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友们请自重 第37节

  法海看了看四周,在察觉到雷法波动之后,深深的看了一眼姜临。

  “自然是为那蛤蟆精而来。”

  法海一手碰着钵盂,一手行礼,说道:“不过,看来那妖魔已经被道长剪伐,贫僧晚了一步。”

  “侥幸罢了。”

  姜临笑着说道。

  法海没有搭话,只是看了一眼姜临身后的白素贞,皱了皱眉头。

  但也没有更多的表示,只是无视了后者,对姜临说道:“道长想来也知道一些鬼胎之事的内情?”

  姜临点点头,说道:“其内或有诸多牵扯,看来禅师也在调查此事?”

  “没错,贫僧曾与道济师叔谈及此事。”

  法海看向不远处的钱塘县,说道:“多事之秋,还好有道长这般真修出世。”

  “禅师谬赞。”

  法海摇摇头说道:“道长自谦了,师叔曾与贫僧提起道长,我等佛门之人,说到底乃是闲云野鹤,道长才是师出有名。”

  “凡有关此事,若需贫僧助拳,道长只需言语一声就是。”

  “金山寺受杭州百姓供奉数百年,自该护佑。”

  说着,法海扯下一颗佛珠,正要递给姜临,突然想到了什么,歉意的微微躬身,将那佛珠放在了一旁的石头上。

  “道长有事,只需捏碎此珠,贫僧自有感应。”

  “禅师高义。”

  姜临点点头,没有去看那佛珠。

  执黑律的法师,不可持他教之物,更不可读他教之经。

  法海显然也想起了这一点。

  “此间无事,贫僧便告辞了。”

  法海临走之前,还是没忍住,对姜临说道:“道长,贫僧有些交浅言深的话。”

  “道长身为黑律法师,对待异类,还是要多些提防。”

  “哪怕是修正道的精灵,但非吾族类……”

  说着,法海抬手行礼,而后飞腾而去。

  白素贞皱起了眉头来,自言自语道:“奴家与这和尚无怨无仇,也从未见过,怎么这般大的敌意?”

  “三清道祖都认我这个弟子,他置喙什么?”

  姜临无奈的摇摇头,很想说……

  这货天然敌视异类,尤其是长条的……

第42章 阴兵

  “道友,莫要放在心上。”

  姜临宽慰了一句。

  “嗯。”

  白素贞点点头,说道:“既然此间暂时无事,奴家也就先去找小青了。”

  “她性子野,这段时间没看着她,也不知疯成了什么样子。”

  “道友慢走。”

  姜临拱手相送。

  待目送白素贞的身影裹着云炁消失之后,姜临也转身离开了官道。

  至于还躺在地上的那几个,姜临没有去管。

  反正方才的一道神霄五雷法已经破了他们身上的邪符,这个时节,在外面躺一宿又要不了命。

  其他的跟姜临也没什么关系。

  姜临顺着小道赶回龙井山,然而就在半路上,却突然看到了什么。

  阴风阵阵,黑云飒飒,雾气蒸腾,不见光华。

  一队盔甲严整,手持长戈,腰跨横刀的士兵缓缓行来。粗略一看,足有上千人。

  在那队列的最前面,有两个士兵各举着一个牌子。

  “阴兵借道,生人回避?”

  姜临皱了皱眉头,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眼睛一开一合后,黑白分明的眸子变成了漆黑之色。

  酆都法眼之下,姜临再去看那一队阴兵,眉头皱的更深了一些。

  不对劲。

  凡人之中流传的所谓阴兵借道,大多数都是装神弄鬼,若真的是地府正军,早在借道之前,当地城隍土地就会配合。

  根本不可能被生人看到。

  就算有,也是姜临这种修行者。

  那两个牌子,也是在给修行者看的。

  换而言之,正儿八经的阴兵借道,不可能为凡人所知。

  可姜临眼前的这一队阴兵,却完全没有任何的遮蔽,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行军。

  完全不在乎被凡人看到,更没有知会城隍土地。

  可偏偏,在姜临的酆都法眼之下,没有看出问题来。

  这就是一队正儿八经的地府正军。

  事出反常必有妖,更不要说是阴兵行事反常了。

  凡治军者,立法从严。

  地府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其军法比阳间军队更加的残酷。

  要知道,地府军法,可是有黑律法师参与编撰的。

  而法师在这一块有多么会玩,姜临有相当的发言权。

  在此等酷烈军法之下,却依旧做出这等不守规矩的事情。

  要么,是事急从权,要么……

  姜临静静的看着那一队阴兵行进,没有贸然上前打问。

  眼看着那一队阴兵走向了钱塘县所在。

  “目标是钱塘,还是杭州?”

  姜临喃喃自语着。

  或者……只是路过杭州?

  姜临看着那一队阴兵离去,想了想,拿出一道符箓来,默默念咒之后点燃。

  说来也怪,那符箓燃烧之后的灰烬和青烟,都汇聚在一块,缓缓地没入地下,而不是向上升腾。

  这是一道问阴劄子。

  姜临传书给了地府遣将司,问一问到底是什么情况。

  阴兵借道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太罕见。

  但在这个关口,一队不守规矩的地府阴兵突然借道钱塘,姜临必须留心。

  做完这一切,姜临才重新走向龙井山的方向。

  接下来的一路上,倒是没有什么好说道的东西。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姜临做完了早课,给帝君老爷和王灵官奉香之后,开始打坐修行。

  他的根本法是北帝法,一切修为,都建立在修行北帝法的基础上。

  这是姜临的立身之基。

  如今他的北帝法,已经在那一道仙炁的帮助下,晋升到了阴神境界。

  北帝法修行的前四境。

  第一境名为“法炁之种”,顾名思义,就是在丹田之内,凝聚出一颗法力种子,这是一切的基础。

  等到法炁之种充盈丹田,满溢之后,种化炁,炁化地。

  以丹田为药田,采人体大药根植丹田,孕育“元神”。

  元神有三境。

  其一为阴神,阴神者,不可见光,只能在丹田之内活动,阴神成就之后,神识自生。

  也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修行者、

  其二,则是阳神。

  想要晋升阳神,非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寻一至阴之地,取阴中生阳之意,再求一至阳之时,以此催发阳气。

  最后,得修行者本身阴神满溢,圆融无缺。阴极,才能生阳。

  三者缺一,都不能成就阳神。

  而现在对于姜临来说,天时地利都不着急,得先修持自身。

  他现在只是阴神初生,距离阴神圆融的圆满境界都还差不少。

  “北极之上,大慈大圣,紫微垣中,万星教主……”

  姜临默念着帝君老爷的尊号,缓缓地沉浸在了修行之中。

  北帝法有存神观想,也有内丹诀窍,乃是二者并举,缺一不可。

  于观想中,采人体大药反哺丹田,养蕴阴神。

  这是一个水磨功夫,着急不得。

  正此时,乃辰时,大日初生,阳气蒸腾。

  “嗡!”

  姜临背后,那王灵官神像绽放光华。

  只见一道纯阳紫炁被牵引而来,径直落入姜临丹田之内。

首节 上一节 37/5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