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426节

  你还敢邀功……这一根筋的性子,若非杀人利索,哪里能在影卫中立足?

  赵都安刚收起宝贝镜子,以及卷宗。

  就看到一袭罗裙飘了进来,大家闺秀徐君陵迈步走来。

  身后跟着丫鬟绿水,素袍老者吕青风,以及持刀大汉,抱剑女侠等护卫。

  “郡主?”赵都安从莫名情绪中回神,露出笑容。

  徐君陵黑亮的眼珠盯着他,说道:

  “本郡主准备先走一步了。”

  赵都安愣了下,继而颔首:

  “也是,我明日也该回京,的确到了道别的时候,呵,还以为郡主会明日再走,或者在城中赏玩几日。”

  徐君陵苦涩道:

  “我可没赏玩的心思了,离王府也许久了,该回去了。没想到,这小小银矿,竟牵扯出这么大的事。”

  她忽地认真道:“高廉乃是江南士族出身,其正妻一家,更是南方大族。”

  赵都安嬉笑:“我知道啊,所以?”

  徐君陵气恼道:

  “所以,高廉亦是李党一员,何况身为从二品布政使,地方实权人物,某种程度上,比许多京官对李党而言,都更重要许多。

  你这次将他绑回去,李彦辅不会坐视不理的,就算他不想管,也必须做点什么,否则,不要说李彦辅手下的人不答应,江南大世族更不会答应。

  就像王楚生说的那句话一样,他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王楚生可以被当做弃子,但高廉不同。”

  赵都安不甚在意道:

  “郡主在提点我吗,可是李党一派的高官,我也扳倒了不只一个。”

  徐君陵叹息道:

  “可一可二不可三,今日退一城,明日退五城……算了,不与你说了,总之,你自己想清楚,要不要蹚浑水。”

  说完,她转身就要走。

  “等等,”赵都安忽然叫住她,随手将桌上的那一本《太仓地理志》递给她:

  “没什么礼物,拿上这本书路上解闷吧,就当临别赠礼。”

  徐君陵险些气笑了,心说你就这么抠门?

  拿你翻烂了的破书当礼物。

  犹豫再三,她还是一把接过,转身就走:

  “好自为之,日后你来淮水,再请你吃螃蟹。”

第307章 回京(二合一)

  可还足够?

  螃蟹宴上的气氛,有了一瞬间的凝固,一道道愕然的目光聚焦在失踪多日的王楚生身上。

  短暂沉默后,在场官员再难维持冷静,爆发哗然声。

  “王楚生!是太仓县令!”

  “钦差竟将人捉回来了?怎么毫无消息?”

  “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广为搜寻,都不见,疑已逃出临封了么?”

  坐席内,原本镇定自若,带头冲锋的布政使高廉愣在当场,这一瞬间,他的瞳孔收缩为一个小点,好似化作一尊石雕。

  心力交瘁的按察使刘季站起身,面庞涌起兴奋的红晕:

  “是你……果真是你……”

  孙知府怔住,豁然扭头,却是盯着赵都安的侧脸,眼中掺杂惊愕,惊喜,疑惑,忌惮,感慨,畏惧……等诸多情绪:

  “赵大人,这是……”

  这就是你的手笔?所谓的,毕其功于一役的真正含义?

  ……徐君陵恍惚失神。

  虽不了解真相,但她已然明悟,赵都安的确不曾在意所谓临封官场的反攻。

  因为,他早已准备好了一切。

  “安静。”

  赵都安等了数息,给众人消化的时间,抬起手,凌空按下。

  霎时间,嘈杂的宴会安静下来。

  他面带笑意,在堂中踱步,声音凿入地方官耳中:

  “我知道,你们此刻定然疑惑,好奇,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其实过程并不复杂,相信在场许多人都知道,前些日子,本官出现在太仓县衙的事。

  恩,外人或不清楚,但你们肯定知道。

  无非是,本官入城时,分兵两路,命人假扮钦差吸引明面上的注意,而我则先去了宋家庄,取回了宋提举寄存在那里的,他苦心调查得到的诸多罪证。”

  “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

  自是因矿银贪腐一案绝非区区一县令所能为,自是因京中命令尚未下达,两个关键人物离奇失踪,自是因你们……对本官的严防死守,抵触抗拒!”

  赵都安说到这一句时,手指在席间扫过去。

  凡所经之处,官员皆移开视线,不敢对视,无论高低。

  “哈!”赵都安嗤笑,眼含嘲弄:

  “事实证明,这样做对了,若非这般,或许连宋提举留下的最后一点东西,都没法落在本官手上!然而,仅凭这些,还是不够。

  一个区区提举,能拿到的罪证,终归还是无法触及核心,好在,本官还有第三路人马,当我踏入太仓城那一刻起,不是兵分两路,而是兵分三路。

  也正得益于本官在明面上,吸引了某些人的注意,才得以将王楚生捉拿归案。”

  兵分三路!

  听到这个简单,不复杂,却意外有效的答案,在场官员不禁恍惚。

  孙知府与刘按察恍然大悟,他们并不知道,类似的手法,赵都安当日对付大理寺卿时,也用过一次。

  不过,那次也只是兵分两路而已。

  三支队伍,驿馆的假钦差,是为了给真钦差打掩护,而那一日,赵都安主动曝光身份。

  又是为影卫队伍打掩护。

  当赵都安主动揭晓“真假钦差”,本地官员就会下意识以为,这就是全部。

  而不会想到竟还有一层。

  所谓的计谋,从来不需要复杂,越复杂,意味着整套程序出问题,导致失败的概率越大。

  正如虚假的政变:是精心谋划,步步布局,最终妙手取胜。

  真正的政变:是把人请来吃饭,埋伏几个亲信,趁其不备直接砍了。

  至于赵都安口中,刻意含糊带过的,寻找到王楚生的具体方法。

  孙知府等人隐有猜测,或许,与那易容一般,也是运用某种超凡手段。

  不重要了。

  真正重要的是……

  众人回过神,彼此视线交叉,心跳如擂鼓,安静的堂内,忽然响起一些人吞咽吐沫的声音。

  一股紧张凝聚,夹杂着期待的气氛渐渐弥漫开。

  既然案件的关键人物王楚生已被捉拿。

  那么……

  是否意味着,他背后的靠山,也将浮出水面?

  更进一步,结合赵都安之前的话语,今日这场“螃蟹宴”俨然是早有预谋的。

  将城中有头有脸的官员和士绅都聚集在这菊花台内,城中大军压境,就颇有几分关门打狗的意思了。

  “钦……钦差……你是赵都……”

  这时候,从麻袋里钻出来,瘫坐在地上,经过影卫刑罚,已经屈服的太仓县令,终于颤巍巍开口。

  那乌青的眼睛,定格在赵都安身上,思维都显得迟钝。

  旁边,那名孱弱书生模样的影卫的一只手,悄然按在了王县令的肩头,后者顿时打了个寒战:

  “直呼钦差名讳,看来你还没认清现状啊。”

  “不……不是……”王楚生脸色发白,恐惧袭上心头,突然叩头如捣蒜:“赵大人,下官……不,小人叩见钦差大人……”

  “不要吓到人嘛。”

  赵都安轻描淡写,先“警告”了这名影卫一声,继而笑容和煦,俯视对方,幽幽道:

  “本官召你过来,只为一事,你且指认出来,你背后的靠山,究竟是在场的哪一座?

  坦白从宽,是主谋,还是从犯,是诛杀首恶,还是株连三族,全在你王大人一念之间了。”

  “我说!”王楚生捆缚如虫,这会艰难坐起来,没有半点的迟疑。

  在这几日的审讯中,他早已吐露实情,并签字画押,今日到场,无非是再说一次。

  旋即,就见王楚生抬起头,视线扫过堂内一名名熟人,凡与他对视的,都移开目光,生怕被盯上。

  最终,他的视线,停在了某人身上,眼神带着怨愤,与一起死的疯狂:

  “高大人,对不住了。”

  在场不少人微微变色。

  王楚生却已吐出了那个名字:“禀钦差,指派小人犯下大错的,就是他!临封布政使,高廉!”

  咚!

  刹那间,菊花台内宾客耳膜,好似给一面鼓声震得眩晕了下。

  无数道视线,于震惊中,聚焦于那一袭平整无半点折痕的绯红官袍上!

  聚焦于,高廉那张修容整齐,儒雅沉稳的脸庞上!

  “是你?!”这一刻,刘按察使与孙知府,同时扭头,眼神异常复杂地看向这位同僚。

  不等人们反应过来,王楚生面孔近乎扭曲,已是破罐子破摔般指控道:

  “整个临封都知道,我虽在太仓县任职,以前却是在临封府做事,为高廉办了多年脏事,矿银一案,也无非是其中一桩罢了!

  是他要我,以火耗之名贪墨白银,送去他指派的道观捐赠洗白,再入钱庄,此番事发后,也是他要我藏匿起来,躲避风头,说只要京中派来的人拿不住我,此事他就可以小而化之!

  不只这一件,保护我的江湖人,也是他派的,实为监视我,勾结豢养江湖杀手,帮他铲除敌人的,也都是这位高大人!

首节 上一节 426/1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1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