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424节

  “那你去宝库取一枚三黄李赏给靖安侯吧!”

  三黄李,又名凝元果,因形似李子,且叶、花、果皆为黄色,因此得名三黄李。

  而三黄李这个名字就是大荣的太祖皇帝给起。

  当年太祖皇帝就是遇到了三黄李树,才在武道上拥有威震天下的根基,若是没有三黄李,太祖皇帝也不过是一个寻常武者,修炼一辈子可能都只能达到后天七八层的地步,根本不可能问鼎天下。

  争霸天下跟治理天下不同,在这个武道盛行的世界,想要争霸天下,自身的实力必须过硬才行,否则无法令一众豪杰心悦诚服。

  建朝之后,治理天下就不再需要帝皇拥有强大的武力了,天下太平,民心已定,文治武功并驾齐驱,方为治国之道。

  三黄李树一直被皇族视为最珍贵的宝物,除了皇族外,外界都不知道三黄李树长在何处。

  不过皇帝偶尔也会赏赐给臣子三黄李,只是能得到这份赏赐的都是后天巅峰或半步先天的武者。

  所以世人只知皇族手中有一棵灵果树,但具体什么灵果,知之者甚少。

  今日承平帝能赏赐给杨正山一枚三黄李,可见他对杨正山的满意程度。

  陈公公从寝殿中走出了,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来,不过神色却变得凝重了不少。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承平帝的身体情况,他知道承平帝已经时日无多,不过今日承平帝的精神气色都好了不少,还是让他感觉好受了不少。

  想到杨正山,想到蜂王蜜,陈公公立即唤来一个属下,吩咐道:“你立即带人去一趟重山镇,请靖安侯将所有的蜂王蜜都献上来!”

  “快去快回!”

  蜂王蜜虽然无法改变承平帝的身体状况,但只要能让承平帝舒服一点点,就值得陈公公安排人跑一趟。

  “喏!”

  那属下应了一声,转身欲走。

  “等等!”

  陈公公拦住了他,“你还是先随咱家去取三黄李吧,顺便将三黄李送过去,免得靖安侯以为咱家要强抢他的蜂王蜜!”

  刚才一着急,差点把承平帝赏给杨正山的三黄李给忘记了。

  就在陈公公去宝库取三黄李的时候,太极殿御书房中,太子正听着一个中年太监的汇报。

  御书房乃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太子如今虽然监国,但并无资格在这里处理朝政,可是承平帝却颁旨让太子在御书房处理朝政,由此可见太子承袭皇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此时太子眼前的中年太监名为南盛,乃是太子的伴当太监,从小就服侍在太子左右。

  南盛与陈公公很相似,陈公公当初也是承平帝的伴当太监,而未来南盛也可能会跟陈公公一样,执掌司礼监,成为皇城内官第一人。

  “父皇怎么样?”太子询问道。

  “陛下一切安好,刚才陛下还喝了一碗蜂蜜水,就是靖安侯送来的蜂王蜜。”南盛轻声说道。

  “哦!父皇喝了?”

  “是的,喝了一碗,喝过之后,气色看起来好了不少!”

  “那还等什么,立即派人去重山镇,让靖安侯多弄些蜂王蜜送过来!”太子有些急切的说道。

  天家无父子。

  要问父子感情,说实话,如今的太子与承平帝并无太多。

  可是如今承平帝已经属意让他承袭皇位,那他自然要做到父慈子孝。

  要说装样子,那倒没有,毕竟在这里,他也不需要装给别人看,只是目前来说,他还需要父皇的扶持,需要父皇帮他顺利的安稳的登基,继承皇位。

  于公于私,他都不希望承平帝死的太早。

  “殿下,陈公公已经安排人去重山镇了,陛下还赏给靖安侯一枚三黄李!”南盛轻声说道。

  虽然现在承平帝还没有将皇城完全交给太子,但太子已经能插手皇城内的事情了,如寝殿发生的事情,都瞒不过太子的耳目。

  所有人都明白太子就是未来的新皇,皇城内的太监宫娥也都很清楚,所以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巴结南盛,为南盛提供消息。

  太子神色收敛,微微颔首。

  他对承平帝赏赐给杨正山一枚三黄李并无什么意见,三黄李对武者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但对他来说其实不过是一众赏赐给臣子或族人的物件而已,与金银珠宝无二。

  “靖安侯的奏折呢?”

  南盛连忙将杨正山送来的奏折找出了,这份奏折之前太子已经看过了,不过只是简单的看了一遍,然后将千里镜与蜂王蜜送到了司礼监去。

  主要是这段时间为承平帝献宝的臣子不少,各种稀奇古怪的宝物数不胜数。

  臣子想要表忠心,太子也不能拦着,所以像这样献宝的奏折,他都只会随便看一眼,就送去了司礼监。

  只是献宝,不涉及朝政,他自然不会特别的关注。

  如今见杨正山送来的蜂王蜜有效果,他才会想仔细看看这份奏折。

  其实杨正山的奏折写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关于千里镜和蜂王蜜的描述。

  蜂王蜜的描述无需多说,都是杨正山编的瞎话,只说是在千重山中无意中得到的,并没有太多的解释。

  倒是这千里镜,杨正山详细的讲述了千里镜的用处。

  等太子再次看完这份奏折之后,顿时对千里镜来了兴趣。

  “那千里镜呢?”

  “靖安侯送来了十个,陈公公取走了一个,剩余的九个都送去内仓了!”南盛说道。

  内仓也就是皇城内的仓库,分为瓷器库、缎库、灯笼库、米粮库、蜡库等等,其实就是皇城内的物资仓库。

  内仓不是皇帝的私库,皇帝的私库存放的都是一些值钱的,有用的好东西,最起码也是金银。

  一些乱七八糟的物件是不会进皇帝私库的,而是会交给内仓处理。

  显然,无论是南盛还是其他人,都没有重视千里镜。

  “取一个过来孤看看!”太子吩咐道。

  片刻之后,南盛就将一个千里镜呈在太子面前。

  太子拿着千里镜摆弄了许久,东瞧瞧细看看,时不时还露出惊讶的神色,而且他还拿着杨正山的奏折看了数次。

  大概过去半个时辰,他才一脸惊奇的说道:“此物于战事有大用!”

  杨正山在奏折中就有详细说过千里镜的用处,不过只看奏折太子并无准确的概念,唯有拿到实物,亲自使用过,太子才明白杨正山所说的那些用处是什么。

  要说千里镜有什么用处,最直接的就是观察敌情,两军对垒,使用千里镜可以让斥候更仔细的观察敌军的情况,比如敌军的数量,布置等等。

  同时也能让主将更清楚的观察敌军的行动,在野战时可以做到先敌一步。

  可以说千里镜是一种很实用的战争辅助器材。

  虽然不能直接提升军队的实力,但有利于战场上对敌情敌况的掌握和监控。

  “把剩余的千里镜送去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让诸位大人研究研究!”

  太子没有上过战场,可不代表他没有军事能力。

  恰恰相反,作为皇子,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儒释道、兵家、法家等诸多经典,他都有涉猎,只是不专精而已。

  千里镜的用处,太子还是能看出一二的,因此他对千里镜也就重视了几分,再加上杨正山这个战场名将的推荐,他便将其推荐给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第415章 罗家的福分

  远在重山镇的杨正山不知道这些,当然他也不在意这些。

  千里镜只是投石问路而已,能不能得到朝堂的重视其实并不重要。

  千里镜虽好,但其实市场不大,主要还是用于战场和航海,在其他方面远不如玻璃茶具、酒具、餐具等各类器皿。

  他将千里镜送到京都,一是为投石问路,二是为了提前背书。

  在送走郁青衣的第二天,杨正山就将罗裳招到了侯府内。

  自杨正山入住总兵府后,罗裳就一直留在重山镇重整罗家的产业。

  几个月过去,罗家因计非语叛乱造成的损失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

  到如今,罗家的产业已经遍及重山镇、辽东、江南等地,甚至在李盛王朝和德盛王朝都设立了据点。

  产业包含布匹、盐业、粮食、药材、金银矿石、毛皮等各行各业。

  现在罗家在大荣东北地区已经算是数一数二的富商,整个东北地区,大概也就辽安张家的财富能在罗家之上。

  侯府后厅茶室中,杨正山同罗裳相对而坐,煮茶闲谈。

  罗裳的双鬓已经染上了寒霜,脸上的皱纹也变多了不少。

  算算年纪,罗裳如今也快五十岁了。

  “你看起来苍老了不少!”杨正山一边品着茶水,一边打量着罗裳,说道。

  罗裳轻叹一声,“哎,年纪大了,远不如从前。”

  “与侯爷相比,在下确实要苍老很多。”

  他有些羡慕的看着杨正山。

  杨正山如今已有五十二岁,但面容红润,不见一丝褶皱,须发乌黑,没有一根白发。

  只看面貌,说他三十多岁也有人相信。

  现在他与郁青衣站在一起,绝对没有人会说他老牛吃嫩草。

  罗裳之所以显得如此苍老,其实也跟计非语叛乱有关,那时他正好在江南,骤然听说计非语叛乱,重山关被计非语封城,一家老小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心神震荡,差点没有昏死过去。

  后来他急匆匆的从江南赶回腾龙卫,几经波折之后,可谓是身心俱疲,再加上担忧和恐惧,一连数月都没有睡个安稳觉。

  直到杨正山攻下重山关,将罗家众人从牢狱中放出了,他见到了家人之后,这才安心下来。

  但他也因此大病了一场,自那之后,这身体就大不如前了。

  “也罢,过犹而不及,如今罗家已经够富了,若是再扩张下去,可能会成为祸端!”杨正山端着茶水,轻抿一口,笑道。

  富商也不是那么好做的,特别是巨富。

  辽安张家虽然传承日久,但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生死危机。

  如今的罗家已经够富了,若是再扩张下去,必然会成为大荣东北的首富,只是这样一来,太过扎眼了。

  哪怕有杨家护着,罗家也很难守住这么多的财富。

  所以罗家也到了守成的时候了。

  “侯爷的意思是?”罗裳小心的问道。

  杨正山笑道:“我准备扶持靖安府的尚、王、林、张四家,让他进入重山镇,与你们罗家竞争!”

  罗裳想了想,说道:“王家和林家可以,张家不行!”

  他并没有因为杨正山要扶持别人感到不安。

  他与杨正山相识十余年,这十余年来,杨正山的脾性他早就摸到一清二楚。

  杨正山是一个念旧的人,因此罗裳明白,只要罗家紧随杨正山的脚步,杨正山就不会抛弃罗家。

  所以他并不担心有人在杨正山这里取代了罗家。

首节 上一节 424/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