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22节

  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这一点,江淼在日常之中,也可以察觉到。

  如果一个人心里面有鬼,除非是训练有素的特工,不然只要心跳一加速,体内各种激素出现异常,他很容易看出对方心里面在想什么。

  毕竟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或许表情可以隐藏,但是体内的激素分泌却很难隐藏。

  人一兴奋,大脑的多巴胺分泌就增加。

  其他情绪也有各种激素的波动。

  在江淼眼中,基本就是无所遁形的。

第29章 松露之秘

  1月25号。

  可能是临近新年,天气一改前几天的阴雨绵绵,今天难得有暖洋洋的太阳。

  江淼将所有准备返乡的外地员工召集起来,拿出一大叠红包。

  “来!好好干!”

  888块钱的红包递过去。

  张欣怡赶紧双手接过去:“谢谢老板!老板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很快二十几个外地员工都收到了888块钱的新年红包,然后拉着行李箱,坐公司的五辆皮卡车去高铁站,或者客运站。

  一旁的林书雅看着冷清了不少的公司,哈了哈气,搓了搓有些发红的手掌,她笑着问道:“你这几天应该留守公司吧?”

  “嗯,公司必须有管理层留守。”

  “我倒是没有什么事,从滇南采集样品的工作需要时间,松露目前已经获得了5公斤左右的样品;鸡枞菌要七八月份才会有货,松茸同样要到七八月。”

  江淼蹲下来,摸了摸从老家带过来的大黄,当初就是这个家伙发现自己被雷劈晕的,揉了揉它的狗头,又喂给它一块鳗鱼肉。

  “松露研究得如何?”

  林书雅给他科普了一下情况:“目前黑松露、白松露培育技术上,很多地方都有研究,其中攀市的农林研究院,在23年完成了仿野生环境的栽培技术。”

  “亩产应该非常尴尬吧!”

  “没有错。”林书雅一边回答,一边蹲下来看着大黄在吃鳗鱼肉。

  江淼之所以猜到白松露的亩产尴尬,就是因为市场价格反应了真实的生产情况。

  如果攀市的农林研究院可以实现白松露的大规模量产,那白松露的市场价格绝对会下跌。

  可是江淼通过采购部的报表,知道这几年的白松露价格,一直维持在每公斤400~1000元左右,平均在580元每公斤左右。

  既然市场价格没有暴跌,那就说明攀市农林研究院的技术,没有办法实现大规模量产,只能小规模仿野生环境进行栽培。

  “大黄,我们走!”江淼拉着狗绳。

  前往南湖农场的乡间公路上。

  上午的阳光明媚,虽然北风依旧不愿意放假,但阳光还是给行人带来一丝暖意。

  两人牵着大黄,散步前往南湖农场的临时食用菌实验室。

  二十分钟后。

  在农场北侧的山坡脚下,就是集装箱房搭建的临时实验室。

  更换了一套防护服的江淼,看到了林书雅利用木屑和泥土、生石灰、石膏制作的袋料包,一共有一百多个袋料包。

  这些袋料包采用了不同的配比,以10袋为一组,一共有14个对照组。

  通过鉴定面板,江淼看到了这些袋料包内的白块菌情况。

  其中三组的生长情况比较好,江淼看了一眼标签,眼神之中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神色。

  因为这三组的袋料,一组是攀市白松露产区的林下土,两组是根据攀市林下土的成分,模仿出来的人工土。

  ‘果然土壤之中的微量元素,对于白块菌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土壤之中的磷、镁、锰、硒对白块菌至关重要。’

  ‘而且这并不是单纯的补充这些元素就可以,因为白块菌对于这些元素的化合物,是存在不同吸收和利用率的。’

  ‘比如,土壤之中的磷酸盐,白块菌可以有效利用闭蓄态磷,而且要求土壤的酸碱度合适,对于其他磷酸盐,白块菌并不会利用。’

  ‘因此要通过化肥给白块菌加营养,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们并不喜欢人工化肥,准确来讲,是没有吸收人工化肥的相应基因。’

  ‘这就如同人类之中,存在乳糖不耐受人群那样,白块菌并不是什么微量元素的化合物都可以吸收利用。’

  ‘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温度、湿度和有机物,这些都需要特定条件,才可以保证白块菌快速生长。’

  江淼戴着手套,拿起其中一个袋料包:“书雅,你看这个包,是不是已经有一些菌丝了?”

  “我看一下。”

  林书雅赶紧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袋料包,江淼帮她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咦,还真是?”

  将一百四十个袋料包都观察了一遍,林书雅又看了江淼整理出来的数据:喃喃自语起来:“从攀市带回来的土壤,果然对白块菌有影响,那两组模仿攀市土壤的人工土,同样有效果。”

  江淼笑着提醒她:“可以再弄一些对照组,比如尝试使用化肥、天然矿物,人为增加栽培营养土之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含量,看看是否存在差异。”

  “你的话有点道理,可能白块菌需要一些没有人工合成的天然矿物养分,就类似于伱研发的鳗鱼人工繁殖技术那样。”林书雅显然已经反应过来了。

  

  江淼继续说道:“另外那几亩大棚过年后,也应该进行升级改造,要实现内部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度可控,才可以测试出白块菌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条件,甚至是一些动态的条件。”

  “然后就是土壤酸碱度,毕竟从攀市采集回来的50份土壤样本之中,白块菌喜欢生长的土壤是碱性石灰土,酸碱度为8.1~8.2之间,显然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现在很多化肥都会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我怀疑化肥会对栽培白块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林书雅将他的想法记录下来。

  “另外带回来的土壤之中,有机质的种类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毕竟作为一种共生菌,既然需要依附在特定的树木根部,才可以生长,这就说明这些树木给白块菌提供了一些特定的营养素。”

  林书雅认同地点了点头:“确实,看来我需要扩大实验规模,增加对照组,才可以观察出,白块菌生长需要的全部条件。”

  毕竟要让白松露大规模生产,就必须缩短其生长周期,同时要保证其风味成分积累足够。

  因此研究明白白块菌的全部生长条件,才可以对症下药,在缩短生长时间的同时,让其不失风味。

  目前白松露在自然环境之中的生长周期长达7~8年,显然这个时间太漫长了,根本不符合商业化生产的要求。

  这也是攀市农林研究院的仿野生栽培技术,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

  他们的技术亩产只能达到40~60公斤白松露,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大概可以卖出2.4万~3.6万。

  然而种植周期需要七八年,到了收获年份,也只能采收几年,几年之后需要重新补种,或者进行自然的封山育林,保证土壤之中的有机质可以恢复过来。

  显然这种时间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而且其中带有巨大的风险,没有哪一个农民愿意拿七八年的时间去赌。

  就好比这几年,很多小型菌种公司忽悠农民种植的羊肚菌。

  这东西可以种吗?

  可以。

  前提是有省级农林机构的技术扶持,加上运气比较好,不然盲目种羊肚菌,血本无归那是大概率的事情。

  因为羊肚菌这东西对于气温和湿度非常挑剔,而且其需要的气温和湿度刚好是相互冲突的,那些普通大棚没有温控系统和湿控系统,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运气好,第一年马上丰收。

  运气不好,连续几年颗粒无收也是常态。

  江淼之所以没有让林书雅研究羊肚菌,就是因为大规模栽培羊肚菌的技术已经有了,那就是上全温控全湿控的大棚,加上做好土壤消毒,就可以保证不停的丰收。

  问题是,这样做的成本非常高,羊肚菌的价格又不算太高,这会导致产出价值无法覆盖生产成本,从而让投资者亏本。

第30章 人红是非多

  除夕。

  新乡的江家老宅。

  江淼和父母这几天回到了新乡的老宅。

  而林书雅也没有回羊城,她不想见两个哥哥,因此她也跟着江淼一起回老宅过年。

  江淼老爸老妈已经提前几天回来,将老宅打扫得焕然一新。

  大门联位上,已贴上了红彤彤的对联。

  书雅和老妈在厨房忙上忙下,卤了一只大鹅、猪蹄,还用高压锅做了两只盐焗鸡。

  “阿淼,过来拿碗筷。”

  “好!”

  很快桌子上,就摆满了一大桌菜。

  书雅给两个老人添了一碗饭,又倒了橙汁:“来,爸、妈,尝一下我做的蜜汁叉烧。”

  “书雅,你也吃,你看你都瘦了。”老妈将一大块猪蹄夹到书雅碗里。

  江淼笑而不语。

  吃了团圆饭之后。

  下半夜老爸又放了开门鞭炮。

  噼噼啪啪…

  鞭炮声中一岁除。

  不知不觉年初一就到了。

  江淼搂着书雅,两人听着村里面时不时传来的鞭炮声,小声地闲聊着往事。

  “书雅,我们明年结婚吧!”

  书雅脑袋紧贴在他的胸膛,感受着他的温度,漫不经心地说道:“直接领证就好了,我那边没有什么亲戚,大学和高中之类的同学,感情也淡了,估计就叫几个闺蜜过来吃一顿,我觉得举办婚礼太麻烦了,想想就头疼。”

  “如果伱不喜欢热闹,那我们就小办,直接在公司总部的食堂搞一个婚宴就可以,我就邀请几个关系比较好的亲戚,加上公司的员工。”

  林书雅抬起头来,看着他的眼睛,笑着说道:“都听你的。”

  江淼撩起她的发梢,在书雅额头上轻轻地亲吻了一下:“不过婚纱照和婚纱一定要的,一套中式一套西式,你挑一套喜欢的。”

  “嗯。”书雅再次靠在他肩膀上。

  窗外,鞭炮声渐歇。

  夜深人静的下半夜,江淼难得睡了一个懒觉。

  直到第二天的十点钟才起来。

  年初一,对于当地农村的年轻人而言,并没有什么事情要做,祭拜先祖之类的事,一般都是老一辈去祠堂祭拜。

首节 上一节 22/2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