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417节

  这是潜移默化的事情,杨正山的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变。

  “去京都!”杨正山想了想,说道:“你们去一趟也好!”

  女眷交际跟男人之间打交道不同,男人之间说的话题大多都是国事公务,而女眷之间的话题就是儿女亲事。

  在京都,经常会有人举办赏花宴、品茶宴之类的后院聚会,目的就是让各家相看适龄晚辈,讨论婚姻之事。

  简单来说,那就是一场场相亲大会。

  杨家是新贵,但一直偏居辽东和重山镇,参加的后院宴会比较少,但以后杨家要在京都的圈子里混,肯定少不了参加这样的宴会。

  杨正山觉得让郁青衣和王氏去京都看看也是好事。

  “合适吗?”郁青衣有些迟疑。

  “有什么不合适的,别忘了云雪还在京都,有她帮忙,你们应该很快就能熟悉京都的情况!”

  “这样吧,就定在明年年初吧,正好林展也要入京赶考,你们可以一起去!”

  杨正山说道。

  事情就这样暂时定下了,杨正山打定主意要让杨家打入京都的勋贵圈子和官宦圈子,自然要多前往京都才行。

  晚上,杨家的家宴办得很热闹。

  除了远在京都的杨云雪和去了复州城的杨明志外,杨家的所有人几乎都到齐了,就连王云巧和宋浩也来了。

  不过与杨家来说,更热闹的还在后面。

  随着杨正山归来,重山镇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跑来恭贺杨正山封侯。

  庞棠、牛庄、唐飞虎、谢渊、韩承等一个个都跑来了。

  杨正山正式从杨将军升级为侯爷。

  而杨家也成为了侯府,且是重山镇唯一的侯府。

  不过这份热闹很快就让杨正山给压下去了。

  都是熟人,杨正山也懒得跟这些人客气,举办了一场酒宴,招待了一下众人也就该结束了。

  之后,杨正山就把精力放在了公务上。

  朝堂对腾龙卫和重山镇将士们的封赏也逐步落实了下来。

  遵循杨正山的提议,腾龙卫拆分为腾龙四卫,设前后左右四个卫指挥使司。

  余通海任腾龙前卫指挥使,于之前的腾龙卫码头周围建设卫指挥使司衙门。

  乌重辙任腾龙后卫指挥使,原腾龙卫的卫城归属于腾龙后卫,盐场也归腾龙后卫所有。

  韩承任腾龙左卫指挥使,张元武任腾龙右卫指挥使,这两卫的卫城选一千户所新建。

  原归属于腾龙卫的商船,被杨正山分成了四支船队,每卫一支船队。

  虽然腾龙卫分为四卫,但四卫依然是一个整体,船队出海还需要水师护送,商货往来则需要其他三卫护持。

  海贸牢牢的将四卫绑在一起。

  而关于民间商船的抽税,杨正山交给了朝堂。

  朝堂会在辽安府增设辽东船舶司,以后从腾龙卫进出的商船都要向辽东船舶司交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随着腾龙卫海贸的发展壮大,已经影响到蓟州船舶司的收入了,而且朝堂也不会放任腾龙卫一直占着这么一块大肥肉,所以朝堂插手腾龙卫的海贸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杨正山也为腾龙卫争取到一点点利益,那就是辽东船舶司在腾龙卫海贸的抽税要降低五成,也就是其他船舶司抽税的一半。

  这是杨正山从承平帝那里争取来的,是留个腾龙卫海贸的一点优势。

  重山镇这边,原腾龙卫的兵丁全部返回腾龙卫,五军营会留在重山关作为镇标营的班底。

  牛庄以都指挥同知的职位充任中路建宁卫参将。

  唐飞虎同样以都指挥同知的职位充任中路金州卫参将。

  这两人只是在品级上提升了一级,从都指挥使佥事升到都指挥同知,实职并未升迁。

  张承志、秦鹤、谢渊、杨明志四人以都指挥佥事的官职分别充任东路松州卫参将,南路定辽卫参将,西路大宁卫参将和北路复州卫参将。

  另外宋大山、洛飞羽、杨明武、杨明镇、杨承泽分别担任镇标前后左右中五营游击将军。

  杨明浩、杨承旭、韩飞、杨承章、左万等充任镇标五营的坐营官。

  周仁入都司衙门,任正六品经历。

  陆文华留在总兵府,以正六品知事的官职充当杨正山的助手。

  杨正山又将陆文春从迎河堡调出,入都司衙门任正六品断事。

  这些年陆文春一直都在迎河堡担任镇抚,迎河堡防守官都换了三任了,可陆文春这个镇抚却一当就是十年,到如今陆文春已经接近四十岁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陆文春虽然是陆家的长孙,但是其资质并不出众,有些文不成武不就,再加上年纪偏大,杨正山想要提拔他,也没有合适的位置。

  不过好在其办事沉稳,杨正山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也就将他调到了都司衙门。

  至于杨正山为何在都司衙门安排周仁和陆文春两人,则是因为都司衙门执掌重山镇所有军户,杨正山不能任命都指挥使,那就先把都司衙门的经历司和断事司给占了。

  免得到时候朝堂安排个都指挥使过来不听话,影响他对重山镇的安排。

  相比之下,杨正山对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就没有太多的插手,那是庞棠的职权范围,杨正山如今虽是靖安侯,但也不能忽视庞棠的存在。

  如此安排之下,杨正山可以将镇标五营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并且对各路参将,都司衙门拥有很强的掌控力。

  虽然无法将重山镇彻彻底底的掌控在手中,但可以保证他的命令传到到重山镇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各路参将到位和镇标五营的框架搭建起来,重山镇的局势也平稳的下来。

第408章 各衙门官员到任

  临近年底,朝堂任命的各级官员纷纷到任。

  首先是重山镇前巡抚陆崇德调离重山镇,调任辽远布政使,这算是降级调用,重山镇巡抚和辽远布政使虽然都是从二品,但论权柄,重山镇巡抚无疑更上一重。

  陆崇德在重山镇做了十年巡抚,如果不是计非语叛乱,他估计很快就能入京升任六部尚书,未来甚至有入阁的可能。

  可惜,重山镇的叛乱对他的影响很大,让他几乎失去了入阁的机会。

  陆崇德前往辽东之后,庞棠这个重山镇巡抚也就坐稳了。

  紧接着重山镇新任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以及镇守太监先后到任。

  新任都指挥使宁清贺,原本是北原镇都指挥同知,曾任北原镇上北路石马卫参将。

  由参将调任都指挥使,其实是明升暗降。

  虽然都指挥使的品级高,但实际上都指挥使手中并无兵权,在边镇都司衙门更像是一个行政衙门,与布政使差不多。

  不过宁清贺并不是因为犯错才明升暗降的,而是因为他的年纪大了。

  宁清贺已经年过花甲,实力和精力的衰退都不允许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让他升任重山镇都指挥使,差不多就是退居二线的意思。

  这种情况在大荣边镇很常见,一些年老的宿将无法再上战场,就会退居二线,或升任都指挥使,或挂个闲职养老。

  新任布政使宋英,新任按察使张聪,这两位都是从辽远省升迁过来的,是庞棠推荐的人选。

  对此,杨正山并没有关注,庞棠既然来了重山镇,自然也要带几个顺手的属下,这是正常操作,跟杨正山没有多大的关系。

  真正对杨正山影响比较大的是新任镇守太监。

  吕华这位镇守太监在杨正山进京的时候就消失不见了,新任镇守太监张明忠。

  当杨正山得知新任镇守太监是张明忠的时候,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因为他认识这位张公公。

  张明忠,原本是皇城内都知监御前听事,正五品的内官,杨正山与其打过一次交道,当初杨正山升任腾龙卫指挥使,就是这位张公公去安源城传的旨。

  而这些年,杨正山也与这位张公公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的都会安排人送去一份节礼,节礼不多,也算是一份心意。

  腊月十八。

  张明忠来到重山镇,杨正山和庞棠亲自出城相迎。

  虽然镇守太监只是一个阉宦,但没办法,人家在这里代表的是皇帝。

  若是镇守太监在重山镇乱来,杨正山和庞棠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张明忠可不是陈祖昌,陈祖昌是废太子安排过来的,庞棠可以冒着得罪废太子的风险将陈祖昌赶走。

  而张明忠是皇帝老儿安排过来的,难道庞棠还能去得罪皇帝老儿不成?

  所以对待张明忠,杨正山和庞棠都显得格外的谨慎。

  长长的马队来到重山关城门前,张明忠裹着裘衣从马车上下来。

  “哎呀,让杨侯爷和庞大人出城相迎,可是折煞咱家了!”

  刚从马车上下来,张明忠就笑脸说道。

  杨正山闻言,也露出了亲近的笑容,“哈哈,张公公,老夫可是等待多时了,总兵府的酒水已经煮好,这天寒地冻的,张公公可要陪老夫多喝几杯才行!”

  “让侯爷费心了!”张明忠很上道,态度十分谦卑,没有半点倨傲之色。

  尔后,三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城,去了总兵府。

  杨正山没有说谎,他真的让人准备好了酒水,不只是酒水还有美味佳肴。

  三人坐一起推杯交盏,酒过三巡,杨正山也摸清楚张明忠的态度了。

  张明忠明显是承平帝特意安排过来的,或许是承平帝早有交代,也或许是其他人有过交代,反正张明忠对待杨正山和庞棠表现的非常谦卑。

  镇守太监的权力可大可小,小的话可以当个摆设,大的话那是可以插手镇标营,甚至统领镇标营。

  “侯爷放心,咱家既然来了重山镇,那必然会为重山镇的军务出一份力,以后侯爷若是有需要,咱家愿听从侯爷的调遣!”

  这话说的,杨正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过从这话中也能看出来,张明忠不是那种搞事情的主。

  想想重山镇的历任镇守太监,杨正山初来重山镇的时候,镇守太监是张玉德,那可是个贪得无厌的主,贪得无厌也就罢了,还把族中的一群晚辈弄来重山关,把重山关搞得乌烟瘴气的。

  张玉德倒台之后便是吕华,吕华就如同个摆设一般,根本不管重山镇的军政事务,心思全用在了秘武卫上。

  再之后就是陈祖昌,这家伙还没到重山镇,就开始伸手贪银子,若不是庞棠足够硬气,第一时间就把这家伙赶走了,还不知道他会搞出多少事来。

  而如今的张明忠看起来还不错,杨正山对他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别搞事情就行,如果只是贪点银子,杨正山不介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显然,杨正山的担忧是多余的。

  张明忠比他预料的还要尽职尽责,而且丝毫没有伸手要银子的意思。

  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张明忠不是一般的太监,他可是承平帝的御前太监,平日里就在承平帝近前伺候,自然不像其他的太监那样眼皮子浅。

  随后几天,张明忠经常往重山关的各大衙门跑,了解重山镇的军政事务,视察各方面的情况。

  虽然他这样做让各大衙门都感到有些压力,但他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甚至有人给他送银子他都严词厉色的给拒绝了。

  见张明忠似乎是真的有心做事,杨正山这才彻底安心下来。

首节 上一节 417/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