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高文灿还是冠军侯,都代表了大夏圣上。
高文灿重新偏过头,“这就是圣上的意思,这次解封姜太一的道统实际上未尽全功,魏国的三十万大军被人收走,齐国的三十万大军也有即将复苏,神武侯和魏武帝两人都已经布下弥天大局,这个时候圣上不想和周铁衣两败俱伤,他需要万全的把握。”
说到这里,高文灿顿了顿,又看向洛水神庭的方向,忽然笑道,“这也是周铁衣现在在帮助神武侯夺取龙庭的原因,圣上不怕神道作乱,因为神道不可能继承人道正统,就算山河糜烂,他也有把握收复,但是一位有着五帝道统的神武侯可就不一样了,如果山河糜烂,那将是另外一场五帝乱世,这大概就是挟寇自重吧。”
孟伯谦问道,“圣上觉得万全的把握是什么时候?”
高文灿伸出手指,“三个条件,第一冠军侯消化姜太一的道统,彻底将【天都五灭大阵】和【河洛大阵】融合,第二周铁衣道侣妙玉道人产子,第三圣上登临一品,距离圣道只有一步之遥。”
高文灿笑道,“所以孟兄也不必着急,这三个条件以如今的大夏局势来看,都会在一年达成。”
松石道人听完,轻叹一声,“看来圣上真是要将整个天下都压在这胜负一局上,成则他成圣,天下大治,若是败了,那么大夏三百年社稷毁于一旦。”
······
时至五月,夏旱越发严重。
但整个天下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状况,在大夏治下,从太行山蔓延到洛水一线。
这两个月太乙观周天大醮赦封天下鬼仙,人仙,地仙,于是一位位太乙散人,真人,天君行走于世间。
这其中一位位太行神庭神祇,洛水神庭神祇也接受册封,以太乙散人,太乙真人,太乙天君的名号光明正大行走于世间,只不过不设庙宇,不收香火,只调济水脉,驱云降雨。
但即使祂们不收取这些香火,百姓心中感念,也会在家中设立长生牌位供奉,这对于以前根本不敢大行于世的神道而言,已经是突飞猛进的变化了。
而成百上千的太乙散人,真人,天君救世,又坐实了周铁衣天尊的名号,既然朝廷不喜欢圣人这个称呼,那么百姓改口也行,于是从玉京山至南方万里之地,周天尊的名号已经深入乡间地里。
就算朝廷再禁用这个名号,也不过是多编一个新的名号罢了,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除了神仙合流对天下的影响之外,无污染的墨石配合蒸汽机的大范围应用也让整个天下的农田种植变得容易起来,配合洛水的灌溉,虽然是大旱,但是早春几个重要产粮区的粮食基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至于那些没有覆盖的地方,周铁衣也没有强行推动每个地方都成为粮仓,工业化本来就需要人口,这个过程必然要付出代价。
在前世的时候,有著名的羊吃人理论,通过圈地运动,让农民放弃土地,在这个以农为本的世界中,让农民放弃土地更加困难,这会遭到来自百家道统的阻碍。
而且地方百姓也不像天京这些大城市,他们的思维还局限在耕地才有饭吃,与其通过基层去治理,周铁衣借助这场旱灾进行更简单的处理办法。
那就是直接将逃荒的人送到铁路铺设这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地,以工代赈,两难自解,然后用产粮地的粮食保证基本生产。
所以这两个月不仅没有出乱子,反而随着工业人口的增加,整个天下的工业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着,这又会重新反补到农业之上,机械化种植的初期产粮效率自然大增。
但除了这些听周铁衣话的地方外,其他不听周铁衣话的地方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比如那些拒绝太乙散人,真人,天君进入的州府,在大旱之时变得焦头烂额,一份份求援奏疏被火急火燎地送到朝廷。
但是朝廷之上,从圣上到司民都默不作声,他们知道这些人是在表忠心,但是周铁衣也没有破坏大夏朝廷啊,反倒是周铁衣实行的两项改革策略才是应对大夏如今大旱最好的办法。
在没有人拿出更好办法之前,这些表忠心的朝廷官员们更像是阿谀奉承之辈,只想着中央朝廷拿出钱粮来养人。
甚至宫中传出大夏圣上看这些奏折之时冷笑道‘蠹虫’,朝廷虽然不惩治这些迂腐的官员,但是百姓会用脚投票,州府养不起百姓,而周围的州府又有工作机会,自然大家都会往周围跑。
蒸汽飞艇和船舶业也在这番刺激下飞速扩张,就像周铁衣之前提出的每个地方都修一个铁路局一样,现在那些已经吃到改革第一波红利的州府,如汤州府,山铜府之流提出要每个地方都修蒸汽飞艇局和船舶局。
因为修建一处这样的设施,就可以解决上万劳动力的供养问题。
而整个天下,南方境内的省道即使有不服周铁衣的官员从中作梗,但麾下百姓至少可以自由行动,暂时没有激起民乱。
但是西北方方向佛教统治下的九省道却反而出现了饿殍遍地的情况,这里同样大旱,更加恐怖的是在周铁衣的管控下,天下大中型的粮商硬是没有卖一粒米给西北诸省道。
唯有在佛教和大明道宫对峙的前线,修建了几个通道,让百姓可以逃荒。
黄庭州,此处靠近战场前线,这几个月大旱,佛教先是鼓动灾民冲击官府,放开粮仓,这样百姓们得到了粮食,佛教则名正言顺获得了统治权。
但佛教却没有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通过冲击官府获得粮食的百姓就不会想着耕地了,在如此大旱之下,耕地不一定有收获,但是跟着佛教高人们斗官员却一定会有粮食。
当人心这么想的时候,再让人心静下来就算是佛法也做不到,于是这一来二去,直接耽搁了春耕,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粮食,因为百姓的疯抢大量浪费,没有有效调动,参与再生产。
让此时西方九州之地不仅面对天灾,还要面对人祸。
不过佛教有如此多上三品在背后支持,倒也想到了一个临时的办法。
“咚咚咚。”
一声声寺庙钟声在黄庭州各处响起,围在寺庙外筚路蓝缕的百姓们用吃人的目光看向寺庙,和尚们从寺庙中走出,手中端着一盆盆筛选好的泥土,泥土呈现红褐色,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百姓们上前,依次领取那些红褐色的泥土,每个人都端着一盆土,开始进食。
刚来逃荒的人在最后领取泥土,他们听说庙里面发粮食,所以就来领取,但是当领到一盆土的时候,却目瞪口呆。
“这土怎么能吃?”
一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带着儿子,难以置信地问道。
他这一问,周围的百姓们穷凶极恶地瞪向他,仿佛他有滔天大恶一样。
好在一个和尚及时拉住了这个男子,说道,“施主是才来领布施吧?”
“对,我听说庙里发粮食,还有肉吃。”
和尚笑道,“寺庙禁荤腥,哪里会发肉食,不过施主想要吃肉却也容易。”
男子疑惑不解。
和尚继续说道,“我教施主一道法咒,此咒名为【弥勒救世咒】,念诵此咒,吃土即是吃肉。”
佛家原本有【净口业咒】,专门给那些在家修行居士,佛家号称吃肉之前念诵此咒,那么吃肉就当吃素,不沾荤腥。
但现在佛教却反其道而行之,念诵【弥勒救世咒】,吃土就是吃肉!
这咒语虽然绕口好在只有三句,男子还在绕口,他身边的小孩已经学会,念诵了一遍,拿起盆中之土大口咀嚼起来,只觉得这土油润丰满,就像是上好的肥肉,放入口中,一抿就化。
孩子抓着土,看向父亲,露出天真的笑容,“父亲,这肉好好吃!”
第596章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幽冥平等净土之中,一朵朵莲花争相开放,其中端坐着一位位佛教幽冥鬼神。
莲花池最中心,墨俭这位平等王佛戴着玳瑁眼镜,目光悲悯看向面前的莲花池,池水之中倒映着西部九省道一座座寺庙吃土的现状。
他的周围,一道道佛光灿然,二十四诸天佛主们同样看着莲花池的状况,但是他们有的人却露出笑容,对着弥勒佛主的方向赞叹道,“弥勒佛主真是有不可思议功德,这法咒解救世人脱困,乃无上上咒语。”
被赞叹的弥勒佛主笑容满面,祂腰间有一布口袋,此时口袋打开,一道道人道功德愿力汇聚,让祂周身佛光大涨,也让祂借此机会圆满当时宏愿,成就辟支佛果位。
虽然已经收获良多,但是弥勒佛主仍然表现出谦逊的样子,双掌合十道,“天下人无辜,本座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
弥勒佛主越是这么说,周围二十四天佛主们就越发赞颂起来。
所谓人情世故,佛教中的高人一定比普通人更加熟练,不然佛经之中也不会有那么多相互吹捧和礼赞了。
见此状态,墨俭忽然抬头,冷笑道,“若佛法只有这种程度,百年可灭,我不知道诸位在称赞些什么?”
墨俭如此不给面子,点破了弥勒佛法的核心,诸位佛主也面露尴尬神色。
他们也知道这【弥勒救世咒】的缺点,毕竟土依旧是土,不能够真正变成肉,如果佛法能够做到这一点,天下早就只用修行佛法了。
【弥勒救世咒】之所以能够将土变成肉,这还要从周铁衣传下的【太乙三光真箓剑经】说起,周铁衣在太乙观讲解这法门,目的是为了帮助天下鬼仙完成精气神的转化,以神还气,以气还精,重塑肉身。
弥勒佛主也听闻此法,不过祂却领悟出了别样的道理,现在西部九州的百姓食不果腹,这本质上是人体吸收食物内的精气。
既然精气神能够相互转化,那么人体能不能够跳过吸收精气,直接吸收神呢。
于是弥勒佛主结合佛教的【净口业咒】法门和自己的救世宏愿,推演出了这【弥勒救世咒】,百姓念诵此咒,与弥勒净土连接,供给信仰,而信仰又反补到百姓身上,化作神力,这神力通过炼制过的泥土直接显化,从而让泥土能够化作‘肉食’,直接养人。
这法门刚一出来,佛教众人都惊为天人,但是仔细推演之后,也发现了这法门的弱点。
【弥勒救世咒】虽然看上去和【太乙三光真箓剑经】一样,都是精气神三者的转化之法,但是两者最大的,也是最核心的差别,【太乙三光真箓剑经】符合能量损耗这个基本规律,【弥勒救世咒】却像永动机一样。
鬼仙养成肉体,是以众生之力养一人,修行百年的鬼仙空耗百年修行,也不过换取一具肉身,从数量和时间上,要完成这种精气神的转化,能量转化的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损耗。
但是【弥勒救世咒】却想要用天下众生的信仰养活天下众生,以后所有人都只用念经就养活自己,这就没有计算好损耗问题,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除此之外,鬼仙是修行者中的精英,他们转化尚需要借助雷霆之力,家族之力完成阴阳蜕变的关键,普通人念咒如何能够与鬼仙相提并论。
所以这【弥勒救世咒】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百姓吸收大量不属于他们的神力,这些神力积攒在百姓体内,开始转化百姓的‘精’也就是身体,一方面弥补消耗,另外一方面让转化后的身体适应弥勒神力,成为非人的存在。
这种转化从这两个月的实验来看有三大劣势和一大好处。
劣势之一,大量使用弥勒神咒,最终身体会转化成为泥土的构造,虽然比阴魂要好,但以后也是土人,彻底失去生育能力,这就是平等王佛墨俭批评的,若佛教如此洋洋得意,百年可灭。
这是真正在现实意义上消灭底层生育百姓,如果百姓不生育,不产生大量新增人口修行这弥勒神咒,那么这道神咒连同佛教道统只会走向灭亡。
劣势之二,没有修行的百姓吸收了佛教神力,这些神力在他们体内积攒,又涉及到精气神的转化,会让他们的精神变得偏激,直接表现就是他们容不得其他人说佛教一点坏话,精神也会变得钝化,缺乏创造力。
劣势之三,土人身躯配合体内积攒的佛教神力让这些百姓以后就只能够修行佛教法门,不能够再转修他道,同时寿命大减。
但这三大劣势也造就了一大优势,那就是这些百姓当真如佛经中经过功德池洗礼的天人一样,皆是‘大丈夫之相’,他们能修行佛法,不惧疼痛,对佛教忠诚,这就是最好的僧兵。
只要能够用好这些僧兵开疆拓土,那么再用夺来的百姓和领土供养这些僧兵,也可以让这法门长久下去,所以在一开始知道了这法门的优势和劣势之后,即使是平等王佛墨俭都没有直接反对,只是表达了不满。
几位佛主听出墨俭的不满之意,打哈哈说道,“此法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王佛宏愿非我等所能及,但王佛修行至今,为什么脱离墨家,不就是察觉到要达成宏愿,整个过程需要牺牲吗,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若我道能够昌盛,至此万世太平,这【弥勒救世咒】也可以束之高阁。”
墨俭闭上眼睛,长长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他无法解决眼前佛教的困局,又不能够眼睁睁看着这么多百姓饿死,所以不满也只能够嘴里发几句牢骚话。
弥勒佛主岔开话题,转头看向旁边一位佛主,这位佛主和周围二十四天主显得格格不入,佛法流派众多,其中不乏偏激之人,如当初谋划周铁衣的欢喜天一脉就是这类修行偏激法门之人,因此他们才会从佛家中分离出来,团结一致,暗中结成二十四天。
眼前这位佛主浑身血光,杀气腾腾,身穿一件最质朴的沙弥僧衣,身后背着一根黑色似棍又似剑的武器,这就是法华寺三宝中的最后一宝,也是最重要的一宝,绝世神兵破戒佛牒。
这剑并不开刃,当初在佛陀手中,斩业不斩人,救济天下众生,但即使是佛陀,也难以做到真正的斩业不斩人,一次和神道大战,佛陀佛牒被神道算计,杀生染血,佛陀视之不祥,弃而不用。
但如此威力巨大的绝世神兵,僧人们怎么舍得舍弃,于是法华寺的主持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破戒佛牒,并以破戒佛牒为基础,建立了如今佛家四大圣地之一的法华寺。
而后法华寺每一代都专门有一人修行斩业法门,成为宗门护法,可惜绝世神兵现世需要大运,所以法华寺不是每一代的斩业僧都能够继承破戒佛牒。
因此破戒佛牒绝大多数时间都被束之高阁,不被人知晓,直到三十年前出现了一件大事,当时法华寺一夜之间半数高僧尽皆圆寂,之后才传出消息,一位烧火僧继承了破戒佛牒开了杀戒,打出寺庙,去向不详。
而且法华寺对这件事也忌讳至极,其中的细节都没有透露,随后也就不了了之,只是印证了当时佛陀弃用斩业法门这件事。
如今这位斩业僧成为佛教的杀生佛主,理所当然统领佛教僧兵,修行斩业法门,只不过在祂手中的斩业法门不再斩业不斩人,而是杀生为护生,连佛教内部很多人都不愿意靠得太近,生怕再应了佛陀那句‘不祥’之言。
“杀生佛主,如今大夏对我等咄咄逼人,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佛主可有应对之法?”
周铁衣和大明宫主在几个月前就制定了应对西部佛教叛乱的方法,那就是不主动出击,封锁西部九省道和大夏中央平原的粮食通道,借助大旱,让百姓们自己慢慢逃荒,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战场形势,不至于让大夏四面出兵,难以维系自身的粮食供给。
如果等到完成工业改革和仙神合流,大夏国力到时候暴涨,自然能够从容收拾西方和北方的残局,当时这谋划十分中肯,即使是大夏圣上也认为有理,不然大夏陷入和佛教的乱战之中,即使赢了局部战役,但也要负担大量的灾民,还要派大量的士兵驻守,其中的粮食损耗是一个天文数字。
反倒是如现在一样,佛教出于自身理念问题,大夏不出兵在战场厮杀,只是封锁要道,那么佛教主动出击的情况必然很少,只能够靠流民去冲击,但却要负担九州百姓的吃喝问题,这只会让佛教的众多佛主焦头烂额,毕竟念经是无法念出一个太平盛世。
周铁衣能够变出‘钱’来,因为钱本质上是对天下货物的调运能力,但周铁衣没法直接变出粮来,所以在改革初期,他反而是大夏朝廷最大的绥靖派,能不大规模出兵占领,周铁衣绝对支持。
因此在西部佛教问题上,周铁衣的目标不是几次战役胜利,那是兵家的想法,治理天下需要战略胜利,改革初期,农业人口转化成为工业人口本来就缺粮,佛教能够帮助大夏负担西部九省道贫困人口,缓慢向改革地区输送那种只要给一口饭吃就干活的优秀劳动力,在周铁衣看来那是真正的活菩萨,至于这些人口如何在佛教治下活着,那就是佛教的负担,不是周铁衣的负担了。
弥勒佛这么一说,诸位佛主们也看了过来,【弥勒救世咒】的本质是暴兵流,几乎将所有的发展潜力投入了这一波僧兵,如果不能够完成对外扩张,真的拖个十年二十年,大夏腹地是眼睁睁看得越来越好了,但如果这批僧兵寿命耗尽,都回归佛国,那么到时候西部九省道的佛教除了一具空壳,就不再剩其他的东西了。
“对,周铁衣如此霸道,我等不得不行下下策,至少要出兵让他同意将粮食运到西部来,天下百姓都是百姓,为什么我们西部百姓就不能吃粮,只能吃土!”
他们等了几个月,希望大夏主动出击,来西部省道他们的大本营和他们打烂仗,大明宫主和周铁衣不动,反倒是这些佛主们坐不住了。
杀生佛主冷笑道,“你都知道是下下策了还这么蠢,我倒是有个更蠢的办法适合你,不如现在就将你送到太乙观和周铁衣斗法,输了你以身殉教,赢了你就当二十四天之主如何?”
那位佛主被杀生佛主这么直白的骂,神色愠怒,不过面对杀生佛主,他却敢怒不敢言。
墨俭在心中轻轻一叹,现在想来,他入佛教这步棋是真的大错特错,不过事已至此,后悔也不济于事,墨俭开口道,“杀生佛主有其他良策?”
杀生佛主看了一眼墨俭,“我正在想。”
其余佛主刚想要开口嘲讽几句,不料杀生佛主直接断开链接,他的佛陀身影消失在这幽冥莲花池之中。
黄庭州一处靠山的荒废小院。
杀生佛主从入定之中睁开眼,他面前一位皮肤发黄,营养不良的小女孩惊喜道,“二师父醒了,野菜已经煮好了,阿哥还摘了些野果,打了一只狍子。”
杀生佛主点头起身,外面传来一老者中气十足的声音,“小妮子快开饭吧,我早就说那和尚吃土就行,你非要等他入定完才开饭,倒是饿的我前胸贴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