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封神,千古一帝有什么用 第149节

  “师尊已经降下法旨,贫道师兄道行天尊,已经着其弟子韩毒龙,前来送粮。”

  “贫道师兄有一法宝,名为盛粮米斗,一旦祭起,就可有源源不断的五谷倒出。”

  姬旦和群臣一听,顿时大喜。

  仙家法宝,果然神奇无比。

  居然可以凭空变出粮食来?

  有仙人全力支持,有仙家法宝在手,他们绝对不会再输第二次。

  姜子牙平淡地看着姬旦和西岐群臣。

  他当然不会告诉这些凡人,使用盛粮米斗,是会消耗西岐国运。

  师尊有令,西岐已经归西方教,只要能让西岐的国运坚持到封神量劫结束即可。

  哪怕西岐的国运只能坚持到成汤灭国的第二天,也完全足够了。

  姜子牙冷漠的双眼中,反射着幽幽微光。

  这些,都不过是替天行道的代价罢了。

  若不能让天命归位,让天地恢复秩序,那么天地众生都不得安宁。

  现在的任何牺牲,都是命中注定,是凡人可以为这天地所付出的最高荣耀。

  就这样。

  成汤与西岐,各有其停战发展的需求。

  双方各自按步就班地发展,积累力量,为下一次的战争做着准备。

  时间,很快又过去两月。

  ……

  帝辛八年,八月,秋收。

  北方,孤竹郡,孤竹城。

  一个身材高大,脸上带着微笑的男子,正信步于孤竹郡中。

  这男子眼底仙光流转,藏而不露,显然是一位实力强大的仙人。

  他正是截教弟子,赵公明。

  燕山一战之后,通天圣人关闭金鳌岛,开始讲道。

  截教万仙此刻全都在金鳌岛听道修行。

  然而赵公明,却一直无法进入悟道状态。

  他再三推演之后,震惊地发现,他本应该在封神量劫之后才出现的机缘。

  此刻已经出现在成汤。

  只是量劫降临,就算是通天圣人也不可能推演出赵公明的机缘到底怎么一回事。

  于是,赵公明向通天圣禀明情况,离开金鳌岛,来到成汤境内。

  女娲娘娘的禁令,不准位列仙班的仙人入人间插手封神量劫。

  赵公明这一次入人间,与量劫无关,而是寻找他的机缘,因此不受法旨影响。

  赵公明当年亲眼见证孤竹国立国,所以现在他把孤竹郡选为他入成汤寻机缘的第一处。

  孤竹国乃是商汤灭夏立商时,分封同姓宗亲于北境建立的诸侯方国。

  每一代孤竹国国主,都称孤竹君。

  在帝辛收服北境,改为崇州郡后,孤竹君也第一时间呼应王令。

  方国为郡,奉王令领孤竹郡守之职。

  原本的国都,改名为孤竹城。

  赵公明走在大街上,没有动用任何仙人神念。

  而是如同凡人一样,用双眼观察周围的一切。

  街道两边到处可见小商小贩,以及店铺。

  赵公明目光扫过四周,喃喃自语道:“据闻仲师侄所言。”

  “自商王立郡县,改田制后,又力推各地阜通货贿之事。”

  “商王将之称为商业,将之与农业,工业,并称为成汤万民三业。”

  赵公明道心隐隐有所异动,他隐隐有所感,他的机缘就与商业有关。

  但到底是怎样的机缘,他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他在看到那些成汤子民以物易物的交易后,隐隐觉得,这当中似乎缺少了一环。

  若是能找到那缺少的一环,他的机缘也许就在那里了。

  此时。

  宽阔干净的街道前,有阵阵读书声传来。

  赵公明看去,发现在街尾,有一群人汇聚在一起。

  有一个夫子模样的人,正在教周围的人识文断字。

  用的正是千字文。

  赵公明目光在千字文上扫过,轻声道:

  “千字文,如此惊世之文,商王随手就拿出。”

  “闻仲师侄更言,那四书五经也是商王所书。”

  “如今,以千字文为标准的新字,已经在成汤境内四下推行。”

  “就连孤竹国这种边境之郡,识文断字者,也有数千。而且数量还在越来越多。”

  “商王所立儒道,到底是怎样的道?”

  他这一次来成汤,不单是要寻找机缘,也是有意观察一下。

  何为儒道。

  帝辛立儒道,惊动诸天仙神,就连圣人也惊愕万分。

  诸天仙神都想知道儒道,到底是什么。

  然而,有机会来成汤一探究竟的仙神,几乎没有。

  现在可是量劫之期,哪一个仙神敢随意走动。

  也就赵公明本身艺高人胆大,并且要寻机缘。

  否则当下这个局面,就算是证道混元的准圣,也不会随意走动。

  可惜,儒道乃是人族的道。

  赵公明身为仙人,虽然已经看过四书五经,却无法从中感悟到任何道韵。

  正在这时。

  两道浩然正气,自孤竹郡守府邸中腾起。

  这两股浩然正气光明浩大,正气凛然,一飞入高空。

  瞬间。

  整个孤竹郡所有读书人,全都心有所感,看向郡守府邸的方向。

  “这,这是大儒的气息,有大儒出世。”

  “定是公达与公信两位公子!”

  “是啊,我孤竹郡中,能第一个成为大儒者,必然是两位公子。”

  孤竹郡中所有的读书人,皆是拊掌大喜,纷纷起身,向着郡守府邸的方向行礼道贺。

  下一刻。

  就见孤竹郡守府邸,两个人道中年的男子头顶浩然正气,踏步而出。

  他们正是孤竹郡守长子子允和三子子致。

  兄弟二人头顶浩然正气,周围大放浩大光明,身上气息与全城读书人相互呼应。

  人群中。

  赵公明一脸震惊。

  “这就是所谓的大儒?成汤读书人中,已经参悟儒道者小有所成者?”

  “他们身上的气息,就是闻仲师侄所提到过的浩然正气?”

  “这浩然正气,当真蕴藏道韵!这就是儒道吗?”

  眼前两位大儒依然是凡人,但其身上的气息,却蕴藏道韵。

  这,到底如何做到?

第149章 伯夷叔齐,大儒来朝

  在赵公明震惊的注视下。

  子允子致两位新晋大儒,已经在城中子民的欢呼拥护中,来到孤竹城郡衙前。

  那里,立有一面一人高的巨大镜子。

  正是千里镜。

  如今千里镜已经分布到各地郡城之中,再往后还会向县城,乡邑继续分布安置。

  一到千里镜之前。

  所有人都立刻完全下来,并且恭敬地微微弯腰致意。

  千里镜,那早大王恩赐万民仙家法宝。

  凡有王令圣旨下达,或成汤子民有冤屈者,皆可通过千里镜直达王听。

  这千里镜,在成汤子民心中,代表了他们的大王。

  大王当面,岂能无礼。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子允,子致来到千里镜前,行了一礼,高声道:“大王,臣等今日晋升大儒。”

  “臣等当按王旨律令,前往朝歌觐见大王。”

  大王有令,各地有成大儒者,第一时间前往朝歌。

  千里镜中,传来帝辛的声音,道:“很好,袁洪将军会来接你们。”

首节 上一节 149/4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