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所言不错,此番本宫得以功成,实在是多有仰赖道友之助,以后,凤栖山一脉当与道友亲密无间,若道友有事,随时遣人即可。”
相比于伏羲,女娲此刻显然没有那许多弯弯绕绕的意思,她是当真在认真承诺,当然,这其中也有伏羲此刻就在她身旁的原因,两人兄妹一体,并不需要同时与齐虞谈判,在这方面,齐虞一人就足矣了。
对此,齐虞则点头,顺势就应下了两位凤栖山天尊话语中的结盟之意。
“如此,那贫道便要提前谢过陛下、娘娘了。”
“什么陛下、娘娘,你我道友相称即可,说来,道友能一力斩杀冥河,可不知出乎了多少人的预料呢,在许多人眼中,道友如今道行之深,只怕比之妖皇帝俊还要更胜一筹了。”
齐虞话音还未落下,女娲就再次开口,同时,还提出了一个相对有些私密的问题。
而齐虞也没有什么掩饰的意思,只是道。
“不敢与太阳帝君相比,不过这些年来,贫道确实也算勤奋,又夺取了黑水本源,道行有所精进,才能镇了那冥河罢了。”
齐虞特意以太阳帝君的尊号称呼帝俊,显然又表达出了另一个意思,让伏羲面上笑意更浓。
不过,女娲此刻明显更关注齐虞的后半句话。
“道友的意思,难道是冥河未死?”
“不错。”
齐虞觉得此事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当即解释道。
“贫道虽然镇压了冥河,甚至伤及其根本,却能确定,此獠必然未曾陨落,在最后关头,恐怕是有强者出手相助。”
“且那出手之人,其修为绝对不会亚于我昆仑山三位天尊,贫道甚至隐约怀疑此事与魔门有关。”
“魔门?”
闻言,女娲的面上顿时就多出了几分凝重之意,而伏羲的眼底亦是多了几分厌恶与思索。
作为太古末年的神族青帝,亲历了龙汉量劫与道魔之争的强者,他对于魔门的猖獗显然也是深有体会,此刻听闻魔门之中竟疑似有如此强者为冥河而出手,心中自然不会太舒服。
“是的,应当就是魔门。可惜,贫道并无证据,仓促之间,也实在不能截住那人,不然,早该就此上禀于天帝,请天庭出手诛魔,以保洪荒万世之安宁。”
迎着伏羲与女娲的注视,齐虞如此解释道,当然,所谓的上禀天帝自然不过是鬼话,且不说如今的局势复杂,灭魔之事几乎不可能成行,就说太一氏如今正在为证道进行最后的准备,其大概也不可能再次出手了。
至于齐虞为什么还一定要这么说,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来,立场自然还是要表明的,不是他对魔道猖獗无动于衷,而是条件尚且不允许。
二来,自然也是展示肌肉,此刻,伏羲听了“截住”二字之后,心中显然已经多出了几分惊疑。
这位西沉帝君的修为到底到哪一步了?居然敢放言在周天之中截住一位可以与三清比肩的魔门天尊?
这怎么可能?!
一时间,伏羲心底闪过了一道又一道念头,至于齐虞是空口胡言,这种事情显然不在伏羲的考虑范围之内。
到了他们这个程度的先天神圣,早已接近于天道,一举一动之间莫不是大道的显化,又怎么可能还会胡言妄语?
没有哪个准圣天尊会如此,除非其是魔道天尊,修的就是此法,不然,如此狂言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道途,可是大不利于修行的!
见状,齐虞依旧是面上带着浅笑,他要的可就是这个效果,不断的给自己这方增加砝码,才能让接下来的谈判进展的更加顺利,只看伏羲此刻的沉默,他就心知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至于另一半,当然还是要看自己接下来的发挥了。
下一刻,他便又开口道。
“说来,如今魔患实在是愈发猖獗,不知两位道友心中是如何打算?”
“伏魔之事,绝非是一家一户之事,凤栖山如何,就要看天庭的诏命了。”
对此,伏羲则如此回复道,心中的震撼并不会影响他的思绪,齐虞的这个问题也着实没有什么不好回答的,除魔乃是天庭大义所在,难道凤栖山还能跟天帝唱反调不成?
不过,既然魔患只在西土,那他凤栖山一脉也自然不会贸然出手,只有天庭降下诏命,他伏羲才会依言而行事,这也算是应有之义了,任谁,都挑不出这番话的毛病来。
只是,他话音才刚落,就听见齐虞又开口道。
“伏羲道友所言不错,吾等众神,皆在天庭治下,自然应当奉命行事。”
“只是,如今太一陛下证道在即,要以五神君共治神族,那么五神君之下,伏羲道友,吾等又该听谁的诏命呢?”
齐虞此言一出,伏羲顿时就反应了过来,连带着此前基本在划水的女娲心中都一动,看向了前者。
这番话的信息量,可就比之前的那些还要更大了,听齐虞的意思,俨然是不仅想要占据权柄,坐观巫、妖二族争斗,这可是有亲自下场,主导神族局势的意思啊!
莫非,这位西沉帝君亦有争夺天帝大位之心?亦或者说,这是玄门的共同意志,东昆仑的三位天尊终于打算对天庭出手,以夺取神族正统了?
一时间,伏羲脑海中堪称是卷起了一场风暴一般,一个又一个念头涌现,随即又被他自己抹去。
到了最后,伏羲索性也就不再思考,而是正色的看向了齐虞。
“道友,吾有一事相询。”
“伏羲道友请讲。”
“道友此来,是只代表了道友自己的想法吗?是岱屿一脉的意思?还是昆仑共同的想法?”
可能性太多,伏羲也就不打算再去盲猜了,而是选择了直接发问,让齐虞给出正面的回复。
显然,齐虞此番可不仅是为结盟而来,话里话外,竟隐隐有请凤栖山一脉放弃神族,站队玄门的意思,这对一直对玄门野望有所了解的伏羲、女娲而言自然是一个重大选择,而在选择之前,伏羲当然要代表整个凤栖山问个清楚。
不然,他根本不可能如此草率的就做出决定。
可是对此,齐虞却再度给出了一个让伏羲有些意想不到的回答。
只见齐虞此刻突然一笑,面上有些漫不经心,随即,其眼底同样是神色郑重,对上了伏羲的双眼,同时开口道。
“道友以为,这其中有区别吗?”
此刻齐虞对伏羲的问题无疑是很满意的,后者会这么问,就只能代表一件事,凤栖山一脉,并不排斥转换门庭,只要条件合适,他们兄妹二人是愿意主动加入玄门仙道的体系之中的。
因而,此刻重要的是,齐虞的这番话,到底只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还是他岱屿一脉乃至于整个西王母阵营的共同选择,甚至,是包括三清在内的整个玄门的集体意志。
至于齐虞的回答,那就更有意思了。
在伏羲耳中,这位西沉帝君的意思分明就是这几种情况没有区别,他一人不仅可以代表整个岱屿海神一脉、玄门神仙道统,竟还可以同时代表着整个玄门的意志,连三清的意志都被囊括在了其中?!
如果这是真的,那可就太令人震惊了!
“当真没有区别?”
“当真没有区别。”
又是一问一答,但到了这一刻,伏羲才真正可以肯定,这位西沉帝君的确可以代表整个玄门而做出决定,这样的认知,让其心中不由再次一震。
当即,他抛弃了心底的一些犹豫,而是又问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那么,道友以为,吾等众神应该听何人诏命而行事呢?”
听到这话,齐虞终于笑了,他又如何听不出来伏羲此刻已经逐渐松口,就是等他先开出一个筹码。
当即,齐虞大笑着回应道。
“哈哈哈哈,伏羲道友智慧如海,还不清楚该听谁的诏命吗?”
“吾等众神,自然要听天帝的诏命。”
“而天帝既然不出,又设下了五方神君,那么未来总该分出一个主次的,唯有所居正统者,才是真正的天帝所在。”
“两位道友,当清楚谁才是正统所在吧?”
在场三人都不蠢,伏羲和女娲自然不会觉得齐虞口中的正统乃是指他自己,当然也不可能是帝俊这个很可能被太一氏所直接指定的继承人。
所谓是正统,只能是玄门,或者说,是仙道逐步取代神道的大势。
而对此,伏羲则又问。
“道友所言,天庭当有主次,尊正统,我与舍妹当然也是清楚的,可,正统在谁?总不能是政出多门吧?那只怕才当真是主次不分,上下秩序颠倒啊!”
伏羲一边感叹,一边与女娲看向了齐虞,如今玄门的情况他兄妹二人当然也是清楚的,三清为教祖自然不必多说,眼前这位西沉帝君虽然同样地位崇高,可终究还不是名正言顺的玄门天帝呢!
至于东王公和西王母,倒不是伏羲看不起他二人,只是他二人到底都还没有这个资格。
因而,伏羲必须清楚,日后若是玄门成为正统,东极祖庭主宰九天天境,那当是以何人为尊。
而他凤栖山,在其中又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居于哪一个位置?
这又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齐虞当然也不能含糊,不过这一次,他依旧没有过多思考就开口了,显然是心中早有腹稿。
只听他笑着道。
“说来,道友于太古末年之时,曾执掌青帝大位,亦是人皇九头氏陛下所亲指的五方上帝之一,曾与其他四方上帝共同执掌天庭权柄,不错吧?”
见伏羲点头,齐虞则又道。
“说来,如今太一陛下设五方神君,亦是效仿太古人皇之道,以五方共治,贫道所言可对?”
闻言,伏羲与女娲二人再度点头,便见齐虞却突然朗声道。
“可贫道却以为,此法虽善,却尤有漏洞。”
“昔日太古之时,五方上帝同治天庭,便是如伏羲道友所言,政令难出一门,纵然五方上帝各自有权柄所治,却依旧难掩其中矛盾重重。”
“此法,最终酿致太古末年之乱,白帝罗睺氏出走,竟是自开魔道,随后又有三族相争,终于爆发量劫,祸及苍生。”
“此事,伏羲道友正是亲历者,恐怕比贫道要更加清楚。”
“因而,五方共治,不过只能维持一时秩序,却不得长久,是万万行不通的。”
“不过,此法虽有漏洞,却并非不能改善。”
“若吾天庭之中,可再立五方上帝天宫,非是共治,而是轮值,又当如何呢?”
“如此,天帝之位循环于各脉之中,诸位上帝皆是正统,才设置三位教化之祖担当天庭教主之位,以为监察,道友又以为如何呢?”
“如此一来,天庭当可安定,神族及至洪荒万族,也可永享太平,再无诸多纷争了。”
“伏羲道友,觉得贫道的想法如何呢?在天庭之中,可能推行开来吗?”
二合一大章,求月票!
第161章 谈判进行时
听完齐虞的这一番话,女娲明显震惊了,这里面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且具有十足的颠覆性,让这位地母娘娘在一时间实在是错愕,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反观其兄长伏羲,对齐虞的这番话明显就接受良好,不过此刻,伏羲亦陷入了沉默之中,明显是在思考其中的利弊,以做出最后的决断。
齐虞的提议大概是什么意思?自然是不服太一氏的意思!
其提议中最核心的一点,那就是五方上帝轮值治世!还要设置三大教主监察天庭,执掌权柄!
这一概念横空出世之后,太一氏也好,如今是五方神君也罢,甚至是未来的神族五代天帝,这些可就都不重要了,毕竟,天庭的固有秩序在新的体系之下是必然被颠覆的,换句话说,这就是反天,要再造第二天庭!
当然,用玄门的话来讲,这当然不是什么造反,而是顺天应命,以有德者入主中枢,居于正统罢了。
那谁是有德者呢?
根据齐虞此刻的态度来看,自然是玄门诸多大神,譬如东昆仑三清天尊,譬如眼前的齐虞自己,当然,如果他兄妹二人加入其中,大概也将成为有德者的一员。
在这其中,风险自然是不小,但回报也大,一时间,让伏羲都有些难以决断。
事实上,与其他的一些神族帝君不同,对于神道,伏羲是没有那么眷恋的,他昔日放弃青帝位是一方面,与太一氏争夺天皇位失败是一方面,如今兄妹二人一直被地皇宫打压、被天皇一脉提防又是另一方面。
既然不享受权利,那伏羲心中自然也就不愿去承担太多的责任,这是人之常情,显然是无可指摘的。
但不管怎么说,反天这样的事还是太大了,说是万劫不复或许有些夸张,但也可能沦落到罗睺、祖龙那样的下场,自然是必须慎重抉择的。
在简单的思索了片刻之后,伏羲开口了,这一次,他又给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道友所言,当然是极好的,只是,此法恐怕与太一陛下的天旨有些违背,届时,道友又当如何?”
“自然不会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