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433节

  太子妃察觉郁青衣的目光,端起茶水轻抿一口,尔后笑道:“这是我娘家侄女子衿,子衿还不快给侯夫人行礼!”

  小姑娘似乎有些惊慌,得到太子妃的提醒,连忙放下茶壶,福身一礼,说道:“小女子见过靖安侯夫人!”

  “呵呵,姑娘无需多礼!”郁青衣温和的笑道。

  太子妃道:“子衿以前一直住在东平千户所,规矩学的差了些。”

  “娘娘说笑了,妾身出身江湖,要说这规矩,妾身可不足为道!”郁青衣道。

  太子妃闻言,不禁笑起,“早就听闻靖安侯夫人乃是女中豪杰,今日一见,果然所言不虚!”

  郁青衣自谦道:“妾身哪是女中豪杰,妾身只是个江湖女子,承蒙侯爷不弃,愿与妾身结为连理,这是妾身的福气!”

  听她这么说,太子妃的笑容越发的明媚。

  杨正山与郁青衣结为夫妇,在江湖中也算是一段佳话。

  特别是杨正山封侯之后,江湖中不少女子对郁青衣都是艳羡无比。

  倒是在官眷之中,有不少人看不上郁青衣,当然也有人看不上杨正山,看不上侯府。

  不过太子妃却觉得杨家很好,情投意合,举案齐眉的夫妻感情总是值得羡慕的,虽然太子与她的感情也很好,但太子可不止她一个女人。

  “本宫听说承业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太子妃话音一转,突然转到了杨承业的身上。

  郁青衣心思微动,神色却没有任何变化的说道:“是啊,侯爷特意让妾身进京,就是想给承业找个贤惠的姑娘!”

  “嗯,是该好好看看。”太子妃很随意的说了一句。

  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她的侄女就在这里,今日又特意请郁青衣过来,虽然没有明说,但这意思已经表明了。

  郁青衣低头喝了一口茶水,尔后便起身告退了。

  太子妃也不再多说,笑意盈盈的目送郁青衣离去。

第423章 与外戚结亲的利弊

  等走出楼阁,郁青衣轻轻的吐出一口气来。

  虽然刚才她表现的风平云淡,但实际是她心中始终绷着一根线。

  毕竟这是太子妃,是大荣未来的皇后。

  她不得不小心应对。

  至于太子妃那个侄女,郁青衣一边离开楼阁,一边若有所思的想着。

  那位子衿姑娘应该是为不错的姑娘!

  而太子妃的娘家,虽然现在还只是个千户,可等太子登基,那便是外戚。

  一般情况下,外戚都是生封侯伯,死授国公。

  太子妃已有两子两女,那俞家一个侯爵肯定是少不了了。

  外戚授封,都是世袭爵位,与杨正山的靖安侯一样。

  杨家与俞家也算是门当户对,那位子衿姑娘看起来也不错。

  郁青衣唯一顾虑的地方就是俞家是外戚。

  外戚跟勋贵不同,外戚与皇家牵扯太深,一旦皇家有什么变故,外戚根本逃不过干系。

  如之前太子被废,太子的母族几乎全部都赶出京去了。

  若是未来俞家也有这样的劫难,难免杨家不会受到牵连。

  而且外戚很容易牵扯到皇子之争中。

  现在俞氏的地位很稳固,可未来的事情谁说得准。

  承平帝当初的皇后也很稳固,可是皇后早在二十多年久已崩逝,虽然承平帝一直想着皇后,再也没有立后。

  可是皇后的娘家一直都不受重视,就连废太子也因为没有皇后的护持,任由承平帝揉捏。

  若是皇后现在还在,废太子还能被废掉吗?

  但话又说回来,一旦废太子登基,那母族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现在京都就有一个好的例子,寿国公府。

  寿国公就因为生了个好女儿,有一个皇帝的外孙,让王家富贵数十年。

  到如今,寿国公虽然年事已高,但寿国公府依然稳如泰山。

  如果俞家也有一个皇帝外孙,那结果又是不一样了。

  与外戚结亲有利有弊,这让郁青衣有些犹豫不决。

  从大乘寺回府之后,郁青衣想了想便安排武铮去查查那位子衿姑娘的情况,随后又给杨正山写了一封信,想问问杨正山的意见。

  ……

  当杨正山接到郁青衣信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底了。

  三月底的重山镇已经褪去了寒潮,正处于万物即将复苏的时节,紧接着春耕也将提上日程,因此这段时间正好是杨正山最忙碌的时候。

  镇标营已经招募数千将士,正在热火朝天的训练着。

  玻璃作坊也招募了五百工匠学徒,正在建造烧制玻璃的熔炉和传授玻璃烧制的工艺。

  工程科的文吏们带着将士们奔走在迎河河畔。

  总兵府各科衙门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和迎河疏通的任务忙碌着。

  而杨正山作为总兵,要总理全局,几乎一刻都不得闲。

  这不他刚从镇标营在城外的训练场回来,就被重山镇都指挥使宁清贺堵住了。

  “下官宁清贺拜见侯爷!”宁清贺抱拳一礼。

  杨正山一边脱下身上的大氅,一边笑道:“宁大人快请坐,哈哈,我这刚从镇标营回来,容我先洗把脸!”

  宁清贺皮肤黝黑,脸上布满了皱纹,虽然身材高大,但因为年纪大了,显得有些佝偻。

  而对于这位老大人,杨正山还是很尊敬的。

  宁清贺可是从北原镇走出了的老将,绝对是身经百战的宿将。

  虽然杨正山的官职在宁清贺之上,但宁清贺的资历可远比杨正山深多了。

  “侯爷请,老夫不着急!”宁清贺神色冷淡的说道。

  他向来都是如此,对谁都是一副十分高冷的样子。

  杨正山走到内室,洗了一把脸,换了一身宽松的衣衫,这才再次来到厅堂。

  “宁大人找我有事?”

  宁清贺说道:“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就是想请侯爷给都司衙门拨点银钱和铁矿石!”

  杨正山没有感到意外,都司衙门负责管理军户,而春耕秋收就是都司衙门最重要的任务。

  耕种离不开农具和牲畜,每年春耕时,都是都司衙门最穷的时候,需要准备各种农具,尽量多的购买耕牛。

  宁清贺会找上门来,杨正山也早有预料。

  “银钱好说,总兵府这边已经给都司衙门准备好了三十万两银子,宁大人随时可以让人来拉走!”

  杨正山坐下,端起茶水抿了一口,说道。

  春耕乃是重中之重,无论是修路还是建城,都不能影响到春耕。

  所以杨正山早就给都司衙门准备好银子了。

  宁清贺闻言,脸上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侯爷仁厚,此乃重山镇十万军户的福分!”

  杨正山摆摆手,笑道:“银钱好说,宁大人应该也知道之前总兵府向外发行了债票。”

  “不过这铁矿石,本侯却没有多余的。”

  “这!!”宁清贺皱起眉头。

  铁矿受朝廷管制,若是少量采购,倒是不难,各地官衙每年都会有一些配额,卖给铁匠,再由铁匠打造农具卖给农户。

  可重山镇需要的肯定不是少量。

  十五万的军户,哪怕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更换农具,那也不是一星半点就足够的。

  更何况,重山镇还要打造兵甲。

  杨正山不给都司衙门铁矿,就是因为现在重山镇到处都需要铁矿打造兵甲。

  “宁大人也不用急,铁矿石没有,但总兵府有不少废旧的兵器,之前庆王叛乱和兀良大军入境都给咱们留下了不少破损的兵甲。这些兵甲可以拨给都司衙门一部分。”杨正山笑道。

  “侯爷这是在戏弄老夫!”宁清贺有些不满的看着杨正山。

  破损的兵甲比铁矿石还要好,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锤炼就能打造成兵器和农具,而且质地都非常优秀。

  杨正山呵呵一笑,“怎么会?本侯也有一件事想要请宁大人帮忙!”

  宁清贺也不跟他计较,问道:“什么事?”

  “我想请宁大人为总兵府调集一批铁匠!宁大人应该也知道,目前总兵府正在大量锻造兵甲,可是总兵府的铁匠远远不够,急需一批铁匠。”

  总兵府有一些铁匠,镇标营大部分兵甲都是总兵府自己打造的,不过现在重山镇对兵甲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

  镇标营缺兵甲,各路援兵营也缺兵甲。

  只靠总兵府和各路参将幕府的铁匠,想要锻造这么多兵甲,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够完成。

  重山镇除了总兵府、各路参将幕府以及各城守备官厅拥有匠户外,各地的卫所也有很多匠户。

  铁匠、木匠、石匠,各地卫所都有一些。

  一个卫所拥有的匠师可能不多,但几十个卫所凑一凑的话,几百个铁匠还是能凑出来的。

  宁清贺有些迟疑。

  因为卫所也需要铁匠,锻造农具,修理兵甲,这些都离不开铁匠。

  杨正山看出他的迟疑,说道:“宁大人放心,总兵府只是借用而已,就春耕之后,秋收之前这段时间,而且总兵府还会给工匠们发月钱,一切吃穿用度皆由总兵府负责!”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宁清贺再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好,老夫会在春耕后将铁匠调来重山关!”

  “那就麻烦宁大人了!”

  杨正山笑呵呵的将宁清贺送出了总兵府。

  “侯爷,夫人来信了!”

  刚把宁清贺送走,他身边的亲随就将一封信递了过来。

  杨正山打开信件,扫了一眼,尔后皱起了眉头。

首节 上一节 433/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