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415节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承平帝对于皇子之间的争斗并不忌讳,他不讨厌皇子为争夺皇位使用各种手段,但是他讨厌无能的人。

  太子是因为无能被贬,恭王则是因为太过莽撞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最后一道圣旨则是册封诚王为太子,没有任何遮掩,也没有任何避讳的意思,承平帝当朝直接册封诚王为太子。

  当第三道圣旨宣读完成后,诚王立即出列上前谢恩。

  看着神采奕奕,面容庄重的诚王,杨正山啧啧称奇。

  同样是对抗太子,恭王却落了个就藩的结果,而诚王却赢得太子之位,这其中必然有众人不知道的事情。

  不只是杨正山,满朝文武都感到惊奇。

  其实诚王获胜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自始至终承平帝就对太子不满,不然他也不会让太子监国的时候,又让恭王和诚王临朝观政。

  如果他真的满意太子,自然没有必要搞出这些事情来。

  承平帝这次装病修养,其实就是对太子的考验,可惜太子没有通过考验。

  监国初期,太子昏招频出,不顾国事,一心只想与恭王和诚王争取,这显然不是一个为君者该有的胸怀。

  而之后,太子又逼得恭王和诚王不得不棋出险招,冲击宫禁,太子没有稳住朝堂的局势,反而让朝堂的局势越来越恶化。

  如此这般,承平帝自然对太子更不满意了。

  其次诚王在这场争斗中一直都显得很有分寸,他做的最多的就是推波助澜,拿着恭王当枪使。

  恭王在山河楼悬赏杨正山,是他出的主意。

  恭王要冲击宫禁,他就让人打开了京都外城的宣平门。

  所以他是恭王的帮凶,但却从未亲自下场。

  一切都是恭王做的,而他却可以抽身在外。

  表面玩世不恭,实际上是一肚子坏水。

  可承平帝就喜欢这样的诚王。

  最后则是他最终没有让月如姑娘下手。

  其实月如姑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代号。

  恭王以为月如姑娘是太子的贴身婢女,太子也知道身边的婢女是诚王的人。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月如姑娘是四个人的代号,包含一个婢女,一个太监,两个侍卫,全部都是太子身边的人。

  那个婢女只是明面上的刀,真正的杀手锏其实是哪个太监。

  这道杀手锏,诚王早在十年前就埋下了。

  如果他想谋害太子,太子根本躲不过去。

  但他最终选择了放弃。

  不是因为兄弟情义,而是因为承平帝不希望看到他们兄弟相残。

  诚王很了解承平帝的性格,承平帝能够容忍他们在朝堂上争斗,但绝对不会容忍他们兄弟之间痛下杀手。

  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他才选择了放弃。

  不过这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诚王获胜的关键。

  那就是诚王于昨日就将太子和恭王的计划上奏给承平帝了。

  他自然没有见到承平帝,但是这不妨碍他将奏折递到承平帝面前。

  太子想在封侯大典之上,借悬赏杨正山之事,治恭王和诚王的罪。

  恭王向趁着封侯大典的机会举兵冲击宫禁。

  这些诚王早就一清二楚,并且提前向承平帝禀报。

  而承平帝最喜欢恭顺的人,这件事算是击中了承平帝的软肋,让承平帝对诚王更加满意。

  因此诚王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三道圣旨宣布,满朝文武都明白皇子之争彻底结束了,不过这不代表此事就结束了。

  随后几天,朝堂上文武百官多有贬谪和治罪。

  武信侯论罪当斩,夺爵抄家。

  昌国公降为二等国公,世子孙继宗教子不严,剥夺世子之位,昌国公府嫡次子孙继业授封为世子。

  宣平侯张敖因纵容敢勇营将士从宣平门入城,罢免果勇营提督之职。

  不过张敖是诚王的人,现在虽然被免职了,但所有人都明白张敖的前途一片光明。

  敢勇营的一众武官或被罢免或被免职。

  除此之外,朝堂上还有二十余位文武大臣受到牵连,被贬谪出京。

  不过这些都跟杨正山没有关系,杨正山唯一关注的就是靖远侯苏乾的处罚。

  可惜这次靖远侯苏乾牵扯不深,对于他的处罚也仅仅只是罚俸。

  当然,现在的苏乾也不过只是一个闲散侯爷,靖远侯府的衰落已经是无法改变了。

  相比之下,杨正山这位靖安侯却成了京都的新贵。

第406章 喜事连连

  一连数日,杨府都是宾客云集,不少勋贵和武将跑来贺喜,哪怕不能亲自前来,也会派仆人过来送上一份贺礼。

  为此,杨正山不得不将精力放在了应付这些道贺的客人身上。

  这对杨家也是一件好事,意味着杨家融入了勋贵和武将的圈子,不像是以前那样只能偏居辽东一隅之地。

  如今的杨家虽然根基还在辽东和重山镇,但在京都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勋贵家族。

  只不过杨家无人在京都任职,这倒是一个缺点,而杨正山也不可能长时间留在京都,所以眼前的门庭若市只是暂时的。

  杨家未来能不能在京都站稳脚,还要看接下来杨正山在重山镇的发展如何。

  宾客云集的情况持续了七八日,直到承平帝赐下的府邸和赐田交到杨正山手中才渐渐平息。

  武信侯府已经被抄没,户部没有拖延,在第一时间就将武信侯府的地契和田契交给了杨正山。

  同时侯府的匾额也被工部换成了靖安侯府。

  在眼下朝堂波涛汹涌的情况下,各部衙门的办事效率加快了很多,再加上此事是承平帝吩咐的,所以无论是户部还是工部都显得十分的积极。

  当然,靖安侯府的事情只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立储大典,册立皇太子,需要祭天地、太庙、社稷,及太子母后等,与国与朝都是一件大事。

  不过杨正山没有机会参加立储大典了,他此来京都该办的事情都办得差不多的,而重山镇那边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他要尽快返回重山镇才行。

  在接收了侯府和赐田之后,杨正山就收拾行李准备返回重山镇了。

  至于侯府和赐田的管理,自然由杨家在京都的管事陆寿负责,这些杂事根本不需要杨正山操心。

  而在离开京都之前,杨正山又与周兰见了一面,主要是为了杨明武、杨承泽和杨承旭的事情。

  杨明武三人想要跟着他回重山镇,杨正山已经同意了,不过这事还要得到周兰的同意才行,毕竟周兰才是他们的直属上官。

  而除了周兰外,还要得到兵部的调令。

  兵部的调令应该问题不大,杨正山现在是新贵,兵部多少也要卖几分面子,若是再加上周兰和梁储的帮助,把杨明武三人调回重山镇应该不难。

  至于周兰会不会同意,那自然是没有任何疑问。

  “是我耽误了他们!”

  宁国公府内,周兰有些郁郁的说道。

  “呵呵,周将军何出此言,他们能来禁军走一趟,也算是对他们的锻炼!”杨正山笑道。

  当初周兰带杨明武三人来京都,也是看重他们的能力。

  而杨明武三人在禁军中任职,也不是没有好处,最少也能涨涨见识,对他们对朝局和时局的了解有很大的增益。

  周兰说耽误了他们,则是因为在禁军中想要升迁比较难,如果杨明武三人一直留在重山镇,现在应该可以出任参将。

  现在因为他们在禁军任职六年,就算调回重山镇,也只能以都指挥佥事的官职充任游击将军。

  有得必有失,这也是没办事的事情。

  “嗯,只要他们愿意,我可以帮他们调回重山镇!”

  周兰笑了笑,望着杨正山,眼眸清波流盼,“我当初真没有想到你会有今天!”

  “这要多谢周将军的扶持!”杨正山抱拳一礼。

  周兰摆摆手,说道:“我并没有帮你太多,算了,还没有向你道贺呢!今日就留在府中用饭吧,祝贺你封侯!”

  前两天,宁国公府已经向杨正山道贺过,不过去杨府道贺的是周绪这个世子,倒是周兰没有亲自过去。

  “也好,老夫已经许久没有跟周将军喝酒了,哈哈哈~~”杨正山爽朗的笑道。

  “喝酒!靖安侯想喝酒,那在下要亲自作陪才行!”

  就在这时,周绪从门外走来,乐呵呵的对杨正山说道。

  “世子有此雅兴,老夫自然要奉陪到底!”

  杨正山自然不会跟周绪见外。

  尔后,他就周绪和周兰兄妹两人畅饮了一番。

  菜肴是宁国公府大厨做的,色香味俱全,酒水是京都的名酒,虽然没有百草酿那么多功效,但胜在醇厚清冽,是难得的美酒。

  三人畅饮至黄昏,杨正山才尽兴回府。

  两日之后,杨正山启程离开了京都。

  京都的是是非非与他关系不大,他这一趟来京都其实就是一个看客,当然他也得到了不少好处。

  三等世袭靖安侯!

  面见承平帝!

  得到一座府邸和八千亩赐田。

  可谓是收获颇丰。

  对此,杨正山非常满意,回程时的心情一直都很不错。

  等他回到重山关时,已经进入了十一月。

  重山镇的天气已经很寒冷了,来自雪原之地的寒风如同刀子般切割着一切,厚重的阴云携带着飞扬的大雪落下。

  杨正山的运气不错,他赶到重山关之后,雪才下大。

  总兵府后院,也就是杨家在重山关内的府邸,现在已是靖安侯府了。

  京都的府邸是靖安侯府,重山镇的临时府邸也是靖安侯府,就跟当初的梁储在重山关时一样。

  这次返程,杨正山没有提前安排人回来通报,所以他进了府门之后,家中才知道他回来了。

首节 上一节 415/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