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这项技术甚至被中国引进,也曾经大量修建过赫鲁晓夫楼。
它虽然丑,但真的很实用,最起码解决了当时的苏联和中国两个国家关于住房的社会问题。
而且在珀菲科特穿越之前还有一个不是冷笑话的冷笑话,那就是赫鲁晓夫楼属于小户型简易住宅楼,用的都是预制模块,很多人觉得这种楼房粗制滥造,肯定质量不行。
然而这些老东西经受住了七十年岁月的考验,时至今日依旧屹立不倒,甚至于在苏联的两个逆子开打,用152mm火炮对轰的情况下,它们也经受住了炮火的考验。
比起那些所谓的商品房、住宅楼来说,赫鲁晓夫楼用事实证明了它的可靠和良心。
所以珀菲科特对这种建筑并不像其他人那样觉得它丑和小,反而觉得它是一个时代的痕迹,而且很欣赏它的设计美学。
听起来似乎很离谱,明明是工业流水线一般的模块化建筑,哪里来的设计美学?
然而事实上,能够设计出一种可迅速复制的低成本建筑模版,还要满足大多数人的生活需要,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没有多余的装饰,因为需要节约成本。
它没有电梯,并且只盖五层,是因为苏联规定五层楼以上的建筑必须装电梯,所以赫鲁晓夫楼就只有五层。
结构简单,那是为了便于安装和施工,在当时因为所有的模块都是在工厂预制完成的,加上结构实在是过于简单,哪怕是没有图纸工人也可以快速的将它们组装起来,在一個星期的时间里盖好一栋楼。
尽管它被建筑师斥为杀死了建筑美学的设计,把建筑师变成了工匠,在建筑领域不在需要建筑师的模版,但在珀菲科特看来,能解决问题就是好设计。
先解决有无,再追求优化。
所以在回到了实验室之后,珀菲科特也拉出了新的图纸和地下庇护所的设计图,开始思考怎么设计出一种可以预制模块、并且简易安装的建筑模式,应用到地下庇护所的建造当中。
首先,这应当是和赫鲁晓夫楼一样,能够简易安装,而且成本低廉的一种建筑模式,它不需要复杂的结构或者华丽的装饰,也不需要设计师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艺术细胞,只要确保最基础的住宅需求即可。
所以在回忆起曾经见过的赫鲁晓夫楼设计图纸之后,珀菲科特在纸上留下了几个参数。
30平方米的一居室、43平方米的两居室,54平方米的三居室,厨房6平米,卫生间4平米,室内净高2.6米。
这是当初赫鲁晓夫楼的设计参数,其中的每一个参数都经过了当时的苏联设计师们严密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和测算,确保每一厘米的空间都恰到好处的够用。
当然,设计虽然是这样的,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个尺寸却是不够用的,而这也是赫鲁晓夫楼被诟病最多的地方之一。
所以珀菲科特在将自己记忆中赫鲁晓夫楼的户型结构绘制在纸上之后,她便将这些数据放大了20%。
虽然看起来不多,但至少相对来说使用起来不会那么逼仄。
除了这些之外,对建筑结构也要进行修改,比如说独立卫浴对于赫鲁晓夫楼来说是必要的,但对于珀菲科特设计的地下庇护所来说并没有那么的必要。
毕竟时代是不一样的,在苏联时代你说独立卫浴那是刚需,但对于18世纪的工人来说你说独立卫浴?奢侈了。
而且从庇护所的整体设计考虑,厨卫都是没有必要单独设计的,这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说到底珀菲科特设计的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庇护所,它最大的作用是解决极寒末日环境下人类的生存问题,至于生活质量的好坏,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
更何况珀菲科特也不是没有预留扩展的空间,完全可以等庇护所建立起来了,一切都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拓展,从而提升庇护所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这之前,先考虑如何活下去吧。
所以明确了这个概念之后,珀菲科特便将每一个单独居住空间的独立厨卫都取消了。
不过她也还是保留了这部分空间,只是将其单独隔了出来,并且留下了供水管道和下水道口,还是给居住在其中的居民留了一点余地。
至于庇护所居民的饮食和洗浴需求,以及厕所的问题,珀菲科特则采用了公共设施的设计,将它们全部集中起来,用以为一整个街区提供服务。
不过根据珀菲科特的设计规划,这或许叫扇区更合适一些。
按照珀菲科特的设计,以一百户为单位,设计成一个由三种不同规格的房屋组成的扇形区域,然后在这个扇形区域里设施公共食堂、公共浴室和公共厕所,从而解决居民的生活需求。
而一层庇护所由三个扇区构成,也就是一层容纳三百户家庭。
当然除此之外还会修建其他公共设施,不过那些按照珀菲科特的规划就是一整层共用,而不是分给单独一个扇区。
按照现在峡湾镇一百户家庭有五百人来计算,也就是庇护所一层将居住一千五百人左右。
而想要容纳一万人,则需要至少需要修建七层这样的结构。
第241章 完善设计
扇区的设计并没有耗费珀菲科特过多的时间,毕竟这个东西在你理解了原理,并且有了现成的思路和模式可以照抄的情况下,设计本身是不难的。
模块化的居住单元是现成的,剩下的无非就只是排列组合,确认怎么样组合更合适而已。
结合以前在原世界玩过的一些游戏布局的经验,珀菲科特对于如何合理的规划一个庇护所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毕竟那些建设类游戏可和现实不同,现实里城市布局要屈从于实际情况,不可能什么公共设施都放置在最合理的位置确保最大面积覆盖到所有居民。
有的时候某种公共生活设施交通不便或者位置偏远,或者交通规划不合理经常造成交通拥堵等等,对于现实的城市布局来说是常有的事情。
但游戏里不一样,那群刁民是真的稍有不顺心就给你摆烂的。
零下一百二十度要光膀子打拳击,世界末日了也不肯加班,稍有不顺心就掉民心和支持率……
珀菲科特只能说这真是刁民属性拉满了,养这群刁民她还不如全面铺开自律人偶和自律机械,搞全自动机械化省心省力。
至于人类?虽然确实需要延续人类文明和这个种群的存在,但珀菲科特始终认为,那群不知好歹的刁民就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且表示自己做不到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自己通过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去解决需求和问题,不用接受自己的领导。
他们没能力解决问题?不好意思,我也没有。
放弃助人思想,尊重他人命运。
有些人确实需要帮助和拯救,但有些人?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命运是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负责。
不过也拜这群刁民所赐,被折磨过很多回的珀菲科特在这种城镇布局方面确实很有心得。
公共服务设施必然是要放在社区的中心位置的,这样可以确保无论社区的什么位置,获取服务的时间大体上是差不多的,而且可以确保即便是最边边角角的位置,也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
而一些具有更大的影响范围,可以服务更多人的服务设施,则需要放置在城镇的中心,从而向外辐射到整个城市。
至于那些为城市提供物资的生产设施,则全都要放在城市的外圈,这样可以利用廉价的土地尽可能的铺开面积。
现实里城市的规划布局其实也和这套模式大同小异,城市的中心一般就是核心商圈,围绕核心商圈建设的是各种住宅小区。
而在小区周边则必然有一個集中了菜市场、超市等一系列生活设施的小商圈为周边社区提供服务,而学校、幼儿园等相关设施也会建设在附近。
住宅小区的小商圈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扩展为商业中心,让城市形成多个商圈的模式,但其中必然有一个核心商圈来作为城市中心,其他商圈只是分布在周边。
至于说城市是横平竖直的布局模式,还是网状布局,这就只看城市设计者喜欢哪种模式了。
这些内容尽管只是珀菲科特在初中地理课和政治课上学来的一些浅显知识,真正的城市布局规划和设计自然有着更深层次的东西,但基本原理却也确实是这个。
懂得这些虽说成为一个真正的市政规划者有些难度,但设计规划一个地下庇护所,却也没什么难度。
在珀菲科特的手中,地下庇护所将被设计成一个多层圆筒状的结构,每一层由三个扇区组成,扇区与扇区之间由环形道路联通,而每一层之间则由两台一组的六台大型升降机作为日常上下使用的交通工具。
圆筒核心的螺旋状道路则是运输一些不方便走升降机的货物,以及在升降机维修的时候作为备用手段。
当然除开这两种方式,珀菲科特还在扇区的最边缘设计了用于上下不同层区的步梯,作为应急使用。
而一个扇区的五百户住宅单元,则会以三层楼的方式以两条环形道路分割成三个区块,每一个区块都会根据人数设置公共厨房、卫浴和厕所等设施,同时也会在最中心位置布置商铺向扇区的居民提供商品和其他服务。
至于说学校、医院和市政服务等其他更核心一些的公共服务设施,则将会围绕螺旋街道进行分布,作为这个筒型城市的核心部分。
当然,这一部分也是最好的位置,因为靠近中央供热塔,可以获得最舒适的环境。
相应的,至于说种植温室、工厂、炼金工坊一类的设施,则会被安排在扇区的最外层,在这里珀菲科特准备安装几部升降平台,用来运送各种货物,避免挤占民用升降机亦或者是走螺旋街道挤占道路。
珀菲科特知道自己这个规划很粗糙,还需要进行更精细化的优化和设计,但至少地下庇护所的框架算是搭建起来了,剩下的也就是该如何拓展,以及优化生活质量了。
不过这些珀菲科特并不想费心,她打算把这些留给北境的文职官员们来完善。
毕竟他们现在也没有太多的工作,而且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所以在将设计图进一步完善之后珀菲科特便让一名女仆人偶将设计图送去了文职部门,让他们对其进行完善。
而她自己则更多的将精力放到了盾构机的问题上,因为她收到从新大陆发来的电报,订购的盾构机的第一批零件已经制造完成,不日装船起运,不久之后就能抵达北境。
珀菲科特需要协调出一块场地,并且组织人手,在零件到了之后把它组装起来,然后找个地方先试试车,看看是否有什么问题,又或者哪里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改进。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有炼金术存在对于设计研发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像这种现场调试所发现的问题,大可直接现场进行修改,而不需要费劲的把零部件拆下来进行重新加工,又或者干脆重新订购零件。
这无疑为盾构机的研发设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第242章 零件到货
盾构机的第一批零件抵达的速度比珀菲科特预计的稍微要早那么一点,而亲自押送所有零件过来的安德鲁向珀菲科特解释道:“事实上在电报发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海上了,加上初春的海上有顺流的洋流,所以我们确实比预期的要快了大概三天时间。”
“是么,那看起来你们回去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了?”听到安德鲁的解释,珀菲科特也就随口问了一句。
“那倒不至于,回去的时候我们走外海,可以避开洋流,虽然可能风浪大了一些,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安德鲁在来的时候就仔细咨询过了船长,对于这条航线算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毕竟接下来的这一两年时间里,他估计会经常跑这条航线,如果不熟悉那可是会耽误事情的。
珀菲科特对此倒不是很在意,见安德鲁有安排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之后随即问到:“关于工厂搬迁的事情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虽说她已经说动了帝国本土的工厂主和资本家来北境,新大陆那边也有一批工厂和企业会搬迁过来,但安德鲁在这个计划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她借以控制和约束所有工厂主和资本家的一枚棋子,她必须确保安德鲁这边不会出问题。
当然,对于珀菲科特来说,就算安德鲁真的出了问题,这些工厂主和资本家在她手里也翻不起风浪来。
因为解决麻烦最简单实用的办法就是物理毁灭,而她在这方面卓有天赋。
“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我计划把原来准备替换工厂现有设备的那套新设备运来北境,在这边建立新的炼钢厂。”安德鲁向珀菲科特解释着自己的计划:“至于现有工厂的那套设备虽然也还能用,但它的生产效率比不上使用了新技术的设备。
原本我是打算用新设备替换旧设备,然后把它卖掉的,但现在它应该还能发挥一段时间的余热,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我会把这套设备也运来北境,用新技术改造之后再继续使用。
这样一来,我在北境就有两套炼钢设备可以为您服务了。”
安德鲁之前遇到珀菲科特的那一次就是去朗顿购买新的炼钢技术,原本他就打算对自己的工厂进行技术革新,现在只不过是将新工厂建来了北境,对他自己本人的商业计划影响并不算大。
“嗯,你有计划便好,记住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今年帝国本土的一些企业也会按照我和他们商议好的计划来北境建设工厂,你和他们之间的商业竞争我不会插手,一切就看你自己了。”珀菲科特勉励了安德鲁几句,但随后又对他警告道:“虽然商业竞争在我的容忍范围之内,但北境的稳定是绝对不允许出问题的,如果你们当中有人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或者说影响了北境的稳定,那么我会让他后悔出生在这个世界上。”
珀菲科特发出了警告,而安德鲁对此也是浑身一紧,感到了铺面而来的威慑与压迫。
如果珀菲科特只是一个十五岁的贵族小姐,那么她这句话毫无威慑力,甚至只会让安德鲁觉得想笑。
但如果说这句话的人才刚刚在几個月之前毁灭了三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毁灭了三个国家几十万的军队,那么她说的每一个字都最好记在心里,不然会很可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虽然珀菲科特本人并不会轻易这样做,安德鲁还是十分认真的将她说的话记在了心里,毕竟这不是一个可以开玩笑的话题。
珀菲科特很满意安德鲁的态度,即便这仅仅只是因为武力威慑所带来的恐惧。
对于她来说,如果给人带来恐惧比威望和怀柔好用,也更能让人们驯服的话,她并不介意向这个世界散播恐惧。
未来所即将面对的是最糟糕的世界末日,这种时候珀菲科特需要的是服从,而不是其他。
她又和安德鲁聊了一些和钢铁生产有关的话题,提醒他注意矿山开采的问题,避免到时候工厂建好了没有原材料的尴尬。
安德鲁对这件事自然格外的重视,作为一个立志要垄断钢铁行业的大亨,他当然知道真的发生这种事情的话会是一种怎样糟糕的局面。
所以从去年知道自己要将工厂搬去北境开始,他就在有意的收集相关资料,调查北境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想要找到合适的铁矿和煤矿。
铁和煤,这是工业生产最必不可少的骨骼和血液。
在这件事上珀菲科特并没有帮助安德鲁什么,她只是表示安德鲁找到的第一座矿山将会是他的封地,确保他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对于安德鲁来说,这等于是他拿到了一张成为贵族的门票。
尽管未来几年时间里整个世界就都将会被冻成一片冰雪的末日,但现在贵族身份或者头衔还是很吃香的。
至少这意味着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贵族身份撬动更多的资源。
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一个贵族身份已经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不过安德鲁还是向珀菲科特询问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关系到他之后的发展计划:“伯爵大人,请问我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吗?”
听到安德鲁的这个问题,珀菲科特转头注视着他,看的安德鲁心生忐忑之后才说道:“你可以拥有一支用于维持治安和自保的武装力量,仅限使用轻武器,以及不要把它用在镇压人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