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中,由九天无人机组成的编队靠近天坑周围,大翼展的九天无人机接近战场,异构蜂巢任务舱打开,露出内部一个圆形的弹体。
接着这些弹体激活,一个接着一个的从异构蜂巢任务舱内弹射出去。
弹射后,折叠的弹翼迅速展开,使其能飞得更远,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能量,而头部是圆形的光电球,用来锁定自己的目标。
在通信、数据链、雷达被干扰的情况下,用图像识别是非常好的办法,而且就算类型1有光学偏移诱饵也没关系,只要离散杆战斗部能够覆盖诱饵的范围,就能攻击到本体。
就像是狙击榴,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只要毁伤能够覆盖就可以。
大量的类型1由高空俯冲,速度提高的同时,势能也在降低,双方面对面飞行,当进入到巡飞弹光学感应镜头捕捉范围后,储存在巡飞弹中的指令激活。
啪嗒!
巡飞弹的大展现让机翼与弹体脱离,在失去弹翼提供的升力后,在引力的拉扯下自由落体,只不过在俯冲的过程中,通过头部的光点系统锁定一架架类型1,在尾翼的调整下,寻找弹体与对方的交汇点。
轰!
轰!
巡飞弹靠近对方位置后,近炸引信激活,轰地一下炸开。
因为战争一直在海上,根本没有进入陆路,东大陆军堆积的155MM、152MM炮弹有点滞销,这些由大口径炮弹改造的巡飞弹炸起来的时候,那叫一个够劲!
10公斤TNT当量炸开,就类型1那么一点的诱饵距离,屁用不顶,离散杆靠着爆炸产生的动能,噼里啪啦地砸在类型1上,如同锯子一般切开类型1的机体,碎裂的外星飞行器向着下方海面坠落。
20多架九天无人机,部署到战场会飞的155MM榴弹炮如同消消乐一样,双方不断的对等消耗,帮助陆军老大哥在战场中消耗掉大量的155MM榴弹,炮弹靠发射药飞起来,和自由落体没啥区别,反正都是爆炸。
大量的类型1被对换掉,然后就是舰载防空导弹开始表演。
对于战斗机来说,最怕遇到的防空导弹一个是路基的,动力端长,不可逃逸区非常大;另一个就是军舰上的防空导弹,不比路基的差哪去。
一枚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挣脱地球的重力,快速向着高空飞去,在反辐射导弹头的引导下,向着辐射源最大的类型3冲去。
这些防空导弹同样使用了双脉冲的技术,不比空射的防空导弹差到哪里去,而因为战斗部当量更大,对于空中目标的威胁大许多。
054A、054B、055、052D主力舰发射的防空导弹彻底在天坑周围撕开一个通道,接着九天无人机部署到战场的第二波次带有火箭助推的155MM巡飞弹向着天坑飞去。
作为第一个在地球上展开的虫洞,不用想就知道虫洞另一侧的布防一定非常强,不可能让飞行员直接冲过去,用肉身去侦查星门的另一侧有什么。
最适合执行这个任务的就是无人机,尤其是这些挂载了155MM,价格低廉的无人机。
一架架无人机在增强型号,可以飞得更高的九天甲型无人机上释放,部署到战场上。
借助高空投放的势能,高空无人机带着势能迅速向着天坑周围靠近,此时天空周围的外星飞行器不断被后续发射的东风快递与主力舰发射的防空导弹进行压制。
抽不出多余的火力对来袭的敌人进行拦截,只能看着数以百计的飞行器穿过天坑后,飞抵星门的另一侧。
至于那边有什么,还不清楚,可是这些无人机的电视成像导引头在发现目标后就会撞过去,至于是什么牢中也不保准。
毕竟,外星文明不算人类,对于外星文明激进点也不算什么。
呼啦,垂直飞下来的第一架装载了155MM榴弹炮的无人机穿过天坑,接着一头撞了进去,成为第一架穿越了两个世界的无人机。
无人机飞入另一侧发生什么,没人知道,东大最大程度的向着天坑内发射无人机,确保80架次的飞行编队飞入到天坑另一侧,不会遭到阻击。
80多架次的舰载机攻击集群,这对于东大来说,完全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同时组织这么多的舰载机。
对于战机的燃油分配、弹药、飞行员状态,航母起降等等都是巨大的考验,但这次东大的海军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出现任何非战斗减员。
在卫星的注视下,九天无人机母舰部署到战场中的巡飞弹飞入天坑至少500枚后,12架机体黑色,如同利剑一般的暗剑无人机一往无前地冲入到天坑内,加入到另一侧的打击任务中。
它们的任务比巡飞弹更高一些,为机群穿越后撑开安全空间,让机群安全度过最脆弱的时间,然后对外星文明本土发动饱和式核打击。
暗剑无人机穿过,天坑十多分钟后,机群逼近天坑。
为首,呈三角形阵型的J15T穿过天坑,同时也代表着有人机开始执行任务!
刘骏看着越来越近的天坑,这一次是他靠近天坑最近的一次,巨大的圆环就像是戴在地球头顶的皇冠一样,只不过这一次,他们要去皇冠的另一侧看看。
第353章 异星战场
唰!唰!唰!
一架架J15T消失在天坑之中,刘骏看着一个个消失在当前空域,飞到了另一个完全不知道是哪里的星球。
二者往返的时间是十天,这一点安排行动的指挥员也做好了准备,所以两艘航母除了一些自卫的飞行员外,所有飞鲨全部出击,参与了这次战斗。
那些没被选上参加这次任务的飞行员异常的懊恼,因为这可是历史性的时刻,而且年轻的士兵渴望建立功勋,只要一去一回,到老了都是吹逼的资本。
只不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选上也是技不如人,只能捏鼻子认了。
当第一波机群穿越空间后,刘骏终于靠近天坑,推动节流阀一头扎入到天坑中。
巨大的爱因斯坦-罗森桥,在进入的瞬间,刘骏就感觉自己掉进了滚筒洗衣机内,在异常的空间中不断翻滚、旋转,比进入尾旋状态的战机还要夸张,还好参加这次战役级别行动的飞行员都是东大海航中的精锐,这种旋转对于他们来说完全就是小意思。
不断的旋转中,刘骏眼前突然一亮,随着双眼接收新世界的光亮,双眼第二次看见另一个世界。
在可视范围内,天空中巨大气态行星遮挡住了整个穹顶,让刘骏有种在极端恶劣天气下,在夜间作战的感觉。
轰!
右前方爆开一团火球,定眼看去,可以看到一架暗剑无人机正在与一架类型2格斗,双方不断在立体空间内交错,进入到危险的剪刀机动中。
随着暗剑无人机的机炮处亮起燃气火光,一枚枚30MM机炮从炮口中喷出,如同高尔夫球抽击高尔夫一样,将这架类型2打得团团转,最后整个机体被射爆,变成大片的玻璃碎片坠落。
天空中,黑暗一片,只能看到飞行器的尾焰,刘骏参考了一下上次进入这个世界时候的情境,这里应该是被气态遮挡住的暗面,而在黑夜中战斗,对于人类的视觉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暗剑无人机击坠对方后,迅速调整编队,和其他战机一起,向着敌人最为密集的方向飞去。
这次的战役级作战,对于他们来说,地利上不占优,对于地形不太了解,但他们也不需要在这里长时间停留,只需要把携带的核弹打出去,给外星文明造成沉重的打击即可。
轰轰轰!
地面上爆起一团团火球,第一轮波次飞入到这边的无人机还没有损失干净。
搭载了光电探头的巡飞弹并不会因为光线变暗就成了瞎子,机体上的探头捕捉着地面激光武器开火的热源,然后弹翼脱离后,如同一个锤头一般向着地面砸去,在地面爆出一个个大坑。
通过EODAS系统,哪怕是昏暗的环境下,刘骏也对周围有完整的态势感知能力,可以看到地面上出现的一个个热源,每一个都是派大星操作的地空防御系统,和人类的地空导弹不同,外星文明的武器全部都是高炮,只不过效率比人类高得多的多。
此时,东大的陆军以另一种方式在另一个世界火力覆盖敌人的火力点。
只要派大星操控高炮,巡飞弹就会砸下去,将一个足球场范围的海鲜全部扬了。
火球照亮周围的区域,而在这稍纵即逝的光亮中,可以看到更多的派大星推着水晶高炮,对天空中的人类飞行器进行攻击,而这对它们来说,是第一次遭到人类向它们本土发动攻击。
或许是因为上次刘骏飞到这面对于外星海鲜们重要节点的打击,让它们的防空力量增强了不少,而这些海星悍不畏死,不断的向着高炮前进,然后被155MM榴弹炸成碎片。
就算是生命力顽强的棘皮动物,也不可能在这种严重的损伤下继续活下去。
巡飞弹的数量在减少,而外星文明的地面火力也跟着一同降低。
暗剑无人机与敌人的飞行器缠斗,这些无人机为飞鲨撑开了大量的空间。
接着,东大的飞鲨机群开始按照预案进行攻击。
80架战机,分为五个攻击编队,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飞去并摁下记录按钮,而机载的INS导航系统会记录天坑的位置,在飞行员向着其他方向飞行后,为飞行员提供导航,不至于迷航在另一个星球上。
只是与其他战友不同的是,刘骏接到了特殊的战斗任务,按照导航指示,向着一个神秘的坐标飞去。
这个坐标是什么,他完全不清楚,但上级又是怎么知道这个坐标的,他大概有了一些猜测。
推动节流阀,在异星的天空中爬高,通过高度计显示是在12000米高空,但到底是不是这个高度他并不清楚,因为大气数据发生了变化。
飞着飞着,5分钟后,突然刘骏的机载告警器发出嗡鸣声,机首的数字化激光搜索跟踪系统捕捉到了复数的隐身目标正在靠近,而在星球的阴暗面上,肉眼完全不可能看到靠近的敌人。
嘀嘀嘀!
提示音响起,刘骏看着越来越近,已经进入到PL15A射程内的敌人,从对方的光线折射来看,应该是数架在战场上经常遇见的类型2。
【准备就绪-PL15】
【锁定】
摁下按钮,机翼上的PL15脱离挂架,固体推进剂令其迅速在另一个星球的大气中加速,通过反辐射雷达,捕捉对方辐射源。
对于导弹会不会被拦截,刘骏倒是不太担心,矛和盾在不断升级,东大的军工人为每一枚导弹都喷上了新型的隔热涂层,对于外星文明的激光武器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导弹脱离挂架迅速远去后,武器选择到背部的垂直发射模块中,两枚PL10要作为杀手锏使用,所以导弹数量众多的小直径导弹最适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对集群敌人进行单机饱和式火力覆盖。
【准备就绪】
机体状态显示上,机背以高亮显示,证明小直径导弹已经做好了发射准备,当正面飞过来的外星文明飞行器进入发射包线后,刘骏摁下发射键。
第354章 主能源设施
头盔瞄具中,刘骏目光迅速扫过来袭的外星飞行器,在导引头开机的嗡鸣声中,垂发模块中的导引头开机。
通过电气连接,J50的机载系统“告诉”小直径导弹,敌人在什么地方,导引头在垂发单元内就看了过去。
嘀嘀嘀!
一个个虚拟方块被红圈锁定,在高精度的工业加工下,几乎看不到缝隙的背部的垂发单元打开,内部的小直径导弹顶出,导引头探出机体,看起来就像是从机背上出来一大堆的“地鼠脑袋”。
白内障一般的导引头各自锁定目标热源,摁下发射键后,导弹第一段火箭发动机点火,就像是火箭弹的第一动力段一样,就是为了将弹药从发射巢内推出去。
小直径导弹距离J50机体达到安全距离后,第二段动力段点火,对于拥有双脉冲技术的东大来说,让小直径导弹可以二次加速非常的简单。
在二段加速下,速度并不快的小直径导弹,迅速加速到3马赫的速度,迎着正前方飞过来的外星飞行器飞去。
“白内障”导引头注视着敌人,同时弹体内集成的反辐射导引头也进行修整。
发射单元内,一发发的导弹向着前方飞去,给刘骏一种单机火力覆盖的快感。
一架战机能形成这种火力覆盖的效果,完全就是载弹量的原因,而看着一枚枚向着前方飞去的导弹,心中有种莫名的畅快感。
这种不用节省导弹,可以畅快发射的感觉,正是飞行员所欠缺的,哪怕是最能挂的J16,也不可能单机上112垂发,还有机翼下方的导弹巢。
一枚枚导弹划着白色航迹,在异星的大气中飞行,导引头死死的盯着敌人,一旦出现偏航,就会用反辐射导引头进行修正,寻找二人真正交汇的位置。
偏航修正偏航修正不断循环这个过程,最终与目标接近后,金属氢战斗部引爆,展现出来的威力完全不逊色于152MM榴弹炮。
之前打起来非常费劲的类型2,在新式小直径导弹面前,完全没有任何抵抗力,这就是技术在进步,短短3年而已,难以应付的类型2已经和普通的战斗机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轮齐射,刘骏射出去垂发单元内一半的小直径导弹,留下56发机炮,而在机翼下方挂载点上,还有导弹巢,进一步弥补导弹的数量。
在射出去垂发一半的弹药后与两发PL15后,刘骏感觉J50的机体操控性大幅度提升。
正面爆出大量的火球,IRST捕捉到了一个个热源,而这些热源很快消散,一轮齐射直接为刘骏制造出了通道。
外部还有一些类型2,考虑一下后,放弃发射弹药巢,毕竟这才刚遭遇敌人,如果不控制一下弹药的话,很快就会把备弹全部射空,必须要有弹药管理意识才行,忍住把弹药全部射出去的冲动,而是细水长流一般,保持作战过程中的弹药持续。
双方迅速接近,看着数字化座舱中,一个个方块上面的接近率,在过人的视力面前,方框由肉眼不可见的框框逐渐变成亮点,随即亮点快速变大,双方面对面飞行,接近率极高。
感觉到心头间的威力迅速放大,在危机感最重的时候,刘骏拉杆,全动翼尖提供的空气动力让J50如同灵活的鸟儿一般,迅速在空气中滚筒,几乎就在防御桶滚的瞬间,集束激光穿过原来的位置。
在避开激光后,双方不断靠近,在类型2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在交错的瞬间,如臂使指一般,机头指向对方。
J50加装的电磁机炮闪动,一枚枚钢针钉在类型2上,在安培力的加速下,如同缝纫机一般,从头到尾在机体上插针,内部的章鱼哥在数马赫,自带自锐性的金属钨面前,像是串在电线杆上的鱿鱼一样,噗的一下将身体撑爆,花花绿绿的东西糊在机体内。
失去驾驶员的类型2向着下方坠落,而此时J50已经穿过了类型2组成的防线继续向前飞去,这时几架类型3咬住了他的后半球。
不需要进行规避,在EODAS系统的辅助下,垂发单元内的导弹锁定后方的类型2,垂发本身就具备全向攻击能力。
20多枚导弹从机背垂发单元中飞出,向上飞出十几米后,矢量发动机的调整下,冲着咬住后半球的几架类型2攻去。
导弹在空中转弯后,帮助刘骏清理后半球那些咬住他的敌人。
在EODAS的灰白色视野中,发射出去的小直径导弹精准的命中身后的外星飞行器,将其在空中炸碎。
看着后方坠落的类型2,刘骏不由感叹科技发展之快,以前被敌人咬住后半球,可以说是绝对的劣势位置,会给飞行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现在就算咬住后半球,可以通过越肩发射与垂发中的硬杀伤,去解决咬住后半球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