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
有了命令,在场的人就有了工作,一群人纷纷起身,各自去忙碌。
…………
埃及。
开罗,位于尼罗河河畔的议会大厅里,一群人看着从土耳其方面传来的消息,脸色表情各异,但基本上都是愤怒。
在黑海粮食通道被堵塞之后,觉得天塌了的国家,就有埃及。
2000年,埃及人口大约7100万。
2003年,埃及人口大约7600万。
三年时间,人口净增长500万。
粮食自给率却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逐年下滑,具体原因,就是尼罗河的河水,只能滋养出那么一点土地。
为了这一口尼罗河的水,埃及已经和上游的苏丹,埃塞俄比亚干出了不少矛盾。
要不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不属于阿拉伯阵营,而埃及在死到临头的时候,还能向其他阿拉伯国家寻求帮助。
恐怕埃及这个国家早就凉了。
每年的三四五六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同时也是最难熬的时候。
在往年,这个时候只需要勒一勒裤腰带,然后再向几个大兄弟化一点缘,就能把这几个月熬过去。
熬到新一年本地的粮食收获,就可以开始下一年的苦熬计划。
全球各地气候不同,粮食丰收程度不同,新一轮的粮食进来,那老一轮的粮食就得清出库存。
这时候,就是埃及购买粮食的时候。
可是万万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在这个节骨眼上。
土耳其乱起来了。
他们在俄罗斯买的粮食,来不了了。
艹!
在沉默中,农业大臣阿图罗·斯图亚特轻声说道:“事到如今,俄罗斯方面的粮食,我们已经可以选择放弃了。”
“就算能顺利交割,起码也需要拖延两个月,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可能拖延两个月。”
“如果我们在这一周内不拿出相关的处理方案,并且将方案公之于众,那我们就洗干净脖子,准备迎接暴乱吧!”
“我的建议,哪怕是是去印度或者越南采购大米,也得把方案拿出来。”
阿图罗的话,让房间里原本就很沉重的气息变得更重。
想说两句,可阿图罗说的都是事实。
因为饮食习惯,再加上物资紧缺,国际上产量最大的粮食——稻米,并不是埃及人餐桌上常见的主食。
物资短缺,导致很多人,甚至是官方的救济机构,都没有时间,能力,精力慢慢的将大米煮熟,煮成松软的米饭。
而那些领取救济的普通人,更没有地方来保存那些娇滴滴的大米饭。
“我同意阿图罗的想法!”一个分管农业设施的议员抬起手,用洪亮的声音支持了农业大臣阿图罗。
有了第一个支持者,第二个支持者随之出现,紧接着就是第三个。
慢慢的,除了一开始提出想法的阿图罗,剩下的人,都纷纷举起手。
等到所有人的手放下,阿图罗扭头看向旁边的财务大臣,说道:“帮我准备一笔资金,然后联系好货船。”
“我待会儿就去一趟印度,如果效率足够,最多就是一周,我就能带着粮食回来。”
“你们需要让救济机构准备更换炊具,更换成煮大米的炊具,保证那些贫民能够吃上饭,让他们不至于暴动。”
“还有,警告那些喜欢搞事的人!”
交代完,阿图罗向众人点一下头,转身走出这个会议室消失不见。
随后,财务大臣和其他几个负责农业民生相关的人也陆续离去,只剩下军事相关的人留在现场。
剩下的人互相看着彼此,似乎都有话说,但是又没有一个人肯说话。
就这样大眼瞪小眼瞪了十来分钟,陆军司令咬着牙开口说道:“这一次的哑巴亏我们不能就这样咽下去。”
“我们得想办法找补,要不然下次就还会有人用这样的方式,虽然不是直接针对我们,但我们是最惨的那个。”
“你说怎么办?”空军司令发出询问,同时,这位司令也在打量其他人,想看看其他人的想法。
下一秒,陆军司令脱口而出一个计策。
“堵苏伊士运河!”
祝各位中秋佳节快乐!四更!
第486章 群起而攻之!
苏伊士运河。
开凿于1869年,和同名的巴拿马运河相比,这条运河是一条海平面水道,可以不需要船闸来保持水量。
这条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
这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人工运河。
每一年,每一个月,乃至每一天,都有无数的船从这里经过,从这里前往欧洲,或者前往亚洲。
如果把这条河堵上,那所有的船都得绕行非洲好望角。
而绕行非洲好望角,货物的运输时间就会被延长,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两个月。
而很多货物,都具有时效性,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送达,如果时间多上半个月,或者多上一两个月,那货物卖出的价格,就会出现天差地别。
甚至连这件货物能不能继续售卖,都得打上一个问号。
当然,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埃及需要这条运河,来给自己输血。
作为这条运河的所有国,埃及为了拿回苏伊士运河的掌控权,从建国之初就开始努力,死了无数的人。
为此,还引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
现在的埃及贫困交加,如果主动断掉这条血脉,那肯定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可是,这些不必要的麻烦,相对于吃不上饭这个尖锐的问题,这些都不是麻烦。
经过短暂的思索,空军司令向面前的陆军司令点一下头,同意了这个想法,随后一群人将目光投向旁边的海军司令。
这种海上的方案,最终都会交给海军来执行,至于如何执行,就得看这位海军司令的想法。
被一群人盯着,海军司令无所谓的耸了一下肩膀:
“要堵住这条运河,其实方案也很简单,只需要弄来一艘30万吨左右的油轮,然后让这艘油轮在运河中打横,把整艘船横过来,就能将苏伊士运河彻底堵死。”
“然后就是慢慢的清理,至于清理的人员上不上班,他一天工作8个小时还是4个小时,又或者他上班积不积极,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最后这艘船,什么时候能从苏伊士运河出来,那就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和咱们都没关系,明白吗?”
海军司令旁若无人的说着这些话,似乎刚才那些方案,和他完全没有关系。
而听完他的方案,在经过短暂的思索之后,在场的几人纷纷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这是救援的问题,和埃及没有任何关系。
这是天灾!
方案确定,陆军司令看着海军司令说道:“既然如此,那就麻烦你,想方设法把这个方案执行下去,越快越好,最好今天就把路给堵上。”
“既然不给我们活路,那大家都别活了。”
面对陆军司令的要求,海军司令没有多说,只是默默的转身离去。
半个小时后,一个消息就从他的手中发出,落到了苏伊士运河北部塞得港。
在接收到这条消息的两个小时后,一艘装满了集装箱的货船,从塞得港出发,沿着苏伊士运河向南前进,在抵达坎塔拉的时候,船只突然不受控制的撞向岸边。
在船头撞到岸边之后,整艘船又在惯性的作用下,慢慢打横,然后将河面彻底封死。
收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从亚洲方向刚刚进入苏伊士运河的船各自向自己的船东汇报消息,然后准备掉头,退出苏伊士运河,绕道非洲好望角。
也许是赚钱心切,也许是技术太菜,一艘装满石油,准备前往欧洲的船,在离开苏伊士运河途中,很突然的一头扎到河边,搁浅了。
这艘船的屁股,也在惯性的作用下慢慢向前,强行推着这艘船,将整条运河堵死。
于是,这条运河就被两艘船,从两头堵死。
而整条运河长达150多公里,整条运河里,有数以百计的船,正在等候通行。
这两头一堵,这数以百计的船只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巴巴的等在河道里。
很快,苏伊士运河被堵的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
那些因为黑海粮食通道被堵而陷入焦虑的国家,在听到苏伊士运河也被堵上之后,所有人都是眼前一黑,直接就晕了过去。
这可不是1+1=2那么简单。
这是1+1>2!
伊朗,就是这样一个面前一黑的国家。
因为地理气候,再加上国家治理的原因,伊朗的粮食自给率一直都不高,除了自己国产的粮食,剩下的大部分粮食都需要进口。
最开始亲美的时候是在阿美莉卡购买,后来亲苏之后就是在苏联。
苏联解体后,主要就从俄罗斯采购。
虽然俄罗斯到伊朗陆地最近的地方只有200多公里,并且在里海上,属于实质上的邻国。
但从俄罗斯采购粮食回伊朗,最方便的路,依旧是从黑海出发。
从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出发,途经土耳其,穿过爱琴海,然后从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穿过亚丁湾进入印度洋,最后又绕行到阿巴斯港。
选择这样一条路线。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其他线路运载能力不够。
二者之间的里海属于封闭海洋,没有大船,运载能力不够。
在陆地上,俄罗斯到伊朗中间,隔了一个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的总统,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人,他很清楚,阿塞拜疆要发展,离开欧洲可以,但不能离开俄罗斯,否则阿塞拜疆会倒大霉。
所以阿塞拜疆对俄罗斯的整体态度,是属于亲近,但是又没那么亲近。
俄罗斯对于他们这种态度自然是乐见其成,只要不给自己添乱,那就是好兄弟。
所以,也没有对阿塞拜疆投入太多的关注。
在俄罗斯到阿塞拜疆,到伊朗这一段距离上,虽然有陆地公路连接,但运载能力非常堪忧。
此时此刻的德黑兰,一群包裹严实的伊朗人,互相看着彼此,同时还压抑着脸上的愤怒。
在他们正前方,是一个看上去50多岁的人。
这个人,就是伊朗国家牲畜事务后勤公司的董事长,塔里。