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 第289节

  “告辞!”

  声甫落,阐教一众弟子在燃灯道人的带领下,化成一道金光消失不见。

  而他们这一去,就意味著,截教与阐教之间再无缓和的余地,下次见面,连表面功夫都不需要做,势必要分个你死我活。

  三教杀劫,真的要开始了。

  “西方教的道友呢,你们也要离开吗?”阐教弟子走后,敖丙随即看向西方教弟子。

  四方邪神已经被他全数斩杀,这场邪神之乱到此,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西方教的弟子已无留在这里的必要,他们可以选择返回西方,也可以选择前往大商传道。

  这都是当初说好的。

  “我等有意前往四方诸侯国传道,还望人龙道兄应允。”

  西方教弟子彼此对视一眼,突然朝敖丙说道。

  “前往四方诸侯国传道,四方诸侯可曾应允?”

  敖丙若有所思,没有直接同意,而是反问道。

  “事实上,我等正是应四方诸侯之请,这才觉得前往四方诸侯国传道。”

  这没什么好隐瞒的,西方教弟子如实回道。

  真是不来九州不知道,一来吓一跳。九州诸侯国,真的太适合西方教传道了,简直就是西方教梦中的理想国。

  “四方诸侯主动邀请?”

  敖丙觉得有些不对,不由陷入沉思之中。然后他猛然察觉到,究竟是哪里不对了。

  是西方教的理念!

  他忽略了西方教的理念。

  此时,西方教还未从玄门脱离,佛道未现,别说是大乘佛法了,就连小乘佛法都没有。

  也就是说,现在的西方教,其理念是壮大西方,而不是后世的渡尽众生,带其登临彼岸。

  重地轻人!

  这就是如今的西方教,圣人眼中只有西方,以及那些能为西方带来好处的修士,并无芸芸众生。

  如此态度,自然就导致西方生灵两级分化极为严重,受圣人重视者占据一切;无能者受其奴役,为其驱使。

  无能者,即无法为西方带来利益之人,他们毫无价值,是废物,是负担。他们在西方的地位,甚至不如九州的奴隶。

  起码,九州的奴隶还有翻身做主的可能,但西方的无能者没有,不仅自身要做牛马,子子孙孙,也都要做牛马。

  因为唯利至上,久而久之,西方便产生了一种等级观念,并演变成一种制度,即种姓制度。

  为西方带来的利益越大,其自身,乃至其所在的种族,等级就越高,掌控的权势与地位也就越大。

  反之,为西方带来的利益越小,等级就越低,掌控的权势与地位就越低。

  这种制度,怎么说呢,放在如今的九州,很受那些诸侯的欢迎。

  毕竟,诸侯也好,贵族也好,都想著万世不衰,一直高高在上,永远享受下去。

  种姓制度的出现,无疑正中他们的下怀。稍微改一改,就能拿来用。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国人,野人,奴隶。你看多好,七个等级,层层递进,可谓严明至极。

  天子永远是天子,诸侯永远是诸侯,奴隶永远是奴隶,各个等级间隔阂分明,互不相同。

  如此,自能长盛不衰。

  “坏了,我成帝辛改革的最大阻力了。”

第353章 臭棋

  直到此刻,敖丙方才恍然惊觉,他把西方教引来九州,是何等臭的一步棋。

  西方教的种姓制度适合所有的诸侯,却唯独不适合大商,因为先前帝辛为了集权,干了一件大事。

  他打破传统,任用奴隶为官。当然,也不能说是打破传统,应该说是恢复传统。毕竟,大商开国元勋伊尹,就是奴隶出身。

  总之,不管是恢复传统,还是打破传统,在如今这个时代,帝辛这么做,都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

  今时不比古时,古时地广人稀,封地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今时却是地少人多,封地与权力已经不够分了。

  是故,就连很多贵族后裔,都没资格成为官员,要慢慢跌落阶级,沦为无权无势的国人。

  这种情况下,帝辛竟然还要拿出一部分珍贵的官位,分给身份卑贱的奴隶,而弃贵族于不顾。

  这可不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下子把所有的贵族与诸侯,全都给得罪了。毫不夸张的说,大商若灭,这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国君的权力,源自于国内贵族的支持。天下共主的权力,源自于四方诸侯的支持。

  帝辛倒好,登基没多久,就把国内贵族与四方诸侯全都给得罪了,国数焉能长久?

  任用奴隶为官这点,无疑使帝辛站在了诸侯与贵族的对立面。

  而种姓制度的根本,便是阶级不可跨越,贵族永远是贵族,牛马永远是牛马。

  所以,种姓制度或许会受到四方诸侯的推崇,但绝不会受到帝辛的推崇。

  相反,他还要严厉打击这套制度,因为这与他的集权政策不符。

  按种姓制度,权力是分散在贵族与诸侯手里的。

  可帝辛要的,却是集权,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贵族与诸侯,应由他来册封,而不是靠血脉传承。

  故而,但凡有野心的君主,都不会推行种姓制度。

  但奈何,眼下正是分封制的巅峰,天子也好,诸侯也好,都只是强大的贵族,并不能说一不二。

  换而言之就是,只要国内的贵族喜欢种姓制度,那就算国君反对,也没什么用处,根本阻拦不了。

  四方诸侯邀请西方教前往他们那里传道,未必是他们的意思,更可能是国内贵族的意思。

  毕竟,贵族也缺乏安全感,不想自己的生死荣辱,皆系于国君之手。

  这样就太被动了,万一哪天国君不高兴,收回赐予他们的封地与官位,那该怎么办?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打个补丁,让国君没有权力收回他们的封地与权力。

  而种姓制度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他们的需求。身份是生下来就注定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即是上天所赐,国君自然没权力收回。

  实话实说,四方诸侯国的贵族,要真在国内推行种姓制度,那对敖丙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阶级固化之后,再强大的国家也要腐化,继而无可避免的走向衰弱。

  这对有志于扫清所有诸侯,创建中央集权制的敖丙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能节省他很多精力。

  但对帝辛来说,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种姓制度若真的被贵族所接受,并在四方诸侯国推行,那无疑会加深帝辛与他们间的冲突。

  地方诸侯要分权,帝辛却想著集权,双方的矛盾根本无法调和,爆发冲突是必然的。

  而刚刚施行种姓制度的四方诸侯国,不可能马上就衰弱。此时大商若是与其爆发冲突,绝对会被其推翻。

  这么算来,敖丙主动引西方教入局,可不就是走了一步臭棋。

  非但没有缓和矛盾,反而加剧了帝辛与诸侯间的冲突,使得大商被灭的速度加快。

  这可真是……

  “果然,天欲灭大商,不做不错,多做多错。”

  回过神来,敖丙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还是那句话,尽力而为,不负本心。至于结果,听天由命。

  “既然四方诸侯都已同意,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希望你们不要后悔。”深深的看了西方教弟子一眼,敖丙说道。

  他们现在抽身离开,还能脱劫而出。可要是去了四方诸侯国传道,那就只能在杀劫中挣扎,日后少不得要往封神榜上走一遭。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商与四方诸侯国爆发冲突是早晚的,西方教弟子入了四方诸侯国后,还能置身事外?

  只能为四方诸侯国而战,与大商在战场上血拼。

  这么一想,敖丙眼前又是一黑。他好像又犯了一个大错,引西方教入局,不仅加快了大商灭亡的趋势,还为截教招来一个大敌。

  截教可是力保大商的,西方教弟子站在四方诸侯那边,与大商死磕,可不就是与截教死磕。

  这下好了,敖丙拉西方教入局,是想合阐教截教两教之力,先把西方教弟子送上封神榜,以削弱劫数。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才过去多久,事情的发展,就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完全反著来,变成了阐教与西方教联手,共同对付截教。

  别管以后他们会不会打起来,起码在大商被推翻前,他们会是盟友,与截教死战到底。

  好嘛,敖丙一顿操作下来,封神的走向确实变了,从阐教打截教,变成了阐教与西方教联手打截教,也不知这是好是坏。

  ……

  “无量寿佛,即入九州,生死早已置身事外,我等岂会后悔?”

  宣了声佛号,西方教弟子也离开了。然后,原地就只剩下一众截教门人。

  “这倒成我的不是了,本想引西方教入局,然后合我两教之力,先送他们上榜,以全杀劫。”

  “但事情发展至此,却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变成了西方教与阐教联手,共同对付我们。”

  眼下没有外人在,敖丙就有话直说了,满脸歉意的朝众人说道。

  这次入劫的截教弟子,算是被他坑了,本来对付阐教没什么压力的,可现在倒好,同时对上两教,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可别小看西方教,只说弟子,西方教别说和截教比了,就连阐教都不如。但西方教最厉害,从来都不是弟子,而是一众护法。

  西方教护法,这可都是西方二圣亲自出手渡化的猛人、狠人。不是纵横一方的大妖,就是积年老魔,实力强横的很。

  截教弟子与其对上,压力可想而知,便是有法宝护身,稍有不慎,也会丢掉性命。

  “师弟此言差矣,从表面上来看,两教联手,共同对付我截教,局势确实于我等不利。”

  “但反过来说,阐教弟子数量有限,便是全部杀光,也不足以消弭杀劫。”

  “到时,阐教弟子杀光,杀劫却没有结束,我等入劫之人又该如何?只能自相残杀,杀到杀劫圆满为止。”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截教弟子亲如兄弟,叫我等自相残杀,如何能下得了手?”

  “而师弟将西方教引入劫中,让他们与阐教联手,共同对付我们,不正是解决了阐教弟子数量不足的问题吗?”

  “杀光阐教弟子,或许不足以让杀劫圆满,但再加上西方教弟子,肯定是够了。”

  “三教厮杀到最后,肯定能填满封神榜,圆满结束劫数。”

  “至于不幸陨落的同门,为兄只能说,反正都要死,死在敌人手中,总比死在同门手中好。”

  赵公明上前一步,让敖丙无需愧疚。因为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西方教与阐教联手,确实有利于他们。起码,能让他们免于自相残杀的命运。

  在截教弟子的认知中,从不觉得自己会败在阐教弟子的手上。所以,自入劫之后,他们就一直在担心,阐教弟子人手太少了,根本不够杀怎么办?

  到时人手不够,不还是要从人多的截教身上找补,这是逼他们自相残杀啊。

  别到时候没死在阐教弟子手里,反而死在自家同门手上,那就好笑了。

  正是抱著这样的心情,在听到西方教入劫之后,会与阐教联手对付他们,一众截教弟子才会不惊反喜。

  这有什么好担心的,不怕你人多,就怕你人少。正如赵公明所言,死在敌人手里,总比死在自己人手里强。

  “诸位道友这么想,那我就放心了。”见此,敖丙点了点头,然后叮嘱道:

首节 上一节 289/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