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妖魔水浒开始 第17节

  夜深人静,红袖添香。

  曹杰冥思苦想。

  在今后几年里,共有十一座山头加盟梁山集团。

  白虎山的“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兄弟;登云山的“出林龙”邹渊、“独角龙”邹润叔侄;桃花山的“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

  枯树山的“丧门神”鲍旭;对影山的“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清风山的“锦毛虎”燕顺、“白面郎君”郑天寿、“矮脚虎”王英;

  饮马川的“铁面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邓飞、“玉幡竿”孟康;黄门山的“摩云金翅”欧鹏、“神算子”蒋敬、“铁笛仙”马麟、“九尾龟”陶宗旺;

  少华山的“九纹龙”史进、“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芒砀山的“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

  以及还未成立的二龙山公司。

  在返回梁山泊前,曹杰用上帝视角再次分析了一下,这些山头有远有近,有被逼上山落草的,有吃人的恶魔,还有现在没上山的。

  仔细考虑一番,曹杰打消了去钻山头结交绿林好汉的心思。

  经营好梁山,这些人自然主动来投。

  毕竟武十回可是不一样的,值得奔波一场。

  众人热热闹闹离开了清河县,这次没按原路返回,而是沿着另一条官道南下。

  毕竟未来要创业,这各地最好都要走上一遭,熟悉道路交通、关卡渡口,未来有变,才能做大、做强、创造辉煌。

  这叫做有备无患。

  现在辛苦点,多流点汗,未来就少流点血。

  又是一天跋涉,天色将晚,前面三岔路口有个鸡毛店,店面极小,门前立着一个枣木杆子,上面挂着一块破布,被雨水打得发白,隐约可见个“酒”字。

  这官道旁边,远离城镇的鸡毛小店里面就两个人,并无打尖的旅客。如今才是仲春,要到野兽肥美的秋季,行商才会多起来。

  这店里的两人,一个是看起来就忠厚老实,一棍子半个屁都打不出来的中年人,另外一个却是个老得几乎牙齿都要掉光了的老婆子,脸上的皱纹足有一寸深,在旁边打下手,貌似做什么事情都是慢吞吞的。

  看上去,应该是母子二人。

  这样的店铺,就是正经鸡毛店了,可以落脚休息。

  就在众人到店不久,外面官道上狼狈走来了一个少年壮汉。

  他扛着一杆硕大的方天画戟,神色沮丧,浑浑噩噩的,一点精气神都没有,就如同龙游浅水、虎落平阳。

  “店家,上酒!”

  一脸苦涩地坐在外面的长凳上,少年抬起眼皮看天,深深叹了一口气。

  劣酒,混合着满腔愁绪,真得难以下咽。

  “好画戟。”

  武松路过的时候,望着倒在地上的方天画戟,伸手便扶了起来,掂量了一下重量,眼前一亮问道:“大好男儿,怎么在此借酒消愁?”

  “哎!”

  少年人望着一般大的同龄人,见他生得雄阔,相貌不凡,不由多生了几分好感。

  只是心中苦闷,无比沮丧道:“我来山东做买卖,将家底都赔光了,我不喝酒能干什么?好汉,陪我喝一杯!”

  武松爽朗道:“我当是遇到了什么大难,不就赔了银子嘛!只要人还在,就有东山再起的那天。我家哥哥最爱结交江湖好汉,我看你用这镔铁打造的画戟,必然有武艺在身。何不去拜见我家哥哥,让他给你想想办法。”

  少年眼睛一亮,问道:“不知你家哥哥是何人?”

  “我家哥哥姓曹名杰,在清河县医活死人的便是他。清河县人送他个‘阎王敌’的诨号,但他说小七哥有活阎罗之称,他叫阎王敌不中。”

  少年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起身纳头一拜:“原来是曹家哥哥,我在清河做生意早有耳闻,只是无缘拜见。还请好汉引见……”

  “来来来,我家哥哥便在后面休息。”

  曹杰一眼便看出这少年的不凡来,用方天画戟当兵刃,生得唇红齿白,身材高大,蜂腰猿背,一表人才。

  “拜见哥哥!”

  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

  “小人姓吕名方,祖贯潭州人氏。平昔爱学吕布为人,因此习学这枝方天画戟,人都唤小人做小温侯吕方。因贩生药到山东,消折了本钱,不能勾还乡,正准备找座山落草,从此打家劫舍为生……”

  小温侯吕方!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曹杰又是把手言欢,推杯换盏,酒过三巡,笑道:“兄弟既然没地方去,不如随我们去郓城,不管是回乡继续做生意,还是准备上山落草逍遥快活,哥哥给伱安排妥当了。”

  “哥哥奢遮。”

  吕方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是他最落魄的时候,有贵人相助,怎不感动。

  轰然便跪在曹杰面前,五体投地拜道:“吕方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哥哥若不弃,方愿执戟相随,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曹杰吓了一跳,还以为他要认作义父。

  伸手将其扶起,笑道:“我得吕方,何愁大事不成。来来来,我等共饮一碗,欢迎吕方兄弟加入我们。”

  地佐星,小温侯,吕方,梁山排名第54位,任中军守护骑兵骁将。

  打祝家庄时,同郭盛联手杀死祝龙。

  打曾头市时,单打曾涂不过,郭盛助战,双斗曾涂还是打不过。花荣怕输了二人,也出箭出枪,三个打一个,方才胜了曾涂。梁山好汉有些不讲武德!

  秦明战史文恭不过,吕方、郭盛、邓飞、马麟死救得脱。还是有义气的!

  招安时,面对李虞侯的辱骂,吕方、郭盛敢于反击。是有胆识!

  讨伐方腊时,经五六十合刺死厉天佑,是单挑杀死对方一强手。之后,对阵石宝,战五十合力怯,但未输。郭盛助战,二人战石宝不下。

  夺乌龙岭时,吕方大战白钦,双方都失了兵器,全力肉搏,岭上路险,二人连人带马跌落悬崖,同归于尽。

  小温侯为人义气,武艺不错,英勇无畏,屡获战功!性情刚直正义!杀场阵亡!是条好汉,可称为英雄!

  而他的好基友“赛仁贵”郭盛,更是了不得了。《射雕英雄传》里,郭啸天、郭靖就是郭盛的后代。

  金老爷子这样写,自然也是看重郭盛是条好汉!

  二人不分伯仲,一个是地佐星,另一个是地佑星,谁也离不开谁,相辅相成。

  可惜现在只得了个吕方,那郭盛还不知道在哪里做生意。

  这两人都是在山东做生意失败,才落了草,打家劫舍为生。

  ‘或许两年后在对影山可以找到郭盛。’

  ‘也可能他主动到梁山来投也说不定。’

  曹杰得了小温侯吕方,路上再无变故,一路直达梁山泊……

第19章 李家道口小聚义

  梁山泊,山排巨浪,水接遥天。

  其宏伟之势,波澜壮阔,浩浩荡荡。

  有诗云: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东连大海,西接大河,南通巨野,北靠青齐。

  此地易守难攻,民风彪悍,坐寇梁山,可割据山东,窥视中原。

  虽然因为太靠近京畿,枪打出头鸟难成大势,但金人南下,这给了曹杰这个野心家机会。

  “好一片大湖,我在清河早听说水泊八百里,今日一见,方知道什么才是辽阔。”

  遥望大湖,武松发出感慨。

  “武二郎,要不跟咱下湖耍耍?”

  闻到水汽,三阮整个人都舒服了起来,道了一句,便脱了衣服跃进了水里,好一阵折腾。

  武松虽然也通水性,但和三阮相比,那就差远了。

  一炷香后,阮小七将一条大鱼扔在了岸上,跳出水面。

  活动了一下筋骨,发劲一抖,身体上下发出密集而有节奏的爆响。

  从颈项开始,一节节脊椎震动,胯骨、大腿根、膝关节、胫关节、脚趾关节、两条手臂、手指关节,全身筋骨,无一不雷鸣鼓动。

  同时,那些水珠子密集地掉落,不过几秒钟时间,身子便干了大半。

  “七哥这弄潮戏浪的本事,是这个。”武松竖起大拇指。

  在岸上,武松谁也不怵,但今日看到阮氏三雄在水中的模样,他自认不是对手。

  “不是咱吹牛,入了水,咱兄弟就是蛟龙。”

  现在曹杰麾下,武松、三阮的战力是第一梯队,吕方、焦挺是第二梯队,曹杰只能算吊车尾。

  不过,吕方善马战、焦挺善摔跤,各有绝招。

  而曹杰后起之秀,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阮小七搂着武松的肩膀,笑道:“到了梁山泊,你这水性却是要练一练。二郎的开手师傅便是咱当的,到时候,咱也来教你。”

  “有七哥亲自指点,那再好不过。”

  在湖边休整一个时辰后,阮小二指着东边郁郁青青的山峦,说道:“二郎,我们离开时,朱贵兄弟说要在李家道口建个酒店,也不知开张了没有?”

  曹杰纵目远眺,颔首道:“我们顺路去看看便是……”

  众人在水泊边往东折了一个弯,走到李家道口,只见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山脚蜿蜒的河水潺潺缓缓,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看,还真开张了,规模挺大,看上去不错啊!”

  酒店就在水泊边,但见:

  银迷草舍,玉映茅檐。数十株老树杈枒,三五处小窗关闭。疏荆篱落,浑如腻粉轻铺;黄土绕墙,却似铅华布就。千团柳絮飘帘幕,万道湖风舞酒旗。

  纵目望去,临湖风景颇佳,芦苇长叶飘舞,深绿色的叶片,灰黄色的苇花不停的起伏着,不远处还有白鹭飞翔,岸边的水草新绿得喜人,水中波光粼粼,更是有小鱼小虾嬉戏,远处的苇塘里面还有野鸭结队游逛。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个道口,南来北往的商人大半都要从此过。

  真是一处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好地段。

  “朱贵兄弟……朱贵兄弟……”

  阮小七将朴刀驻在地上,吊起嗓子便叫了起来:“咱回来了。”

  正在酒店里打算盘的朱贵听到动静,喜上眉梢,三步并作两步就冲了出来。

  迎上前去,纳头拜道:“哥哥们可算是回来了,这一路可还安稳?”

  曹杰指着众人,笑道:“有这么多的好汉在,谁敢劫咱的道。来来来,我来给大伙儿介绍,这是旱地忽律朱贵,在梁山落草,坐第四把交椅。”

  “这是武大武二两兄弟,特别是武二武松,是和三阮一般奢遮的好汉。”

  “这是没面目焦挺,摔跤相扑少有人能敌。”

  “这是小温侯吕方,一把方天画戟在手,近乎吕布再生。”

  众人相互拜见,朱贵又着重拜了曹杰,笑道:“这么多好汉,不要说梁山泊,便是整个郓城、济州,也能横行。走,去酒店,我亲自下厨,为哥哥们接风洗尘。”

  …………

  李家道口酒店,几乎是朱贵一手建立起来的。

首节 上一节 17/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