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第18节

  “你呢?”

  “弟子发现安宁县的药材生意和皮货生意很好!”林展稚嫩的小脸上带着不符合年纪的沉稳和认真。

  “那你有别的想法吗?”杨正山继续问道。

  “弟子觉得让百姓种植药材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林展期待的看着杨正山。

  杨正山看着他,嘴角微微勾起。

  说实话,林展年龄虽小,可他的聪明劲却远超杨明诚三兄弟,再加上他有个秀才爹,在学识上和见识上都要超过杨明诚三兄弟。

  不过他毕竟年龄还小,看待事情有些片面。

  “种植药材确实要比种粮食赚钱,但是你忽略了几个问题。”

  “第一,普通农户不会种植药材,想要在安宁县推广药材种植,可能需要数年之功。”

  “第二,安宁县的粮食产量不算丰裕,这牵扯着供需关系,比起药材来,百姓更需要粮食,如果让百姓大规模种植药材,那安宁县的粮食必然会不足,而从外地运粮来安宁县,粮食的价格必然会涨价。”

  “这一增一涨,百姓种植药材的收益其实跟种植粮食差不多。”

  “而且没有粮食,百姓的抗灾能力会更低,安宁县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如果百姓只靠买粮来度日,那粮价可能会涨到天上去。”

  “至于第三嘛,这涉及到观念问题,百姓看重粮食,他们不会轻易改变,也不愿意去冒险。”

  杨正山将自己能想到的全部讲给林展听,没有丝毫保留。

  经过两个月的接触,林展已经得到了他的认可。

  “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从多方面分析,不要只看到有利的地方,更要善于发现缺点缺陷。”

  “只有你有办法补足所有的缺点缺陷,才能将一件事顺利的完成。”

  杨正山循循善诱的教导着。

  “谢师父教导,弟子会谨记于心!”林展说道。

  就在两人说话时,前面的道路骤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让开!”

  “让开!”

  密集的马蹄声伴随着呵斥声席卷而来,赶车的杨明诚吓了一跳,连忙拉进缰绳,而拉车的大黄牛更是朝着路边的田地躲避。

  轰隆隆~~

  马蹄声如闷雷般滚滚,刹那间一个个骑兵从牛车的旁边狂奔过去。

  杨正山坐在牛车上,眼眸微眯。

  骑兵!

  还不是边军的骑兵!

  安宁县靠近东北边境,境内也有军队驻扎,平日里也会经常遇到兵将调动,杨正山在县城内也见过不少次边境的将士。

  不过像眼前这支骑兵的军队,他还是第一次见。

  眼前这支骑兵大概有三百余,皆是身穿铁甲,头戴铁盔,腰挎长刀,气势汹涌,如虎狼之师。

  杨正山之所以认为这不是边军的骑兵,是因为边军的骑兵除了将领身边的亲卫外,大部分都是身穿皮甲的轻骑。

  特别是冬季,边军更是很少有穿铁甲的。

  天寒地冻,穿着铁甲跟揣着冰块差不多,因此东北的边军在冬天多以皮甲和棉甲为主。

  眼前这支骑兵却穿着铁甲,显然不是安宁县本地的将士,而是从南方过来的。

  就是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过来的。

  尘土弥漫,那支骑兵来的快,去的也可,转眼的功夫就消失在空旷的田野之中,只留下一片尘土飞扬。

  “我的乖乖,这是哪里来的骑兵,好吓人!”杨明诚拍着胸口,心有余悸的说道。

  “应该不是安宁县的,他们穿着铁甲!”林展小声说道。

  “奇怪,怎么突然有骑兵来了?难道北边有战事?”杨明志若有所思的说道。

  几人一边惊叹这支骑兵的威势,一边猜测这支骑兵来安宁县的原因。

  杨正山想了想,说道:“把牛车赶出来,走吧!”

  好在他们家的大黄牛沉稳,虽然被突如其来的骑兵吓了一跳,但并没有被吓的发疯,只是躲到了路边的田地中。

  几人推着牛车回到道路上,继续朝着家的方向赶路。

第21章 春节,起名

  年关将近,寒冷的冬天都挡不住杨家村村民的热情,不少村民都会去集镇或县城采购年货,亦或者走亲访友送年礼。

  杨正山也不例外,这次他去县城除了带杨明诚他们学习外,就是为了采购年货。

  整整一牛车的年货,有布匹、毛皮、茶叶、肉食等等,这些年货花了杨正山二十多两银子。

  回到家中,杨正山立即将年货分开放好。

  有些是自家使用的,有些则是走亲访友的年礼。

  第二天,杨家就开始送年礼了,老大杨明诚陪着王氏回娘家,老二杨明志陪着李氏回娘家,杨正山带着杨明浩在村子里串门子,辈分比他高的,年纪比他大的,他都会送上一份年礼。

  本着礼多人不怪的原则,杨正山在送礼这件事上,从不吝啬,当然他也不会打肿脸充胖子,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

  每家每户送点猪肉和棉布,即实用又不显得太过廉价,而实际上杨正山在杨家村送的礼只花了三两银子而已,且其中杨正祥这个族长还占了大头。

  当然,杨正山送年礼肯定不能少了陆松鹤这个老丈人。

  原身的老婆不在了,看望陆松鹤的事情就落在了杨正山头上。

  杨正山亲自带着杨明诚、杨明浩和杨云雪前往清河镇陆家。

  或许是因为杨正山这段时间的改变,或许是因为老丈人的心结解开了,也或许两者都有,陆家对杨正山的态度越来越热情。

  正好陆昭琦也在家,杨正山同陆昭琦和陆昭然两兄弟喝了不少酒,回家的时候都是躺在牛车上回去的。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大年三十。

  这是杨正山来到这个世界过得第一个春节,意义自然不同。

  说起来,他在原来的世界并不喜欢过节,因为自爷爷奶奶过世之后,他都是一个人过春节的。

  虽然父母每次都会邀请他去家里过节,可是去了之后他却发现自己就像是一个多余的人,无论是谁的家,他都无法融入。

  因此大学毕业之后,他就开始一个人过春节,独自坐在窗前,看着夜空中绽放的烟花,望着楼下嬉闹的孩子,回忆着童年时的美好,感受着春节带来的孤独。

  而现在他看着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心里那份孤独突然消失了。

  “爹,该去请家堂了!”杨明诚来到杨正山身旁,说道。

  “请家堂!”杨正山微愣,随即反应了过来。

  按照杨家村的习俗,大年三十,要摆好家堂轴子,摆各色酒菜,焚香烧纸,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

  杨家村以杨氏一族为主,所以每年请家堂都是大半个村子一起行动。

  “都准备好了?”杨正山回头看了看王氏和李氏摆的香烛酒菜。

  “嗯,都准备好了,村后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了!”杨明诚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跨步走出堂屋,朝着村后走去。

  “正山叔!”

  “正山爷爷!”

  他刚来到村后,就有不少村民跟他打招呼。

  杨正祥也已经到了,见杨正山过来,连忙上前拉着他一起上山。

  杨家村请家堂要去后山的坟地,那里埋着杨氏一族的列祖列宗。

  回想以往,原身虽然也是每年跟着请家堂,但都是跟在村民的后面,而现在杨正祥却带着他走在最前面。

  这也是他在杨氏一族地位变化的一种体现。

  焚香烧纸无需多说,杨正山也不知道跟着磕了多少头,请家堂的仪式才结束。

  等他回家的时候,膝盖处已经沾了一层厚厚的泥土。

  年夜饭,王氏和李氏准备了一大桌子饭菜,这次是真的一大桌子,不再是一桌子只有一盆猪肉煮白菜。

  有鸡有鱼,有蛋有肉,量大管饱。

  一家人吃了个痛快。

  王氏更是吃的眼泪汪汪的,边吃边给孩子夹。

  李氏也一样,专挑鲜嫩的鱼肉给孩子吃。

  “大丫,这个好吃!”

  杨云雪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照顾王大丫,大概她现在已经将王大丫当成亲妹妹看了。

  王大丫也不再像以前那般怯懦,虽然性子还是有些软,但要比以前活泼了不少。

  杨正山抿着小酒,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大家子,那份孤独还在,不过有这么多人陪伴,孤独被死死的压在了心底。

  大年初一,杨正山起了一个大早,将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拿了出来。

  吃完早饭后,杨正山坐在堂屋内,看着一家一家的过来拜年。

  从杨明诚开始,王氏一手抱着杨清婉,一手牵着杨承业。

  “给爹拜年了,祝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好,好!”杨正山笑容满面的掏出红包,一人给了一个。

  红包里面的钱并不多,只有一钱银子而已。

  但杨正山特意为大孙女准备了一个银锁,将银锁放在小丫头身上,小丫头抓着银锁,萌萌的大眼睛充满了好奇,张口就咬。

  “谢谢爹!”王氏笑弯了眼,嘴一秃噜,各种吉祥话往外冒,“祝爹吉祥如意,福寿安康,岁岁平安……”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王氏学了不少东西,虽然字还没认全,但这吉祥话说的倒是利索,也不知道是不是杨明诚偷偷教的。

  接着是老二杨明志一家,相比于王氏,李氏的性子要温婉一些,她向来不争不抢,很容易被人忽略。

  不过杨正山却知道这个二儿媳妇要比大儿媳妇聪明不少。

  不争不抢不代表会吃亏,原身治家一直都秉持着公平公正,大房有的二房也不会缺。

  杨正山来了之后,同样是如此。

  既然一家之主能够做到公平,李氏作为儿媳妇又何必争抢?

  这就是李氏聪明的地方,她看的明白,想的也明白。

  随后是杨明浩,杨云雪,林展,最后才轮到王大丫。

  王大丫抱着自己的弟弟,跪在地上用力的磕着头,砰的一下把杨正山吓了一跳。

首节 上一节 18/4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