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14节

  市区的信利超市。

  罐头区的货架上,悄无声息地上架了十几个鳗鱼罐头,赫然是海陆丰罐头厂的油焖鳗鱼罐头。

  小丽推着购物车,在罐头货架一侧打量着那一排排罐头。

  ‘买一盒豆豉鲮鱼回去炒油麦菜?不过儿子好像不喜欢吃豆豉鲮鱼…’

  ‘咦…鳗鱼?儿子上个星期去日料店吃过后,还念念不忘,不如买一盒鳗鱼罐头回去吧?”

  看了一眼几种鳗鱼罐头,最后还是海陆丰罐头厂的油焖鳗鱼罐头被小丽选中,主要是颜值比较高,而且价格也挺便宜的,一盒15块钱。

  陆续又有几个客人购买了海陆丰罐头厂的罐头。

  小丽回到家里面。

  儿子刚刚放学回家,正躺沙发上玩手机。

  “你别整天躺着玩手机,对眼睛不好,快去洗澡,待会吃饭了,妈妈今天买了一盒鳗鱼罐头。”

  “知道了。”

  “这孩子…”小丽摇摇头,便拿着袋子进了厨房,开始忙碌起来。

  一个小时后,米饭熟了,菜也做得差不多了,她才想起了鳗鱼罐头,连忙将罐头打开,倒入小盘子里面,然后用微波炉加热了三分钟。

  此时丈夫也回来了,正在客厅看电视。

  “吃饭了。”

  小丽用盘夹夹住小盘子,将油焖鳗鱼放餐桌上。

  洗好手出来的儿子,看到盘子里面的鳗鱼,顿时不高兴地说道:“妈,这就是你说的鳗鱼?我要的是日料店那种,不是这种!”

  “呃?还不都是鳗鱼?”小丽顿时没好气地说道:“爱吃不吃,都不体谅一下你妈我的辛苦!”

  “好了,爸下次再带伱去吃,现在好好吃饭。”

  看到老爸也开口了,熊孩子也不敢说话了,赶紧埋头吃饭。

  小丽看到儿子没有动那盘鳗鱼,她只能自己吃了,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

  “嗯?”她有些惊讶,又夹了一块。

  “咋了?不好吃?这种罐头鱼肯定不好吃。”丈夫也跟着夹了一口。

  然而很快他也愣了一下:“这个味道怎么有点似曾相识?我是不是以前吃过?”

  “没有呀!我第一次买鳗鱼罐头。”小丽摇摇头。

  丈夫却回想着脑海之中的记忆,突然他终于想起来:“我知道了,这个味道和南汾那家农家乐的油焖鳗鱼很像,对!就是这个味道!”

  “你啥时去吃的?”

  “去年一个单位的朋友带我去的。”

  “这鳗鱼味道不错,没有一点土腥味,调味也很好,这个花生米非常入味,很下饭。”小丽说着又夹了一块鳗鱼肉,扒了一大口饭。

  看到爸妈吃得津津有味,熊孩子也忍不住夹了一块:“咦?好吃!”

  很多第一次吃海陆丰鳗鱼罐头的人,反应也和小丽一家人差不多。

  这个味道让第一次吃的人,会感到非常惊艳,加上没有土腥味的鱼肉,哪怕是平常嘴刁的人,也很难挑出毛病了。

  或许罐头鳗鱼唯一的问题,就是鱼肉不够新鲜这一点。

  晚餐后,小丽洗完碗筷,便躺沙发上玩手机。

  

  玩着玩着,她突然想起来,不如去陶网上找一下那个罐头,网购应该会便宜一些。

  去厨房垃圾桶看了一眼那个罐头的牌子,输入搜索栏后,刷新出来的商店就一家。

  “海陆丰农业技术公司?呃?就只卖罐头吗?还是本地的公司?”

  小丽看着网店的介绍,然后尝试和客服聊一下。

  而此时海陆丰公司总部的三楼宿舍,张欣怡正躺床上玩着消消乐,突然陶网客服有信息提示弹出。

  她赶紧打开淘网的商家后台,回复了客人的问题。

  很快小丽就知道,这公司就在马宫镇那边,罐头就是他们公司自己生产的。

  两人不知不觉聊了半个小时。

  聊得火热的小丽,也有些不好意思,便下单购买了10罐混合装的鳗鱼罐头。

  刚刚和小丽聊完,张欣怡还没有来得及喝一口水,又有客户询问,不过这一次的客户一次要买10箱红烧鳗鱼。

  张欣怡便利用自己的权限,给对方打9折。

  这一次的客户,是市区一家专门做寿司外卖的店铺购买的,他们尝试了海陆丰罐头厂的红烧鳗鱼之后,发现可以替代之前价格更加高的蒲烧鳗鱼罐头。

  而且之前用的那一款蒲烧鳗鱼罐头,一旦放冷之后,土腥味太明显了,导致店铺被投诉了十几次

  因此寿司店老板一直在想办法,直到遇到了海陆丰罐头厂的红烧鳗鱼罐头,一试之后,便打开了新天地一般。

  对方听说海陆丰罐头厂就在马宫,打算明天自己过来提货。

  张欣怡自然没有意见,毕竟10箱鳗鱼罐头的快递费也是一笔支出。

  从床上爬起来,她伸了伸懒腰,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加油:“加油,会好起来的!”

  虽然老板没有说什么,但是网店部一直不温不火的局面,还是让张欣怡倍感焦虑。

  好在这几天开始,陆陆续续有回头客,加上和市区、海城县、陆丰市那边的商超谈好了上架价格,她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十月份刚刚过去一半,网店部就销售了1436个罐头,营业额达到了两万元,这让张欣怡信心大增。

  这下子,她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小职员有小职员的烦恼和无奈,或许这就是生活吧!

第18章 再平衡

  闽南,莆田。

  李洲带着两个新销售员,亲自拜访了之前采购过成熟白鳗的十几家鳗鱼养殖场。

  一家大型养殖场内。

  “黄老板,好久不见。”

  带着大金链子的黄老板,笑着摇摇头:“李小哥又来采购鳗鱼?这一次要多少?”

  “你场里有多少?”李洲紧接着又介绍起来:“黄老板,这两位是我同事小章、小王,他们以后会常驻闽南地区,以后业务就由他们和黄老板沟通。”

  “还有3万斤左右的白鳗。”黄老板笑着拿出一盒华子:“来抽烟,以后多多关照。”

  “哈哈,相互关照。”李洲赶紧趁热打铁:“黄老板要不要鳗鱼苗?”

  “噢?李小哥有门路?”

  “那是自然,价格好说。”

  黄老板询问道:“规格多少?价钱怎样?”

  “玻璃鳗,0.1克规格,一公斤2万8。”

  一听到玻璃鳗,黄老板头如拨浪鼓:“李小哥拿我开玩笑吧?玻璃鳗我没有技术呀!”

  李洲笑着说道:“我们公司送玻璃鳗养殖技术,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培育成叶鳗,只需要购买我们公司的海雪花饲料就可以。”

  “真的假的?”黄老板也和之前的赵老板一样将信将疑。

  “如假包换,我们公司在潮汕地区卖了几百万尾玻璃鳗,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不信你可以找那边的熟人问一下,如果一个月内有问题,我们包赔。”

  看到李洲信誓旦旦,黄老板也心动了,毕竟2.8万一公斤玻璃鳗,这个价格太诱人了。

  加上现在鳗鱼苗不仅仅价格高,而且流入市场的数量越来越少,黄老板又知道养殖鳗鱼的利润相对比较高,他舍不得改养对虾或者其他鱼。

  “我要5公斤试一下,如果真的没有问题,我再找你们公司。”

  “没问题。”

  很快李洲就带着两个新人完成两单商业,一单是采购1万公斤成熟白鳗,一单是出售5公斤玻璃鳗和180公斤海雪饲料。

  这大半个月,李洲一直带人在闽南各地跑业务,交接客户资源给新人。

  显然有些不舍,但是没有办法,毕竟精力有限,他亲自负责潮汕地区,已经需要两个下属配合了,其他地方只能交给新人。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十月底。

  而新一批的雌鳗也在月底陆续产卵,很快又有760万尾玻璃鳗上市。

  月底刚刚回到总部的李洲,通过销售部的微信群,向外驻的10名销售员询问了销售情况。

  他和助理,快速统计了一下岭南区、闽南区、琼州区、浙东区、桂南区的销售情况。

  一番统计下来。

  这个月生产的760万尾玻璃鳗全部售罄,还拿下来553万尾的预定单。

  而且李洲发现,这个月订单的大头都在潮汕和闽南,其他地区还没有打开局面,加起来只有几十万尾的订单。

  这说明其他地区的销售员,还没有和当地的养殖户打成一片,同时也说明这些地区的潜力巨大。

  考虑到未来他想要管理销售部的事情,李洲决定将岭南区一分为二,以羊城的南沙区为界,以东改为粤东区,以西改为粤西区。

  同时还需要尽快开辟琉球区和东瀛市场。

  整理好这个月的销售报表,李洲急匆匆前往江淼的办公室。

  他敲了敲门。

  “董事长?”

  “李经理?董事长在养殖场那边。”

  转过头,发现是拿着咖啡的叶美静。

  “哦?谢了。”李洲点了点头。

  叶美静提醒道:“董事长下午应该会回来公司办公,伱不急的话,就下午过来。”

  “那到不急,就是这个月的销售报表。”

  “你们销售部这个月销售不错呀!”叶美静作为财务部经理,自然知道销售部这个月的战绩。

  “我可是在闽南跑了半个多月。”

  两人聊天的时候,张欣怡也拿着销售报表走过来。

  叶美静仿佛猜到了什么:“欣怡,你也要找董事长?”

  “是呀!”

  “董事长在养殖场那边,下午才可能过来。”

  “那我下午再来。”

首节 上一节 14/2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