之后的情况,距离太久,他感应不真切。但是他感觉这场大旱可能会持续很久。

  同时重山镇的情况也不是很好,虽然不是大旱的重灾区,但除了几场小雨外,也没有太多的雨水。

  这场大旱比杨正山初来这个世界时经历的那场大旱严重多了。

  那场大旱的主要受灾区是关外的北地,重山镇虽然也受旱,但并不是太严重。

  而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旱,重灾区却是辽远和平远两省,且旱情可能更为严重。

  大旱之下,将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沦为饥民,这无疑是一场恐怖的灾难。

  一瞬间杨正山就想了很多。

  这或许对重山镇来说是一个机会,可以让大量的百姓迁移到北地,开拓北地,但是杨正山不想要这样一个机会。

  不过就算是他不想要也不行,他只能预测气象变化,无法改变气象。

  所以接下来他唯一能做了是为即将到来的旱灾做好准备。

  “粮食!”

  杨正山轻声低喃了一声,尔后转身走回了卧房。

  他还有时间,最少还有大半年的时间。

  这大半年足够让他做很多准备了。

  ……

  这个年节是杨正山过得最难受的一个年节。

  大灾将至,他根本无心关注其他,连孩子们给他拜年,他都显得有些应付。

  杨家众人也看出了他的不对,但没有人敢多问。

  等热闹的拜年结束,郁青衣才忍不住问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杨正山微微摇头,说道:“没事。”

  感应气象变化这种事,他实在是无法解释的清。

  郁青衣握着他的手,“老爷若是有什么事尽管去做就好,家中一切有妾身!”

  她能感觉到杨正山有心事,杨正山不愿意说,她也不会强求。

  不管遇到什么事,她都会帮杨正山看好家,让杨正山没有后顾之忧。

  杨正山感受到她的关心和担忧,伸手将她揽入怀中,轻轻的抚摸着她的后背。

  “夫人放心,是大事,但与我杨家关系不大,我会处理好的!”

  “嗯,妾身相信老爷!”郁青衣轻声说道。

  杨正山看着怀中温柔的人儿,沉重的心情不由得缓解了不少,脸上的神色也不再那么严肃。

  他也想明白了,既然旱灾无法避免,那就积极应对,做好一切准备,尽力而为,只求一个问心无愧。

第436章 粮食 钱庄 作死

  正月初八,总兵府开衙。

  杨正山披着厚实的裘衣,大步流星的来到了大堂。

  “传令,命各路参将于正月十四来总兵府议事!”

  刚刚进入书房,杨正山就直接下令道。

  想要对抗天灾,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辽远和平远两省拥有超过千万人口,一场大旱或许不会让所有人沦为难民,但最少也会让数百万百姓沦为难民。

  而一旦发生旱灾,在缺粮缺水的情况下,百姓们想要活下去,就必须离开故土,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哪怕只有一部分难民来重山镇,那也是几十万,上百万难民。

  杨正山要做的就是为这些难民做好安置工作。

  “喏!”亲随应了一声,立即跑出书房,将杨正山的命令传达给亲卫营。

  杨正山坐在书桌上,想了想,尔后拿起纸笔书写起来。

  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其实大体计划他都想好了,剩下的就是把任务布置下去。

  救灾,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和水。

  水源的话,重山镇受灾不会太严重,还不至于让迎河河道断流,而北地几乎没有任何灾情,也无需考虑水的问题。

  因此,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

  以目前重山镇存储的粮食肯定无法养活上百万难民,所以这第一件事就是买粮,大量的,不计后果的买粮。

  “来人!”

  “侯爷!”门外有一名亲随走进了。

  “派人将这封信送去腾龙卫,给乌重辙乌大人!”杨正山吩咐道。

  “喏!”

  亲随应了一声,拿着信离开了书房。

  紧接着,杨正山又唤来一个亲卫,吩咐道:“去通知六大商户,就说本侯要在正月十六与他们议事,让他们的家主尽量赶过来,如果家主无法过来,那就派个能做主的人过来!”

  “喏!”

  一连几个亲随从杨正山的书房跑出,很快一队队亲卫营的将士纵马离开了重山关,分散朝着四面八方而去。

  杨正山的动作还没有结束,将事情安排下去之后,他立即来到钱粮科查看了总兵府的存银和存粮。

  “侯爷,这是去年总兵府入库的粮草!”

  “侯爷,这是去年总兵府入账的银钱!”

  钱粮科的文吏将两摞厚厚的账册放在杨正山面前。

  杨正山微微颔首,先打开粮草的账册看了起来。

  其实这些账册他年前都已经看过,不过他当时并没有太过重视,只记得一个大体的数目。

  去年一年,总兵府入库的粮草并不多,大体上就是都司衙门送来的那一批粮草,大概有三十万石左右。

  若是难民来到重山镇,那重山镇必须保证难民一年的口粮。

  从开垦农田,到播种,再到收获,难民想要自足,最少也要等到明年九月十月份才行。

  而这期间难民的粮食全部都需要总兵府来提供。

  一个成年人如果想要温饱,一天最少也许有两斤粮食。

  也就是说一年最少需要七百多斤粮食,也就是将近六石粮食。

  老弱妇孺的消耗要小一些,如果平均一下,一人一年最少也要一石粮食。

  而重山镇若是想要安置百万百姓,那最少也要三百万石粮食。

  这是杨正山估量的一个数字,肯定不准确,难民安置下来之后,肯定会自己找吃的,如挖野菜,抓野味等,也可以自己赚钱买粮食。

  但不管如何,杨正山已经打算照着这个数量准备粮食。

  也就是三百万石的粮食!

  这对重山镇来说绝对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

  辽东现在的粮价是二两一石,三百万石就是六百万两,不过如果重山镇大量收购粮食,粮食肯定会涨价。

  而且杨正山还打算从江南、李盛王朝、德盛王朝买粮,这个价格可能会更高一些。

  “八百万两!”

  杨正山双眸微眯,心绪有些沉重。

首节 上一节 448/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