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妖魔水浒开始 第22节

  曹杰要在郓城打开局面,拜宋江的码头,可以说事半功倍。

  但他可不愿主动去结交这些人,也不必去结交。

  以【药】开路,本地豪商、县令、县丞、县尉,大可往来,谈笑风生,何必在意这些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的地头蛇。

  特别是宋江,在曹杰心中这可是竞争对手。

  若是通过他扬了名,岂不白让他得了大便宜,扬了他人的威风!

  更何况曹杰在清河县已经亮起了名声。

  人一旦有了名声,便会被人敬为座上宾。

  要是这个名声和医术有关,那么就不得了了,谁还没有个伤筋动骨、头疼脑热的。

  那些只专注于孕神的读书人,身体瘦弱,更需要这方面的需求。

  一开始,本地豪商、财主用过曹杰的【药】后都说好,就是银子花得有些多。

  毕竟曹杰搞的饥饿营销嘛!

  不过两天工夫,没等宋江等地头蛇反应过来,这个消息便传到了县令时文彬的耳中。

  这郓城新任知县时文彬,算是《水浒传》中凤毛麟角的清官了。

  他“为官清正,做事廉明……名为县之宰官,实乃民之父母”。

  既不像阳谷县知县那样专注捞钱,在任两年半就“赚得好些金银”,并用此谋升迁;也没有像继任知县私生活不检点,公开包养十八线艺人白秀英。

  所以,从个人操守、私生活来讲,时知县都算是官场上的一股清流。

  此人一上任,就做了两件事。

  一个是严防匪患、保境安民。

  为防止各处乡村盗贼猖狂,特派都头朱仝、雷横各率所部加强巡逻,治安得到大大改善。

  二个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整顿社会风气,严格管理颜色场所,把郓城县建成一片官员与市民都“不喜风流宴乐”的净土。

  其实,时县令也是有苦说不出啊!

  自己不好过,那么别人还想快活?

  看到别人快活了,我堂堂“百里侯”的县令心中岂能舒服?

  有诗云: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枸杞难挡岁月催,杯里再加点当归。当归难补身体亏,放根虫草还不贵。虫草虽然是很好,鹿茸肾宝是绝配。鹿茸肾宝难受补,红糖人参展雄威……

  中药治本,西药治标。

  伟哥一出,简直是划时代的神药。

  用过的都说好。

  县令时文彬搞定之后,再用些便宜好用的抗生素、消炎药、止痛药在底层人身上显圣,又有小弟四下宣传,这名声就彻底立起来了。

  只是月余时间,济州府郓城县出了位神医“阎王敌”曹杰的消息,已传遍山东河北两地。

  江湖传言,这位阎王敌不仅医术高超、活死人肉白骨,更难得的是慷慨仗义,救了不知多少江湖好汉。

  而且,精通诗词歌赋,武艺也是不凡,加上又姓曹,有结交天下好汉的心思,因此很快又得了一个绰号:小孟德。

  小,肖也!是相仿、相似的意思。

  只是江湖人多是文盲,传着传着就成了“小”。

  须知只有爹妈取错的名字,没有外人叫错的绰号。

  诨名对于混江湖的人来说十分重要,不仅是一个代号,还兼具了说明书和广告语的作用,一个好的代号,对一个人的江湖名望、社会声望都有巨大的加成。

  在江湖中,有一个绰号已是不易,很多人的绰号还都是自己起的,并没有叫响,每次还要委屈巴巴介绍自己,我是那个谁谁,江湖人称啥啥。

  真正的江湖豪客就不会这么丢人了。

  譬如宋江,每次自我介绍都是很自谦地说:“小可名叫宋江。”

  对面一听,简直如雷贯耳,当即就一蹦三尺高哇哇叫:“哎呀,莫不是人称呼保义、及时雨的宋公明哥哥?”

  这叫江湖大佬的份儿。

  宋江对于山东河北的江湖人来说,都是声望天花板,所以他拥有复数的代号。

  呼保义,及时雨,还有个孝义黑三郎。

  现在曹杰也有了两个绰号,阎王敌,小孟德,江湖威望可见一斑。

  但名望起来了,曹杰也发现了一些苦恼。

  都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就是曹杰这样的半吊子。

  ‘我的医术终究是假的,天赋转化的几味药好用,但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可能便要露馅。’

  ‘须找个机会将那建康府的安道全请过来。’

  ‘我的药和他的医术结合,就能万无一失……’

  创业计划书上,又添了几笔。

  这时,房门被敲了敲,武松进门,八尺男儿伫立当场,瓮声道:“哥哥,你唤我。”

  “兄弟,坐,金莲,上茶!”

  两人坐在交椅上,小金莲递上茶水,退出了房间,并关上了门。

  “兄弟,上次跟你说的事,有眉目了。”

  “这么快?”武松为难道:“我若离了哥哥,谁来保护哥哥的周全。”

  “我炼精小成,自保足够了。”

  “我还是有些担心,必须和七哥说说,让他过来。”

  “也好,七哥虽然喜欢逍遥,但我拿几首歌出来,他在我身边也能待得住。兄弟,时县令那里我已经打点好了。明日县令设宴,请了都头朱仝、雷横,还有宋押司等人,你能不能坐上这个都头位置,可要拿出真本事,和那几个都头战上一场。”

  在武艺上,武松自是不怕。

  但郓城县吏员之间盘根错节,他一个外乡人想坐稳这个都头位置,难度巨大。

  将自己的顾虑道明,曹杰笑道:

  “兄弟,伱若入了县令的眼,有他给你撑腰,又有我在旁帮衬,都头只是你事业的起点……”

  知县品级不高,最高不过是正七品,但他经营一方,掌管当地老百姓生杀予夺大权,权力不小。

  正所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又有“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之说。

  时文彬就是郓城县的天。

  一个都头小吏,他可一言而断。

  事到临头,武松的性格为人就展露出他极为出色的一面,神情坚毅颔首道:“哥哥,那朱仝、雷横都能做得都头,我武松自也能做得。您就看我明日表现吧!必不让哥哥失望!”

第25章 宋公明,阎婆惜

  县尊这样的“百里侯”设宴,又关乎武松的前途未来,更有未来谋划创业的缘故在其中,曹杰自然用心准备一番。

  借助这次机会,一举在郓城县白道上插入他洪门曹氏的一杆旗。

  若是错过了这个窗口期,接下来要不了一年时间就是智取生辰纲,浩浩荡荡的创业工作就此展开。

  此时不积累实力,不辛苦些,那么未来就要流血。

  时县令是个风雅之人,书中这样描述他,“闲暇时抚琴会客,忙迫里飞笔判词”,电视剧里也多有和宋江对弈的画面。

  曹杰不是艺术生,哪里会抚琴、下棋,但这不妨碍他附庸风雅。

  正所谓大雅大俗、大俗到极点便是大雅。

  九粒药装在小玉瓶中,送到时文彬手里,这位百里侯当即就喜笑颜开,拉着他的手,感情格外真挚道:“小曹大夫,着实让你破费了。”

  在豪商地主的手里,一粒伟哥已经炒到了近百两,这可是近千两的礼,而且有钱还买不到。

  礼不可谓不重,情不可谓不真。

  “县尊,这药虽然难得,但我便是不去卖,也要给县尊备好了日常所用啊!”

  为了进步,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不丢脸。

  “好好,今日我安排了美酒美食,又叫来了不少唱曲的,小曹你可要不醉不归。”

  “必然狂饮十八碗,对了,我有一兄弟武大,人虽生得不堪,却做得一手好美味,不如让他也给县尊做上几道美味。”

  美食,可也是时县令的另一大爱好。

  这就叫投其所好。

  武大得曹杰真传,如今也已经有他七八分能耐了。

  和县里的厨子相比,自然犹有过之。

  很快,以宋江为首的郓城派陆续赶来。

  在郓城这一个月时间里,曹杰自然见过黑三郎宋公明很多次,但没有深交。

  今日一见,也不过是相互客气了一番。

  “县尊,小人近日相助了一个美人,乃是东京人士,唱得好曲,今日特地带来为县尊献唱。”

  ‘别不是阎婆惜吧!’

  曹杰看了看后面,没见到唱曲的美人。

  就像曹杰没带武松过来一样,他们不在宾客之列,自然不会上桌,要从后台入场的。

  再看宋江宋公明,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

  虽然个子不高,但那一身宠辱不惊的气度,却是不凡。

  ‘也不知他究竟是什么命魂!’曹杰在心中暗暗揣测。

  “公明,你我之间还如此客气作甚?伱们都认识,我便不一一介绍了……来来!”

  时文彬一手拉着宋江,一手拉着曹杰,身后跟着朱仝、雷横两位都头。

  入了宴厅,将宋江安排在左手边,曹杰安排在右手边,他坐在主位上,都头居于末座。

  众人落座,时文彬望着八仙桌上几道明显迥异于往常的美食,闻了闻香气,眉头一挑,说道:“小曹大夫,你说得这美味,颇为不错啊!”

  “不过是乡野小民胡乱琢磨的。”

  “唉!当年苏学士改良猪肉的做法,普惠黎民,功德甚大。你可别小瞧了庖丁之道,那厨子叫什么来着?”

  “武植武大郎!”

  古代,老百姓要吃点肉,可不容易。

  北方还有羊可食,南方少羊,猪肉又腥膻,到了苏轼手里才得到改良,成为后世最主要的肉食来源。

  你说江湖人吃饭一般都一声吼,“小二上两斤牛肉”。

  其实,在古代,想要吃上牛肉可不简单。

  杀耕牛是犯法的。

首节 上一节 22/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