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眼神中既有专业的敏锐,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其中一人低声抱怨着:
“这可真够乱的,
磁准线衔接平台明明显示空间扭曲的落点就在这里,怎么一眨眼人就不见了?
都怪凯穆勒那个混账!
他那个所谓的实验简直就是灾难。
先是搞出了浅层空间乱流,制造了海格力斯之壁的不稳定现象。
现在还制造门裂隙,搞得入学日的学生整整有四分之一都不知道落在那里了。
问题是为什么让我们来收拾烂摊子?!
我手里面几个课题都快没时间了!
上一任圣悼休伊法尔院长在边境战争中重伤,虚光法拉瑞拉也因为涉及阴谋被扔进了休伊法尔大监狱。
我看他是想把咱们院长也一块干掉了。我可真害怕康斯坦斯总院长会是什么反应。”
但另外一人则显得更加务实:
“别抱怨了,
当务之急是找到【二号接引舰】上的学生,他们可能被卷入了空间乱流,偏离了原定的降落点。
如果找不到他们,不仅兰纳博度的名誉会受到重创,今年的预算我估计都要泡汤了
那我们还做个锤子研究,
出去乞讨估计都没人给申请经费。
至于那块被发掘不久的【原发性磁场核心】,暂时放一放,解决眼前的问题才是关键。”
“你说的对,没钱确实最狠。
要不那个背叛的圣悼休伊法尔的副院长,怎么会特地找来摩根大通财团进行投资。
要我说,
美联邦这次财团确实有实力,都能给劳伦兹瑞尔注资了。”
“喂喂,这些话题可不能聊。
而且劳伦兹瑞尔的圆桌除了朱利安斯特皇室作为支援方,欧美华夏甚至日本都有注资。
不能这么片面理解。”
两人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即分散开来。
但他们看似闲谈与吐槽同事的对话在空旷而寂静的水下广场边缘回荡,也瞬间引起了江梦寒的注意。
但相较于苏文可能更为关注的国际形势。
【原发性磁场核心】这一名词的出现让她的心中泛起了更多的涟漪。
虽然目前冰山少女尚不清楚亚特兰蒂斯第二遗迹与磁场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微妙联系,
但她很清楚一点:
第五纪远航者文明亚特兰蒂斯,确实对于超强磁场的研究有着接近4D级文明的水准。
而它们所留下的【遗产】也确实拥有引发空间扭曲现象的能力——甚至这一理论已经在现代物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证实。
毕竟,曾经毁灭了滨海市旧城区的【电磁风暴】,虽然拥有次卡林顿太阳风暴的类似成因。
但引导太阳风暴的落点绝对与潮涌操控【亚特兰蒂斯——深海母舰坠落点】遗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少女的眼中倏然浮现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重要论文,
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 1905)。
以及后来由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等人发展的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 QED)理论,这些理论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磁场与空间结构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广义相对论中,强大的引力场(类比于强磁场)能够弯曲时空,而量子电动力学则揭示了电磁场在微观尺度上的行为规律,两者共同构成了理解磁场引发空间扭曲现象的基石。
她迅速整理思绪,
将这些复杂的物理学原理与自己的观察相结合。
然后通过通讯设备将自己的想法同步给了正专注于研究的苏文:
“苏文,
我刚刚听到两个永磁兰纳博度的副教授提到了类似‘磁场核心’的边境遗物。
很显然。我们刚刚经历的【空间乱流】,甚至是【类中世纪迷失之海漂流现象】,很可能都与它或者其他亚特兰蒂斯边境遗物有关。
在量子电动力学框架下,
电磁场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产生非局域效应,进一步影响空间结构。
我猜测,
如果亚特兰蒂斯遗迹中的磁场核心足够强大,它可能正是造成我们观察到空间异常的原因。
也很有可能,导致了你那边看见的【诡异】。
第890章 电磁科学的边界,等离子体的无垠辉光
而听到江梦寒所说的话,苏文也在瞬间深受启发:
“你说的对,
我们可以用Maxwell's Equations来描述电磁场的基本行为,再结合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Einstein's Field Equations),尝试构建一个模型来解释这种空间扭曲现象。
不过这需要非常复杂的计算和假设。
但不得不说,江小姐,我真是爱死你了。
你可能不知道你刚刚说的这番话在不知不觉间帮我解开了一个重要的谜题。”
听到他这样突然袭击,冰山少女的脸上泛起了一丝好看的红晕:
“你呀,就会说这些怪话。
那你先加油,
我看看能不能赶往【原发性磁场核心】,找到这里总让我感觉不舒服的原因。”
苏文笑着点头:
“如果可以,我更希望你在接近磁场核心的位置后尽量保持隐蔽。
然后将你看到的画面实时共享给我。
我现在对于为什么会出现两座【永磁-兰纳博度】这个最关键的异常。
或许,
已经有了些许眉目。
但我需要更多的现场数据来验证我的假设。
如果一旦确认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我们或许就能真正开启太阳系内的文明延展了。”
毕竟,那是【曲率跃迁】的前置技术条件。
而少女也很清楚这一事项的重要:
“嗯,明白。”
通讯挂断。
原本还在研究刚刚发现难题的苏文,此刻也完全确定了【八点之后必须关门】这一第一条错误规则的真正含义:
与赫斯特蒙苏——格林威治计时法完全不同。
它指向的是某种唯有在深海,才能被正式使用的计时方法。
但很显然,
这个规则的隐藏条件对于乔伊斯小姐她们来说确实有点难猜了。
所以英俊的学者先生这次并没有准备卖关子,而是微笑着跟自己身旁的元气少女三人温和说道:
“琴,
考你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在克里曼一号行星之中的自转以及环绕恒星公转速度,你感觉和在地球会完全一致吗?”
听到他的这个提问,矮个子少女摇了摇头:
“不一样。”
“没错,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关键点了。
也是一个很多人都会忽略的常识。”
苏文平静地打了一个响指。
刹那间,
英俊学者先生以他灵能作为底层架构线条,简单给她们搭建了一个三维的虚拟模型。
那是群星在对应轨道内进行运动的痕迹:
“古代华夏贡献了纪年规则,
古埃及创立了十二等分的白日时差计算方法。
而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古巴比伦进一步扩充了计时体系,将其细分60等分。在应用公历中,由于发现世界时在各地的不统一性,甚至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还在1879年提出了“区时”的概念。
这一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采纳,并确立了全球时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这就是地球文明对于‘时间’,
这个或许是物理学中最为抽象概念的浅显意识。
换句话说,
对于这一抽象概念的具象化离散切割。
无论是十二等分,二十四等分,抑或六十等分,这一点对于我们所有人都一样。
都只是一种主管判断罢了。”
而看着她们根本没懂,甚至已经彻底晕了的表情。
苏文耸了耸肩,随后换了一种更为简单的表达:
“简单来说,
时间的切割其实并不是一种标准规则。
在地球的二十四个小时,
对于克里曼一号可能会根据椭圆形恒星轨道的光芒照射,变得更为漫长或者更为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