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冰川反复冻融,然后融蚀的石头,很细碎,也很脆。
但是作为一个老兵,邵晓峰只是一眼,就看出那个位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阵地。
如果占据住那个位置,再来上一门120毫米迫击炮,就可以对周边至少8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进行火力压制。
当然,也有可能被别人用导弹点掉。
得到攻击目标,他将遥控器举起,对着远处按了一下按键,咔嚓一声,好像拍照一样。
紧接着他在屏幕上一阵连点,那些漂浮的无人机就像得到命令的蜜蜂一样,发着嗡嗡的声音,一路从远处的山头疾驰。
而做完这一切的邵晓峰,很自然地将捏着遥控器的右手放在背后,左手也跟着放过去,左手手掌不停地拍打遥控器,但是,没有操作。
等了十几秒钟,他将遥控器放到贺清阳面前,示意对方看屏幕。
虽然觉得很怪异,但贺清阳还是将目光锁定到屏幕上。
他已经在心里打定主意,如果林语这个小王八蛋没法说清楚无人机昂贵的价格,那他就把这个小混蛋抓到参谋部,好好的坐牢,好好的上班,然后不给发工资,用他的工资来抵扣这一次演习的支出。
一天上12个小时那种!
不,上16个小时,让他多放4个小时,那小混蛋绝对能惹事儿。
屏幕上,是无人机共享的镜头画面,那些无人机在靠近山头之后,就迅速贴近地面,贴得很低,低到贺清阳都担心这些无人机会不会自己撞到石头上,然后直接报销。
但是并没有,这些无人机很自然地贴着山坡,保持大约一米的高度,向着远处的山头扑去。
碰到有比较突出的岩石,无人机还很自然地避开,然后又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几十台无人机就这样井然有序地穿过山坡,最终抵达攻击目标区域。
抵达目标区域后,无人机迅速拔高,在空中盘旋。
看了一会儿屏幕,贺清阳原本舒展的眉头皱起,他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脑海中隐约有光点闪过,但他想抓,却始终都抓不到手里。
犹豫片刻,他下巴一指遥控器:“把无人机飞回来,贴着地面飞。”
在他的吩咐下,邵晓峰迅速在遥控器里输入指令,然后又把遥控器放到贺清阳面前,没有一点操作。
通过遥控器的屏幕,能清晰地看到无人机在接收命令后,缓慢降低高度,然后贴着山坡,沿着刚才上坡的路,以一个不算慢的速度前进。
最后来到车队身后,又绕过车队的卡车,重新出现在两人面前。
这一刻,贺清阳看着面前没有操控的遥控器,脑海中那个光点瞬间炸开。
炸开的光点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4个字——自动锁敌!
看着脑海中闪烁出的那几个字,贺清阳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这里是高原,氧气稀薄,自己不能激动,一激动自己就会嘎。
不能激动!
许久,他缓缓睁开眼睛,却发现那些无人机正在卡车周围自行穿梭,而旁边的邵晓峰,依旧是那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回过头瞥他一眼,贺清阳淡定的问道:
“你们的芯片技术有突破?”
邵晓峰摇头:
“没突破,但是软件算法有突破,还有雷达的小型化也有突破,于是,黄天海教授就按照厂长的指示,把这些东西全都塞到无人机上面了。”
“芯片放了两块,虽然能耗增加了,但是性能变得更强了。”
“小型化的雷达加上软件,可以让这些无人机自由自在地避开障碍物,也就是说,这种无人机可以不需要人员操控。”
“只需要用遥控器对着需要攻击的地方,定下坐标,或者拍一个照片,然后在照片里确定攻击目标,这些无人机接到命令之后,就会自动向目标物靠近,然后攻击。”
“因为数量庞大,就像成群的蜜蜂一样,所以,黄天海教授给这种无人机的攻击模式取了一个名字,蜂群模式。”
把这几句话听完,贺清阳的眼睛再次闭上,随后又猛地睁开。
“上车!让无人机跟在后面!”
话语很是突兀,但邵晓峰只是愣了两秒,就抓着遥控器以最快的速度跑进卡车,等贺清阳系好安全带,他一脚油门踩下,沿着贺清阳指的方向,沿着219国道向南。
卡车在前进,贺清阳的目光一直盯着后视镜,或者说,盯的是后视镜里那些如同蝴蝶一般翻飞的无人机。
大约半个小时后,这辆卡车在一个平平无奇地山谷口左拐,钻进山谷之中。
又开了十几分钟,山谷到头。
在山谷的尽头处,矗立着十几间破旧的土墙房子,或者说残垣断壁。
车辆停下,贺清阳刚下车,就抬手一指远处的残垣断壁:
“装炸药,让无人机去一趟。”
邵晓峰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给这些无人机装上炸药,对着远处的图像拍一张照片。
攻击发动!
我是废物
第705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这一刻,画面显得非常诡异。
卡车旁边,一群人以各种各样的姿势站着,眼睛却是看着远处的那些残垣断壁。
手上却是没有任何动作。
而人群中的贺清阳,从始至终他的眼睛都盯着屏幕,修长的手指,却是一刻不停地在屏幕上划拉。
而在他们和残垣断壁之间,是几十台飞舞的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贴着地面,以不同的阵型扑向远处的残垣断壁。
从卡车停放的位置到残垣断壁之间,距离并不算很远,只有大约三四百米的距离。
在那一阵嗡嗡声远去过后,爆炸声就从远处传来。
那声音滚滚而来,如同暴雨天最凶狠的暴雷,等到声音传到耳朵里,贺清阳已经抬起了眼睛。
无人机刚刚传回的画面,已经明确告诉他,这些小无人机已经进化到了新的阶段。
前段时间,和林语聊过之后,贺清阳就和参谋部的人一起,找过一些科幻作者,也拿着真实的无人机,进行过讨论。
在那场讨论中,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当芯片处理能力达到一定的级别时,无人化,会进入另外一个阶段。
智能化!
更好的芯片,可以帮助这些智能设备处理更多的数据。
到了那时,雷达的小型化,也会步入一个新阶段。
无人机,或者未来的智能化设备,是雷达小型化的第一个受益者。
更好的芯片,就意味着智能化的设备可以接收,储存,执行更多的命令。
而小型化的雷达,可以帮助这些智能化设备获得避障的功能。
当数据训练足够多时,无人机就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避开这些障碍物。
到那时,无人设备,或者智能化设备的可怕之处才会真正体现。
那个时候的无人设备,就会像苏轼口中的左牵黄右擒苍一样,成为人身边最顺手的工具。
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指令,这些无人设备就会按照指令去自主攻击,自主行动。
可以极大地避免人员伤亡,也可以极大地给敌人造成压力。
毕竟,在战争中拼死拼活,好不容易牺牲自己,才拼掉一个机器狗,或者无人机,而这样的东西,对面还有很多,多到无法想象。
在这种前提下,是个人都会绝望。
但这一切只是他们的讨论。
他们的讨论是针对未来的发展,可眼下的世界,是真实的物质世界,需要基于各种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是循序渐进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不可能呈现跨越式发展。
在那一次讨论中,他们普遍认为想要让无人设备达到讨论的级别,至少需要10年到15年左右。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才多久……
莱茵钢铁的人就已经把这玩意儿弄出来了,而且用起来还非常成熟。
再回头看看这一卡车标准化生产的无人机。
这很明显已经是成熟的技术,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技术!
他忍不住用手按住自己眉心。
怎么这些东西一沾上自己那个学生,感觉就变得非常不值钱呢?
他在按眉心,旁边几个和他一起从参谋部过来的人,看到这无人机的状态,却是一个个瞪大眼睛。
好半晌,其中一个才呆愣愣的回头,小心向贺清阳求证道:“贺总,这就是之前我们讨论过的无人设备的最终形态吗?”
“还不是!”贺清阳摇头,但很快又补充道:
“是我们讨论的雏形。”
“这些无人机刚才的表现,已经说明了这条路的正确,那我们接下来只需要勇敢的走下去就行。”
说出自己的结论,他又回转身看向邵晓峰:
“小邵,把这辆车上所有的无人机全部卸下来,然后,组成编队,把那边的房子炸掉。”
新的指令,让邵晓峰很是懵逼,他扭头看向远处,在刚才的那一波爆炸中,那远处的残垣断壁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堆土包。
还要炸?
没必要吧?
他用眼神向贺清阳传递消息,但贺清阳并没有接他的茬,只是抬眼看一下远处,示意他赶紧动手。
眼见自己无法说动大佬,邵晓峰只能动手,让武器实验组的人动作快一点,将卡车上的无人机搬下车,装电池,装炸药。
两个小时过后,荒芜的戈壁滩上,已经摆满了无人机。
等到邵晓峰等人退开,贺清阳用手一指无人机,对参谋部的几个人说道:
“先开机10台!”
10台无人机开机,连接数据,连接遥控器。
等这一切做完,贺清阳随手将无人机遥控器递给旁边的人,先用手指一下远处炸成废墟的房屋。
又用手指向左边,那个看起来不算高的缓坡:
“我们去那个缓坡后面!”
“其他人留在这里看着。”
缓坡不算高,大概只有四五十米的高度,无人机升空,在三米的高度跟在人群后面,一起爬上缓坡。
拿着遥控器的人登上缓坡坡顶后,开始对周围拍照,然后走下缓坡的另一边,彻底消失在缓坡上。
不多时,缓坡坡顶就出现了几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