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封神,千古一帝有什么用 第472节

  只可惜,巫妖大战之后,巫族的圣地,盘古大殿与崩塌的不周山一同落入不可知之地,就连平心娘娘也找不回来。

  没有盘古大殿的血池,九凤就永远不可能逆炼血脉,成为祖巫。

  但所有大巫都很清楚,如今真正意义,拥有巫族血脉者,就只有九凤,因为九凤是唯一还有大巫真身的一个。

  蚩尤虽然早一步进入人间,如今已经是大商整个西境城隍之首,但蚩尤身染魔气,不能算是纯粹的巫族。

  因此,巫族能不能真正融入人间,就看九凤是不是真的能通过《洪荒通灵决》来融入人间了。

  九凤向平心娘娘拜服于地,道:“领旨。”

  说罢,她收敛起全身鬼气,一步步向人间走去,每走一步她身上地府气息就少一分,而身上的巫族之气就强上一分。

  等到她终于走出地府的瞬间,全身鬼族已经彻底消散。

  她直接出现在西天门前,周身巫族煞气如烟如雾一般的蒸腾而起。

  在人间气运的庇护下,天道对于九凤一身的巫族煞气,没有任何反应。

  九凤仰头看向九天之上,她能看到笼罩人间的晶莹屏障,那是人间圣庭的屏障,屏障之下为人间圣庭。

  人间圣庭中,一切规矩归于始皇帝,哪怕是天道也管不了。

  九凤愣愣地看着那一轮金乌烈阳,一时间有些恍惚。

  自从巫妖量劫之后,她就再也没亲眼见过金乌太阳了。

  当年每一个巫族看到金乌太阳都咬牙切齿,然而亿万年过去,九凤在这一刻竟然觉得自己有几分怀念。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在九凤耳边响起,道:

  “原来是巫族的道友,你来人间所为何事?”

  九凤低下头,看向西天门前。

  四个身高丈二的人正看着她。

  这四人显然是亲兄弟,长相几乎一样,只是身上的铠甲官服有所不同。

  她记得这四人是魔家四兄弟,本是截教的记名弟子,原本为大商的佳梦关总兵,后来被始皇帝钦点,成为西天门守将,专司人间与诸天仙神交流诸事。

  她从四将眼中,看不到任何敌视和轻蔑,只有身为守将应有的警惕,以及平视众生的平和。

  九凤深吸一口气,抱拳一礼,道:“巫族九凤,前来人间向始皇帝讨封。”

第481章 唯能极于心, 故能极于道

  在九凤来到西天门的同时。

  御书房中。

  多宝道人代师谢会帝辛,还专门送上上清天独有十几种灵根,他与始皇帝相谈甚欢,有一种始皇帝相见恨晚的感觉。

  帝辛这是第一次见到这位截教大师兄,当初燕山大战时,截教众仙虽有前往燕山助战, 但当时帝辛并没有与多宝道人打过照面。

  他从穿越者记忆里知道,在原本的封神命数中,多宝道人在万仙宗中太上圣人抓住,之后太上圣人带其西渡,试图以化胡为佛的方式,截断迅速崛起的西方气运。

  然而或是出于对太上圣人毁掉截教的恨意,又或者是其他更不为外人所知的原因,多宝道人化胡为佛后,竟然全面倒向西方,最终成为从西方教化为佛门之后的掌教:多宝如来。

  之后的西游量劫,更是在多宝如来的主持之下,让东土气运西流,佛门之后一度强盛成为人间诸国的国教地步。

  只不过,如今天命已经在他的强力干扰下改变,多宝道人显然是不可能成为多宝如来了。

  不过……

  帝辛的目光转向御案之上。

  上面摆着他一本他刚刚从穿越者记忆里找出来的经书。

  多宝道人顺着始皇帝的目光,也同样看向了御案之上,然后他就看到了那本经书。

  书曰:多宝坛经。

  多宝道人的目光一下子就凝固,他的道号就是多宝,而这书名竟然就叫“多宝坛经”,在这一刻,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指引,让他对此书有了无比巨大的兴趣。

  甚至让他顾不得礼数,开口道:“始皇帝陛下,不知是否可让贫道一观此文?”

  帝辛神色平淡地道:“道友请便。”

  话音落下,经文就落到多道宝人手中。

  多宝道人打个稽礼,迫不及待地打开经书细细看了起来。

  帝辛的嘴角以几不可察的弧度微微上扬。

  这本《多宝坛经》从一开始就是他专门为多宝道人所写,其原本为穿越者记忆里的《六祖坛经》。

  而《六祖坛经》正是穿越者记忆里,多宝如来向东土传下佛法后,所立宗派:禅宗的经典。

  甚至可以说是东土禅宗的启蒙之经,其地位就如同《论语》之于儒道。

  帝辛相信,他眼前的多宝道人绝不可能成为穿越者记忆里那个背叛了东土的多宝如来,但他不介意让多宝道人把禅宗的位置给占了。

  他有些好奇,如果多宝道人在西方教成为佛门之前,就参悟了这禅宗中的大道,甚至把禅宗给建立起来,那会截断西方多少气运?

  他当初以穿越者记忆里的《资本论》助赵公明参悟商之大道,这一次他打算看看《多宝坛经》是否能助多宝道人参悟大道。

  此时。

  多宝道人已经完全被经文中的内容吸引了。

  “直指人心,见性入道。众生心性中本就蕴藏大道,参悟大道理当体悟自心本性。妙,此言大妙。”

  “无念为宗:本心不为外念所束缚,参悟大道当先做到心不染境。”

  “无相为体:外相皆为空幻,唯有心性中蕴藏大道方为真。”

  多宝道人越看越心惊,他震惊地发现,这经文中的内容,将他修道多年来所思所想,以他都不曾想过的最简单的方式说出来。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觉得这经文就是另一个他所书。

  良久之后。

  他抬起头,一脸震惊地看向帝辛,道:“始皇帝陛下,这,这经文大义,难道是陛下所书?”

  帝辛点点头,道:“朕在一次闭关悟道中,有所感悟,参悟到静虑,冥思本身也是一种大道,朕将此道,称之为禅。”

  多宝道人身为截教大师兄,通天圣人嫡传,自然非愚钝之辈,他此刻岂能不知道,这本《多宝坛经》就是始皇帝写给他之书?

  他想起了之前赵公明师弟,也是在始皇帝亲笔写书相助之下,才终于证得商道大圆满,他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坛经,长身而起,起手行了一个稽礼,道:

  “贫道谢过陛下点化之恩,待他日贫道证得大道之时,再来感谢陛下。”

  帝辛并不意外多宝道人看破他的目的,他只是淡然开口道:“既然如此,那朕提前恭喜道友参悟大道了。”

  多宝道人再行一礼,转身而去。

  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找一个地方闭关,反而是出了朝歌,随性而行,他要走遍人间,看尽人间。

  禅之一道,坐,卧,行,读,参皆为悟道,关键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怎么做。

  他走出朝歌,再一次捧出坛经,看了一眼其中一行字。

  “唯能极于心, 故能极于道。”

  他的目光久久落在这一行字上,随后哈哈一笑,大步流星向人间走去。

  第一日。

  他来到渑池,见到有无数人族与神灵正在修建一条极为特殊的道路,这道路是由两条长长的铁条铺就,一路向着远方蔓延而去。

  他见到那铁条上刻有仙道符文,其上有浓郁的灵气流动。

  他好奇地上前打探,道:“贫道请教了,此乃何物?”

  那负责建设的是一位人族,身着工部官员的官服,他看了多宝道人一眼,他身为工部官员,多与仙神打交道,一眼就看出多宝道人是仙人。

  他笑道:“这位仙家道友,想来第一次来人间?那你不知此物也寻常,此乃仙轨飞车的仙轨。”

  “此物乃是陛下下旨,工部与仙工坊炼制三年方成的仙工造物,看似寻常,但可在短时间将吾大商百姓,或者各类物资送到人间任何一处。”

  “如今我人间正在不断收复故土,疆域每日都扩大数千里,有了仙轨飞车就方便多了。”

  正说着,这条正在抢修的仙轨已经完成,就听得一声轰鸣声从远处响起,一辆在多宝道人看起来极为怪异,似车非车,长有百里的仙工造物从远处奔来。

  这名为仙轨飞车的仙工造物上,拉着数万人间各族,以及数之不清的各种货物,向着远方而去。

  多宝道人记得那个方向,是一片人间刚刚收复的疆域,而仙轨飞车上面所有大商百姓,全都穿着开拓团的服饰,很显然是移民开拓团。

  他目瞪口呆地看着眨眼间就已经在千里之外的仙轨飞车,一时间只有一个念头在脑海中不断回响。

  “这是人间?人间什么时候变得如此?”

  他本以为已经足够了解人间,他本以为他已经足够高看在始皇帝带领下崛起的人间。

  然而直到此时,他才知道,他根本不了解人间。

  良久之后,他释然一笑,喃喃道:“陛下所言极是,若不能看尽这人间,贫道如何能极于本性?连人间都看不透,如何看透本心本性?”

  “连本心本性都看不透,又如何参悟大道。原来,这才是禅之一道。”

  在这一刻,他道心通透,无尽道韵自元神之中浮起。

  他向朝歌的方向一拜,又向身边的工部官员点点头,然后向着更远处而去。

第482章 吃着火锅,听着歌

  多宝道人在人间行走了十年。

  十年内,他走遍人间每一处。

  他亲眼见证,原本的人间九州,在被易名为华夏之后,在这十年间,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仙轨飞车遍地,仙工云舟满天,到最后一年时,他甚至看到个人的云霞飞车满天飞。

  因为先天三祖成为人间图腾,所以人间以“人如龙”形容实力强大,行事正义,“美如凤”形容人美心善,“祥瑞麒麟”形容多子多福的好运。

  所以多宝道人就看着这十年间,华夏之地,人人如龙,美凤无双,祥瑞满地。

  而当多宝道人走出华夏,沿着人间开拓的路线,走向华夏之外的人间时,他亲眼见证了始皇帝允诺的众生平等。

  华夏之外的发展,自然不会有华夏之内快,但所有主动走出华夏开拓人间的百姓,以及后续加入人间的众生,全都得到一视同仁的身份,以及更多的收获。

  对于如今人间的众生而言,想要自我突破,想要为国出力,想要看看华夏之外的天地,就可以出华夏,入开拓。

  而想要安心生活,潜心修炼,专心学问,就可以留在华夏。

  多宝道人在这十年间,见证了人间的开拓,发展;见证了人间的众生平等。

  更真切地体会到了人间的强大。

  当他在西部的开拓团,见到一头不知从何处跑出来,拥有大罗金仙实力,也不知为何发疯的妖仙杀入人群时。

  他本以为会出大乱子,已经准备出手救人。

  然而那疯掉的妖仙,被开拓团里一个负责煮饭扫地的老者,一句话说死了。

  那老者在开口一瞬间,周身腾起的浩然正气之强,显然已经达到了大罗金仙的境界。

  一言化唇剑,一语作舌枪。

首节 上一节 472/4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