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也就让齐虞有了别的选择,出些了一些灵活的空间。
说到底,最初建立天庭的苍离氏正是初代神族天皇,而造化玉牒作为一件特殊的天道至宝,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部分天道之力,象征着天庭的一部分根基。
由此,只要取得此宝,齐虞就有把握绕开天皇一脉的传承,哪怕是天皇大位有主,他也可以借此撼动其根基,以窃其权柄,圆满三皇格局,再立第二天庭!
一个造化玉牒,一个伏羲氏,就算是齐虞准备的双重保险了,也是仙道谋取天皇一脉法统,建立玄门天庭的基础所在。
至于造化玉牒之中的天帝感悟和三千大道,在齐虞看来倒只能算是一个添头了,毕竟,他有归墟禺疆这个终极外挂,又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其实是不需要太多这方面的参考的。
当然,面对太一氏时,齐虞肯定还是要换一种说法的——允许一尊神族帝君借宝三千年,这基本上就是太一氏心中的底线了,再多一点,他估计都完全不可能会松口!
总之,就目前来看,太一氏或许不会再坚持太久,在证道之前,他必然会给出回复,且大概率应下此事,并趁势为紫光天后安排好一切。
眼下,齐虞也算做完了自己所有能做的,当然没有必要再心急,等待结果就是了。
……
离开天皇殿之后,齐虞没有回九天水府,而是径自前往了娲皇宫,拜访伏羲、女娲兄妹二人。
要知道,这两千多年间,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可比齐虞要忙碌的多,另立天庭事关重大,需要进行的安排与前期准备自然也就不会少,而凤栖山一脉既然要在当中足足占据了两个核心尊位,不付出又怎么行?
且玄门虽然势力庞大,做许多事都更有优势,但到底是独立于神族与神道之外的旁门,又是太一氏的重点观察对象,做很多事都不算方便,容易引起各方的警惕。
因而,很多串联与前期准备的任务就被交给了凤栖山一脉,尤其是地母宫的头上。
毕竟,女娲有志于地皇之位,这件事在洪荒众神眼中早就算不上什么秘密了,因而她无论如何拉拢各方,在世人眼中都是合理的,根本就不值得怀疑,再加上其一贯亲善于妖族的立场,更是规避了不知多少的风险。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前期的筹备工作才能进展的如此顺利。
而齐虞此来,则是为了与伏羲、女娲再一次通气的,一方面,是要进一步了解凤栖山目前在准备阶段的安排进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之后的大朝会,既然是盟友,那双方当然有必要在朝会开始之前就达成一致。
包括如何收拢权柄,如何暗中欺瞒帝俊,又如何压制巫门,这些都是必须提前打好商量的事情。
第179章 凤栖山一脉的声音,神族五老出!
对于齐虞的到来,伏羲与女娲二人自然是很欢迎的,如今大朝会召开在即,他们兄妹也是已经等候齐虞许久了。
毕竟,另立天庭这件事太大,大到哪怕是伏羲这样的强者都不可能一个人兜住,许多事,他需要与玄门通气,与齐虞达成一致后才好着手布置,这不仅是分担风险,也能免除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至于女娲,则主要是为了地皇之争的事情了,地界之中之前的那场对峙她自然也是清楚的,齐虞与后土定盟一事更是女娲所关注的重点。
考虑到齐虞一系如今在地界之中占据的权柄,女娲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再跟齐虞进行一场更深入的沟通,以确保自己始终可以在地皇之争中占据优势,不为后土所压制。
齐虞自然清楚两位凤栖山天尊的想法,因而在踏入娲皇宫之后,他也没有耽误,当即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首先,便是玄门与他依旧是凤栖山的坚定支持者,地界的盟约不会对女娲竞争地皇之位带去任何的不利影响,反而是进一步削减后土权柄的手段,女娲大可对此放心。
其次,便是在另立天庭一事上,玄门内部已经达成一致,愿意推举伏羲登基,以东方青华上帝之身践位天帝,以证天皇业位。
当然,作为交换条件,伏羲不仅必须全力筹备反天之事,还必须在践位之后推行神仙之道,改立天庭根基。
再次,对于如今的东极纯阳天帝,齐虞也好,西王母也罢,都不会主动出手,需要伏羲自行解决,同时,天庭当中应建立瑶池仙境,以西王母处置女仙诸事,并为东王公空置男仙之首的位格。
最后,地皇宫法统虽然归于女娲,但地界与轮回当归属于天庭所辖,至此,三元一统,三界同归于天庭治下,不允许再存在国中之国。
这前后四件事,无一例外都是关乎于天庭法统根基的大事,对此,伏羲、女娲二人自然也知晓其中轻重。
然而,四件事之中毕竟涉及到了两人的名分、权柄所在,再加上伏羲既然要践位天帝,女娲亦要参与轮值,必须在仙道天庭正式建立之前就发出自己的声音,奠定权威,因而,两位凤栖山天尊也顺势提出了一些异议。
其中,比较关键的就在于伏羲不满于东王公担任天庭男仙之首,以及女娲对轮回一事的某些看法了。
依照伏羲的想法,东王公毕竟是担任过玄门天帝,有太一天旨钦点在前,身具法理,因而在鼎革天命之后,伏羲是不愿意后者继续占据大义名分的,男仙之首的位格,他并不认可。
对此,齐虞给出的解释是仙道天庭虽然是玄门鼎革天命而出,但却并非篡逆之举,说是反天,不过是因为天行有常,神器更易才有此变罢了,实属自然之理。
如此,东王公自然不可轻黜,起码应当保留其男仙之首的尊号,尊为大罗天帝,这也算是玄门上下共同的意志。
简单来说,就是东王公可以陨落,可以去轮回,但不能在无大过的情况下被直接废黜,起码要留下一个虚尊,也算是给玉清一脉留下一块遮羞布了。
至于东王公身死道消之后能否再归来,到底多少世才能归来,当以何等姿态归来,这都是可以商榷的,有非常灵活的操作空间,尽可让伏羲随意发挥。
对此,伏羲有些无言,实在是他与东王公原本无冤无仇,走到这一步不过是因缘际会罢了,何必如此费劲去针对后者?
齐虞的想法与玄门的顾虑他也清楚,更明白元始天尊大道所在,想必是不可能允许自己以某些手段直接废黜东王公的,终于在片刻的争论之后,双方各自做出妥协,东王公不加天帝尊号,男仙之首不在天庭,只在玄门之中,不过可加封纯阳道祖的位格。
而伏羲则会对东王公出手,保证其在仙道天庭立下之前就完成让位,同时,会在在位期间压制后者,齐虞也顺势保证,起码三代天帝之内,东王公不会有归来之机。
就这样,两人轻描淡写的决定了一代玄门天帝的未来,这已然算是如今玄门上下连同凤栖山一脉共同汇聚而成的大势,无可违逆。
而在伏羲之后,对于女娲的问题,齐虞则明显要更强硬一些,地界回归于天庭在齐虞看来乃是大势所趋,这个核心问题,不能被谈判,也没有多少妥协的余地。
且他以为就算女娲即位地皇,也大概没机会拿到地界轮回的核心权柄,毕竟,这中间还有一个后土呢,人家才是未来轮回圆满的关键所在,不算无缺的圣人,但在地界之中未必就亚于混元,除非能找出更好身合轮回的人选,不然这样的结局很难被改写,女娲大概率要失望而归。
没错,虽然齐虞如今与巫门针锋相对,但因为后土的存在,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有机会对巫族赶尽杀绝,巫族大概率还能能留下一份最后的底蕴与根基。
为了妥善的解决这个问题,齐虞的想法就是收编,不是现在,而是在巫妖量劫之后,收编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的巫族,并借此强逼后土与天庭达成一致,自愿出让轮回大权,并永镇于轮回根基之中。
毫无疑问,对一尊近乎于混元圣人的强者而言,这简直是最严苛的一种待遇,但届时的后土早已没有选择,巫门破碎,十二祖巫死的死,被囚的被囚,归隐的归隐,面对一个掌握着混元手段的天庭,她只要还想保全巫族,就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对于齐虞的这个想法,女娲当然是不清楚的,不过,在前者如此强硬的情况下,她暂且也没有非常好的办法,继续争执下去只能陷入僵持,退而求其次又心有不甘,因为,这个问题只能先暂且被搁置了起来。
对此,齐虞自然也能看出来女娲心中依旧有所不甘,考虑到其日后成为天道圣人的可能性极大,且大概率是原定时间线上六圣之中最早证道的一个,因而他也做出了适当的让步。
最终,齐虞给出的承诺是不周山,天庭允许女娲在凝练自身地皇根基时容纳不周山山神权柄和天柱本源之力,日后若女娲冲击混元圣境,也可以不周山为根基,凝练天柱圣人的位格,与地皇道果同证。
毫无疑问,这其中的让步极大,对女娲也很有吸引力,因而此事最终也就此被揭过了,黑不提白不提,默认女娲不再对轮回权柄进行宣称,地界亦不再属于地皇宫一脉,而是归于天庭体系之中。
艰难的达成了诸多共识之后,几人自然就谈及了齐虞被太一氏传召一事,虽然此事并未大张旗鼓,但天庭是什么地方?简直是四面漏风!
因而此刻,所有的“有心人”都已经知道齐虞曾往天皇殿中一行,大概率提前面见过太一氏,唯独不清楚天皇殿中究竟发生了一场怎么的对话,太一氏又是为何而传召而已。
对于此事,齐虞虽不曾直言,但伏羲与女娲很快也就反应了过来,这次传召恐怕与紫光天后有关。
在齐虞暗示了此事无关紧要之后,这个话题也同样就此打住,被伏羲略过,三人又谈论了关于另立天庭的一些细节问题之后,才终于结束了这一场对话。
之后,齐虞告辞离去,回到水府之中,自此,与其余的一众天庭重臣一般,等待着大朝会的正式召开。
当——
当——
当——
齐虞没有等待太久,很快,一连三声钟响,带着几分悠扬,回荡在九天天境之中,拉开了这一次大朝会的序幕。
在这一刻,天庭上空紫气腾腾,霞光万丈,隐约之间,众神可以感到神族大运都在震动,周天之中有大势在汇聚,在召集众神,前往弥罗宫。
“走吧。”
齐虞开口,对着望舒与文甲道君招呼了一声之后,便自大殿之中起身,随即,他与望舒、文甲道君三人一同踏出了水府,向着弥罗宫的方向飞去。
一路上,他们自然也见到不少强者,这些人都是平日在九天天境之中隐居的一些神族大神,因着这一次重开五帝府的事情太大,因而这些隐世的古老强者也都纷纷再现了,在这一刻动身前往弥罗宫。
不多时,弥罗宫太一宝殿之上,已经被一众神族大能所站满,璀璨的先天神光照耀虚空,让这片无上的殿堂愈显神圣、肃穆!
而踏入太一殿之后,齐虞放眼望去,自然是见到了比之上一次大朝会还要更多的神族强者,这些人中,最弱的也有大能修为,便是大神通者,眼下也是不在少数,甚至连准圣天尊都是不缺。
显然,这一次大朝会,神族诸多底蕴几乎是为此齐出了,在其中,齐虞甚至看到了一些故人,那都是天皇年间就已经成道或活跃的强者,这次都被请出,便足可见太一氏的郑重了。
说来,这些人也是神族之所以能执掌洪荒大势,神族天庭之所以能统御天地的根基所在,只是不知道一场巫妖量劫之后,他们还能剩下多少,在未来,玄门主天,立下仙道天庭之后,又有多少人愿意加入其中呢?
抱着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齐虞眼见太一氏降临,这一次,紫光天后并未相伴他左右,并没有出现在太一殿之中,显然情况并不乐观,而金辨道君则照例主持众神朝拜天帝,随即开始了这一次的大朝会议程。
一时间,大朝会顿时就正式进入了主题,一尊尊来自各方的神族强者依次出列、进言,诸多大神在这一刻各抒己见,言谈之间,可谓尽是洪荒大事。
当然,这依旧是装点门面的环节,起码在齐虞看来,这一环节是没有多少真正的“要紧事”被提出的,不过是在走流程罢了。
而对此,上首处的天帝太一氏则侧耳聆听,不时或点头,或摇头,将一个个天尊、大能所提出的议题解决,进度不可谓不快。
终于,在所有的“要事”都被处理完毕,台上的金辨道君数次相询,而太一殿上再无一人出列之后,此番大朝会,也终于正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御座之上,太一氏的目光垂落,首先看向了依旧身在一众神庭帝君之中的齐虞,眼神有些晦暗不明,之后,他的目光又一一扫过帝江、女娲、准提等人,在最终于帝俊的身上停留了片刻之后,最终,这位神族天帝开口了。
“诸位卿家,五千年前,朕曾召集众卿,商讨天庭分权之事,彼时朕曾有言,为保天庭威严永固,而苍生可和乐万年,朕欲复太古人皇之制,重建五帝府,替朕牧狩三界,执掌山河神器重担。”
“因此事干系重大,因而朕以五方先天道宫出世之机立下规章,可执掌一方先天道宫者,则可上位,以为我神族之神君,执掌五帝府权柄。”
“今,大局已定,五方之中,各自有五位先天道君诞生,依朕之见,可承载神器,代朕牧狩苍生万民。”
“帝俊。”
“女娲。”
“帝江。”
“齐虞。”
“准提。”
“尔等五神,皆为我天庭正神,神族大贤,今执掌先天道宫,以证神君之质,故朕以天帝权柄,授尔等开府之权,自此之后,各执一方帝府,以为我神庭执政,护道神族,直至新帝践位,不得有误!”
随着太一氏开口,整个天庭都亮了起来,九天天境之中的本源伟力绽放,在天地间凝聚出了五个极其特殊的位格,分别落于五人之手,化作金印,这是神君的象征,等同于先天业位,崇高无比。
而落入齐虞手中的那个,为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又称百灵亥老黑帝君、五灵玄老君,执掌着三界水运权柄,乃是近乎于水元主宰的一个位格,又下辖着部分幽冥生死的权柄,近乎于黑帝位。
其他几人,也各自有所得,女娲为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帝江为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帝俊为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准提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
至此,神族进入了一个特殊过渡时期,五老治世,这也预示着太一氏退位的期限愈发近了,整个洪荒,即将迎来最为风雨飘摇的一个特殊时代。
第180章 即将踏出的最后一步
不存在任何质疑的声音,随着太一氏开口,五大天境本源业位就已经在天庭的震动间出世,各自归位。
这种本源业位极其宏大,起码在齐虞的感知中,其中蕴含的力量已经超过了九天帝君的限制,几乎无限逼近于五帝业位,只是尚且还不够圆满,难以抵达五方之道的终点而已。
对于不同人而言,这种位格的加持可以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对于有的人而言,这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举,除了自此获得天庭正统的权柄与名分之外,神君业位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
但对有的人而言,这样的变化就无异于雪中送炭了,可谓是极大的加持了他们在自身道路上的权柄,一下子就自神君业位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很明显,五人之中,帝江和准提是前者,女娲和帝俊是后者,而齐虞恰好居于那个中间值。
而之所以会如此,自然与五人各自所追求的道果有关——
帝江,毫无疑问并非走在金德大道之上,追求的也并非是白帝之路,他此番正位神君,更多是借人皇之道而代持权柄,乃是为了巫门才不得已为之的举动,其与金门皓灵皇老君甚至都不算多么契合,自然是收获极小。
准提,比帝江的情况强上许多,毕竟他乃是灵族神圣出身,先天灵根菩提树成道,但依旧并非没有问题,毕竟,这位未来的西方万佛之母可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修功德大道,早已隐隐走上了一条禅修的道路。
青灵始老君乃是秉承木德大道而出,同样与其存在些许的隔阂,不能让这位早已抵达准圣后期多年的西方天尊更进一步,最多就是作为参考罢了。
可女娲和帝俊,这两位大神的情况就与之前的两人大不相同了。
前者,乃是洪荒地母,追求的更是地皇之位,虽然地皇大道与黄帝之路,乃至于如今的中央黄老君之位都尚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并非根源上的冲突,两者在道路上的重合甚多,完全可以并驾齐驱。
因而此番,女娲的收获着实是不小,几乎已经是借机完全压制了后土,只待修为稳固,就可以开始冲击地皇大位,结束这场道争了。
至于后者,帝俊作为太阳神,日宫郁仪帝君,其所谋求的同样是火德的道路,由赤帝而升格天皇甚至是他作为先天日神、大日金乌最好的晋升途径之一,如今执掌丹灵真老君自然是收获良多,几乎就要原地突破,来到准圣后期一般!
最后,齐虞与在场的其余四人都有些不同,虽然五灵玄老君之位的确与他契合,水德更是其立身之基,但他的收获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巨大,客观来看,恰好是居于两种情况之间而已。
而事情之所以会如此,并非道路的原因,而是与齐虞如今的状态有关。
事实上,自从归墟一行之后,齐虞的积累就一直处于一个将要溢出的地步,他自过去身的身上获得的收获太多,收拢天、地两界水运之后权柄又扩张的太快,自是水满而溢,哪怕斩出恶尸,都没有耗去这份过于深厚的底蕴,反而仍有大量的余留。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齐虞的积累早就超越了他现如今的境界太多,甚至只要他愿意,别说斩却三尸进入准圣后期,便是回归准圣巅峰都不算难,只不过他自己强行压制了这种冲动罢了。
他之所以会这么做,自然是为了保证自己可以打造出一个完美的混元根基,以期在证道成圣之后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进军到更深的领域。
这也与未来可能出现的格局有关,毕竟,就是不算天帝这个“伪混元”,在既定的大势之下,也足足会有六尊天道圣人出世呢!
若无法在成圣后快速进步,他又如何占据先手?混元强者之间的竞争很多时候已经无关于谋划与布置了,先知先觉不能带来优势,绝对的力量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