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妖魔水浒开始 第72节

  种种严苛的条件下,导致官员们对罪犯能不判死刑便不判死刑,嫌麻烦都是刺配边州,捞银子、玩女人、喝大酒岂不快活,烦那个心作甚!

  不得不说,梁山诸多好汉,都是这条政策的受益者啊!

  朝廷给不了那清风山上累累白骨一个公正,那他曹杰便来做这个青天。

  只可惜那个“矮脚虎”实在太狡猾,连面都没露,就逃了。

  清风寨攻破清风山,武松剿匪成功,名声很快便在青州流传了开来。

  “打虎好汉”武松的大名,如雷贯耳。

  当然,这其中也有曹杰暗中推动的原因。

  打死只吃人的“锦毛虎”,可不就是打虎好汉。

  这名号,可是曹杰亲自为武松取的。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

  其中最愁的,便是“镇三山”黄信。

  他这名头刚取还没一年,半点功未立,那清风山就没了。

  那他这个镇三山,难道要换成镇二山?

  这不是在他这个兵马都监脸上吐了一口痰吗?这不是显得自己是个废物吗?

  地方州府兵马都监作为地方军事主官之一,掌管一州厢军的屯驻、训练等事务,并有调动指挥权,扎扎实实的正八品。

  而武松这个文知寨,不过是个九品芝麻官而已。

  ‘他也配剿了清风山……’

  ‘逃了那个矮脚虎王英,看我去找他的麻烦。’

  黄信快马加鞭就到了青州府衙。

  此人于水浒故事前期虽未显山露水,然而受招安后,随宋江南征北战,倒也立下赫赫战功。

  征辽之时,黄信于混战之中斩杀贺统军贺重宝,此人在辽国将领中地位仅次于兀颜光,且精通法术。

  在征讨王庆一役中,黄信作为林冲副将,协助林冲一枪击毙柳元,同时自身亦挥刀斩杀潘忠。

  攻取方腊的常州之战中,黄信与赵毅交锋占得上风,可惜赵毅最终逃脱。

  或许他的武力值略有不足,但作为副将,却是合格的。

  加上又有个位高权重的师父,为人又圆滑,排位自然靠前。

  便是今日,武松押送三十三名囚徒赶到了青州,交由慕容知府审判。

  “大人!”

  “黄信来了啊!”

  作为慕容知府的亲信,黄信直接面见了知府,“叽里咕噜”好一阵汇报。

  慕容彦达捏了捏三缕胡须,颔首道:“本官知道了,且随我去见一见这个‘打虎好汉’。”

  武松一看到那黄信和知府一同出现,便微微一蹙眉头。

  官场上的头头道道,他武松并不想掺和,但他也不傻,自己剿了清风山,自然便得罪了黄信,得罪了黄信,那就是得罪了青州指挥司统制秦明。

  现在此人出现,那就说明知府向着他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话,让武松的脸瞬间黑了下来。

  “贸贸然攻打清风山,如今逃了那个矮脚虎,你说该当如何?”

  慕容彦达其实还挺欣赏眼前这个知寨的,但总不能为了一个小小的九品武将,导致亲信离心离德吧!

  青州有那秦明坐镇,他这个知府才能做得安稳。

  黄信作为他的徒弟,这点小事有求于自己,自然不会拒绝,要拿捏他一番。

  清风寨知寨武松,他又算个什么?

  “知府大人,只要那矮脚虎王英还在青州,我武松必为大人擒来。”武松声如洪钟。

  “嗯!”慕容彦达点头。

  黄信嘴角一扬,说道:“军伍中人,总要立个军令状才是。”

  武松幽幽望了他一眼,抱拳道:“大人,立军令状倒也不是不行,不过,属下认为他必离开了青州,属下只是清风寨的知寨,断无他地追凶的权力。”

  “你说得倒也没错。”

  贼子祸乱其他州县,那就和他青州知府没关系了。

  而且,想要往上面挪一挪,也需要同行衬托不是。

  黄信见此计不成,眼睛一转:“大人,我听说那清风山三头领,白面郎君郑天寿乃是被活捉的,怎不见武知寨押送来?知府大人也好押送去东京城,活捉匪首,可是大功一件,说不定能借此官升一级。”

  慕容彦达微微一蹙眉,沉声问道:“武松,黄都监说得可是真的?”

  武松心中一沉:“大人,那郑天寿被捉时是活的,但他受了重创,终究没挺过来,死了。”

  “我听说郓城有个阎王敌便在你寨中,江湖人称他有活死人肉白骨的能耐,怎不救他?”黄信再度发问。

  “那郑天寿受的乃是五鬼反噬的伤,寻常药物并不起作用。”

  “还是个孕神的贼首,可惜……死了!”

  慕容彦达失望地摇摇头:“想来那阎王敌也不过是浪得虚名之辈,这点小伤都治不好,让我丢了大功。”

  瞬间,武松眼睛微微眯起。

  “罢了罢了!”慕容彦达挥了挥手:“伱虽有剿匪之功,但又逃了贼首,算你功过相抵吧!回去好生反省,日后助黄都监剿了另外二山,那些贼首本官可是要活的……”

第92章 我要做曹贼()

  第92章 我要做曹贼(25)

  青州府,武松去忙公务。

  而曹杰等人随着时迁实地勘察了一番。

  秦明的宅子、知府的宅子,城墙的高度,校场的方位……

  一切为攻破这座城池做准备。

  “哥哥,只要您一声令下,不说秦明的家小,便是那慕容老贼新纳的第九房小妾,我也给您偷来。”

  时迁这种梁上君子,偷金轻松,采花自然也轻松。

  “我自然相信时迁兄弟的实力,但那小妾何须去偷,等他日攻打下青州府,救她出火海便是……”

  曹杰见到了吃饭的时辰,于是又问道:“这青州府可有老饕爱去的酒楼?”

  “哥哥,我知你好这口,早早打听有个酒馆,专做那渤海里的海味,乃是青州一绝。”

  “海味啊!甚好!”

  这年头,想吃新鲜的海味,要么去教坊司找清倌人,要么去海边找渔民。

  青州比邻渤海,而渤海里的带鱼、黄花鱼,简单烹饪,都能鲜得将舌头融化掉。

  这渤海酒楼算是青州高档饭店,来吃喝的,非富即贵。

  曹杰也不是差钱的主,在二楼要了个包厢,点了十二两银子的席面,众人便吃喝了起来。

  这时,隔壁包厢里传来一阵琴声,随之有满是女人味的声音唱了起来。

  曹杰竖起耳朵一听: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声音虽然又勾勾又丢丢,但宋词这东西,曹杰并不娴熟,也就会中学课本里要考的那些。

  如今将【凝神】提升到了二级,前世熟读的一些信息,稍稍一回想,便能回忆出来。

  以他现在的记忆力,要是回到中学,成绩绝对理想。

  仔细一思考,刚刚听到的那首词,没听过。

  便将那点旖旎丢在一边,继续和兄弟吃喝起来。

  “这海里的大鱼果然就比河里的滋味鲜美……”

  阮小七熟练地吐出小刺,憧憬道:“等有机会,咱也去那渤海里弄潮戏浪,打上一条万斤的大鱼,那便不枉此生了。”

  “以七哥的本事,这没什么难度。”时迁笑道。

  “等孟康造了大海船,七哥便会知道,这渤海只是小小的一汪,东海大洋才是无边无际。”

  “真想去见识见识啊!”

  就在兄弟们打屁快活时,隔壁的门打了开来,有一道充满磁性的中年男声响起:“娘子,公务繁忙,我这便去了,你吃好了便自行回去吧!”

  “官人去了淄州,可莫要因为沉迷金石,忘了吃睡,努力加餐才是。”那又勾勾又丢丢的声音再度传来。

  抓得曹杰心痒痒。

  “努力加餐”这可不是个好词,卓文君的《诀别书》写道: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那男子自是饱读诗书之辈,怎会不知其意。

  他们夫妻十多年,志趣相投,都喜欢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石刻碑文,可以说是互为知己。

  然而,婚姻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

  他已近四十,还无一儿半女,自前年被起复,在莱州做郡守,他们夫妻两人便分居两地。

  如今他已纳了妾,夫妻间的感情更是像隔了一重山,再回不到过去了。

  曹杰透过窗户望向那停在酒楼门口的马车,在重重树荫间,他看到她,身形婀娜,扶风摆柳般,可却又充满了端庄绰约的韵味。

  那马车“嘚嘚”地远去,她望了许久,最终还是转身回到了店内。

  曹杰微微侧着脖子去看,只见到她挽着一个黑亮润泽的挑心牡丹髻,髻上插了一只金步摇,人行款款,但那步摇却不动,真如流水一般。

  就只这一道在树荫间若隐若现的背影,就如一幅古典美人图,透着一股岁月沉淀形成的独特韵味。

  “哥哥?”

  “哥哥……”

  “啊……哦……喝酒……喝酒……”

  曹杰饮了半口酒,眨巴眨巴嘴。

  哪怕他在前世看过无数美女,各个时代的,各个国家的,各种风情的,竟也不如这惊鸿一瞥的背影韵味美。

  那是来自东方大家闺秀的韵味。

  小金莲,使女出身,阎婆惜,艺人出身。

  哪里有那种气质。

  这时候,隔壁又响起了琴声,随之那又勾勾又丢丢的声音若隐若现地唱了起来。

  曹杰竖起耳朵一听,险些没打翻了手边的酒碗,开头一句竟是“昨夜雨疏风骤”。

首节 上一节 72/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